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自20世纪八十年代茶文化活动振兴以来,禅茶文化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有关文章逐渐问世。但尚未见佛门有何动静,可能是出家人不问俗家事。但茶本佛门僧众日常坐禅时不可缺少之物,且历史悠久,至少可以远溯晋唐之际。至唐,禅宗盛行,茶风亦炽,"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①禅既需要茶,便被列入佛教丛林制度的《百丈清规》,赵州和尚的"吃茶去"三字禅,即可证茶禅如一,已不可分。因此,在僧众心  相似文献   

2.
禅茶产生于佛教中国化的过程中。禅茶产生后助推佛教中国化,从而对佛教中国化有着重要贡献:一是禅茶,即以茶参禅、悟禅,使源自印度的不品茶、饮茶的佛教,适应了中国人,特别的文人士大夫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情调的需要,让文人士大夫们与禅僧们都沉湎于茶与禅,通过演绎茶艺和品茶,体悟禅境,助推了禅宗作为中国化的佛教在中国传承不衰。二是禅...  相似文献   

3.
中国茶道发展史纲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茶道是以修行得道为宗旨的饮茶艺术,是饮茶之道和饮茶修道的统一。茶道包括茶艺、茶礼、茶境、修道四大要素。所谓茶艺,是指备器、选水、取火、候汤、习茶的一套技艺;所谓茶礼,是指茶事活动中的礼仪、法则;所谓茶境,是指茶事活动的场所、环境;所谓修道,是指通过茶事活动来怕情修性、悟道体道。道作为中国哲学的最高范畴,一般指宇宙法则、终极真理、事物运动的总体规律、万物的本质或本源。道,有儒家之道、道家之道,有佛教之道、道教之道,各家之道不尽一致。中国文化主流是“儒道互补”,隋唐以降又趋于“三教合一”。一般的文人…  相似文献   

4.
北京茗缘阁的茶膳高淑慧中华民族有几千年的饮茶史,饮茶已成为我们民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茶叶具有保健、药用价值,是早已被证实了的。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饮茶作为艺术欣赏,吟诗抒情、斗茶比赛、茶宴会友、茶礼酬宾、茶歌舞蹈等,形成了绚丽多彩的茶文化。茶膳...  相似文献   

5.
长江流域是南北朝时期道教发展的重要地区,但宫观造像方面却遗存难考、史料不足。从现有考古成果和文献看,目前只能收集到十三通南朝宫观碑记。这些碑记记载了宫观中的神祗与造像,同时也涉及到一些宫观造像的形制材料。这些材料反映出当时道教造像的存在形态,即:南朝时期长江流域已经出现了道教神仙的供奉仪式,但南朝宫观中普遍不设置神像。  相似文献   

6.
茶,成为当今世界三大饮料之一。但考其茶的起源功能,并不是作为饮料之用,而是用来“入药”。史念书《略谈我国茶类生产的发展·结语》中的“我国茶类沿革和发展略图》图示,早在公元前1000年的巴蜀原始时期,开始就是“茶的药用”,继之才是“茶的饮用和食用”,由此可见,茶的始源的功能是“入药”,并非作为“饮料”。(见《农业考古))1984年第二期,P.234.)。相传4000多年前,神农尝百草发现茶具有解毒治病的功能。《史记》记载:“神农遍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如果说这仅仅是传说而已,那末,秦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则明白无误地把茶作为药用记录在案。据《封氏闻见录》记载:时值唐代,佛教盛行。僧人和信徒们都得坐禅修道,并规定,在坐禅修道之时,不准打瞌睡,也不准吃东西,但由于坐禅修道一“坐”就  相似文献   

7.
论“茶禅一味”陕西安康地区作协丁文“茶禅一味”,实际如此,并非向壁虚造。其说源于宋代,系禅僧圆悟克勤手书赠送留学的日本弟子的四字其诀。印度佛教中国化的标志就是禅宗的出现。禅宗不是中国佛教的全部。仅是其一宗,但禅宗可代表中国佛教。中国茶道形成于中唐之后...  相似文献   

8.
禅茶一味     
禅茶一味,正在成为一种风尚. 前些年,有幸认识陈履安先生.先生乃陈诚之子,在台湾屡任高官.他告诉我,喜坐禅,戒酒,并言:美国西点军校已将坐禅列为选修课程,因坐禅,可修得军人战斗力.陈先生白发如雪,气定神闲,加之曾任台湾国防部长,所说绝非传言. 陈先生戒酒,是否改为饮茶,不得而知.但在我所交之友中,戒酒喜茶者多矣.友人中,有文人、学者、官员,多属性情中人,常常是"一壶浊酒喜相逢",或者是"将进酒,杯莫停".近些年,此风日渐式微.友人相聚,或言身体不适,或称正在用药,更有甚者,当面拿出白色、黄色、绿色药片,煞有介事地服用起来,主张饮酒者自不忍勉强.于是乎,以茶代酒之风渐起.我亦如是.  相似文献   

9.
茶兴于唐而盛于宋.唐代茶风的兴起与禅宗的盛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陆羽的大力提倡又进一步地将饮茶之风推向高潮,其所推崇的江茶风靡天下,而《茶经》一书亦成为引领当时饮茶时尚的风向标.  相似文献   

10.
饮茶说     
茶是中国的国粹,国饮,世界三大饮料咖啡、可可和茶中,首推为茶。饮茶,不仅是生活的需要,也是一种涵义丰富的文化现象。如果有兴趣对中国人饮茶的历史和习惯作一番深入的研究,足可供文人学者们写出洋洋洒洒的长篇论著来。中国是茶的故乡,是茶树的发源地,也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叶的国家。中国人喝茶的历史可以上溯到五千年前。《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这里的“荼”就是现在的茶叶。南北朝时代,茶除了解渴,又有了新鲜的效用。当时佛教逐渐盛行,佛教  相似文献   

11.
茶与佛教     
茶与佛教湖北省天门市陆羽研究会陈幼发茶与佛教的关系,历来行家里手高见颇多。本文从历史的角度,略叙管见,以祈专家学者赐教。一、饮茶的起源与佛教的产生茶本是自然界的一种植物,何时出现在地球上,尚有待研究。从有文字记载的史籍中看,《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  相似文献   

12.
前几年,笔者曾有幸去广州一趟,除感到城市的喧闹与繁荣外,耳闻目睹,使我感到印象最深的便是广州人的饮茶,其热乎劲我看是超过成都人;相比之下,我们身在茶乡的安徽人,是不能望其项背的!广东人对茶可谓情有独钟,饮早茶、午茶、夜茶,外地的朋友戏称广东人是泡在茶里的。熟人见面多以“饮茶未(没有)?”互致问候,或以“得闲(有空)饮茶再倾(谈)”而结束谈话。得闲去饮茶?其实,广东人闲与不闲都爱饮茶。茶,可以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饮,饮茶是生活上的一大享受,是文化艺术的品赏。如今,饮茶流行于世,茶叶已成为消费最多、流行最广…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第25回里,王熙凤当众对林黛玉说:“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为何吃了人家的茶,就得给人家当媳妇?原来,自唐代“茶圣”陆羽撰著《茶经》后,茶在我国人们生活中摆上了重要地位,在海峡彼岸台湾,人们习称茶叶叫“茶米”,意寓茶叶比大米更重要,故冠在“米”之前。台湾同胞中,相当大部分是古代闽南、粤东的移民后裔,台湾同胞秉承闽南、粤东的饮茶风习。至今,台湾民问饮茶之风不但盛行而且十分讲究,男婚女嫁也以茶为礼。适婚闺秀接受男方聘礼叫做“下茶礼”或“茶定”。据载,早在明朝,就已有了这…  相似文献   

14.
中国茶文化,源头在道家、核心在儒家、发展在佛家。佛家八宗对中国茶文化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佛文化与茶文化结合,形成了佛教茶文化。而在佛茶文化中,佛家八宗之禅宗文化与茶文化的融合最为彻底,在佛茶文化中独树一帜,成为佛茶文化的标杆。禅宗茶文化抑或是禅茶文化对全国饮茶之风的兴起,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茶是人类三大饮料之一,目前全世界约有近30亿人饮茶,饮茶对健康有利,这是举世共知的事。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国内外关于茶与健康的研究不断深入,已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为了进一步表明饮茶的特殊营养保健功能,提倡“国饮”,促进我国茶文化发展,本文特就国内外关于茶与健康研究新进展作一概论。  相似文献   

16.
茶作为中国的一种特色饮品,具有止渴、除烦、益思等功效。它最早可追溯到上古时期,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还在发展过程中与中国本土宗教——道教相结合。其中,道教独特的思想及服食养生方式,促进了茶的利用和其在民间的普及。道教内部贵生、冥想、无为的思想和天人合一的自然观融合于茶道,使饮茶如修炼,茶成为修身养性的代名词;此外,茶也被赋予了仙道色彩,成为后世诸多神仙传说、仙液琼浆的源流之一。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茶道是人们通过感官来品赏茶的形、色、香、味,并由品饮茶进入到品悟人生、社会、自然乃至宇宙之道的方式和途径。可以说,茶是文人士大夫们通往"道"的方式之一,崇尚儒家的人通过品茶看到了仁义礼智信,崇尚道家的人通过品茶看到了自然与逍遥,崇尚禅宗的人通过品茶看到了空寂无住的般若智慧。而茶本身所蕴含的俭、静、真的特质,更成为了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们一生所追求的理想品格。  相似文献   

18.
闽南文化传承自古老中原文化,闽南茶道受儒、道、佛诸家文化影响更为深刻。九日山"莲花荼襟太元丙子年"石刻的"莲花"二字自古是佛教的象征,说明早在东晋时就体现了"禅茶一体"的文化内涵。台湾人的饮茶习惯是随大陆移民的迁入而带入的。因迁入台湾的移民大部分来自闽南,因此,他们的饮茶习惯和闽南人一样,喜欢冲饮壶茶,并十分讲究冲泡的方法。泡饮功夫茶除了讲究用水(泉水)及茶(乌龙茶)之外,还需要一套雅致、小巧的专门茶具。台湾基本承袭了闽南传统饮茶习俗。闽南茶道的入台传播,对台湾同胞的生活带来的影响极大且持久。  相似文献   

19.
被誉为日本“茶祖”的荣西禅师(1141—1215年)是宋代时派来中国留学佛教的著名僧人。荣西禅师在留学中国期间,正值南宋经济以杭州为中心向南发展时期,当时中国的饮茶风俗已经普及,江南各地种茶、制茶、饮茶到处可见。荣西禅师在钻研佛经之余,以极大的兴趣潜心于茶的研究,于1211年写成《吃茶养生记》一书,该书在日本广为流传。荣西禅师认为饮茶是养身之道,长寿的妙药。日本明惠上人(1173—1232年)也提出饮茶十德。  相似文献   

20.
李萍 《农业考古》2023,(2):111-117
中华茶道是在历史中形成的,它的定型受到了佛教特别是禅宗的强烈影响。这样的影响是双向的:一方面,禅宗借助茶会、茶事活动的仪轨等使自身趋于中国化;另一方面,中国茶文化也因佛教义理的导入而得到教益提升,不仅有了明确的形式化表达,也有了独特的精神内涵,脱离了茶叶的物质性,发展为茶道。中华茶道为中国茶人寻求身心协调、安放生命意义提供了可资信赖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