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牧草强直症是发生于牛和绵羊的以低血镁症造成的兴奋、痉挛等神经症状为临床特征的一种疾病。本病只发生在人工草原的放牧中,自然草原的放牧中则不发生。  相似文献   

2.
我县泉湖公社春光十队共饲养山、绵羊170只(其中山羊89只,绵羊91只)混群放牧。去年11月30日上午10时出牧时因大雪草场被盖,放牧员将羊群赶至甜菜茬地上放牧。食后随即发病,病情急,死亡快。两小时内发病36只,死亡22只,死亡率达61%。领头羊发病早、食多者死亡快。  相似文献   

3.
陇南礼县是甘肃省的38个牛羊养殖大县之一,县内羊存栏2019年末达到12.5万只,其中绵羊8.6万只,山羊3.9万只。成为当地畜牧业的主要支柱。当地养羊采取的方式主要是放牧形式,不论是绵羊还是山羊毒是以自由采食为主。在每年的春夏之交,放牧的绵羊极容易发生瘤胃鼓气,作为最基层的兽医,先将多年的对于绵羊瘤胃鼓气的相关诊疗经验写出来,以与和大家商榷,为利于绵羊的健康养殖。  相似文献   

4.
绵羊妊娠毒血症是母羊怀孕末期发生的一种代谢性疾病 ,以低血糖、酮血症、酮血尿、虚弱和视力障碍为主要特征 ,是绵羊妊娠阶段由于能量饲料供应不足和粗放管理造成的自体中毒疾病 ,危害较大。现就一起绵羊群发本病的诊疗过程总结如下 :1 发病情况本县司各庄镇某农户 ,近两年主要饲养小尾寒羊与本地绵羊杂交改良品种。现有 40多只羊 ,其中怀孕母羊 2 5只。由于去年初冬气候突然变冷 ,再加上该农户主要以田间放牧饲养 ,并未补充饲料 ,因此 ,在去年1 0月下旬的一天放牧过程中 ,有两只怀孕母羊突然倒地 ,经 2~ 3小时死亡。起初怀疑是绵羊梭菌…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应用组织转化的理论和方法,通过放牧试验对湖南南山牧场多年生黑麦草/白三叶人工草地叶组织转化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有:采用连续放牧(2亩/只绵羊)、间断放牧Ⅰ(2亩/只绵羊)和间断放牧Ⅱ(1亩/只绵羊)三个放牧处理,分析三者之间的叶组织转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连续放牧、间断放牧Ⅰ和间断放牧Ⅱ之间的多年生黑麦草叶片组织净生产率无显著差异,而白三叶叶组织的净生产率却以连续放牧处理较高,为11.44公斤/公顷/天,间断放牧Ⅰ和间断放牧Ⅱ之间无显著差异;三个放牧处理的多年生黑麦草与白三叶叶组织总净生产率之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一、基本概况:巴干公社,境内山高谷深,溪流纵横,平均海拔4100米左右,气候寒冷,五月份山顶仍覆盖着积雪。但长江沿岸和代曲河岸多为狭长谷地,海拔3950米左右,小气候较温暖潮湿、水草丰盛,宜于放牧。历年来由于寄生虫的侵袭,给畜牧业生产带来了一定的损失,特别是绵羊肺线虫病,常造成绵羊的大批死亡。我们于1981年5月对巴干公社团结大队绵羊寄生虫病进行了调查。二、调查材料与方法:巴干公社团结一队放牧的12只不同性别和年龄的藏系绵羊,  相似文献   

7.
南方喀斯特地区放牧型人工草地开展划区轮牧,可有效地提高草地利用率且获得较高的放牧收益。确定科学的划区轮牧方案对于延长草地利用年限、降低杂草比例以及家畜增重等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择贵州灼圃多年生禾草/白三叶混播草地,以当地自由放牧为对照,开展了不同绵羊数量、放牧天数和轮牧频次对草地产草量、杂草比例和绵羊体重影响研究。2年试验结果显示,1)以草地总生物量、再生量、可食牧草生物量和禾豆比例为评价指标,6只绵羊,每个轮牧小区平均放牧12 d,轮牧频次3次效果最佳;2)以控制杂草生物量和杂草频度为评价指标,10只绵羊,每个轮牧小区平均放牧9 d,轮牧频次3次效果最佳;3)以绵羊月增重为评价指标,6只绵羊,每个轮牧小区平均放牧12 d,轮牧频次3次效果最佳。综合考虑划区轮牧对草地生产力、杂草控制和绵羊增重的影响,南方喀斯特地区禾草/白三叶混播人工草地建植初期实行划区轮牧以6只绵羊,每个轮牧小区放牧12 d,轮牧频次3次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正> 我们以绵羊的行为学与其对生态条件的反映为基础,来观察和研究绵羊放牧习性,目的在于观察不同气候因子对绵羊放牧的影响,为建立合理放牧制度提供依据。 为了便于观察,固定了60只成年细毛杂种母羊,固定了有经验的放牧人员,重点观察不同类型天气条件下群体的放牧采食活动。在放牧观察中,为了便于观察、记载,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由于调整了农作物布局和种业结构,蓖麻种植面积越来越多。家畜(尤其是牛、羊)喜食蓖麻茎叶和籽实。因放牧和使役管理不善,每年都有家畜误食蓖麻中毒事故发生。1984年秋末我部发生一起绵羊在蓖麻茬地放牧引起10余只中毒,造成3只死亡,4只流产事故,幸亏放牧时间较短,及时发现抢救,才没有造成更大的损失。去年秋又有两例黄牛蓖麻中毒死亡。蓖麻全株都含剧毒的蓖麻毒素和毒较小的蓖麻碱。蓖麻毒素的毒力比砒霜、氢氰酸还强经试验,每公斤体重用0.25mg 可使动物致死。马属动物最敏感,其次是绵羊、猪、牛、山羊,成人的致死量不过20毫克。蓖麻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由于调整了农作物布局和种植结构,蓖麻种植面积越来越多。家畜(尤其是牛羊)喜食蓖麻茎叶、籽实。因放牧和使役管理不善,每年都有家畜误食蓖麻中毒事故发生。1984年秋末我部发生一起绵羊在蓖麻茬地放牧引起十余只中毒,造成三只死亡,四只流产事故,幸亏放牧时间较短,及时发现抢救,才没有造成更大的损失。去年秋又有两例黄牛蓖麻中毒死亡。蓖麻全株都含剧毒的蓖麻毒素和毒较小的蓖麻碱。蓖麻毒素的毒力比砒霜、氢氰酸还强,经试验,每公斤体重用0.25毫克可使动物致死。马属动物最敏感,其次是绵羊、猪、牛、山羊,成人的致死量不过20毫克。蓖麻  相似文献   

11.
<正> 一、发病情况本县城关镇西关村一养羊专业户共饲养绵羊35只,体重均在50公斤左右,由于放牧时误食了新鲜的蓖麻茎叶,有17只绵羊发生中毒,其中症状较轻者7只,症状较重者8只,病危者2只,经抢救,除2只病危羊死亡外,其余15只绵羊全部治愈。  相似文献   

12.
短花针茅草原上放牧强度对绵羊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1985~1989年在内蒙古农牧学院哈雅教学牧场选用杂种羯羊在短花针茅草原上进行放牧强度试验,分析各处理对绵羊生产性能的影响,旨在探讨放牧强度与绵羊生产之间的关系,确定适宜的载畜率。研究结果表明,轻度放牧的绵羊体重显著高于中度和重度放牧(P<0.01);放牧期间轻度放牧绵羊的总增重量显著高于重度放牧(P<0.01),各处理间绵羊掉源量无明显差异(P>0.05);轻度放牧绵羊净毛量显著高于中度和重度放牧(P<0.01),而两者之间净毛量无显著差异(P>0.05);经济效益分析表明,载畜率为1.07ha/只·年的中度放牧是最为经济合理的放牧强度。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因放牧环境不同造成的放牧绵羊营养水平相对较低问题,可采取对放牧草场进行合理的组群,并根据不同的季节,采用不同的放牧管理方式,同时进行合理补饲,通过一系列科学管理,提高绵羊的生产效率及合理利用草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绵羊肥羔症也称羔羊肥胖症,是羔羊的一种代谢疾病。本病多发生于一个半月到两个月龄左右的体大肥胖的羔羊。我县东三家子乡某村一养羊户饲养的32只绵羊羔,在1986年3月16日第一次放牧途中有12只体大肥壮的羊羔突然发病,当即死亡5只,经抢救治疗后治愈7只。现将本病发生和抢救治疗情况  相似文献   

15.
我县喀尔钦乡麻地卡村多加自然村王某家放牧饲养的28只甘加绵羊发病,我于2009年5月16日前去出诊。出诊前一只2周岁的母绵羊已死亡。出诊当日又有一只1.3周岁的母绵羊死亡。其余的26只绵羊全部遭受严重的硬蜱侵袭,尤以头、颈严重。其中跟不上羊群的9只病重羊,低头耷耳,呆立懒动,体态僵拘,步态不稳,精神沉郁,眼结膜苍白,心跳  相似文献   

16.
放牧绵羊瘤胃纤毛虫种类分布及补饲对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集了64只放牧绵羊瘤胃内容物,对其瘤胃纤毛虫种类及各属的构成比进行了检查,共检出15属39种24型。其中13种13型是从中国绵羊检出的首次记录。平均每只绵羊检出的纤毛虫种数为19.8种,平均密度为41.8×10~4/ml。属别构成比最高的是Entodinium属82.68%,最少的是Elytroplastron属是小于0.01%。 对于放牧饲养的母羊早春季节采样的5只,晚秋季节采样的9只与早春放牧羊平均每日每只补饲0.25kg精料的9只绵羊瘤胃纤毛虫种数、密度及属别构成比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春秋两季放牧绵羊纤毛虫种数相差无几,而早春放牧补饲的纤毛虫种数比春和秋不补饲的多检出10~20种。纤毛虫密度秋季的为45.3×10~4/ml,春季的31.6×10~4/ml,而早春补饲的为44.0×10~4/ml。放牧绵羊在不同季节的纤毛虫属别构成基本一致。春季放牧和放牧加补饲的绵羊瘤胃纤毛中Diploplastron属、Ostracodinium属和Enoploplastron属的构成,比秋季的分别增加了30.8~11倍。4.1~4.6倍和8.5~12.8倍。Isotoricha属、Dasytoricha属和Charon-ina属在春季补饲的比不补饲的分别增加了3.4~4.8倍、4.2~5.9倍和3.0~8.6倍,而Entod-inium属减少了10%左右。通过总的调查发现,放牧补饲的母羊瘤胃中,Entodinium dilobum种纤毛虫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7.
1989年12月中旬,我区忻州市后野峪村一养羊专业户的羊群,突然发生一种以高抬头、失明为主要症状的急性传染病,诊断为绵羊链球菌病。现将诊疗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病情况 该养羊户养绵羊154只,有5年养羊史,自繁白养,以放牧为主。1989年12月10日晚9时放牧归来,未发现羊群有异常,晚11时左右发现有11只羊病倒不起。当地兽医夜12时  相似文献   

18.
棘球蚴在中间宿主体内常发生钙化,因而也就失去了流行病学意义。通过对舍饲育肥和自然放牧绵羊棘球蚴调查,发现营养状况的改变可影响棘球蚴的钙化率。绵羊来源于同德县河北乡某饲养场,年龄为3~4岁。分为2组,一组70只,为自然放牧组,直接来源于某饲养场;另一组64只,为舍饲育肥组,  相似文献   

19.
我县团结公社民乐大队畜牧场养羊74只,82年4月2日在放牧中羊群突然发病,先后死亡32只绵羊,闻讯后我们立即赶到现场进行了调查分析,确诊为绵羊快疫病。现将情况简介如下。一、流行病学调查民乐畜牧场位于县城西南13里左右地势低洼的草原上,放牧地被我县的工业废  相似文献   

20.
为了了解藏系绵羊在自然放牧条件下的饲养效益,在肃南县祁丰乡藏系绵羊集中产区对10户饲养户进行详细的调查测定与分析,调查结果显示:藏系绵羊采取传统的天然放牧管理方式,饲养成本费用低,只均纯收入77.34元,饲养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