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8 毫秒
1.
采用常规方法从新组配的14个Reid类F1基础群体中选育自交系,对S4代选系与其他三大优势类群10个骨干自交系为测验系组配成的1 902个测交组合进行田间鉴定,分析从中筛选出428个优组合的子粒产量和百粒重表现及其与选系基础群体和测验系的关系。结果表明,来源于不同基础群体和同一基础群体的不同选系与不同优势类群和同一优势类群不同测验系间测交组合的子粒产量和百粒重均存在较大差异。来源于基础群体BP5选系子粒产量和百粒重的一般配合力较高,其与测验系昌7-2间子粒产量和百粒重以及与测验系浚926间百粒重的特殊配合力均较高;BP7群体选系百粒重和子粒产量、BP6群体选系百粒重和BP9群体选系子粒产量的一般配合力均较高;BP1、BP2和BP5群体选系与测验系浚926间组合的百粒重,BP6、BP7群体选系与测验系浚926间组合子粒产量,BP4、BP5、BP10和BP12群体选系与测验系昌7-2间组合百粒重,BP2和BP10群体选系与测验系昌7-2间组合子粒产量及BP4群体选系与测验系HL02间组合子粒产量的特殊配合力均较高。昌7-2、浚926和HL02是比较适宜的高效测验系。  相似文献   

2.
在F_3和F_4代比较了世代进展的四种方法(SPS、SSD、BP和MMS)。对于F_3代单株籽粒产量和至少一个产量构成因素来说,SPS和SSD世代进展法优于BP和MMS法。F_3SSD群体与F_3SPS群体的任何性状都没有显著差异,然而,F_3SSD群体的不同性状比其它世代进展法所产生的群体性状具有更大的变幅和变异系数。来自F_3SSD群体的F_4后裔籽粒产量显著优于来自其它三个F_3代群体的品系。MMS世代进展法证明,如果进行早代选择它对提高千粒重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是小麦改良育种的一个重要目标.作者等人1988年曾著文说明,冬小麦抽穗期穗部、花序梗及旗叶的蛋白质含量之综合值可作为估测籽粒蛋白质含量的较理想的参数.本研究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利用间接选择方案以改良籽粒蛋白质含量,同时研究上述作物器官中蛋白质含量之遗传力.供试材料为由4个亲本双杂交产生的群体中随机抽取的2个群体.两年试验中将F_2产生的60个随机F_5和F_6品系按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种植,3个重复.测定结果认为F_5及F_6代两供试群体的籽粒产量、籽粒蛋白质含量及营养体蛋白质含量的差异是显著的.籽粒蛋白与营养体蛋白含量之间在基因型及表现型方面呈高度相关并趋一致.应用组件差异法对蛋白质含量的狭义遗传力进行评估,在群体1中,第2叶(从顶部数,下同)及穗部的遗传力达O.46-O.94;在群体2中,花序梗及穗部的遗传力达O.63-O.89.群体1及群体2的籽粒蛋白含量估测值与观测值相关系数分别为0.50-0.88及0.37-0.84,抽穗期综合考虑穗部、花序梗及旗叶蛋白含量所得到的这种相关系数最高.植株不同部位蛋白质含量与籽粒产量相关性极小.利用抽穗期植株营养体较高蛋白质含量的遗传力,可在授粉前鉴别具较高籽粒蛋白含量的基因型品种.在其他育种过程中,也观察到通过穗部、花序梗及旗叶蛋白含量的间接选择,可提高籽粒蛋白含量,但不降低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4.
改良玉米群体的一般配合力(GCA)通常采用轮回选择的方法。但对为此目的的最佳测验种却没有一致的看法。70年代前,广为接受的是利用遗传基础狭窄的测验种尤其是自交系可改良特殊配合力(SCA),而对一般配合力的改良几乎无益。故基本上都是用遗传基础广泛的测验种来改良一般配合力。1973至1977年间有几项研究指出,通过与遗传基础广泛且无亲缘关系的群体杂交,用自交系作测验种不仅使  相似文献   

5.
作者在一个冬大麦(Hordeum vulgare L.)群体中评定了轮回选择的效应。用六个高产冬大麦品种与矮秆品种‘Onice’杂交创造出零轮回(即基础群体C_0)。将其F_1按双列杂交方案(不包括反交)进行杂交,共获得750个S_0植株并进行了评定,从中选出329个S_0植株并测验其后代(S_1系);从模仿随机交配产生的105个F_1杂种中选出15个S_1系作为第一轮(C_1)的亲本。然后,在两个点上随机选择C_0的103个S_1系和103个C_1的S_1系进行评定。试验观察到两轮选择间的籽粒产量有显著差异。从C_0到C_1,籽粒产量增加了307克/米~2(折合每公顷增加3.07吨)。其增加的产量是由于每平方米粒数的增加所致。两轮选择间,在株高、抽穗期和千粒重上无差异。本研究的明确结果表明,轮回选择在培育高产的亲本或品系(这些亲本或品系在其他重要农艺性状方面的变化不大)上是有潜力的。  相似文献   

6.
试验设计试图更有效地同时改进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em Thell)籽粒产量-蛋白质的育种方法.在此设计中,7个群体〔2个F_2、1个F2_间互交(IF_2)及4个不完全回交(PBC)群体〕来源于加拿大曼尼托巴省温尼泊市鉴定的2个加拿大硬质红皮春小麦(CHRS)和2个加拿大生产上应用的(CU)小麦品种的两亲本杂交种.种植IF_2和PBC群体是为了和传统的F_2群体进行比较,从而确定4种方法所产生的群体究竟哪一个能够更有效地产生潜在的优异遗传重组体.采用平均数、方差、相关、遗传力等参数以及优良后代和不良后代的频率,估计从F_2、IF_2、CHRS-PBC和CU-PBC群体中进行籽粒产量和籽粒蛋白质含量选择时对预期的遗传获得量有什么限制.上述7个群体每一群体105个S_1系统的籽粒产量及蛋白质的资料分析表明:CU-PBC群体具有最高的籽粒产量(GY)和最低的籽粒蛋白质含量(GPC);CHRS-PBC群体具有最低的GY和最高GPC;F_2和IF_2群体GY及GPC介于上述二者之间.来自同一双亲杂交组合的一些群体,其遗传参数大多没有显著差异.然而,高产和高蛋白质相结合的优良后代的频率在CU-PBC群体中较高,在CHRS-PBC群体中最低.CU-PBC群体所显示的优越性,看来与该系统所具备的有利条件有关:即在添加了其它品种的优良遗传因子的同时,保存了已肯定优良品种的遗传完整性,从而使基因渗入和遗传改良同步实现.  相似文献   

7.
在南印中部评价了含3~50%野生种质高粱群体的籽粒产量及九个有关性状。在 BC_0F_2至 BC_2的衍生系中,未出现籽粒产量的超亲分离。BC_3F_2或 BC_4F_2衍生系仅有1.5%的超亲分离,其平均籽粒产量较相应轮回亲本的高26%。10个与 CK60B 回交授粉的最高产的 BCF(—BC_4F_2衍生系,其产量比CK60B 平均高14%(达5%显著平准)。在产量提高的同时植株高度亦随之增高。来自 RS/R/A2725×帚枝高梁和 RS/R/A2725×轮生花序高梁的最高产品系,其产量较 RS/R/A2725高13.5%(平均),但株高相等。经选择 BC_2平均籽粒产量增加6~27%。在 BC中,群体平均产量,入选系平均产量和最高产量品系出现频率均为最高。  相似文献   

8.
前言据报导,自然选择能显著改变小粒谷物的异质群体。在基因型竞争条件下,不同基因型的生存优势与繁殖效率有关,而在纯种栽培条件下这种关系存在的可能性较小。Khalifa等曾报导过种植在加利福尼亚州的高秆和半矮秆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的品种混种群体,产量明显下降。他们认为,在选择之前应特别注意排除基因型之间竞争作用的影响。Khalifa等报导了过去研究的高秆和半矮秆小麦的杂种集团世代,发现从F_2—F_(?),高秆植株逐步增加而矮秆植株不断减少,但是和品种在混播的条件下的结果相反,杂种集团由F_2—F_(?)的籽粒产量却不断增加。在大麦(Hordeum Vulgare L)中也有类似的报导。Tennings等亦报导过,若与竞争性的高秆植  相似文献   

9.
用10个无蜡被和少蜡被遗传特性不清楚的高粱品系与6个已知其遗传特性的品系杂交。还用少蜡被品系h_4与另外一些少蜡被品系杂交。把这些组合的F_1和F_2群体分类,以便得到表型分离比率。F_1植株在温室进行分类,F_2群体在田间进行分类。用卡平方测验作统计分析以测定适合度。通常在F_2出现表型分离,表明存在不同基因,而不分离则表明含有相同的基因。发现品系MN960、Theis、Wiley具有h_2基因。杂交组合AOK24×P1264453具有bm_1基因。bm_1与6个从也门引进的品系(PI465901、PI465902、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根据提供高产近交系的能力比较了小麦育种的两种选择程序:第一个程序.是根据杂交性状在F_3代杂交种之间进行早代选择。第二个程序.把选择过程延长到F_6代.F_6是单粒传(SSD)后代。在2年试验中.利用春小麦假系.对上述2种程序进行了评价。这些假系是由混合品种构成的.它能用于评估真实遗传参数。通过这种途径可以鉴定预测的准确性。在比较研究的第一年中.实际选择过程早已进行.在第二年中.分别根据F_3和F_6选择系对F_6和F_7代品系进行了摸拟.并在大田试验中进行了鉴定。本研究在第二年后就给出了最终结果。比较研究刚进行一年就发现对F_3杂交种的评估极不准确.相反.来自SSD—F_6的选择系却表现良好。这就产生了一批具有来自SSD—F_6的高产品系。尽管在基因型和年份间存在着明显的互作.但从杂交种F_3选择而来的F_7和F_6系之间存在着产量水子差异。由此可以推断。早代选择法不如快速一粒传法优越。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蛋白质含量不同的九个大豆品种配成六个杂交组合,对其F_2、F_3、F_4不同世代群体蛋白质含量与植株的形态性状、产量性状、各生育阶段的长短和脂肪含量的相关性进行了系统地研究,旨在为大豆高蛋白质育种杂交后代的间接选择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六个组合的蛋白质含量与植株的形态性状和各生育阶段长短的相关数一般未达到显著水平,且相关性因组合和世代而异,不宜以这些性状作为蛋白质含量的间接选择性状。各组合于F_2、F_3和F_4三个世代,蛋白质含量与量及产量因素呈一致倾向的负相关,但相关程度不大。因此,高蛋白育种与高产育种有可能相结合,F_4代蛋白质含量与蛋白产量的正相关说明,在选择高蛋白质时并不总是伴随单位面积蛋白质产量的降低。由于蛋白质含量与脂肪含量之间为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可用低脂肪含量作为高蛋白育种中对蛋白质进行选择的间接选择性状。  相似文献   

12.
利用Glenlea×NB131和Glenlea×Era两个小麦杂交组合后代,评估了蜂巢式选择对春小麦产量的效应.1980年和1981年夏天分别对生长在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的F_2和F_3代进行蜂巢式选择,在两个后代中同时分别进行高产和低产的分离选择.入选的F_3植株,参加了1982年度夏季的F_4产量试验.结果表明:在F_2和F_3代对产量进行蜂巢式选择,可以有效地鉴别高产和低产选系的亲本.在G×N和G×E两个杂交组合中,来自高产F_2选系的F_3值株分别比来自低产F_2选系的F_3高产11.5%和13.0%.F_4代的产量试验表明,两个杂交组合中,高产选系比低产选系的产量高出8.9%,比未经选择的混台品系高出14.4%,因此说明蜂巢式造择可以用于春小麦的早代选择中.  相似文献   

13.
植物种、属间杂交,有的杂种在 F_2群体表型上与染色体数目间有相关性的分离。木槿属种间杂种 F_2植株表型与染色体数目,是否也有相关未见报导。为探讨金钱吊芙蓉(Hibisius radiatus)×红麻(Hibiscus cannabinus)杂种 F_2群体表型与染色体数目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14.
一、选育经过和产量表现大麦68(即82—F68)是浙江省舟山市农科所1975年春用自育的高代稳系“B川”(377×中熟一号)为母本,浙农6号为父本进行杂交,1977年(指收获年份,下同。)从F_2代分离群体中选出2个株系,1977年6—10月在昆明夏繁的F_3代选出6个单株,1978年从F_4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三个东北春大豆与三个山东省夏大豆品种的杂交组合及上述三个杂交组合的F_1代与各自春大豆亲本相杂交的回交组合(或三系杂交组合)为材料,以比较单交(二系杂交)后代与回交后代的表现,确定在东北春大豆育种中利用夏大豆的适宜杂交方式。试验结果表明,回交二代群体的平均生育期均较单交二代群体早熟一级,但变异幅度较大。株高与倒伏性亦有同样趋势,说明回交没有减少群体内性状的变异性。F_4代品系的成熟期;结荚习性,株高等性状的调查表明,回交群体稳定品系较单交群体多,而不稳定的品系数大大减少。F_2—F_4代籽粒产量测定表明,以早熟春大豆黑农23为轮回亲本的回交劣于相应的杂交群体,F_2代单株产量减少25%,F_3与F_4代群体产量减少7%。但以东北中熟春大豆吉林13为轮回亲本的回交优于相应的单交群体,F_2代单株产量高10—25%,F_3及F_4群体产量高4.8—21.9%。说明在东北春大豆育种中利用夏大豆品种会因春大豆亲本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与早熟春大豆进行杂交时,可直接对单交后代进行选择。而当利用中熟春大豆品种与山东省夏大豆杂交时,可再用东北春大豆品种回交一次,比只进行一次杂交可获得好的选择效果。  相似文献   

16.
对水稻苗期对冷害(chilling injusy)的抗性进行了遗传分析。材料在5℃下处理4天。抗寒和低温敏感品种的正反交F_1植株均抗寒。抗寒和低温敏感植株在F_2代进行分离。F_2的分离与3:1的比率吻合。三种基因型;抗寒纯合体、分离杂合体及敏感纯合体在F_3(F_2自交而得)的品系中按1:2:1的比率分离。这些结果表明对冷害的抗性是由一个记做Cts2(t)的显性基因所控制。用同样的F_2群体研究了冷害与低温失绿症的连锁关系。正常的与失绿的秧苗在F_2群体中按3:1的比率分离,但并未发现冷害与低温失绿症的连锁关系,表明对冷害的抗性和对失绿症的抗性是由不同基因所控制。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蚕豆(Vicia faba)综合群体的产量潜力做了基础研究,特别对单交组合的F_1、F_2和F_3后代的杂种优势效应进行了初步试验。方法供试的F_1、F_2和部分F_3(F_)代的种子在隔离罩内产生(图1),故F_1和F_2都是自交种子。F_3的另外一些种子(F_(3I))是在隔离区产生的,故它们是部分杂交、部分自交。本试验  相似文献   

18.
采用9个热带、温带群体和4个优良自交系进行 NCⅡ设计,配制36个杂交组合,在河南安阳中棉所试验基地进行了两年的田间鉴定,了解9个群体和4个自交系的配合力及其杂种优势关系,鉴定其应用价值和利用潜力,研究群体种质及群体×测验种互作的遗传效应及其杂种优势关系。结果表明:群体Suwan 1和SG C4的一般配合力(GCA)表现最为突出;自交系HZ111在黄淮海地区有潜在的利用价值;WBMC4×丹340、辽旅群体×掖478、憨头苞谷×掖478、辽旅群体×美22和BSSS C9×HZ111的特殊配合力(SCA)表现突出;群体×测验种的互作对总方差的贡献最大。根据产量特殊配合力划分杂种优势群切实可行,利用地理和种质基础远缘的群体材料与国内系组配,获得强优势组合的机会增加,群体的利用效率明显加大。  相似文献   

19.
二棱大麦     
(二棱大麦农林7号),旧系统名,西海皮25号。育成经过:1967年在九州农试场,用羽系H—83(关东中生—R6)做母本,羽系H—79(P5号R6)做父本进行杂交,经第二加代,于1971年在F_6代中选出派生品系,其后再选择使其稳定。1973年开始作产量鉴定预备试验,1974年开始作特性鉴定和系统的适应性鉴定,1975年开始以西海皮25号品系各作产量鉴定,在适于种植的县对确定推广品种的条件进行了调查。1978年的世代为第13代。  相似文献   

20.
EMS处理对玉米自交系配合力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经EMS诱变并已多代自交的玉米诱变群体中选取6个材料(1个对照),以西南大学玉米研究所广泛应用的3个自交系为测验种,系统测定了各材料在植株性状、穗粒性状和单株产量上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EMS处理使5个突变系在各个性状的配合力上均表现出与对照有明显差异;突变系2和突变系4的表现尤为明显,在多个性状上都集中了较多的负效应,尤其是单株产量比对照明显降低。配合力分析表明,化学诱变处理在改造玉米自交系单株产量的配合力上难度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