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丁桂玲 《中国蜂业》2010,61(5):54-55
蜂王同多只雄蜂交尾,蜂群中的后代工蜂便具有遗传上的差异,这种遗传差异形成了一个以劳动分工为基础的稳定而有弹性的体系,降低了蜂群对多种病原体和寄生虫的敏感度,从而提高了蜂群的适应性.此外,多雄交配还为蜂王提供了充足的精液,降低了近亲交配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正>在正常的蜂群中,受精卵发育成雌性蜂(蜂王和工蜂),未受精卵发育成雄性蜂(雄蜂)。蜂王可根据工蜂和雄蜂的巢房大小"随意"产下受精卵和未受精卵。但高度近亲交配的蜂王产生的受精卵,在人工培  相似文献   

3.
罗建能 《蜜蜂杂志》2009,29(7):12-12
蜂种的优劣直接影响养蜂经济效益的高低.蜂群的生产性能是通过蜂王和工蜂来共同体现的.蜂王的优良种性,能够通过繁殖直接在后代工蜂上得到体现,从而在整体上提高蜂群的繁殖能力、生产性能和抗病、抗螨能力,还能提高蜂产品质量,如蜂蜜成熟速度的加快、王浆中10-HDA含量的增加等.大量研究和生产实践表明,在饲养管理和蜜粉源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选择优良蜂种并培育优质蜂王用于生产,可以获得更大的收益.  相似文献   

4.
对于如何解除分蜂热,笔者进行了多次的试验,体会到用去掉蜂王控制分蜂热不只是工蜂采蜜造脾不如有王群积极,更重要的是除去蜂王巢内停止一个时期产卵对蜂群繁殖有很大影响,对下期采蜜也有损失。特别是个别分蜂性强的蜂群,用去掉蜂王的办法会使工蜂怠工情绪更加严重,工蜂拥挤在箱内外和门口,采回蜜和粉的工  相似文献   

5.
蜂王的主要职能是产卵,蜂群的生产性能,即蜂群生产蜂蜜、王浆、花粉等的能力,虽然是由工蜂体现出来,但根本上是由蜂王以及与蜂王交尾的雄蜂的种性决定的.因此,蜂王的质量对于养蜂生产的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蜂群的生产能力是由蜂王和工蜂共同体现出来的,是亲代和子代的联合生产力。它不仅表现在蜂群中子一代(工蜂)身上,同时也表现在亲本(蜂王)身上,即子代的生产能力如采集、泌浆、泌蜡力和亲代的生产能力如产卵速度、数量、维持群势大小的总和。当前,利用杂种优势能提高蜂群的生产能力已为人们所认识,若使一个蜂群具备杂种优势,必须使蜂王和工蜂同时都成为杂交种。对于单交种蜂群,其组合形式为蜂王(纯种)+工蜂(单交种),这样的组合形式不能使杂种优势在一个蜂群中充分体现。对于三交种或双交种蜂群,前者的组合方式为:蜂王(单交)+工蜂(三交),后者…  相似文献   

7.
在养蜂生产中有些养蜂人对品种改良、杂交蜂种认识不清,仍采用旧式传统饲养模式。有的蜂友饲养的蜂王个体小,工蜂也比其他蜂场的体型小,其主要原因是蜂群近亲血缘导致种性退化和育王期间处女王营养不足所致。有的养蜂人从不购买种王,也不与其他蜂场交换蜂王或王台,全是自产自繁,长期自繁造成蜂群生产力、抗病力下降,蜂种退化。  相似文献   

8.
当蜂群失去蜂王而且巢内也没有3日以内的幼虫可供改造王台的需要,在这样的情况下,个别工蜂就开始产卵,时间一久就有成批的工蜂产卵。我们知道工蜂所产的卵是不能持续蜂群的生存的,因为这种卵孵化出来只能是雄蜂。我们如果是在这时期介绍新蜂王,蜂王常被拒绝或杀死,只有分别合并到其他群里去了。这样就减少了群数,我们采取了以下办法。  相似文献   

9.
根据蜂群是由同母(蜂王)异父(和蜂王交配的雄蜂)的若干个小家庭组成的这一特点,设计并初步验证了保存蜜蜂近交系的育种方案——蜜蜂嵌合育种法。将主题父本精液和背景父本精液按1∶2的比例混合均匀,用其给近交系处女王进行人工授精,该蜂王发展起来的蜂群,将是一个在任何时候背景工蜂都占80%、主题工蜂仅占20%的嵌合蜂群,这样便可用杂种优势来抵销因高度近交而产生的衰退现象,从而不但可使近交系得以妥善地保存,而且还可用嵌合蜂群进行蜂产品生产。  相似文献   

10.
由于蜂群中蜂王——工蜂——雄蜂之间这种和谐、协调的合作,才保证了蜂群的正常生活和发展。但奇怪的是,在平时的蜂群管理中,常可发现工蜂产卵现象(蜂群失王时),甚至在蜂王存在情况下也出现产卵工蜂;严重破坏了三型蜂之间的协调平衡,影响了蜂群的正常生活和发展。因此,搞清工蜂产卵的起因及特征,并据此加以适当的管理,就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工蜂产卵的起因分析正常情况下,工蜂的卵巢发育受到遗传、营养、内激素和外激素——“蜂王物质”等的抑制,一直处于萎缩状态,但在一定的内外因子的诱导和  相似文献   

11.
较长时间失王蜂群的诱王方法较长时间失王的蜂群多数会发生工蜂产卵,“浆蜂”更甚。生产王浆的失王群,工蜂不筑造王台,也不产卵。这样的蜂群,诱入蜂王的成功率极低。据观察,诱入时蜂王似被接受,但数小时之内几乎100%被围杀或驱逐出巢,且巢前不出现围王的迹象,...  相似文献   

12.
豆奶粉可作代用花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向无王群介绍蜂王在养蜂生产中是常事。但有时不管用什么方法 ,无王群就是不接受新蜂王 ,对新蜂王非围而杀后才痛快。因此 ,一群蜂垮掉也是常事。2 0 0 2年 ,我用王笼向一失王群介绍蜂王时又遇到蜂群不接受新王的情况 :十多天中 ,新王放了三四次都被围攻 ,幸亏每次都被及时发现 ,将蜂王重新关于王笼中才没被杀。最后一次 ,我把围王蜂团的工蜂全部杀死 ,把蜂王关入王笼重新吊入蜂群 ,后发现王笼上只有部分工蜂对蜂王怀有敌意 ,就把这些工蜂也捉住杀了 ,再把王笼吊回蜂群 ,反反复复三四次 ,当王笼上再没找到对蜂王怀有敌意的工蜂时 ,才把蜂王…  相似文献   

13.
养蜂(一)     
蜂王Queen蜂王(母蜂)是蜂群里唯一性器官发育成熟的雌性蜂.蜂王体躯较长,翅较短.它在蜂群中的职能是产卵繁殖.工蜂Worker工蜂(职蜂)是性器官发育不完全的雌性蜂.工蜂体型较小.采蜜、采粉、采水、调节温湿度、修造巢房、饲喂幼虫及守卫等全部工作都由工蜂担任.工蜂在蜂群里的数  相似文献   

14.
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利用小峰熊蜂,试验以采自河北雾灵山地区小峰熊蜂野生蜂王与人工繁育子代蜂王为研究对象,通过观测2种蜂王的死亡率、产卵率、成群率、开始产卵日、蜂王寿命及蜂群始见工蜂日、始见雄蜂日、始见新生蜂王日、100只工蜂日、3个月后的工蜂数、3个月后的雄蜂数、新生蜂王数及新生蜂王交尾率等指标,研究野生与人工繁育的小峰熊蜂的蜂王和蜂群发育特征。结果表明:野生蜂王与子代蜂王的产卵率、成群率、开始产卵日及始见工蜂日、始见雄蜂日、始见新生蜂王日和100只工蜂日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但子代蜂王的死亡率及新生蜂王交尾率较野生蜂王高,子代蜂王的寿命较野生蜂王短,子代蜂王的新生蜂王数较野生蜂王数少。说明现阶段小峰熊蜂人工室内繁育的蜂王所繁育的蜂群完全可以替代野生蜂王繁育的蜂群,但人工繁育的子代蜂王与野生蜂王及其蜂群的发育特征存在一定差异,这主要由它们的质量不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15.
一、蜂群基础知识 (一)蜂群的组成 当你在春暖花开的季节观察蜂群时,你不难发现在蜂群中有形态各异的蜂王、雄蜂和工蜂三型蜂。 1.蜂王:蜂王(题图中)是蜂群中最长者,约20~25毫米,体重约300毫克。在正常的蜂群中只有一只蜂王。蜂王腹部比工蜂、雄蜂发达,而翅膀却短而窄,只能盖住其腹部的1/2~2/3。蜂王的口器已经退化,必须完全由工蜂来饲喂。  相似文献   

16.
蜂群遗传构成与生产性能的研究[美国〕索思威克,E.E.正常的蜂群通常由数万只工蜂、数百只雄蜂(冬季除外)和一只蜂王组成。这样一个庞大的社会的正常运转,并不像人类社会的君主国那样由女王来决定一切。尽管蜂王在蜂群中的作用也是至关重要的,但这只与蜂王分泌的...  相似文献   

17.
这几年来我饲养杂交蜜蜂,以生产蜂蜜为主、蜂王浆为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体会如下。其一,在黑色蜂王蜂群里的基本上都是黑色工蜂;在黄色蜂王蜂群里会出现黑、黄两种体色和黑黄两色相间的工蜂。这表明在处女王交尾活动的范围内如有黑色雄蜂,无论是黑色蜂王还是黄色蜂王都首先与黑色雄蜂交尾,这可能是黑雄蜂比黄雄蜂飞行速度快的缘故。其二,凡是两种体色或两色相间工蜂的蜂群,蜂蜜的产量明显高于单色工蜂的蜂群。为父本,以“美意”“澳意”,洪德兴的“金蜂王”为母本进行杂交。我感到饲养杂交蜂,作父本的蜂群一定得从种王场引进种王群;作为母…  相似文献   

18.
杨朝环 《蜜蜂杂志》1998,(10):16-18
1自然分蜂的形成及表现蜂王产卵和工蜂哺育幼虫只是使蜂群中的蜜蜂数量增多,但是蜂群数的增殖是以分蜂的途径来实现的。蜂王和一部分工蜂飞离原群,到新的地方组建新蜂群,将原巢留给已经羽化或即将羽化出房的新蜂王和一部分工蜂;一群蜂有时分出一群,有时一群会分出两...  相似文献   

19.
绛县化工蜂具厂供应优质蜂具蜂药添加剂我厂生产的蜂王催产剂,为中西结合,高营养型复合制剂,具有催产作用,可刺激蜂王产卵,并通过对蜂群的营养补给与生理调剂,提高子代蜂群的品质,加速蜂群繁殖,提高王浆产量。它是蜜蜂春繁及病、弱群康复的高效添加剂。王浆增产剂...  相似文献   

20.
对无王状态下蜂群的研究表明:无王蜂群烦躁不安,易螫人,出勤率下降36.5—48.3%,采集力降低。成员组配正常蜂群失王后,工蜂改造王台培育新蜂王,与有王群相比群势增长低10.7%。成员组配不正常蜂群失王后16一18天出现工蜂产卵。介绍成熟王台或诱入产卵王后,工蜂产卵即被控制;工蜂产卵时间越长,介绍成熟王台或诱入产卵王越难成功,蜂群群势下降越快。养蜂生产上宜在失王后尽快诱入优质产卵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