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能源甜高粱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甜高粱用途广泛,是重要的能源作物。本文针对甜高粱的生产实际,从品种选用、整地施肥、栽培管理、防治病虫等各个方面进行技术集成,形成甜高粱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甜高粱属于C4作物,是普通籽粒高粱的一个变种,是一种新的饲料、糖料和能源作物,有“高能作物”、“骆驼型植物”、“三元作物”之称。在世界矿质能源愈来愈匮乏的情况下,生物质能源的研究和开发日益紧迫,甜高粱作为能源作物无疑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近年来,甜高粱在我国发展较快,特别是在北京、天津、河南等省市已推广利用。2003年拜城县引进甜高粱,通过几年的试验示范,引种试种获得成功。现将其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甜高粱具有产量高、适应环境强、适口性好的特点,作为一种饲料作物在畜牧生产中正在被养殖户所接受,为更好的栽培好这一作物,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优质的饲草来源,结合吉林省的气候特点和甜高粱的生物学特性,对其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4.
薏苡又称苡米、薏仁米、六合子、菩提珠等,它是我国古老的作物之一,在周代就有栽培。薏苡在全国各地均可种,以河南、河北种植最多,福建省主要在南平市浦城县种植较多。薏苡籽实含有粗蛋白、粗脂肪以及淀粉,还含有多种维生素;薏苡的根、叶及籽实部分可入药,籽实有利尿、健胃、补  相似文献   

5.
随着能源危机的不断加剧,甜高粱产业开发已被列为国家重点发展的能源作物。黑龙江省是甜高粱生产的主产区之一,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为适应甜高粱产业的发展,使甜高粱生产获得高产稳产,现将甜高粱生产的主要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在世界矿质能源愈来愈匮乏的情况下,生物质能源的研究和开发日益紧迫.甜高粱作为能源作物无疑显示了诱人的前景,甜高粱作为糖料、饲料和能源作物越来越引起有关国际组织和一些国家政府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甜高粱研究现状与产业化开发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甜高粱起源于非洲 ,是高粱 [Sorghumbicolor(L .)Mocnch]的一个变种 ,由于其茎秆富含糖分 ,故称为甜高粱 ,或糖高粱。甜高粱在非洲已有 5 0 0多年的栽培历史 ,之后传到世界各地。随着世界各地对甜高粱的深入研究 ,甜高粱作为糖料、饲料原料和能源作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1 甜高粱生物学特性甜高粱属于C4植物 ,因此具有高的生物学产量。德国的高产记录为 16 90 0 5kg hm2 ,我国的高产记录产生于湖北省公安县 ,产量 15 75 0 0kg hm2 。甜高粱抗逆性强 ,适应性广。由于甜高粱起源于炎热、干旱、土壤贫瘠的非…  相似文献   

8.
介绍由美国引进的饲用褐脉矮秆甜高粱杂交种——巨能粱王2号的基本特征特性和在河北省中南部适应性试验中的产量表现,同时从适时播种、水分管理、病虫草害防治、刈割等方面对其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早秋莴苣生物学特性及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流县在优化种植业结构中,根据当地温光资源条件,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早秋莴苣。经过近几年的摸索推广,种植早秋莴苣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每667 m2纯产值达到了1 500多元,并形成了一定规模,已成为当地种植业的主要发展项目,大大增加了农民收入。现根据近几年的种植经验,总结丰产栽培技术如下:1生物学特征特性莴苣根系浅而密,多分布在20~30 cm土层内。苗期叶片互生于短缩茎上,茎用莴苣随着植株旺盛生长,短缩茎逐渐伸长和膨大,花芽分化后,茎叶继续扩展,形成粗壮的肉质茎。莴苣头状花序,花黄色,以自花授粉为主。莴苣种子在4℃时即可发芽,15~20…  相似文献   

10.
饲用灰萝卜的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2-2008年对引进的灰萝卜进行了生物学特性观察和丰产栽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灰萝卜是一种高产优质的饲料作物,具有易栽培、产量高、品质好、适应性广以及粮菜兼用和用作绿肥等特点.适宜贵州省广大农区及相似生态区种植.  相似文献   

11.
我国粮食安全始终是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发展能源作物的前提是“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开发利用边际性土地(指自然条件相对较差的非耕地,包括新垦生地、荒坡、滩涂、盐碱地等)种植能源作物是生物质能在我国发展的必由之路。甜高粱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耐旱、耐涝、耐盐碱、耐瘠薄),是我国边际性土地发展能源作物的首选。甜高粱还是一种高效能源作物,一般亩产150~200kg籽粒和4.5~5.5t秸秆(其汁液含糖量在12%-18%),可生产燃料乙醇350kg左右。在边际性土地上种植甜高粱,增加了粮食供给,生产了绿色能源,改善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和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2.
白灵茹生物学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要介绍了白灵菇的生长环境,包括温度、湿度、光照与空气、酸碱度以及营养条件,根据天津气候条件及白灵菇生物学特性,采用高产栽培技术,生物学转化率可达50%以上。  相似文献   

13.
14.
杏鲍菇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 (DC. exFr.)Quel)又名刺芹侧耳、杏仁鲍鱼菇,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食用菌新品种。该菇肉质肥厚,味道鲜美,质地脆嫩细腻,有杏仁香味,口感好。 杏鲍菇主要分布于南欧、北非、中亚许多国家。据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1996)《横断山真菌》一书记载,我国四川(九寨沟、长海草地)、青海、新疆也有分布,是一种极宝贵的种质资源[1]。 我国食用菌工作者自90年代开始了有关杏鲍菇的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方面的研究[2]。目前,我国的福建、浙江及上海均栽培杏鲍菇,但有关杏鲍菇的研究报道尚不多见。 1 分类地位 杏鲍菇属真菌门(Enmycophta),担子菌纲(Basidiomycetes),伞菌目(Agaricales),侧耳科(Pleurotaceae),侧耳属(Pleurotus)[3]。 2 形态特征[4] 子实体单生、群生或丛生。菌盖直径2~11cm,初扁半球形,成熟时浅凹圆形至扇形,表面有丝状光泽,平滑、干燥,细纤维状,幼时浅墨灰色,成熟后淡黄色,中心周围常有近放射状黑褐色细条纹,边缘内弯,后成波浪状。菌肉白色,有杏仁味。菌褶延生,密集,略宽,乳白色,边缘及两侧平滑,有长短菌褶。菌柄偏生、侧生,极少中央生,2~8 cm×0.5~3 cm,棍棒球茎状,断面圆形,表面平滑,无毛,近白色或浅黄色,中实,内部白色,肉质,纤维状。无菌环或菌幕。孢子印白色,孢子椭圆形至近纺锤形,光滑,无色,9.58(11.29±0.15)~12.50μm×5.00(5.6±0.06)~6.25μm。 3 食用和药用价值 杏鲍菇是一种食用价值很高的侧耳,味鲜,肉质肥厚,爽口。据分析,其中含有钾、钙、钠、镁、锌、铜、铁、钼、锡等十余种矿质元素,18种氨基酸,其中含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5]。 入药有降血压和降血脂的作用。寡糖含量丰富,与双歧杆菌共用,有改善肠胃功能和美容的效果[6]。 4 生物学特性 4.1 营养 柳杉、柏树、青岗栎、麻栎、拴皮栎等的木屑均可栽培杏鲍菇[7]。另外破碎木材的木屑、膨化的谷壳,废培养基也可利用。许多研究者的栽培试验表明,杏鲍菇适宜的生长基质很多,棉子壳、蔗渣、麦秆、豆秆、废棉、稻草等均可作原料,米糠、麸皮、豆饼等作辅料的培养料上均能生长、出菇。据报道在添加麸皮和玉米粉的基础上添加豆秆粉能有效提高杏鲍菇产量[8]。  相似文献   

15.
综述了黄金梨的生物学特性,介绍其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地块与苗木选择、整地与合理密植、土肥水管理、花果管理、套袋、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内容,对山西省全面推广黄金梨栽培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黄花梨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海源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6):208-208,188
黄花梨是名贵的家具用材,经济效益显著。介绍了黄花梨的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为扩大黄花梨种植面积、缓解目前黄花梨资源枯竭的局面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7.
18.
由于宁夏特殊的环境,造就了南部山区畜牧业大规模设施圈养,初步形成了以中北部片带为核心的百万亩紫花苜蓿种植示范区,但目前相当一部分农民对紫花苜蓿种植技术掌握不够。通过对紫花苜蓿生物学特性、营养价值进行分析,从精细整地、适时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详细论述了紫花苜蓿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越橘是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和广阔发展前景的新兴果树树种。介绍了越橘的生物学特性和促进越橘优质高产的实用栽培管理技术,为越橘的推广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白灵菇的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白灵菇是一种中低温型食用蕈菌,味道鲜美,菌丝洁白,盖径6.0-13.0cm,菌肉白色,厚0.3-6.0cm,菌柄上粗下细或上下等粗,可在pH5.0-110的基质上生长,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28℃,出菇最适温度为12-22℃。2001年会宁县批量生产白灵菇300万袋,实现产值900万元,获纯利360万元,一个50m^2的日光温室,年可获纯利2万多元,利用日光温室生产白灵菇,市场销路好,经济效益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