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比较广东大花白猪和蓝塘猪与大白、长白猪的哺乳期行为差异,分别选产后5-15d、带仔数为8~11头的5头土母猪与5头洋母猪,连续5d观察其在产仔限位栏内的行为表现。着重观察了母猪哺乳行为的引起、哺乳过程特征、母性行为、规癖行为和采食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土母猪母性行为强、哺乳次数多4—5次、护仔性强,采食力不如洋母猪,小猪寄养换窝干扰母猪正常母性行为和哺乳。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土母猪和洋母猪对周围环境变化反应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2.
李剑虹  包军 《畜牧与兽医》2000,32(Z1):68-76
本文通过2个试验对泌乳母猪授乳行为及哺乳仔猪吮乳行为进行了观察,试验(一)中,选择6头经产的大白猪及仔猪作为观察对象,试验(二)中选择6头哈白猪及仔猪作为观察对象.在观察中使用摄像机,摄录母猪的泌乳过程(包括成功和不成功的泌乳过程).观察中发现,随着产后日龄的增加,母猪及仔猪哺乳过程的一系列行为发生变化,母猪授乳动机状态逐渐减弱,表现为发动哺乳的次数越来越少,终止哺乳的比例越来越大,在产后第1周,母猪发动哺乳的比例为85%,到产后第4周下降到50%。母猪中止哺乳的比例由产后第1周的20%上升到产后第5周的90%.仔猪的表现与母猪相反.母猪放乳的持续时间也逐渐减少,在产后第1周放乳持续时间为14~18s,在产后第4周放乳持续时间为7~8s.仔猪的前按摩时间随产后日龄的增加而逐渐增加,但后按摩时间逐渐缩短.这一系列的行为变化表明母子利益发生冲突,断奶期即将到来. 试验结果表明授乳一般的间隔40~55min时,当授乳间隔短于40min,不成功泌乳较易发生  相似文献   

3.
4.
养猪业在一定规模条件下,提高母猪生产力是增加利润最重要的技术之一。购买廉价饲料和高价出售猪肉,虽然也是影响养猪业收入的重要因素,但受市场影响大,仅靠养猪业自身努力较为困难。为此,本文就哺乳期母猪和仔猪的管理技术进行了分析。仔猪死亡的原因据松本等(1988)调查,哺乳期仔猪死亡的原因,主要是压死和饿死,分别占死亡总数的42.6%和23.8%。另外,烂舌死亡的占10.6%,疾病死亡的占8.6%,其它原因死亡的占14.4%。在整个哺乳期死亡仔猪中,60.8%死(?)出生3日内。农林水产省1986年在9个县级畜产试验场进行实地调  相似文献   

5.
在猪的研究中,生产者和育种工作者都在考虑,每天在母猪日粮中补加蛋白质和能量,以便使母猪在泌乳期间失重最小,并能使奶量达到最佳状态。过度的重量损失,其影响一般是延迟发情期的到来。在哺乳期间蛋白质和能量补充不足,则引起母猪体重的减少,这种减少是由纤维组织和肌肉组织两方面组成。估计一头母猪哺乳期间所需的能量和蛋白质,有75~85%甚至更多是用于奶的生产,因此,产奶量高的母猪,每日需要  相似文献   

6.
7.
皖南花母猪昼夜行为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50头皖南花猪群中抽选出健康的6月龄后备母猪、发情母猪、妊娠母猪和哺乳母猪分别为4、4、4和5头,连续120小时观测皖南花母猪的行为规律。结果表明,4种母猪每天采食消化能分别为15.94、9.05、35.57和44.61兆焦耳;后备母猪平均每天饮水、排粪和排尿分别为4、2和1次,发情母猪分别为6、1和4次,妊娠母猪为4.8、2.8和5次以及哺乳母猪分别为6.3、2.3和2.6次。4种母猪全天站立活动时间分别占18.83、33.44、16.01和22.43%,其中白夭站立活动时间比夜晚长(P<0.01)。在每天的6~20时中,各类母猪每2小时的站立活动时间占全天的百分比(y)可用y=sum from 0 to 4(a_iX~i)来表达,其中X为6~20时中每2小时的上限值,a_i为参数。将发情、妊娠和哺乳母猪的参数分别与后备母猪相比,得到的对应参数比值分别为1.06~1.16、0.24~0.19和9.54~0.62。仔猪平均每次拱奶时间为76.5秒,母猪每次放乳时间33.3秒,白天拱奶时间比夜晚长(P<0.01)。白天和夜晚分别每隔1.26和1.45小时哺乳1次。  相似文献   

8.
母猪的营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母猪营养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这种变化是基于如下几方面的原因:(1)母猪的营养状况影响到母猪的生产性能.如产仔数、断奶后发情和有效利用年限;(2)母猪的营养状况影响到仔猪的生产性能,如断奶窝重、成活率等。(3)仔猪提早断奶的饲养管理技术.尤其是早期隔离断奶(SEW)技术的应用,对母猪的营养提出了更高要求。(4)以减少背膘为目标的选育压力使母猪越来越受困于营养的应激。这些经济上、技术上和生理上的考虑促进了母猪营养的研究。最近,在猪营养研究各个领域有重要建树的专家分别对母猪的能量营养(Noblet等,199…  相似文献   

9.
延长初产母猪哺乳期的好处王世祁摘译丹麦养猪顾问简斯。克利斯滕森指出,初产母猪在产后28天断奶是一个错误。将初产母猪哺乳期延长到32~35天较为合适。有50多位养猪业人士用事实来支持他的看法。聘请克利斯滕森为顾问的所有猪场,平均每头母猪年产断奶仔猪26...  相似文献   

10.
孙亚楠  刘双 《猪业科学》2020,37(4):18-21
采用131头母猪(Line 241;DNA,Columbus,NE)来评价哺乳母猪日粮中增加豆粕添加比例对母猪和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在母猪妊娠112 d时,依据母猪体重和胎次平均分为3个处理组,对应日粮豆粕添加比例依次为25%、30%和35%。日粮按1.05%回肠可消化(SID)赖氨酸的标准进行配制,随着豆粕添加比例的增加,降低L-赖氨酸盐酸盐添加比例,其他氨基酸和营养素依据营养推荐量添加。试验日粮从妊娠112 d饲喂到断奶(20 d±2),产仔后48 h内完成寄养,使得每窝仔猪头数相等。结果显示,随着日粮中豆粕比例的增加,母猪体重损失增加(线性,P=0.017),分娩到断奶的背膘损失增加(二次方程,P=0.052)。不同处理组间,母猪分娩后0~7 d采食量相近(P>0.10)。然而,随着日粮豆粕比例的增加,母猪分娩后7~14 d,14 d~断奶的日采食量下降(线性,P=0.01)。数据表明,不同处理组断奶后发情率、断奶头数、断奶窝重、窝增重间存在差异(P>0.10)。哺乳母猪分娩后第14天的血清尿素氮浓度随豆粕比例的增加而增加(线性,P=0.001)。然而,无论哪种处理,母猪肌酐浓度均无差异(P>0.05),表明尿素氮增加是日粮中粗蛋白质水平增加的反映,与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强相反。总之,随着日粮中豆粕比例从25%增加到35%,哺乳母猪的采食量下降、体重损失增加,窝仔猪生产性能无差异。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酵解乳化饲料对哺乳母猪生产性能、免疫力及饲粮养分消化的影响。选取胎次、预产期相近的长×大母猪160头,随机分成5个组(对照组、麦芽糊精和葡萄糖组、发酵豆粕组、乳化脂肪组、酵解乳化饲料组),每组4个重复,每重复8头。对照组母猪饲喂基础饲粮;麦芽糊精和葡萄糖组饲粮中添加1.5%麦芽糊精+1.5%葡萄糖;发酵豆粕组、乳化脂肪组、酵解乳化饲料组饲粮中分别添加5.0%发酵豆粕、3.0%乳化脂肪、10.0%酵解乳化饲料。试验从妊娠108 d开始,妊娠114 d分娩,至仔猪28日龄断奶时结束,共34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麦芽糊精和葡萄糖组、发酵豆粕组、乳化脂肪组相比,酵解乳化饲料组母猪的平均日采食量分别提高了7.08%(P0.05)、5.88%(P0.05)、5.78%(P0.05)、4.83%(P0.05),母猪断奶后发情间隔分别缩短了26.58%(P0.01)、15.94%(P0.05)、10.77%(P0.05)、9.38%(P0.05),断奶仔猪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了10.78%(P0.01)、5.15%(P0.05)、8.20%(P0.05)、3.55%(P0.05),28日龄仔猪成活率分别提高了6.14%(P0.05)、0.78%(P0.05)、2.09%(P0.05)、2.83%(P0.05)。2)与对照组相比,酵解乳化饲料组母猪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 G、Ig M含量,植物血凝素淋巴细胞转化率分别提高了23.93%(P0.01)、39.17%(P0.05)、19.28%(P0.05)、17.64%(P0.01),皮质醇含量降低了5.97%(P0.05)。3)添加酵母乳化饲料后,哺乳母猪对饲粮粗脂肪、有机物、总能的表观消化率分别提高了4.93%、4.78%、5.10%,差异均显著(P0.05)。结果提示,酵解乳化饲料能提高哺乳母猪的生产性能、饲粮中部分养分表观消化率,增强哺乳母猪的免疫力,尤其是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研究理想氨基酸模型下,不同饲粮氨基酸水平对泌乳母猪生产性能、血液指标及乳汁中氨基酸浓度的影响.选用200头体况、分娩时间相近的长白×约克夏杂交母猪,随机分成4组,每组设5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母猪,分别饲喂总赖氨酸水平为0.9%(试验组1)、1.0%(试验组2)、1.1%(试验组3)和1.2%(试验组4)的饲粮,并通过添加5种合成氨基酸保证4组饲粮中可消化赖氨酸:可消化缬氨酸:可消化苏氨酸:可消化含硫氨基酸:可消化色氨酸的值(100:85:66:60:19)一致.结果表明:试验组2仔猪断奶窝增重分别比试验组1和试验组4提高了4.48%和4.34%(P<0.01),仔猪平均日增重分别比试验组1和试验组4提高了5.46%和4.74%(P<0.01);试验组2背膘厚损失比试验组4多0.57 mm(P<0.05);试验组2血浆尿素氮浓度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05);试验组2血浆赖氨酸、苏氨酸、缬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瓜氨酸、谷氨酸、甘氨酸(P<0.01)和亮氨酸(P<0.05)浓度均极显著或显著低于试验组4,除赖氨酸和苏氨酸浓度与试验组1差异显著(P<0.05)外,以上其他氨基酸浓度与试验组1、试验组3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2血浆中总氨基酸浓度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或P<0.01),乳汁中赖氨酸浓度极显著低于试验组4(P<0.01),与试验组1、试验组3差异不显著(P>0.05),且缬氨酸(P<0.05)、异亮氨酸(P<0.05)、亮氨酸(P>0.05)、丙氨酸(P>0.05)、酪氨酸(P>0.05)和谷氨酸(P>0.05)浓度以试验组2最高.由此可知,理想氨基酸模型下,泌乳母猪赖氨酸摄入量为59 g/d(饲粮赖氨酸水平为1.0%)时,能够获得最高的氨基酸利用率和最好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3.
限位环境在带来生产便利的同时也限制了母猪的母性表达。从中枢控制、基因表达、激素调节等角度阐明母性行为的发生机制,分析限位环境应激对母猪行为、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影响导致的母性减弱,并总结限位母猪常见疾病对母性的影响;通过对限位环境中母性表达影响因素的分析,探究其在妊娠母猪中的作用机制,将有助于改进母猪的育种和管理。  相似文献   

14.
采食量是制约哺乳母猪生产性能发挥的重要因素.酪酪肽作为一种典型的抑食因子,在调节摄食、消化道功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成为关注的新热点.本文主要从酪酪肽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和生理功能两方面进行综述,并对其在哺乳母猪养殖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5.
选择经产东北民猪,长白猪各6头,与其仔猪一起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猪种哺乳周期内母、仔间的行为联系。结果表明,随着产后日龄的增加,母、仔间接触的行为逐渐减弱,哺乳过程也发生了一系列行为变化。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养猪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猪群对饲养管理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关系到猪场的健康发展,还决定整个养殖效益。尤其是提高母猪的饲养管理水平至关重要,该文主要论述不同阶段母猪饲养管理要点。  相似文献   

17.
规模化猪场哺乳母猪与仔猪的行为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规模化饲养条件下的6头大长经产母猪及仔猪在哺乳期哺乳,吮乳、采食,排泄、应激等行为进行了观察,分析其特征和规律,为生产上改进母猪的饲养管理和提高仔猪生产效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试验旨在研究哺乳母猪日粮中添加不同脂肪源对母猪繁殖性能和饲粮养分消化率的影响。选取第3胎次PIC母猪30头,随机分配到3个处理,即对照组、2%大豆油组和2%脂肪粉组,每个处理10个重复。试验从母猪分娩开始,到仔猪21日龄断奶时结束。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脂肪粉组第3周平均日增重(ADG)和第3周窝增重分别提高了26.29%(P<0.05)和23.93%(P>0.05),大豆油组分别提高了19.72%(P>0.05)和17.85%(P>0.05)。且脂肪粉组的提高幅度最大。由此可知,饲粮中添加不同脂肪源可提高饲粮养分消化率,改善哺乳仔猪的生产性能,且脂肪粉优于大豆油。  相似文献   

19.
围产期母猪的营养及应激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围产期母猪的营养和应激状况。[方法]选取同批次15头初产长大二元杂种母猪,分别于分娩前14 d、分娩当天和分娩后14 d采取血样,检测血清皮质醇、结合珠蛋白、游离脂肪酸(NEFA)、葡萄糖、胰岛素和尿素的水平。[结果]分娩当天血清皮质醇的浓度极显著高于分娩前14 d和分娩后14 d的浓度(P0.01);分娩当天血清结合珠蛋白的浓度比分娩前14 d提高25.81%(P0.05);分娩当天血清NEFA的水平是分娩前14 d的3.54倍(P0.01),是分娩后14 d的3.63倍(P0.01);分娩当天血清胰岛素的水平极显著低于分娩前14 d和分娩后14 d的血清胰岛素水平(P0.01);分娩当天血清尿素的水平是分娩前14 d的1.46倍(P0.01),但极显著低于分娩后14 d的水平(P0.01)。[结论]围产期母猪处于高应激、健康水平下降和营养负平衡的生理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