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归麻日病发生于当归生长期的第二年“成药期”。在甘肃岷县从5月份开始发生,6—7月份渐趋严重,8—9月份为发病高峰期.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金线虫被106个国家列为检疫性有害生物。2019年在我国云南昭通鲁甸县发现,是云南的新发生线虫,国内尚无有效防治方法。作者通过查阅文献,并结合2020—2022年对该线虫在昭通发生与防治的调查研究基础上,初步总结出马铃薯金线虫危害重、潜伏期长、隐传快、为害期长和防治难等发生为害特点,并提出综合防控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腐烂茎线虫是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可严重为害马铃薯和甘薯。为摸清腐烂茎线虫在我国发生、为害的形势,并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检疫防控措施,整理了2010—2018年全国农业植物疫情年报数据,由此总结近年来腐烂茎线虫在我国扩散及防控的情况,并提出了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癌肿病及马铃薯线虫都是苏联拉脱维亚共和国传播的检疫性病害。个别地区还有马铃薯甲虫为害;这些地区该虫数量不大,没有造成产量的损失。四年中,检疫实验室的专家们在宅旁地段进行了测定马铃薯线虫为害率的试验,在100方立厘米土壤上有300—600胞囊时,产量损失70—75%,标准块茎生产率35%,非标准块茎生产率65%;对照相当于77和33%  相似文献   

5.
马铃薯茎线虫是造成当归麻口病的主要原因。本试验研究了铺散亚菊挥发油的化学组成及其对马铃薯茎线虫的毒杀作用。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GC/MS分析了挥发油的成分及其相对含量;贝曼漏斗法从当归中分离马铃薯茎线虫,以灰葡萄孢培养线虫;药液浸泡法测定挥发油的杀线虫活性。结果显示:从铺散亚菊挥发油中鉴定出25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成分的98.44%,其主要成分为樟脑(13.20%)、桉叶油醇(13.16%)、百里香酚(10.96%)、β-水芹烯(9.66%)、伞柳酮(9.40%)、4-乙基-1-(1-甲基乙基)-二环[3.1.0]-2-戊烯(7.60%)和侧柏酮(6.18%)。铺散亚菊挥发油对马铃薯茎线虫的LC50为3.83 mg/mL,而阳性对照35%甲基异柳磷乳油的LC_(50)为0.14mg/mL。铺散亚菊挥发油对当归茎线虫有较好的毒杀作用,能够为铺散亚菊挥发油防治马铃薯茎线虫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对提高当归的质量和产量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分布广泛、取食部位多样,是重要的植物病原线虫,对陕西马铃薯及甘薯生产影响较大.在系统调查的基础上,介绍了腐烂茎线虫为害症状识别特点及其在陕西的为害现状,提出影响马铃薯腐烂茎线虫流行的主要因素有温度,马铃薯的连作年限、熟制、品种,土壤的盐分、酸碱度.  相似文献   

7.
 马铃薯腐烂茎线虫是为害我国甘薯和马铃薯的一种重要植物病原线虫,也是我国重要的检疫性有害生物。为实现对该线虫的准确、快速且可视化的检测,本研究以马铃薯腐烂茎线虫rDNA-ITS序列为靶标构建了重组酶聚合酶结合侧流层析试纸条(RPA-LFD)的可视化快速检测体系。该体系可在39 ℃条件下15 min内特异性地完成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检测,对A型(甘薯种群)和B型(马铃薯种群)单头线虫(J4)的检出底限均为3 125-1头线虫,可以直接对土壤和甘薯茎中的马铃薯腐烂茎线虫进行检测,灵敏度可达1头(J4)/10 g土壤和1头(J4)/2 g甘薯茎组织。该体系操作简便、成本低廉、结果可视,可为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早期预警和口岸检疫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王宗楷 《植物保护》1981,7(2):39-40
广西栽培的药用植物麦冬,多年来遭受根结线虫Meloidogyne sp.为害,有些地区损失较重。 为害麦冬的线虫种类不一,在各种麦冬上都普遍发生,数量很大。其中以根结线虫为害最重。据北流、荔浦等地取样分离检查,麦冬根内及栽培土壤中,都存在着大量的线虫。每丛麦冬的根围土壤中含有线虫可达11,925头;每亩麦冬以2—3万丛计,则每亩麦冬的根围土壤中将有线虫2—3亿头! 当然,这些线虫并非都为害麦冬,但寄  相似文献   

9.
当归麻口病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归麻口病是我省当归产区区要病害之一,也是国内外未曾报道的一种新病害。1986、1987年调查研究表明,我省凡当归栽培区均有发生,田间发病率84.9%,病情指数56.4%,重病地高达100%。主要症状是归根表皮呈黄褐色纵裂,毛根增多并畸化,严重时皮层组织呈干烂,糠腐状。
从罹病归根皮层内外分离出线虫、真菌、细菌,分别进行人工接种健归苗并再分离发病归根,证实当归麻口病系线虫危害所致,其病原线虫为腐烂茎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
经系统检测种苗不带线虫。病土和病残组织为初侵染源,腐烂茎线虫主要分布在0-10cm土层内,在当归整个生育期内线虫都可侵入,但以前期侵害为主,该线虫在当地一年可发生6-7代,以成虫在土壤和病残组织内越冬。  相似文献   

10.
2009~2010年对海南省13个市(县)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 (Lour) Gilg]根结线虫种类及其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利用形态特征对海南省白木香根结线虫病病原线虫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海南省根结线虫发生的种类为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爪哇根结线虫(Meloidogyne javanica)、花生根结线虫(Meloidogyne arenaria).其中南方根结线虫是为害海南省白木香的优势种群.调查结果还表明,在海南的白木香普遍受到根结线虫的为害,其中那大东城、海口演丰、五指山、万宁兴隆和东方大广坝农场的病情指数分别达到了70、72、78、71和73,已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1.
芒果剪叶象Deporavs marginatvs(Pascoe)是我国芒果主要害虫之一.1989—1990年的研究表明,在南宁实验室条件下,一年可发生7代,第7代为局部世代,世代重叠.以预蛹在土中滞育越冬.每年5—6月份为第一为害高峰,每月有2—3代重叠,主害代为第三代;8—9月份为第二为害高峰,每月可有4代重叠,主害代为第五、六代.在南宁适温条件下,发生一代需要34—39天,而越冬代则长达136—223天.卵、幼虫、预蛹及蛹的历期(Y)与日平均温度(x)间的关系方程分别为:Ye=8.7614-0.2435x,Yi=1497.3/X~(1.75),Y_(pp+p)=22090.76/X~(2·254).  相似文献   

12.
2008—2011年采取品种抗性、田间自动气象站、栽培方式、种薯处理、土壤处理、化学防治等方法.对福泉市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规律与控制技术进行应用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早迟及为害程度与品种抗性和4—6月份的气温、降雨量密切相关,采取控制措施,综合防治效果达到85.5%。  相似文献   

13.
目前,国际上把马铃薯线虫 Heterod-era(Globodera)rostochiensis 划分为两个种,即马铃薯金线虫(G.rostoch-iensis)和马铃薯苍白线虫(G.pallida)。G.rostochiensis 胞囊呈鲜黄色或金黄色;口针基部膨大,无分界。G.pallida 胞囊白  相似文献   

14.
为害地黄的大豆孢囊线虫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害栽培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lbosch.,f.hueichingensis Hsiao)的孢囊线虫,经形态和生物学特性的观察,以及在地黄与大豆间的交互接种试验,鉴定为大豆孢囊线虫(Heterodera glyines Ichinohe,1952)。本文报道了该线虫的主要形态、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方法。该线虫在北京此区地黄上一年发生5-6代,平均土温24.5℃时完成一代约须27天;20.2℃时约须35天。干燥使孢囊中的卵和幼虫的生命力急剧下降。地黄根浸出液对幼虫孵化没有明显的刺激作用。轮作与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线虫的主要措施;D-D混剂处理土壤及热水处理繁殖材料也是有效的防治方法。该线虫除为害地黄外,尚可侵染高黄芩、黄花毛蕊花、比利牛斯金鱼草、小叶野决明和歪头菜等药用植物。  相似文献   

15.
不同轮作模式下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的发生动态和种群密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轮作是防治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的重要农业措施,为了明确青海省春麦区不同轮作模式对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的控制效果,采用田间大区试验法对生产中应用的6种轮作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轮作模式下,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种群密度变化差异极显著,其中小麦与马铃薯、油菜、蚕豆轮作两年或以上能有效降低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种群密度,土壤中的孢囊量减少39.31%~84.39%,单孢虫口数量减少73.21%~95.35%,虫口密度减少83.76%~97.82%;不同作物间,小麦与马铃薯或蚕豆的轮作效果(虫口密度减少74.39%~79.37%)显著优于小麦与油菜的轮作效果(虫口密度减少67.16%)。在同一地块相同条件下,种植油菜、蚕豆、马铃薯、小麦4种作物,小麦禾谷孢囊线虫均能正常孵化,4月底土壤中的2龄幼虫(J2)量增加,5月上旬达到高峰期,5月中旬开始,土壤中的J2、孢囊量、虫口密度和单孢虫口数量均急剧下降,6月至7月份下降幅度小,趋于稳定;田间空孢囊率于5月中旬至6月中旬急剧增加,7月份趋于稳定,8月份以前,4种作物田禾谷孢囊线虫的孵化动态和种群密度变化趋势一致,8月中旬,小麦田随着新孢囊脱落到土壤中,禾谷孢囊线虫种群密度开始上升,小麦收获后土壤中的孢囊量比播种前增加28.62%,虫口密度增加41.30%;而油菜、蚕豆、马铃薯田土壤中的孢囊量比播种前减少32.27%~48.36%,虫口密度减少70.91%~81.73%,8月中旬至10月份小麦田禾谷孢囊线虫种群密度极显著高于油菜、蚕豆、马铃薯田。  相似文献   

16.
加拿大安大略省首次报道马铃薯腐烂茎线虫侵染大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加拿大在安大略地区进行了一次球茎类植物健康调查,对样品中分离的茎线虫进行形态学特征鉴定以及PCR扩增结果序列比对,其中一份来自渥太华农田大蒜(Allium sativum)的茎线虫样品被确定为马铃薯腐烂茎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 Thorne,1945)。  相似文献   

17.
当归是著名中药材,近年来由于当归麻口病引起根部腐烂损失严重。关于该病的病因过去虽有报道,但不够明确,且防治不力。为此我们对该病病灶群落成员进行了采集、分离、鉴定、回接和防治试验。在国内外首次确认了此病的病因,并制定了一套有效的防治措施。 当归在苗期常有少量金针虫及其他地下害虫为害留下伤口;在挖苗、贮、运和移栽过程中也常使幼苗受伤。4—10月份为当归成药期,也是麻口病发生发展阶段,此期根部除生理开裂外,金针虫全期为害根表面;  相似文献   

18.
陕西省棉田主要线虫类群对棉花枯萎病发生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田间调查发现我省棉田的主要线虫类群有:植物外寄生线虫;小杆目线虫;具有吻针非植物寄生线虫等3种大类群。1985-1987年田间及温室盆栽试验,证明外寄生加洲螺旋线虫(Helicotylenchuscaliformicus)可加重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tium f.vasinfectum)对棉花的为害程度;小杆目线虫和具有吻针的非植物寄生线虫同棉花枯萎病菌无复合侵染作用。田间防治试验表明,杀线剂通过降低田间寄生线虫的数量,减轻棉花枯萎病的为害,而对棉花枯萎病菌无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植物线虫的分类现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植物线虫是一类重要的病原生物,其中有许多是国际公认的毁灭性有害生物如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香蕉穿孔线虫(Radopholus similis)、马铃薯白线虫(Globodera pallida)和马铃薯金线虫(G. rostochiensis)等,全世界每年因植物线虫危害而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1 000亿美元。植物线虫对植物的危害不仅表现在掠夺寄主植物营养以及取食活动所造成的机械损伤,更为重要的是其食道腺分泌物导致寄主植物发生一系列病理变化以及传播其它病原物或刺激和促进其它病原物的继发性侵染危害,所以植物线虫的研究属于植物病理学范畴。  相似文献   

20.
2013年在青海省大通县马铃薯田调查时发现了为害马铃薯的1种新发害虫——豆长刺萤叶甲(Atrachya menetriesi Faldermann).该虫对青海省马铃薯的为害期在7~8月份,马铃薯株受害率40%左右,虫口最高达18头/株,平均11头/株.介绍了该虫成虫的形态特征和为害症状,并提出应采取系统调查和大田普查的方法加强对该虫的监测.为控制其为害,在成虫盛发期应喷洒50%辛硫磷EC或5%氯氰菊酯EC、2.5%三氟氯氰菊酯EC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