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杰 《西南园艺》2005,33(2):64-64
姜瘟病又称腐烂病或青枯病,是生姜栽培中的主要病害.常造成毁灭性减产。为了搞好生姜的栽培,必须在姜瘟病发生初期进行综合防治.才能有效地控制病害蔓延。我市李庄镇是早生姜主产区.种植面积达到467hm^2.李庄生姜已注册“翠玉牌”商标.农民通过种植生姜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收入。但是由于连年种植,造成姜瘟病流行.主产区均有不同程度的感病,有些姜田减产达60%以上,甚至绝收。  相似文献   

2.
 姜瘟病的发生及其防治姜瘟病又称姜腐烂病、青枯病、软腐病、根腐病、是姜的常见病害,全国各姜区均普遍发生,对生姜的高产造成了极大威胁。-、症状姜株感病后,以挨近地面假茎基部和地下茎的上半部先发病。根茎受害后则先出现水渍状、黄褐色病斑,其后内部逐渐变软腐烂...  相似文献   

3.
何安平 《蔬菜》1997,(2):10-11
富顺软化姜栽培技术643200四川省富顺县琵琶镇政府何安平姜的软化栽培,就是比常规栽培的栽植沟更深,培土次数更多,人为地促使地下根茎超常规增长一种栽培形式。富顺的软化姜栽培历史悠久,其外观品质上等为全国各姜区之首,是富顺的名特产之一。姜喜温暖湿润的环...  相似文献   

4.
生姜属姜科姜属多年生宿根植物,营养丰富,是药、食、加工等多用途经济作物,也是我国重要的外贸产品。具有栽培容易、产量高、经济效益好等特点。近年来在各地发展很快,但是生姜在生产上长期采用无性繁殖,反复重茬,极易感染姜枯萎病、姜眼斑病、姜根腐病、姜腐烂病等病害,致使生姜品质变劣,叶片皱缩,生长缓慢,减产30%~80%。侵染生姜的主要病毒病,是烟草花叶病毒(TMV)、黄瓜花叶病毒(CMV)和山姜花叶病毒(AlpMV)。  相似文献   

5.
田坤发  赵其仓 《蔬菜》1999,(6):21-21
姜瘟又称姜腐烂病、姜软腐病。我县农民有种植生姜的习惯,全县常年生姜栽培面积均稳定在5000hm2以上。近年来,姜瘟发生较重,据笔者调查统计,平均发病率为18.7%,严重地块高达52.4%,每年因该病造成的产量损失就达3.5万t以上。因此,了解姜瘟的发生规律,及时有效...  相似文献   

6.
闭鞘姜及其人工栽培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闭鞘姜(Costus Specipsus(koening) Smith)为姜科多年生宿根草本,又称白石笋、樟柳头、水蕉花、广东商陆等,海南地区俗称雷公笋。闭鞘姜为海南山区黎族著名食用野菜,其嫩茎用于腌制酸笋或鲜食,十分鲜美开胃,深受海南地区人们的喜爱,市场需求量不断扩大,也逐渐有少量销往省外各地。除食用外,闭鞘姜尚有许多药用等价值,不失为一新型有开发利用价值的植物。目前海南地区闭鞘姜食用市场供应来源为当地居民采集野生闭鞘姜嫩茎,但大量的采集会引起野生闭鞘姜资源减少,对植物资源及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和破坏。为开发利用闭鞘姜及保护植物资源和生态环境,需进行闭鞘姜开发利用及人工栽培研究。目前闭鞘姜人工栽培及开发利用研究几无,为此本文介绍了闭鞘姜开发利用价值及人工栽培经验。  相似文献   

7.
重庆渝北区子姜大棚升温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棚升温栽培子姜,即在大棚中利用锅炉和耐热管组合进行升温栽培子姜,较一般设施栽培具有升温快、温度可控、成本低、操作简单等几大优点。通过加温,子姜上市时间提前到春节前后,效益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8.
生姜腐败病又称姜腐烂病,俗称姜瘟。生姜腐败病是生姜生产中极为重要的病害,给生姜的产量带来了极大的损失。生姜腐败病一般在6—9月发病,若发病早(6月中旬),植株不但不能生成子姜,就连种姜也会全部烂掉,损失很大;若7月份发病,则可通过控防技术收获种姜及部分子姜;若8月份后发病,子姜已可收获,损失则较轻。  相似文献   

9.
我县石门、罗溪等地农户历有种姜的习俗,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病虫为害逐年加重。为害我县生姜的病虫有姜瘟病、姜炭疽病、姜斑点病、姜螟、地老虎、蛴螬、斜纹夜蛾,其中姜瘟病为害尤其突出。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近年来,生姜种植面积逐渐增加,针对这一情况,莱芜市农科所从脱毒姜繁育,实现脱毒化栽培人手,应用配方施肥,遮阳网遮荫,后期延迟收获,综合防治姜瘟病等进行了研究和开发,总结出了一套高产栽培体系。  相似文献   

11.
汪李平 《长江蔬菜》2021,(22):17-23
姜,别名生姜、白姜、川姜、鲜姜等,是姜科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东印度和我国热带多雨地区.姜在中国、日本、印度栽培最多,欧美各国栽培较少.除东北和西北的寒冷地区外,我国各地都有栽培. 姜是一种产量高,食用范围广,经济效益好的蔬菜.除熟食作香料调味外,可生食,可煮、炒,烧鱼、炖肉,甚至素炒.还可以加工成各种姜制品,如糖姜、冰姜、醋姜、糟姜、姜芽、桂花姜、酱渍姜、干姜等,供人们四季食用,香甜脆辣,回味无穷,且久贮不腐.  相似文献   

12.
莱芜大姜已成为莱芜市发展创汇农业的主导作物。根据出口大姜的标准,以高产和高效为目的,结合国际优质大姜的栽培经验,根据标准改革传统栽培管理技术,进行科学的高产栽培种植技术研究,总结出一套适合出口大姜生产的栽培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姜科花卉的繁殖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白 《花木盆景》2003,(4):13-14
我国栽培姜花也已有悠久的历史.近年来,花叶艳山姜.黄姜花、姜荷花、红球姜、宫粉郁金等新型姜科花卉在我国南方地区也有定规模种植本文介绍姜科花卉的繁殖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中国瓜菜》2016,(2):50-51
鲜食嫩姜早春促成栽培是安丘生姜栽培的一项创新技术。一是通过品种适合性试验确定了安丘黄姜这一当地传统品种最适合做鲜食嫩姜栽培,并通过改良栽培设施,开发应用了大拱棚4膜1苫的栽培模式,实现了大量鲜食嫩姜提前上市,填补了我国大陆早春没有鲜食嫩姜的空缺,满足了南、北方消费者对鲜食生姜的需求;二是该技术的应用将生姜栽培时间由210 d缩短110 d,为姜—姜、姜—葱1年2作栽培提供了充分的栽培时间,颠覆了生姜1年1作的传统模式;三是目前安丘种植面积达1 300 hm2以上,每667 m2产值达4万元左右,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生姜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创汇蔬菜,文成县大面积栽培已有十多年的历史,原主栽品种为本地黄姜,产品以就地销售鲜食为主。台湾大肉姜植株生长势强,根茎节少而稀,姜块肥大,表面光滑、浅黄色,肉质茎浅黄白色,纤维少,质脆,细嫩而辛辣弥香,单株质量1kg以上,重者可达3.8kg。文成县西坑畲族镇于2001年引进台湾大肉姜试种成功,30kg姜种可收获300kg成品姜,不仅产量比老品种本地黄姜高出一倍,且生产周期短,成品姜个大,品质好,价格比本地黄姜高出30%,经济效益显著。大面积推广种植后,年栽培面积500hm^2以上,总产量达11200t,主要出口日本等国。现将其栽培和贮藏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生姜根结线虫病俗称生姜癞皮病、姜蚧,近年来.该病已在莱芜、莒县、安丘等地发生。随着姜连作和大规模的种植,有加重为害和扩大蔓延的趋势.并且在部分地区已上升为仅次于姜瘟病的第二大病害,对生姜的生产和品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发病重的姜失去食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尚涛 《吉林蔬菜》2016,(6):40-41
莱芜市莱城区寨里镇随着姜连作和大规模的种植,在生产过程中病害有加重危害和扩大蔓延的趋势。生姜病害主要有姜瘟病、腐烂病、斑点病、炭疽病、叶枯病等。在我市对生姜生产威胁最大的是姜瘟病,发病地块一般减产10%~20%,重者50%以上,甚至绝产,是当前制约生姜生产发展的一大障碍因素。现将几种病害的发病症状、传播途径、发病条件、防治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邹适 《长江蔬菜》2001,(1):20-20
棚膜覆盖栽培生姜,面积达267hm2(约4000亩),4月中旬开始收获嫩姜,每667m2嫩姜产量1500~2000kg,产值8000~12000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棚膜覆盖栽培生姜,收获后还可种一季水稻,实行水早轮作。由于栽培时间提前,避开了生姜病虫害发生的高峰期,病虫危害轻,施用农药少,可达到无公害蔬菜的要求标准。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韩学俭 《蔬菜》2000,(5):20-21
姜腐烂病俗称姜瘟,全国姜栽培区均有分布,是生产中极为重要的病害。一般年份,病田发病率达30%~40%,流行年份,严重地块病株率达90%以上甚至全田枯死,连种姜也全部腐烂。现将其发病条件及防治方法简介如下。一、症状识别病害主要发生在根茎上,也可为害茎叶,病害先从母姜及抽出的茎上开始发生,而后向子姜、孙姜及。其抽生的茎上扩展。病株茎基部水浸状,淡褐色,叶片青枯、反卷,2~3天后,清晨可见叶片由下至上,叶缘及叶尖发黄,以后渐干枯。茎基部腐烂后植株倒伏。如将茎基部或根茎部作横切面检查.可见到病部维管束变…  相似文献   

20.
刘树珍 《花木盆景》2004,(10):28-29
[生态习性]花叶艳山姜的厚种艳山姜厚产亚洲东部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喜高温多湿和明亮阳光。不耐寒,耐半阴.对光照比较敏感,尤其怕强光暴晒。土壤以疏松、肥沃和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为宜。花叶艳山姜适合我国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由此,花叶艳山姜在南方室外栽培十分容易,生长势特强,装饰效果亦好。北方地区多用于盆栽观赏,适合室内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