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摸清不同氮肥用量对莴笋经济效应的影响,掌握氮肥的最佳施用量,提高莴笋施肥水平和肥料利用率,试验结果表明,在黄泥田土壤上,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产量也增加,当氮肥施用量超过一定范围时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产量反而下降,给生产上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试验结果表明,莴笋最佳氮肥施肥量为16kg(纯量),生产中莴笋的氮肥利用率为59.96%。  相似文献   

2.
我国粮食作物氮肥利用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我国粮食产量持续增加下氮肥利用率是否较20世纪80年代增加的问题,应用现有研究资料,对影响粮食作物氮肥利用率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施氮量是影响农作物氮肥利用率的主要因素;1996—2011年较1990—1995年,我国粮食作物阶段氮肥平均施用量增加44.9 kg/hm2,单位面积产量平均增加1 073.3 kg/hm2,在作物种植密度普遍提高的情况下,阶段氮肥利用率平均达到62.5%,较20世纪80年代提高27.5%。因此认为,我国目前粮食作物氮肥利用率较20世纪80年代未增加的说法并不符合生产实际。  相似文献   

3.
控释氮肥对辣椒产量及氮肥利用率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在等量氮磷钾养分条件下,控释氮肥对辣椒有增产、改善品质和提高氮肥利用率效果,与施用普通尿素相比,产量可增加10.1%~11.8%,维生素C含量增加7.4%~8.6%,辣椒单果重和果长分别提高2.5%~4.6%和4.8%~6.8%,氮肥利用率提高10.1~12.4个百分点.在田间试验中,控释氮肥2在辣椒生产上显得更有优势,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不同氮磷施用量对甘蔗产量及氮肥、磷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甘蔗种植体系中施肥对氮肥和磷肥利用率的影响,对不同氮磷施肥量下甘蔗对氮肥和磷肥的利用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施肥量是影响肥料利用率的最主要因素,不同施肥处理的氮肥利用率3年平均为19.1%~26.3%,磷肥利用率平均为12.0%~15.3%。其中优化施肥的氮肥利用率和磷肥利用率均为最高,在优化施肥的基础上增加50%的施氮量或50%的施磷量均显著降低氮肥利用率或磷肥利用率。在当地的试验条件下,每公顷施用300 kg N不仅能获得较高的甘蔗产量,而且能达到提高氮肥利用率的目的,氮肥利用率达到45.6%。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明滴灌条件下西瓜产量、品质及氮肥利用率同步提高的最佳施氮量,制定合理的栽培措施,本试验以极早熟品种玲珑王为试材,设置4个施氮水平,研究了施氮量对西瓜产量、品质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对西瓜产量、含糖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是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施氮量为150~210 kg·hm~(-2)时可达高产、优质、高效的效果,产量在65 000 kg·hm~(-2)以上、含糖量和氮肥利用率均在12%以上。  相似文献   

6.
施氮量对番茄生长发育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确定番茄生产中氮肥适宜施用量,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施氮量对番茄生长、产量、氮素吸收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番茄的株高表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施氮量为324 kg/hm2时表现为徒长,但各处理之间茎粗无显著差异;施氮处理番茄叶片叶绿素含量高于无氮处理,施氮量为162 kg/hm2时达到最高。施氮量低于243 kg/hm2时,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番茄产量和植株地上部吸氮量逐渐增加,但进一步增施氮肥会导致番茄产量和吸氮量下降。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番茄氮肥偏生产力逐渐降低,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回收利用率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施氮量为162 kg/hm2时达到最高。综合分析施氮量对番茄生长、产量、氮素吸收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可以发现,本试验条件下番茄合理施氮量应控制在162~243 kg/hm2。  相似文献   

7.
不同控释氮肥对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控释氮肥在玉米上的广泛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比较了不同控释氮肥对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3种控释氮肥中树脂包膜氮肥增产和提高玉米氮肥利用率的效果均最好。相比普通氮肥,不同控释氮肥显著提高了玉米氮肥利用率,增幅达4.9914.54个百分点。[结论]控释氮肥可以提高玉米氮肥利用率,树脂包膜氮肥在玉米上的应用效果最佳。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配方施肥及氮肥后移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对比分析了常规施肥与配方施肥及氮肥后移条件下水稻产量、氮素累积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差异。结果表明:1)与常规施肥相比,配方施肥使水稻成熟期叶片氮素总累积量和净累积量分别提高了9.43%~29.25%和8.45%~35.21%;水稻产量增加了1.16%~2.86%、氮肥利用率提高了10.12%~18.61%、产出与投入比增加了0.09%~3.8%。2)在相同施氮水平下,与PF1(基∶蘖∶穗=60%∶30%∶10%)处理相比,氮肥后移的PF2(基∶蘖∶穗=40%∶30%∶30%)处理使水稻成熟期叶片氮素总累积量和净累积量提高了17.24%和23.38%;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和产出与投入比分别提高了0.38%、7.06%和0.64%。3)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分别与成熟期叶片全氮含量及氮素总累积量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在0.85*~0.99**之间。这表明,配方施肥和氮肥后移可通过增加水稻生育期叶片氮素含量和累积量,提高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氮肥施用量、施用时期及运筹对水稻氮素利用率影响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常规籼稻、杂交籼稻和少数常规粳稻的氮肥利用率呈现随施氮量的增加先上升,至中肥处理达最大,高肥处理显著下降的趋势;不同叶龄追施氮肥的时期与氮肥利用率呈二次曲线关系;前期施氮量占总施氮量的比例与氮肥利用率之间呈显著的抛物线关系。总的来说,氮肥施用量过小过大,氮肥追施过早过迟,氮肥前中后期运筹不合理,水稻的氮素利用率均不高,造成氮肥浪费甚至污染环境。  相似文献   

10.
不同控释氮肥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比较了不同控释氮肥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控释氮肥处理水稻增产和提高氮肥利用率的效果不同。硫磺树脂包膜氮肥处理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不同控释氮肥处理比普通氮肥处理显著提高水稻氮肥利用率,增幅为7.23~14.83个百分点。硫磺树脂包膜氮肥处理比其他处理提高了水稻总粒数和结实率。因此,硫磺树脂包膜氮肥处理在该地区水稻施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玉米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不同的氮肥运筹方式对冬小麦产量、农艺性状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T5(基追比3∶7的优化氮磷钾肥)处理拥有最高的理论产量、冬小麦产量和生物量;从氮素收支平衡分析,T5处理的氮素收支差最小,氮素过量引起的环境风险最低;另外,T5处理的氮肥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效率以及氮肥生理利用率等指标均为最高。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从冬小麦农艺性状、产量、氮素淋溶风险以及氮的利用效率等角度考虑,T5处理是最佳施肥处理,"轻基重追"应该是冬小麦施肥的正确策略。  相似文献   

12.
为找出番茄最佳有机肥施用量和氮肥施用量,采用二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不同氮施肥条件下的产量变化动态,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番茄单株产量变化动态不同,选择大量有机肥N2处理番茄总产量最高,在春节前夕期间产量最高,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给不同类型小麦大面积生产提供科学的施肥依据。[方法]利用不同氮肥水平进行处理,分析氮肥施用量对强筋、 中筋和弱筋3种类型品种产量以及品质性状的影响。于2007~2008年,选用安徽沿淮及江淮地区稻茬种植的3个小麦主推品种,对品种和氮数基追比2个因素进行试验研究,分析其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氮数基追比在7∶3时可以提高3个品种的产量,烟农19、皖麦52和皖麦48产量分别为7 837.35、8 028.00、8 637.00 kg/hm^2。而不同基追比对不同品种小麦品质的影响则并不相同。[结论]提高小麦产量与品质应根据当地的生态条件选择合适的品种,配合适当的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14.
氮硫配施对水稻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试验结果表明 ,早稻施硫和晚稻施氮均有极显著的增产效果 ,增产率分别达5 .1 %~ 9.9%和 32 .6%~ 38.5 % ,但早、晚稻施氮、硫的交互效应均不显著 ;晚稻施硫能明显增加株高 ,但在同时施氮的条件下 ,结实率会明显下降 ;增施氮肥和硫肥 ,均能明显提高水稻对氮、硫的吸收量 ;施用硫肥可提高氮肥利用率 3.74~ 1 1 .4个百分点 ,施用氮肥可提高硫肥利用率 1 2 .8~ 35 .3个百分点 ;从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 ,在水稻生产中以 1 2 0kg/hm2 氮与 30kg/hm2 硫配合施用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中稻氮磷钾肥施用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6~2008年采用"3414"完全试验设计方案,对中稻施用氮、磷、钾肥的效应进行了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氮、磷、钾对中稻产量的影响大小表现为氮(钾、磷。经回归分析,中稻最佳的施肥量为每667 m2施用纯氮10.1 kg、磷肥4 kg、钾肥6.5 kg。在此最佳施肥量条件下,中稻产量达到518.1 kg/667 m2,且施肥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不同减氮施肥对水稻土壤养分及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影响,设置4个处理,对不同处理土壤养分和可培养微生物数量进行分析,比较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养分及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CK)相比,施肥处理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都有显著性提高。20%氮肥减施(T2)后有机质、pH、全钾、有效磷、速效钾含量都有所上升,30%氮肥+50%有机氮(T3)施肥土壤中全氮、全磷、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都显著性升高,各处理间土壤全钾含量无显著性差异。在水稻苗期,30%氮肥+50%有机氮(T3)施肥土壤中可培养细菌、真菌、放线菌,芽孢杆菌数量明显提升。在水稻分蘖期,100%氮肥施肥(T1)土壤可培养真菌数量显著性升高。在水稻成熟期,各处理间差异不明显,水稻生长期间可培养木霉菌数量差异都不显著。说明在稻菜轮作土壤中实施合理减氮施肥是减少养分累积、保持土壤养分稳定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以西农979为供试材料,在秸秆还田条件下设置5个不同的冬小麦施氮水平进行田间试验,分析不同处理下冬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收获后土壤硝态氮以及冬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在秸秆还田条件下随施氮量的增加,冬小麦籽粒产量、生物学产量、有效穗数和千粒质量均呈先增后降趋势,籽粒产量、生物产量和公顷穗数在N262.5达到最大,千粒质量在N175达到最大.氮素回收效率、氮肥利用效率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氮素收获指数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后降,在N175时达到最大值.N2625、N350处理比N0处理显著提高了冬小麦收获后土壤耕层硝态氮累积量.施氮量为0~262.5 kg/hm2,随施氮量增加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产量显著提高.综合考虑目前技术水平和当地气候条件,关中灌区冬小麦施氮量应控制在175~262.5 kg/hm2.  相似文献   

18.
密度、氮肥基追比例对强筋小麦群体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皖麦38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密度和氮肥基追比例互作对强筋小麦群体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相同时,适当增加拔节期追氮比例有利于群体质量的提高;氮肥基追比例相同时,密度减少,单株营养条件明显改善,分蘖成穗率显著增加,叶面积系数减小,株高降低,干物质积累减小。12个互作处理中,密度180万苗/hm^2、基追比例5∶5处理的干物质积累量最高,产量达到7826.08kg/hm^2。  相似文献   

19.
基于缓释肥的侧条施肥技术对水稻产量和氮素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0  
研究了侧条施肥技术条件下不同缓释肥用量对水稻产量和氮素流失特征的影响.与不施肥处理(CK)和农民常规施肥处理(FP)比较,利用侧条施肥技术高缓释肥处理(HF)水稻氮素投入比农民常规施肥处理(FP)降低约40%,水稻产量没有降低,穗粒数和千粒重分别比农民常规施肥处理增加17.0%和16.6%.缓释肥各处理氮素回收率在54.5%~63.5%之间,高于常规施肥处理的36.9%.常规施肥处理田面水N4+和TN在施肥后3d内即可达到最大值,随时间推移下降较快,而高缓释肥处理田面水NO3-含量在施肥30d后才降到最低;以尿素为氮源,施肥后的前9d是防止氮素流失的关键时期,以缓释肥为氮源,则前30d是防止氮素流失的重要时期.氮素渗漏淋失主要发生在生育前期,以NO3--N形态为主,占全氮流失量的64.8%~70.3%之间,高缓释肥处理的全氮渗漏损失量( 14.86 kg·hm-2)比当地农民常规施肥处理(23.43 kg·hm-2)减少8.57kg·hm-2.综合考虑水稻产量和环境效益,侧条施肥技术可作为一种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施肥技术在水稻种植上应用.  相似文献   

20.
水稻精确施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明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3):16193-16194,16202
[目的]为水稻主产区确定合理氮肥用量及其运筹技术。[方法]以水稻产量调查结果为依据,粗略划定高、中、低3个肥力水平,进行精确施氮对比试验,根据斯坦福公式计算精确施氮区氮肥用量。[结果]建立了通州水稻不同土壤类型、不同目标产量氮肥施用指标体系。[结论]目标产量与实际产量基本吻合,理论需肥量与实际施肥量相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