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日光温室与露地栽培的金太阳杏的花期物候、花犁进行了系统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日光温室栽培比露地栽培的始花期提前33d,花期延长4d,完全花比例降低33.25%。经方差分析,它们之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在日光温室栽培条件下杏树短果枝和花束状果枝上完全他比例高于中果枝和长果枝,在露地栽培条件下杏树中果枝和长果枝。卜完全花比例高于短果枝和花束状果枝。  相似文献   

2.
仁用杏开花、坐果习性及药粉生活力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连续三年对龙王帽、一窝蜂开花、坐果习性及花粉发芽率的观察,认为中、短果枝及花束状果枝是仁用杏完全花比例和坐果率较高的结果枝组,此类枝组花粉生活力较高,但不同品种间的表现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3.
通过田间调察与分析,秋甜李长、中、短、花束、花簇状果枝比例为3.8∶1∶4.3∶37∶71,以花簇状果枝最多,产量分布比例为0.39∶1.69∶4.91∶71.32∶21.72,以花束状结果为主。龙园秋李长、中、短、花束、花簇状果枝比例为3.9∶1∶2.3∶19.4∶91,以花簇状果枝最多,产量分布比例为0.54∶1.33∶3.49∶19.86∶74.78,也以花簇状果枝为主。  相似文献   

4.
红荷包杏是当前国内自然形成的成熟最早的杏树良种,但对其开花坐果习性一直缺乏系统、科学的研究,生产上误解甚多。结合多年实践及科学设计研究方案,初步摸清了其不同树龄、不同树势、不同结果部位及不同结果枝类的败育花率和开花坐果习性。结果显示:红荷包杏坐果率的高低与树龄、树势、结果枝类、结果部位和开花批次有密切关系.红荷包杏幼树的早期丰产比较困难,其丰产稳产的时期在五年生以后才能达到;盛果期正常生长的红荷包杏树,以短果枝及花束状果枝结果为主;虫媒和人工授粉对红荷包杏的授粉、坐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风媒对红荷包杏的授粉基本不起作用;红荷包杏白花坐果率不是零.  相似文献   

5.
李杏花粉生活力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方差分析发现 ,蔗糖浓度、品种、枝型、花型对李、杏花粉生活力均存在显著影响。李、杏花粉均在 5%蔗糖浓度下发芽率最高 ,分别为 17.76%和 37.92 %。杏品种中 ,串枝红杏花粉发芽率最高 ( 35.75% ) ;李品种中 ,盖县大李花粉发芽率最高 ( 13.74 % )。杏以短果枝、花束状果枝花粉发芽率较高。杏有效花花粉发芽率普遍较高。盖县大李以短果枝、花束状果枝上的有效花花粉发芽率较高。大石早生李长果枝、短果枝花粉发芽率较高 ,♀ > 花型花粉发芽率最高 ( 19.18% ) ,♀ = 发芽率最低 ( 15.52 % )。杏花粉发芽率极显著高于李花粉发芽率 ( P<0 .0 1)。不同李、杏品种对 80万单位 /升青霉素反应不同。  相似文献   

6.
李树要达到早结果、早丰产的栽培目的,应选择较好的立地环境;秋冬季节果园扩盘深翻施基肥、合理整形修剪和夏季拉枝对促进李树早结果和早丰产具有显著效果;花束状果枝是成龄李树主要结果部位,加强李园栽培管理,不仅可以增强花柬状果枝的结实能力,提高李树产量。而且可以延缓花束状果枝结实能力减退的速度,保持李树的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7.
对大石早生李进行土施或叶面喷施多效唑 ,均有控制新梢加长和加粗生长、降低树体高度、缩短节间长度、增加短果枝和花束状果枝比例、降低长果枝和中果枝比例、促进花芽分化、提高单株产量的效果 ;对单果重没有明显作用 ,对果实硬度有增强趋势 ,而对座果率和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有降低趋势。分析认为 ,以土施 0 5g/m2和喷施 10 0 0mg/kg× 2效果为好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朝阳半干旱区大枣资源状况及影响枣树生长发育相关因子进行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朝阳地区枣树产量主要因子有花期降水、温度和光照;同一株树的东南、西南侧的结果率、坐果率高,西北、东北侧的结果率、坐果率低;同一结果枝,其1~3节结果率、坐果率低,4~8节结果率、坐果率高;当气温稳定在22~24℃时,降水量增大,产量也随之提高,朝阳市年平均产量为2 085~2 170 t.  相似文献   

9.
对林核1号核桃的物候期、树体性状、结实特性、坚果品质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林核1号在晋中地区萌芽期、果实成熟期较中林1号、辽宁1号早3 d~5 d.林核1号出仁率60.3%,取整仁率97%,该品种以短果枝结果为主,每果枝结果1个~3个;其中,单果枝占58%,双果枝占40%,三果枝占2%,平均坐果率81.1%,表现出良好的丰产性能。  相似文献   

10.
笔者对北票市山杏种质资源圃中的8年生46个山杏优良无性系开花及授粉生物学特性进行观测,结果表明:普通山杏在4月17日进入始花期,94号无性系4月25日进入始花期,开花最晚;参试的山杏无性系花期6~9d,其中1个无性系花期9d,9个无性系花期8d;山杏无性系自然授粉坐果率较高,参试无性系中自然授粉坐果率<5.0%的占17.4%,坐果率5% ~ 9.9%的占15.2%,坐果率≥10%的占67.4%;17个无性系自交授粉的坐果率≥0,但仅1个达到自交亲和标准.风媒传粉坐果率较低,坐果率<5.0%的无性系占参试无性系总数的58.7%,可见山杏主要靠虫媒传粉,风是其授粉传播媒介之一.  相似文献   

11.
柴河林业局天保工程区在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后,森林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文章通过对天保工程区各类土地资源在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前后的对比分析,系统阐述和评价了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对该局森林资源和生态状况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汇集17个臭椿系号,以当地臭椿为对照,营造了臭椿无性系测定林。经多点造林测试,选出3个优良无性系,分别是臭椿824005、82001和箭杆2号,其材积生长量分别比对照提高30.2%~67.8%、30.2%~97.1%和26.7%~47.2%,生长表现优良,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巨桉内含物对牧草的化感作用,试验选用浓度为1∶10、1∶50、1∶100的巨桉根浸提液(母液浓度为1∶10,w/v),以蒸馏水为对照,按照培养皿水培和盆栽土培的生物检测方法,探讨巨桉根系对黑麦草、紫花苜蓿、高羊茅3种牧草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在水培试验中,对黑麦草表现为高浓度抑制其根和苗生长,低浓度促进其根和苗生长;对紫花苜蓿根和苗生长均表现为促进作用。在盆栽试验中,对黑麦草和高羊茅表现为抑制其根长和促进其茎高生长,随着浓度的增加,对根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对紫花苜蓿根和地上部分干重表现为促进作用,随浓度的增加,促进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14.
文昌市林业科学研究所2005年9月引种11个品种桉树优良无性系在迈号镇种植试验,通过6年对试验点跟踪调查、分析,对各品系的生长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为今后同一立地条件下种植桉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香荚兰自花授粉、异花授粉以及不同花粉量的授粉实验,分析了授粉成功率、落荚率和果荚生长量与授粉方式的关系.结果表明:自花授粉挂果率和果荚生长量均优于异花授粉,挂果率差异高达13.74%,果荚平均长和重差异分别为0.51 cm、1.29g,且授粉成功率和挂果率均较异花授粉高;随授粉量的增加,落荚率降低,挂果率增高,果...  相似文献   

16.
采用湘林—90无性系杨1~5年生根桩萌条的1年生苗扦插造林,研究萌条的根桩年龄对杨树扦插造林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造林时的胸径、苗高、材积在不同年龄根桩的萌条苗间均有显著差异,造林后的第1年、第4年,胸径、树高、材积在不同年龄根桩萌条苗的造林地间虽有差异,但差异均不显著。试验结果表明1~5年生根桩萌条的1年生苗都适宜扦插造林。  相似文献   

17.
中国姜花属Hedychium野生花卉资源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秀  刘念 《广东园林》2009,31(4):7-11
我国野生姜花属植物有32种、2变种和2变型,共计36个分类群,主要分布于西南部。以形态特征为主结合各个种的分布、生境等特点可将现有的种类分为毛姜花类群、白姜花类群、滇姜花类群、密花姜花类群、红姜花类群、盈江姜花类群等6大类群,以方便识别和开发利用。我国该属植物在植株高矮、花期、花色、花香、花序是否高出叶面、耐热性等方面均具丰富变异。为园林应用提供了丰富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不同引种区域的沙棘优良品种的栽培对比试验,选育出适合阜新地区栽培的优良沙棘品种。根据3a的调查结果,按照幼林的生长量、结实量和百粒果重等指标的综合分析,获得"丘杂F1代"、"白丘杂交"、"森淼"、"亚中杂交"等4个品种优于"辽阜1号"、"辽阜2号"对照品种,也优于引种的其它品种。  相似文献   

19.
铺地竹叶饲用价值的评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铺地竹叶片进行营养成分的常规分析,含量如下:含水率为60.99%,粗蛋白为15.084%,粗脂肪为5.031%,粗纤维为30.438%,粗灰分为10.976%,可被利用的糖为15.834%;以及动物体必需的各种氨基酸,并且含量比较丰富.从营养成分看,铺地竹是一种优质的禾本科饲用植物.  相似文献   

20.
赵锁泽 《绿色科技》2013,(8):311-314
指出了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培育大学生就业能力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采用要素分析的方法全面解析了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内涵及影响因素,进而从个人、学校、社会三个层面提出了培育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