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脱落酸非敏感型转录因子ABI4、生长素运输载体蛋白PIN1分别通过调控脱落酸和生长素的运输而影响植物不定根的发育与生长。以经生根粉诱导处理和未经诱导处理的桑树绿枝插穗为材料,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技术检测插穗生根发育过程中基部皮层ABI4和PIN1基因的转录与蛋白质表达水平变化。当插穗出现不定根时,ABI4的转录与表达水平急剧下调,PIN1的转录水平急剧上调,而后在新生根伸长期二者均有所回复;生根剂诱导处理插穗后加大了其基部皮层ABI4的转录与表达下调幅度和PIN1的转录上调幅度,且PIN1在新生根伸长期持续高表达。ABI4的转录水平与不同桑品种生根率之间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γ=-0.915),与生根数量没有相关性;而PIN1的转录水平与生根率和生根数量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γ=0.880,γ=0.982)。农桑14号和强桑1号等是绿枝生根率高的桑品种,其插穗不定根出现时基部皮层ABI4的转录、表达下调幅度和PIN1的转录上调幅度大于大10等生根率低的桑品种,提示易生根品种的插穗在不定根出现时期ABI4的低水平和PIN1的高表达会更利于插穗根原基的形成、分化及新生根的生长。  相似文献   

2.
植物内源乙烯对愈伤组织的诱导、增殖,不定芽、不定根的形成以及体细胞胚的诱导等过程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诱导桑树绿枝插穗基部皮层生根过程中与乙烯合成相关的1-氨基-羧酸环丙烷氧化酶基因aco和S-腺苷-L-蛋氨酸合成酶基因sams的转录水平变化。结果表明插穗生根发育过程中aco和sams均表现为表达下调,其中生根率低的未诱导对照组插穗中这2个基因的转录水平均表现出先小幅下降后升高的变化特点,而生根率高的诱导组插穗中这2个基因则表现为持续低水平转录,尤其在插穗生根发育后期,2个基因在2个试验组插穗中的转录水平变化呈现近乎相反的变化特点。研究结果初步说明,乙烯合成相关基因aco和sams的mRNA转录水平与桑树绿枝插穗的生根率呈现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桑树新梢扦插方法育苗。以生长素浸渍处理插穗,可促使插穗发根率高,根系壮。以往常用的方法是以50—100pp血水溶液浸渍6—12小时。经研究得出,用吲哚丁酸500ppm(50%)酒精液浸渍插穗1—10秒钟。插穗发根率能达到95%以上,根系生长良好,发根效果好,操作方便,成本低。  相似文献   

4.
杂交桑沙二×伦109、沙二×草桑插条具有较强的发根能力,发根率80%以上,一月中、下旬扦插发根率高达90%以上.在扦插前,用0.04—0.1ppm三十烷醇液浸渍插穗6小时左右;或用50—100ppm吲哚丁酸液浸渍6—12小时;或用500ppm吲哚丁酸酒精(50%)液速浸10秒均有提高插条发根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 沟金针虫是江苏省主要地下害虫之一,为害麦类、玉米、高梁、棉花,马铃薯等作物。1988年在泰县发现沟金针虫也为害湖桑绿枝扦插苗,被害苗地上部分呈萎蔫状态,甚至死亡。挖土检查,可见该虫大部分在插穗的基部1~2厘米的范围内,在插穗基部  相似文献   

6.
经试验表明桑树品种抗青10号插条繁殖在12—25℃的温度条件下以20/11—5/12剪伐枝条自然放存5至10天(防晒防风),然后剪取插穗经50ppm吲哚丁酸浸渍24小时置于含水量3.5%的河沙中预措,其发根最佳。其中12℃低温区发根缓慢根量少,仅在根源体处发根,25℃高温区则发根快、根量多,除根源体外愈伤组织处亦可发根。经以上处理的插穗直接插于苗圃在加强管理的情况下,插条成活率平均亦达70%(放存30天技条除外)。  相似文献   

7.
<正> 今年夏天进行了湖桑绿枝扦插试验,采用芽片、单节、双节和多节四种插穗扦插后,均能发根成活,以单节与双节扦插效果较好。试验中同样证实了一根湖桑绿枝中,枝条上、中部各节的扦插成活率高于枝条下部,因此,选用中上部枝条作插穗,可以提高扦插成活率,但腋芽绿色的嫩梢部分应剪除不用。试验中用锯木屑、黄沙与泥土配制的插壤,具有保温、保湿、透气性好,有利于插穗发根。(经试验:以一份锯木屑、一份黄沙与三到四份泥土混合作插壤,扦插效果较  相似文献   

8.
湖桑硬枝扦插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试验以简易和实用为目标,对提高湖桑硬枝扦插成活的有关技术——穗条的剪伐适期,发根剂的筛选、浓度、浸渍时间,插穗的沙培贮藏及温床催根,扦插适期等进行了研究。平均扦插成活率达60%左右。  相似文献   

9.
<正> 1988年本省推广湖桑绿枝扦插育苗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共扦插1.65亿株,成活1.07亿株,平均成活率达65%,其中加强扦插后的管理是提高扦插成活率的重要环节,尤其灵活调节苗床水分和坚持喷药防腐更为重要。现就苗床水分调节谈几点体会。一、绿枝扦插对水分的要求:根据试验测定,为保持插穗枝叶新鲜,苗床膜内的湿度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推广食用花卉白花美丽胡枝子(Lespedeza formosaf.albiflora)优良无性系,以白花美丽胡枝子健壮枝条为试材,研究了扦插育苗中不同萘乙酸浓度、基质、插穗类型和扦插时间对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400mg·L~(-1)萘乙酸有利于生根;相对于珍珠岩和草炭,以细沙为基质,扦插效果好,生根率可达62.22%,平均根长为7.53cm,平均单株根数为6.83条,利于后期移栽成活。当以二年生枝条为插穗时,生根率为0,无法生根。以当年生绿枝或半木质化枝条作插穗,可以获得较好生根效果。5月-9月都可以进行扦插育苗,综合考虑以7月为最佳扦插时间。  相似文献   

11.
由中国蚕学会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和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养蚕与桑树栽培研究室,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苏中、苏北综合试验站联合承办的"秋末冬初桑树绿枝扦插技术"现场会,于4月11日至12日在江苏省如皋市召开,来自浙江、安徽、江苏、山东、河南、云南、陕西、山西、湖北等11个省的国家蚕桑技术体系基地县、研究所、高校的50多名专家和技术骨干参加了本次会议。"秋末冬初绿枝扦插育苗技术"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和如皋市蚕桑技术指导站的最新研究成果,其操作方法是利用秋末桑树的再生机能将生长的绿枝剪成具有4个芽的插穗,在插穗下部离芽1 cm处左右各削一刀成楔形,上端留1/4片叶,用专用的生根剂和促根剂进行处理后,插入沙壤土(或其它基质)中,促使插穗越冬生根;试验结果显示育苗成活率可稳定在80%~90%。用该方法培育桑苗打破了传统的只能在夏秋季进行绿枝扦插育苗的历史,在技术上取得了创新。  相似文献   

12.
<正>自1988年以来,在他人硬枝扦插育苗试验的基础上,通过不断探索,于1991~1992进一步在唐楼乡吴楼村蚕户进行对比试验,取得了较好效果。1991年分别以吲哚丁酸100ppm液、ABT1号生根粉100ppm液、浙江蚕研所的桑树发根剂330倍液处理的湖桑32号插穗。其扦插成活率均达67~68%(清水对照区仅为2%)。1992年进一步进行实用试验,扦插4500株,成活率达56.3%。  相似文献   

13.
<正> 在1988年大面积推广湖桑绿枝土钵扦插技术过程中,我们在金坛县建昌乡因地制宜对完善其应用技术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一、灵活掌握插穗成熟度与简化插穗处理工序根据我省情况,桑树绿枝土钵扦插适期是5月20~25日。但金坛地区历年来受养蚕  相似文献   

14.
<正> 我县从1985年开始推广湖桑绿枝扦插,1988年有8个乡,13个村进行湖桑绿枝扦插,平均成活率在70%以上,其中高桥乡新民村扦插21.5万株。通过三年来的推广实践,我们对提高湖桑绿枝扦插成活率有以下几点体会:一、立地条件要好。平原圩区扦插用地的选择,地势要高,沟系要配套,要做到雨后苗床不积水。高桥乡新民村有一蚕户扦插2.1万株,由于苗床地势低洼,在6月28、29日下了639mm 雨的情况下,导致苗床积水,插穗霉烂,成活率较低。另有一户选择苗床的地势一边高一边低,低的一边成活率在10%左右,高的一边成活率达60%以上。二、塑料薄膜密闭性能要好,上下层棚架要有一定的距离(上层离地90cm,下层离地50cm),使塑棚内保湿,两个棚架之间又能通风散热。有些苗床用的是旧塑料薄膜,孔洞较多,影响棚内的相对湿度,致使插穗  相似文献   

15.
利用绿枝扦插立体育苗的方法,研究了桑树不同品种、不同部位、不同长度、不同类型及不同时期的插穗对绿枝扦插生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5个供试品种中,育71-1的生根效果最好,生根率为91.1%,株平均生根数为49.1条,其次为湖桑32号、选792、大10,而湘7920的生根效果最差;育71-1和湖桑32号不同部位插穗的生根率和生根数量均为中部枝条>下部枝条>上部枝条,不同长度插穗的生根率和生根数量均为15 cm插稳>18 cm插穗>12 cm插穗;主枝做插穗的生根效果明显优于侧枝;育71-1于7月20日和8月10日2次扦插的效果最好,生根率均超过90%,9月1日扦插的生根率也有74.5%,所以使用该方法可在7月至9月连续进行2~3次扦插育苗,扦插时尽量选用主枝的中部枝条剪成15 cm插穗进行扦插.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湖桑硬枝温床扦插“发根容易,移栽难活”的难题,我们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最近两年以湖桑剪梢枝条作插穗,采用新的生根剂、调节扦插时期、改进扦插方法等,在电热线温床内进行扦插试验.结果表明,平均直径1量米的剪梢插穗,经100ppm的RHM生根剂处理后,发根时间比前报的NHM生根剂提早6天,扦插时期比前报提前15—20天(2月17日)后,扦插期间平均气温8℃左右,扦插发根率和移栽成活率均达95%以上;尤其平均直径0.8厘米的剪梢插穗,采用土团(内含砂)扦插后,扦插发根率和移栽成活率达95%以上,与对照区(不带土团扦插)移栽成活率零相比,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草地早熟禾高效丛生芽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娟 《四川草原》2009,(6):42-45
本试验以草地早熟禾无菌种子苗茎尖为外植体,建立了高效的草地早熟禾丛生芽离体培养体系。结果表明:茎尖在附加0.5mg/L2,4-D和3.0mg/L6-BA的MS培养基上可诱导茎尖部位基部膨大,且诱导率最高。膨大的基部在2.0mg/L6-BA的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上,其诱导频率最大,然后将丛生芽转入附加3.0mg/L6-BA和0.07mg/L2,4-D的培养基上可进行继代培养,丛生芽在1/2MS培养基上生根率达100%。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索适宜杨梅嫩枝扦插育苗技术,以当年生半木质化东魁杨梅春梢为试材,于2014年5月26日进行嫩枝扦插试验,试验设10个处理。结果表明:在插穗药剂处理相同的情况下,以轻基质无纺布容器扦插成活率较高,达30.4~57.8%,尤以0.1%的硝酸银液浸泡12小时后,浸到98%吲哚乙酸400㎎/L溶液1小时,成活率最高,达57.8%,黄泥苗床扦插成活率仅9.7~17.9%,二者均存在显著差异;新根长度﹥2㎝的根数以轻基质无纺布容器扦插为多,与黄泥苗床比较多数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长叶点地梅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彦妮  陈素波 《草业科学》2012,29(6):931-936
以长叶点地梅(Androsace longifolia)的无菌实生苗的下胚轴和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不同种类、不同浓度的激素组合培养对愈伤组织诱导、芽诱导和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诱导下胚轴基部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为MS+0.3 mg·L-1 6 BA+0.1 mg·L-1 NAA,诱导率达85%;诱导叶片愈伤的最佳培养基为MS+0.02 mg·L-1 NAA+0.3 mg·L-1 TDZ,诱导率为80%;下胚轴愈伤诱导芽的最佳培养基为MS+0.5 mg·L-1 6 BA+0.2 mg·L-1 NAA,分化率达92.5%;叶片愈伤诱导芽的最佳培养基为MS+1.0 mg·L-1 6 BA+0.2 mg·L-1 NAA,分化率达82.5%;最佳生根培养基为MS+1.0 mg·L-1 IBA,生根率达100%,移栽成活率达95%。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以草地早熟禾无菌种子苗茎尖为外植体,建立了高效的草地早熟禾丛生芽离体培养体系.结果表明:茎尖在附加0.5 mg/L 2,4-D和3.0 mg/L 6-BA的MS培养基上可诱导茎尖部位基部膨大,且诱导率最高.膨大的基部在2.0mg/L6-BA的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上,其诱导频率最大,然后将丛生芽转入附加3.0mg/L6-BA和0.07mg/L2,4-D的培养基上可进行继代培养,丛生芽在1/2MS培养基上生根率达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