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本研究采用根尖压片法,对3种不同肉质根皮色的萝卜种质进行染色体数目和核型分析,以获得准确的细胞遗传学信息。研究结果表明,Nau-dqp08,Nau-txbyw07和Nau-chhong108这3种不同皮色萝卜的染色体数目均为18,核型公式分别为2n=2×=18=14m+4sm,2n=2×=18=18m和2n=2×=18=16m+2sm,且核型都属于1A型;核不对称系数分别为59.48%、55.39%与58.08%;核型不对称性大小为Nau-dqp08>Nau-chhong108>Nau-txbyw07,其中Nau-txbyw07核型较为原始。本研究结果可为萝卜种质鉴定、遗传变异和亲缘关系分析提供细胞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彩鲷(Cichiasoma trmaculatum)为父本、美洲虎鲷(Heros managuense)为母本,通过人工授精方法获得了能正常发育的杂交F1代.以肾细胞作材料,采用秋水仙素-低渗-空气干燥法、Howell的方法(银染)和Sumner的方法(c-带).制作染色体标本.结果表明:彩鲷的染色体数目2n=48,核型公式为2n=2m+8sm+26st+12t.染色体臂数NF=58,在st,染色体的短臂末端出现2个银染位点,C-带多为着丝粒型,有2条染色体st9和S13,为整臂深染型C-带;美洲虎鲷的染色体数目2n=48.核型公式为2n=2m+6sm+28st+12t,NF=56,在sm2染色体的短臂末端出现2个银染位点.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区均显示出深浅不同的c-带,C-带为着丝粒型;杂交F1代的染色体数目2n=48,核型公式为2n=2m+8sm+26st+12t,NF=58,在sm2染色体的短臂末端出现2个银染点,多数染色体具着丝粒c-带.未发现有异形性染色体.比较分析,杂交F1代的染色体数日及多数染色体具有着丝粒C-带的特点与父母本相同,染色体臂数与父本一致,银染位点与母本相同,这显示杂种F1遗传了双亲的染色体特点,而非雌核发育.  相似文献   

3.
以采自静宁的葫芦巴为材料,研究了1 mol/L的盐酸在60 ℃下的不同解离时间对根尖染色体制片的影响,并确定染色体数目和进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静宁葫芦巴根尖最佳解离时间为2.0~2.5 min。染色体数为16,核型公式为2n=2x=16=8m+8sm(2SAT),臂比值变化在1.07~2.88,平均臂比为1.926,随体在第6对染色体短臂上,核型类别为2A。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利用Giemsa C-带方法对毛百合(Lilium dahuricum Ker-Gawl)根尖染色体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毛百合试管苗的染色体倍性变异丰富,染色体倍性变异包括二倍体(2n=2×=24)、三倍体(2n=3×=36)、四倍体(2n=4×=48)到六倍体(2n=6×=72)。对二倍体毛百合的C-带结果进行分析,其带型公式为:2n=2×=24=2CI++2CI+T+T++6I+2I++2I++2I+T++2I+T++2I+T++2T++2T+。每条染色体上都显示出显著的特征带,而且带纹的深浅差异明显。强带主要集中在长短臂上。因此,GiemsaC-带方法可以将毛百合(L.dahuricum)的每条染色体区分开。  相似文献   

5.
单株成果数是番茄单株产量的构成因子,为了定量分析不同品种设施番茄单株成果数与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以"美国摩尔一号"(B1,偏早熟)、"超世纪番茄大王"(B2,偏晚熟)和"美国903"(B3,中熟)为材料,于2009年、2010年和2011年开展了品种和施肥、品种和水分田间试验。通过分析不同品种、水分和施肥水平番茄坐果数、果实脱落数、开花数及现蕾数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建立了设施番茄单株现蕾数、单株花脱落数、单株果脱落数和单株成果数模型。经独立试验资料检验,设施番茄品种B1、B2和B3平均单株累积现蕾数实测值与模拟值的根均方差(RMSE)、平均绝对误差(Xde)和决定系数(R2)分别为2.452个(n=24)、1.851个和0.976,1.820个(n=24)、1.422个和0.948,1.849个(n=24)、1.464个和0.949。单株花脱落数实测值与模拟值的RMSE、Xde和R2分别为0.712个(n=16)、0.662个和0.786,0.730个(n=17)、0.662个和0.965,1.229个(n=16)、1.091个和0.952。单株果实累积脱落数实测值与模拟值的RMSE、Xde和R2分别为0.391个(n=15)、0.342个和0.849,0.439个(n=15)、0.346个和0.966,0.318个(n=15)、0.288个和0.961。单株成果数模拟值与实测值的RMSE、Xde和R2分别为0.839个(n=27)、0.712个和0.934,实测值与模拟值的吻合程度较好,说明模型可较好地模拟不同品种、水分和施肥水平设施番茄单株成果数。  相似文献   

6.
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通过对南宁市郊 1 2个主要菜区土壤中重金属 ( Cu、Zn、Cd、Pb)含量的调查和分析测定 ,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 :南宁市郊部分蔬菜区土壤不同程度地受到Cu、 Zn、 Pb、 Cd的污染 ,污染程度依次是 :Cd>Pb>Zn>Cu。 1 2个样点污染程度依次为 n2 =n6 =n1 1 >n7=n8=n9>n1 =n4 >n5>n1 2 >n3=n1 0  相似文献   

7.
秋水仙素诱导党参四倍体?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 (Franch.) Nannf.)为诱变材料,用改良秋水仙素涂抹法进行多倍体诱变以获取四倍体,研究了秋水仙素对党参的诱导效果以及变异株的形态学与细胞学变化。本试验利用0.2%秋水仙素琼脂凝胶处理党参幼苗获得了四倍体材料,结果表明党参经秋水仙素诱导后,以处理24h加倍率最高,为34.14%。四倍体植株形态学变异表现为苗期生长受阻,叶片变大变厚,叶形指数变小;花器变大,茎杆加粗,茎节变短;结实率下降而千粒重增加等。党参四倍体植株的细胞学表现为叶下表皮气孔器变大,气孔密度下降,保卫细胞内叶绿体的含量增加;花粉粒变大而花粉育性降低;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染色体数目为2n=4x=32,其对照为2n=2x=16。四倍体党参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复杂,同源染色体出现了多种联会方式。  相似文献   

8.
彩色马蹄莲2n花粉诱导及其三倍体植株的获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n配子介导的有性多倍化因其具有染色体重组创造新型变异的机会而越来越受到育种家的重视.本研究用化学试剂秋水仙素处理彩色马蹄莲(coloured Zantedeschia hybrid)二倍体栽培种幼蕾诱导2n配子,并对2n配子形成的细胞学特征进行了显微观察.结果显示,秋水仙素处理可以诱导彩色马蹄莲2n花粉产生,2n花粉的花粉粒明显变大,适宜的秋水仙素处理浓度为0.15%;配子形成过程中出现平行、融合等纺锤体定位异常现象,四分体时期出现二分体、三分体,产生减数分裂异常的多核细胞、小孢子形成过程中核融合等异常现象;诱导的2n花粉与正常1n雌配子杂交,杂交后代经染色体鉴定筛选获得三倍体后代(2n=3x=48).本研究结果表明,人工诱导2n花粉是培育彩色马蹄莲有性多倍体的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对四川农业大学选育的泡椒专用品种"川农泡椒一号"和22个辣椒品种进行了植物学性状观察并进行聚类分析,用常规根尖压片法对"川农泡椒一号"和5个辣椒变种进行了核型分析.结果表明,"川农泡椒一号"染色体数为2n=24,由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和近中部着丝粒染色体(sm)组成,核型为2A型,核型公式2n=24=22m+2sm,...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采用酶解去壁低渗法对小梨竹(Melocanna humilis Kurz)的体细胞染色体进行核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小梨竹染色体数为2n=2x=72,全组染色体总的绝对长度为99.87μm,平均绝对长度为2.78μm,属于小染色体类型;其核型公式为2n=72=28m+8sm(SAT),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2n=72=4L+12M2+17M1+3S,染色体组型为“2A”型,属于原始类型。这一细胞学结果不仅填补了小梨竹相关理论空白,而且可作为小梨竹与其它种的区分依据,同时也为竹类植物系统分类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秋水仙素诱导杂交兰四倍体及倍性鉴定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杂交兰F1代无菌苗(2n=2x=40)为供试材料,分别用浓度为0.02%、0.05%、0.10%和0.20%的秋水仙素对其根状茎处理24、48和72h,成功获得了四倍体植株。试验结果表明,以0.10%的秋水仙素处理48h诱导效果最佳,变异率为36%。根尖染色体压片表明,四倍体染色体数为2n=4x=80,二倍体对照为2n=2x=40。加倍后的植株较二倍体植株粗壮,叶片变厚,颜色变深,茎基部粗壮,颜色深,生长势变缓,根系变粗,根状茎增粗,可作为新材料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2.
以合肥董铺水库为水源、天然纯棉绳为人工基质培养自然水体生物膜,研究了该生物膜对Pb^2+和Zn^2+的吸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单一重金属离子体系中,生物膜对两种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均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RP2b=0.9900,RZ2n=0.9989)和Langmuir吸附等温式(RP2b=0.9823,RZ2n=0.9792);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二级动力学方程(RP2b=0.9992,RZ2n=0.9999);在pH6-7、温度25-30℃的条件下,Pb^2+和Zn^2+有较高的去除率;在Pb^2+-Zn^2+两元混合体系中,生物膜对Pb^2+的吸附选择性明显比Zn^2+强。  相似文献   

13.
对钒(V)和1-(2-吡啶偶氮)-2-萘酚(PAN)-过氧化氢-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显色反应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在1 mol.L-1盐酸介质中,在SDBS存在下,钒与1-(2-吡啶偶氮)-萘酚和过氧化氢生成红色的多元络合物,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575 nm,表观摩尔吸收率为3.64×104L.mol-1.cm-1,钒的浓度在0.2~1.2μg.mL-1内符合比耳定律。络合物的组成比为n钒∶nPAN∶n过氧化氢=1∶1∶1。该方法用于土壤中钒的测定,测定值的相对偏差(n=20)均小于6%,回收率为100.4%~105.6%。  相似文献   

14.
红壤水分条件对柑橘叶片氨基酸及多胺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第四纪红黏土发育的红壤、2年生宫川温州蜜柑(Citrus unshiu Marc.cv.Miyagawa Wase)盆栽幼树为材料,采用土壤水分探头(FDR)实时监测土壤水分含量,控制土壤含水量为SWC30、SWC45、SWC60,SWC75和SWC90 5个处理(分别代表土壤最大田问持水量的30%、45%、60%、75%和90%),研究土壤水分对柑橘叶片氮含量、氨基酸含量和多胺(PAs)等氮代谢次生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缺水和水分过多都会降低柑橘叶片对氮素的吸收.游离氨基酸总量(y)随土壤相对含水量SWC(x)的增加而下降(y=-0.028 2x+12.049;R2=0.8524*;n=50);Pro含量(y)在SWC<75%处理的土壤水分条件下,与SWC(x)呈显著负相关(y=-0.015 2x+4.224;R2=0.860 5*;n=50):腐胺(Put)含量在SWC75处理时最低;亚精胺(Spd)含量随土壤水分增加呈抛物线变化,在SWC45处理时含量最高;精胺(Spin)含量在土壤水分SWC60处理时最高;Spd含量(y)与Put含量(x)之间呈显著正相关(y=0.240 4x2-51.337x+2 976.4;R2=0.858 6*;n=50);(Spd+Spm)/Put的比值(y)在SWC<75%的土壤水分条件时,与SWC(x)呈显著线性相关(y=0.011 2x+0.173;R2=0.851 8*;n=50).柑橘受土壤水分胁迫时产生的PAs对生理起调节作用的主要是Spd与Spin,(Spd+Spm)/Put的比值决定了柑橘受土壤水分胁迫影响的程度,初步提出该比值可能是柑橘响应土壤水分胁迫程度的一个潜在的敏感度指标.  相似文献   

15.
采用人工授精法以奥利亚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a)为母本,鳜(Siniperca ahuasti)为父本,获得了能正常发育的后代。利用微量全血培养法对奥利亚罗非鱼、鳜及它们杂交后代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奥利亚罗非鱼染色体数目为2n =44,核型公式为 6sm+24st+14t,染色体臂数(NF)=50;鳜鱼为2n =48,核型公式为 8sm+4st+36t,NF=56;杂交后代为2n =44,核型公式为 6sm+26st+12t,NF=50。经对比分析,杂交后代与奥利亚罗非鱼的核型相似。  相似文献   

16.
采用平均拥挤度■、聚集性指数■/m及■与m回归分析法,分析了3年51次白背飞虱调查资料的田间分布型。结果表明,白背飞虱田间分布的基本成份是个体群,个体群成聚集分布,表现为高密度、低聚集,低密度、高聚集。其理论抽样数学模型为:n=1/D2(2.4318/m 0.1367),序贯抽样模型分蘖初期为:T0=15n±16.4(1/2),分蘖末期为:T0=20n±20.3n~(1/2)。  相似文献   

17.
重庆缙云山典型林分的坡面糙率系数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2008年4月实测数据,以三峡库区重庆缙云山4种典型林分(马尾松纯林、马尾松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和楠竹林)为研究对象,并以农耕地作对照,在野外径流小区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曼宁公式,对重庆缙云山林地坡面糙率系数n值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地表糙率系数n值介于0.0079-0.2704之间,其中,马尾松纯林的糙率系数n值最小,马尾松阔叶混交林的糙率系数n值最大,大小排序为马尾松阔叶混交林〉阔叶林〉楠竹林〉马尾松纯林;糙率系数n(y)与枯落物厚度(x)的关系为Y=0.0205e^0.5436x,R^2=0.9237;地表水分渗透量(y)随着糙率系数n(x)增加而增大,其关系式为y=37.25lnx+188.47,R^2=0.7782。  相似文献   

18.
以安徽滁州地区特有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滁菊(Dendranthema morifolium Ramat.‘Chuju’)为试材,采用根尖细胞压片技术进行染色体计数及核型分析,并与引种到外地的滁菊种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滁菊种的染色体数目为2n=54,染色体基数x=9,为异源六倍体植物,其核型公式为2n=6x=54=42m+12sm(4SAT),核型类型为2A型,第10和21号染色体上均有1对随体,最长与最短染色体长度比为1.99,臂比>2的染色体比例为18.51%。与已公布的引种到外地的滁菊核型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引种后的滁菊较原生境滁菊染色体核型发生了微变异,表现在具随体染色体数量由4条减为2条,染色体多态性更为丰富,提示滁菊染色体核型与其生态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采用显微分离技术从蓝粒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2n=6x=42)×Thinopyrum ponticum Liu &Wang(2n=10x=70))根尖细胞中期分裂相中分离出具有4Ag染色体形态特征的单条染色体,对分离后的细胞进行原位杂交(FISH),结果显示细胞中所剩的和显微分离到的单条染色体均为4Ag染色体.利用Sau3A接头介导的PCR方法对分离出的单条4Ag染色体进行体外扩增,扩增的DNA片段大小约为200~2 000 bp,主要集中在250~750 bp之间.以DIG-dUTP标记的蓝粒基因组DNA为探针,与该扩增产物进行Southern杂交,结果表明显微分离出的染色体得到了有效的扩增.利用该分离染色体的PCR扩增产物为探针,对蓝粒小麦进行原位杂交,证明显微分离的染色体体外扩增片段确实来源于4Ag染色体.本研究拓宽了染色体显微分离的范围,为构建4Ag染色体文库和克隆位于该染色体上的重要农艺性状基因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蔡华  钱立生  张丽  韦朝领 《核农学报》2006,20(6):490-493
对入侵杂草假高粱(Sorghum halepenseL.)的根尖细胞进行染色体计数及核型分析,同时与二倍体高粱(SorghumL.)作比较。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假高粱的染色体数目为2n=34,染色体基数x=17,与原产地同物种(x=10)相比,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其核型公式为2n=2x=34=24m(2SAT)+10sm,为异源四倍体植物,核型类型为2B型,第15号染色体上有一对随体,最长与最短染色体长度比为2.30,臂比>2的染色体比例为18%,核型不对称系数为60.02%。与核型为2A型的高粱相比,二者的染色体数不成倍性关系,表明该假高粱种可能是由入侵种假高粱和禾本科其他植物通过远缘杂交形成的新变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