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评析云南省耕地资源基本态势的基础上,探讨云南省2020年总人口规模、人均粮食需求量、粮食自给率、耕地年粮食平均单产和粮播比例5个指标的合理取值问题,进而预测云南省2020年基于粮食安全目标的耕地需求量。结果表明,省域2020年基于粮食安全的耕地需求量可以确定为500万~510万hm^2,其中500万hm^2为保障云南粮食安全的耕地“红线”。并构建云南坚守500万hm^2耕地“红线”的对策与措施体系。  相似文献   

2.
基于粮食安全的云南省2020年耕地需求量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咙霏  赵乔贵  杨子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0):10806-10808
依据1996~2008年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数据,采用基于粮食安全的耕地需求量预测方法,选取耕地面积、粮播比例、耕地年粮食单产、总人口和人均粮食产量5个指标,分析预测了2020年云南省耕地需求量。各指标预测结果表明,2020年云南省总人口达5146.40万人,显著高于控制数(5000万人);2020年云南省人均粮食需求量为400kg,处于小康型下限;粮食自给率按100%、95%和90%3个方案进行;耕地年粮食单产的年均增长率按2.5%和3.0%2个方案进行预测;将2020年粮播比例确定为66%。耕地需求量预测结果表明,通过分析得到云南省耕地需求量共计6个方案,方案Ⅰ是很难达到的目标,方案Ⅳ、方案Ⅴ和方案Ⅵ的预测结果偏低,不符合国家保护耕地的政策规定,也不利于保障粮食安全目标;方案Ⅱ和方案Ⅲ较为接近,但方案Ⅲ预测结果最佳,并将基于粮食安全的云南省2020年耕地需求量确定为590万hm2,以保障云南省粮食安全、实现省域粮食基本自给的耕地"红线"。  相似文献   

3.
以满足云南省未来人口发展所需粮食为出发点,通过对粮食供需、耕地总量及占用趋势、人口发展进行分析,运用Logistic预测模型确定未来人口数量、耕地需求量等相关因子,从而计算出耕地供需量并对云南未来耕地的供给、需求进行分析和预测。结果表明:按照当前耕地变化趋势,云南省耕地能够满足未来人口发展的粮食需求。并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分析,为保障耕地、确保粮食安全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江津市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态势的基础上,阐述了耕地数量和质量对粮食安全的影响,然后对2010年和2020年粮食安全形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5.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与人民利益的基本保障,从县域城镇化快速发展视角出发,以湖南省邵东县为例,通过真实数据实证分析了城镇化发展对耕地非农化及其粮食安全的影响,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多指标综合得分法对1998~2014年邵东县耕地粮食生产安全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重视耕地非农化、保护耕地质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集约利用城乡用地等方面的建议,积极发挥城镇化对耕地粮食安全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山西省耕地面积变化与粮食安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山西省耕地面积变化与粮食供给的现状,通过整理1978~2010年山西省耕地面积变化的资料,利用SPSS等软件对粮食安全和耕地阀值进行分析计算,预测2020年全省耕地资源的安全需求量为298.24万hm2,并根据山西省耕地可持续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现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保障粮食安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耕地保护关系到粮食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而耕地需求量预测是耕地保护前期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采用Excel,SPSS等数据分析软件,对云南省1997~2005年的人口数、人均粮食占有量、粮食净调入或调出量、粮食平均单产、复种指数以及粮播比等数据进行处理,并建立相应的耕地需求量数学预测模型,预测出云南省近期(2010年)和远期(2020年)的耕地需求量,这对预测云南省耕地变化趋势,制定合理的耕地保护、开发对策,保障粮食安全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耕地保护关系到粮食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而耕地需求量预测是耕地保护前期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采用Excel,SPSS等数据分析软件,对云南省1997~2005年的人口数、人均粮食占有量、粮食净调入或调出量、粮食平均单产、复种指数以及粮播比等数据进行处理,并建立相应的耕地需求量数学预测模型,预测出云南省近期(2010年)和远期(2020年)的耕地需求量,这对预测云南省耕地变化趋势,制定合理的耕地保护、开发对策,保障粮食安全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耕地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对粮食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至关重要。本文以垦利县为例,分析了县域耕地资源的数量与质量变化趋势,并对未来耕地资源的供需状况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1996-2005年垦利县耕地资源数量总体呈减少趋势,耕地质量总体下降。预测结果显示2020年耕地资源的供给已不能满足粮食安全对耕地的需求。因此,保护现有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最后提出了耕地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新疆是农业生产大省也是我国典型的生态脆弱地区,粮食安全与耕地资源联系紧密,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本文以新疆1998—2017年相关数据为基础,测算新疆耕地生态足迹,并计算粮食安全系数,分析新疆粮食安全现状问题,运用VAR模型对新疆耕地生态足迹与粮食安全系数的进行动态关联分析。分析发现:耕地生态足迹变化影响粮食安全变化且影响程度较大;对于粮食安全变化来说,粮食安全变化自身对自身影响大于新疆耕地生态足迹对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百合是重要的切花品种之一,长期的无性繁殖造成病毒在其体内大量积累。介绍了侵染百合的常见病毒种类,并详细叙述了通过热处理、茎尖组织培养脱毒、化学处理、玻璃化超低温处理法等获得无病毒苗的方法,以及病毒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新疆喀什市周边地区绵羊寄生蜱种类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4月下旬,我们对喀什市周边地区绵羊寄生蜱种类进行了调查。鉴定出2个科11个属的17种蜱,其中有3属未做种的鉴定。  相似文献   

13.
机油乳剂防治柑桔害虫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机油乳剂对柑桔螨类、蚧类、粉虱类、蚜虫类、木虱、潜叶蛾等多种害虫具有理想的防治效果,而对天敌则较安全。旧式的、宽馏程范围的机油乳剂若使用不当易产生药害,随着本文的不断改进,机油乳剂的对害虫的防治效果更好而对植物更为安全,在柑桔害虫综合防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澳合作研究的结果表明,机油乳剂在中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盘锦冬季日光温室小气候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俊和 《农学学报》2015,5(11):113-117
为了进一步提高设施农业气象服务水平,对盘锦地区冬季日光温室小气候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天气条件下日光温室各月气温日变化趋势相似,均呈“单峰”曲线型。晴天和多云天气日光温室内相对湿度昼高夜低;阴天和雨雪天日光温室内相对湿度变化比较平稳。不同天气条件下冬季日光温室室内总辐射最大值出现月份不同,有无草帘对温室内总辐射值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5.
柿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培养基、外植体及培养方式等方面介绍了柿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柿组培过程中存在的褐变、生根难和玻璃化等问题及可能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杭州市草坪杂草调查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9~2000年调查,杭州市草坪杂草有74种,分属24科,严重危害的杂草为香附子、马唐和天胡荽等10余种。  相似文献   

17.
2006年夏季,在牡丹江市工业区和绿化区内,采用样线法和样方法采集[树]麻雀(Passer montanus)、白鶺鴒(Motacilla alba)、大苇莺(Acrocephalus arundinaceus)、红尾伯劳(Lanius cristatus)4种雀形目鸟共24只,并用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了其心脏、胸肌、肝脏和初级飞羽内汞和砷两种元素的残留量。研究表明,4种雀形目鸟中,汞和砷的残留量最高的组织均为初级飞羽,且不同物种间存在种间差异。工业区和绿化区之间4种鸟体内汞和砷的残留量大多存在显著(p<0.05)或极为显著(p<0.01)的差异,且工业区比绿化区略高。  相似文献   

18.
我国苜蓿抗霜霉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霜霉病的症状和发生规律及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提出苜蓿霜霉病的防治更侧重于“防”,更依赖于科学的田间管理与草地利用等综合防治措施,即牧草混播、合理施肥、合理利用、搞好田间卫生、种子处理,最后指出了苜蓿育种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纳米技术在农药、化肥缓释与精准输送、病虫害防治、植物生长发育、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和农产品加工等方面的成功应用,对实现尽可能地从现有资源中获取最大农业产出,缓解全球资源日趋紧张和人口不断增长带来的压力,进而推动精准农业的发展意义深远。纳米技术虽为发展精准农业提供了新路径,但研发的同时,仍需注意纳米技术的安全性,尤其是纳米材料的毒性。  相似文献   

20.
我国苜蓿褐斑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苜蓿是农牧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牧草之一。苜蓿褐斑病是由苜蓿假盘菌引起的一种最常见的世界性豆科牧草病害,对它的研究多数集中于褐斑病的田间病情调查与病原菌的鉴定。近年来,由于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国内的研究者开始对褐斑病进行一些比较深入的研究,本文对苜蓿褐斑病的研究进展做一介绍,不仅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同时还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我国有关的科技人员和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