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低丘红壤区花生持续高产的障碍及对策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南方低丘红壤区(以江西鹰潭地区为例)花生种植发展的历程表明,新世纪花生持续高产遇到了四大障碍:一是连作重茬,二是良种少,三是伏秋干旱威胁,四是肥料使用不当。对此采取的相应对策是,改革耕制,合理轮作;引进和培育良种;采取有效抗旱措施;调整肥料配比及用量;土壤消毒和生物防治等。  相似文献   

2.
我场位于赣东北低丘陵红壤区,花生是主要的经济作物,近年种植面积稳定在4000亩左右,但单产却长期徘徊于150公斤上下。为使我场花生单产有较大的提高,1985~1989年在全场普及推广了花生五改一化高产栽培技术,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1989年全场3908亩花生,平均单产205公斤,创本场历史最高纪录,并出现了一大批亩产超过300公斤的队,超350公斤的高产片,其中1.67亩高产试验示范田,经鹰潭市科委等单位验收,荚果产量417公斤,创造了我省低丘陵红壤花生单产的历史最高纪录。  相似文献   

3.
红壤花生中低产田升级开发综合配套技术曹开蔚(江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南昌330046)花生是我省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红壤是江西种植花生的最主要土壤,具有瘠、酸、粘、薄等特点,加上全年雨量分布不均,花生生长前期湿度偏大,后期干旱影响荚果发育,1985年...  相似文献   

4.
8130花生大面积高产栽培示范简结王焕刚,代聪和,王发胜,赵光范,赵忠范,刘秋吉山东省沂水县经济作物站(276400)沂水县地处沂蒙山区腹地,全县8.4万公顷耕地,107万人。花生是沂水县的主要经济作物,常年种植面积1.67万公顷左右。由于种植技术、...  相似文献   

5.
浙江兰溪赤山湖绿色农庄有限公司是1981年在原兰溪上华农垦场基础上扩建成立的,位于金衢盆地中部,海拔50-70m,是典型的低丘红壤区。公司茶园退园前土地植被稀疏,土壤红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低、粘重,保水、保肥、保土能力差。经过29年的改建,如今茶园成片、一望无垠,茶园防护林带(网)整齐划一、郁郁葱葱,昔日黄土冲刷染红的赤山湖,如今清澈见底,碧波荡漾延绵于茶园边缘,湖中有成群的白鹭嬉戏、觅食,生态环境极其优越。生产的茶叶品质优异,兰溪银露名茶于1991年被评为浙江省一类名茶;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着重探讨江西省红壤地红麻的高产栽培技术,结果表明:①只要有中上等栽培技术和物资投入,一般可获取每公顷7500 kg以上生麻的高产和6300元的纯收入。②对几个主要技术指标要作些调整。即:整个生育进程应适当提早,播种期宜定于3月下旬至4月上旬;有效株24万株/ha;株高320cm;茎粗1.6cm;皮厚1.2mm;氮、磷、钾施用配比为2.5~3.0:1:3.0~3.5。本研究组合出的栽培模式尚待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和修正。  相似文献   

7.
官国科 《花生学报》1997,(4):31-31,21
秋花生高产栽培配套措施①官国科(江西省鹰潭市刘家站垦殖场,335211)我场自70年代试种秋花生获得成功以后,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现在每年面积都稳定在80hm2,一般产量2250kg/hm2左右,高的可达3000kg/hm2以上。现将我场大面积种植秋花...  相似文献   

8.
低丘红壤春大豆种植密度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董灵  陈诗武 《大豆科学》1992,11(2):97-105
本文分析了在低丘红壤的生态条件下,春大豆不同种植密度与产量的关系;植株性状的变化特点;以及不同种植方式对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春大豆群体是一个高度自我调节的系统,其适宜种植密度范围较大。每亩穴数相同每穴株数不同种植方式的密度差别为21.26~43.25千株/亩,当种植密度为30.968千株/亩时,期望最高产量为174.3kg/亩,单株最高产量为15.2961g。每亩穴数不同每穴株数相同种植方式的密度差别为24.01~53.18千株/亩,当种植密度为36.678千株/亩时,期望最高产量为146.7kg亩,单株最高产量为10.8713g。在相同的种植密度条件下,种植方式前者优于后者,增产幅度分别达5.56~34.26%。综合试验结果,在本试验条件下,浙春2号每亩种植7.500~12.000穴,每穴留苗4株左右,这样的群体结构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9.
《花生学报》1995,(1):26-27
连作花生高产(4500kg/hm ̄2以上)栽培技术规范(山东省花生研究所连作课题组,莱西266601)据试验及大量调查数据表明,花生连作,生育受到影响,植株变矮,荚果变小,产量降低。连作1年,减产8.77%~32.82%;连作2年,减产22.52%~...  相似文献   

10.
卢春生 《花生学报》2009,38(1):36-39
采用正交旋转设计,研究不同密度、穴播粒数、施肥方式对花生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影响花生产量的栽培因子为密度〉施肥方式〉穴播粒数。龙花163的高产优化栽培模式为穴距15cm(即13.33万穴/hm^2),一次性全层施肥(即N:P:K各含15%的复合肥750kg/hm^2),穴播3粒。  相似文献   

11.
春花生连片亩产400公斤高产高效栽培示范简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促进花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普及推广,1992年春我们在蒲庙镇那粒坡建立“春花生高产高效栽培示范片”,总面积31亩,集中在3月2日前后播种,7月16日前后收获,经县科委组织县直有关单位技术人员和蒲庙镇有关村公所农技员、那粒坡干部及农户代表一起验收,示范片平均亩产花生(干果)409.44公斤,最高亩产463.0公斤,创我区小面积花生单产最高纪录。示范片平均亩产值800多元,亩纯收入600多元,实现了高产高效益。其关键性的栽培措施是:  相似文献   

12.
杨锁森  童正坤 《茶叶》1990,16(4):11-14
我国红黄壤分布很广,跨越15个省、区,土壤以红壤土系为主,统称红壤地区。茶叶是该区内的主要经济作物,也是我国茶叶生产的主要基地,红壤茶园面积占全国茶园总面积80%以上,年产量占70%,1989年,该区内茶叶产值20多亿元,创汇达3亿  相似文献   

13.
选育和推广高产、稳产适应我省红壤旱地的花生品种,是改造我省花生中、低产田的主要措施之一。为适应我省花生生产的需要,1980年从我所粤油551—116良种繁殖田里选择优良变异株261株,经过定向系统选育,筛选出适合红壤旱地栽培的花生新品种湘花生2号(原编号80—9);1988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目前已在我省邵阳、桑植、永顺、慈利、石门、江永、会同等县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4.
花生赣花5号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官国科(江西省鹰潭市刘家站垦殖场335211)赣花5号是鹰潭市刘家站农科所通过辐射育成的花生新品种,1994年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亲本是粤油551—11。大田生产,一般每公顷产3000~3750公斤,生育期12...  相似文献   

15.
红壤丘陵幼龄桔园套种花生效应及高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响应“在山上再造一个江西”的号召,1997年底统计,全省利用红壤丘陵区的荒山荒坡共计开发建立了11.20万公顷柑桔园。幼龄桔园空闲面积大,多数套种不近合理,有的甚至不进行套种,不但浪费了资源,且对桔园很不利。为尽快熟化土壤,提高桔园土壤肥力,促进桔树...  相似文献   

16.
广东花生生产和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花生是广东第二大栽培作物和最主要的油料作物。本文就广东省及其各地区花生地产概况进行了综述。提出了广东花生高产栽培技术;良种的选用,花生的轮作,套种和间作技术,全苗壮苗技术;合理密植技术;合理施肥技术;田间管理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中低产田开发技术等。  相似文献   

17.
吴英藩 《中国茶叶》1989,11(4):32-33
江西省红壤丘陵地区,具有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光照充足、有效积温高等有利茶树高产的条件,只要针对红壤存在的淋溶作用强、有机质含量少、蓄水保肥性差、结构不良、土壤较瘠薄等缺点,不断进行改造,种茶是大有可为的。但是究竟以何  相似文献   

18.
花生优质高产是农业生产的要求,栽培时应做到科学管理。该文从栽培环境选择、种子播前处理、播种与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了花生高产栽培技术介绍,为花生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小麦套种花生高效栽培模式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套花生是以小麦为前茬的套种技术。依据小麦、花生两作物的生育特点、经济性状表现及生育进程等进行综合分析,通过调整时间差和垄、畦的宽窄可以有效地利用生育季节和作物边际优势,使之产量提高,效益增加。1 材料和方法试验于2002年在朝阳市八里堡进行,共设5个处理。各处理总面积0.49hm2,以小麦清种,麦茬复种大豆为对照。供试作物:春小麦(辽春10号),花生(锦花5号、花37、90 128),大豆(早熟快豆)。试验地为砂壤潮褐土,秋翻春整地做垄做畦。小麦3月23日播种。随播种(纯面积,下同)施三元复合肥(15-15-15)292.5kg/hm2,三叶期追施尿素22…  相似文献   

20.
我国夏直播花生产量一直低而不稳,严重影响着花生生产的进一步发展。从1985年我们开始进行夏直播花生高产栽培研究,1988年获得亩产荚果522.05公斤的高产,初步掌握了夏花生高产规律及主要栽培要点,现将试验结果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