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菱角小萤叶甲在菱塘的发生数量调查和分析表明,菱角小萤叶甲种群数量在一年中春末夏初和夏末秋初各有一个高峰期。温度是影响菱角小萤叶甲种群数量消长的关键因子;聚集度指标的分析表明,菱角小萤叶甲在菱塘呈聚集分布。聚块性指标与平均密度独立,适合用于分析菱角小萤叶甲分布型的时序变化;在控制条件下菱角小萤叶甲种群动态的研究表明,该虫具有较强的种群数量调控能力。  相似文献   

2.
蓼光胸萤叶甲食性窄,繁殖力强,是以虫除草的昆虫资源。贵州省都匀地区一年发生4代,以成虫在枯枝落叶下或越冬植物基部过冬,翌年5月上旬产卵。幼虫3龄,取食叶肉。末龄幼虫在寄主叶背和枝茎上化蛹。成虫有假死性,取食叶片。卵产于叶背。易于人工饲养,可以进行大量繁殖和移虫。  相似文献   

3.
青稞萤叶甲(Geinula antennata Chen)是川西北青稞、小麦的主要害虫。幼虫蛀食嫩茎,可转株为害,造成田间大量枯心,严重影粮食产量。为了弄清该虫的分布、为害、生活史、生活习性,探索经济有效的防治方法,于1975、1978-1980、1984-1987年开展了系统饲养观察,田间调查、防治试验、示范研究。  相似文献   

4.
根萤叶甲属(Diabrotica)被我国列为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该属中的玉米根萤叶甲(D.virgifera virgifera)、十一星根萤叶甲(D.undecimpunctata)、巴氏根萤叶甲(D.barberi)是北美的主要农业害虫。为了建立一种快速的分子鉴定方法以鉴定这3种根萤叶甲,本研究从田间采集的成虫样品中获得其部分mtDNA COI序列,与Gen Bank中的相关序列进行比对,设计筛选出3种根萤叶甲的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并进行实时荧光PCR特异性和灵敏度检测。特异性检测结果表明,用目标种根萤叶甲DNA和其特异性探针和引物进行实时荧光PCR反应时,在30个循环反应内(Ct值30)有近S型扩增曲线出现,同时其他种均无荧光信号增长。此外,灵敏度结果显示,玉米根萤叶甲和巴氏根萤叶甲可检测的最小DNA模板浓度,即实时荧光PCR反应的灵敏度为0.1 ng/μL,十一星根萤叶甲为0.01 ng/μL。  相似文献   

5.
龙眼长跗萤叶甲的发生为害情况调查及其防治“龙眼长跗萤叶甲”(暂定中名)MonoleptaOccilanisGressittetkimoto属鞘翅目叶甲科萤叶甲亚科萤叶甲属。近年在我区盛产龙眼的西南部几个县,较为普遍发生为害,龙眼枝梢被害后不能萌新芽;...  相似文献   

6.
脊萤叶甲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萤叶甲Theone silphoides (Dalman)是新疆荒漠草地的重要害虫。近年在新疆局部地区受害严重,并有逐年加重的趋势。该虫发生严重的地区蒿草叶片被食光,影响了畜牧业发展。蒿类植物在草地牧草产量的构成中比例大,在营养价值上如蛋白质含量超过禾本科牧草,特别是粗脂肪含量高于禾本科、豆科草类0.5~1倍,是家畜春季催乳、秋季抓瞟、冬季保膘的优良牧草;它还能抗旱、抗风沙,具有较强的固沙能力。有关脊萤叶甲的研究在国内外均未见报道。作者于1991~1995年进行了调查和防治试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7.
几种农药对龙眼长跗萤叶甲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浸液法测定敌百虫、氯氰菊酯、乐斯本、农地乐、8817-Ⅱ5种杀虫剂对龙眼长跗萤叶甲成虫的LC50分别为894mg/L、19.26mg/L、0.51mg/L、0.61mg/L、和15.17mg/L,表明乐斯本、农地乐对该虫具有很高的毒力;且该虫对乐斯本、农地乐也具有很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8.
李国钰 《植物医生》1997,10(5):33-34
绿翅短鞘萤叶甲的发生危害及防治初步研究李国钰(四川省甘孜州农科所康定626000)一、分布与危害短鞘萤叶甲(GeinulajacobsoniOgloblin)是四川白玉县麦类作物的主要害虫之一,在海拔3150~4000米的一季麦作区内均有分布。以幼虫...  相似文献   

9.
不同温度下甘草萤叶甲实验种群生命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甘草萤叶甲Diorhbda tarsalis Weise是危害甘草叶部的重要害虫,为有效防治该虫,组建了甘草萤叶甲种群生命表。分别在15、18、21、23、25、27、30、33和36℃恒温下,观察了甘草萤叶甲实验种群的发育历期、存活率、产卵量、寿命等,估算了甘草萤叶甲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组建了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在试验温度范围内,甘草萤叶甲的发育历期随温度升高而缩短;卵期、一龄幼虫、二龄幼虫、三龄幼虫、全幼虫期、蛹期、成虫产卵前期和整个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6.94、11.17、6.30、5.49、8.48、10.53、11.65和8.98℃,有效积温分别为180.88、66.74、78.94、85.42、223.18、85.12、143.67和645.45日度;在18~36℃范围内,温度越高,成虫产卵前期、产卵期和寿命越短,25℃时雌虫产卵量最大,15℃时雌虫不产卵;23~30℃是该虫存活和繁殖的最适温区;种群趋势指数与温度的关系呈抛物线变化,25℃时种群趋势指数最大。  相似文献   

10.
2013年在青海省大通县马铃薯田调查时发现了为害马铃薯的1种新发害虫——豆长刺萤叶甲(Atrachya menetriesi Faldermann).该虫对青海省马铃薯的为害期在7~8月份,马铃薯株受害率40%左右,虫口最高达18头/株,平均11头/株.介绍了该虫成虫的形态特征和为害症状,并提出应采取系统调查和大田普查的方法加强对该虫的监测.为控制其为害,在成虫盛发期应喷洒50%辛硫磷EC或5%氯氰菊酯EC、2.5%三氟氯氰菊酯EC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1.
棉花新害虫双斑长跗萤叶甲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观察了北疆棉花新害虫双斑长跗萤叶甲的生态习性、消长动态及危害规律,结果表明双斑长跗萤叶甲在北疆棉区危害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棉花品种、土壤性质和田间管理灌溉方式对双斑长跗萤叶甲的发生与危害存在着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一种用于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饲养的小型养虫装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适合于双斑长跗萤叶甲饲养和观察的小型养虫装置.该养虫装置由圆柱形保鲜盒(直径8 cm,高12 cm)、离心管(直径1.5 Cm,高8 cm)、尼龙纱网(60目)、不锈钢网(12目)、纤维棉(厚0.5 cm)、玻璃培养皿(直径9 cm)、滤纸(直径8 cm)制作而成.该养虫装置使用滤纸作为产卵介质,方便了卵的收集和计数.该装置可以用于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的人工饲养和基础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农业害虫双斑长跗萤叶甲[Monolepta hieroglyphica (Motschulsky)]有不断扩张之势。该虫为害玉米、棉花、水稻、马铃薯等作物,致使作物减产、质量下降,造成的经济损失也随其种群数量的扩大而不断增加。为减小或消除该虫对农作物的为害,许多学者对其生物学、生态学等多方面进行了研究,以探讨对该虫的有效防治策略。本文综述了该虫的研究进展,并对其扩张原因及生物防治进行了探讨,以期为今后的研究与防治工作提供方向和帮助。  相似文献   

14.
为害丹参的新害虫——旋心异跗萤叶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在陕西省山阳县发现一种局部严重为害丹参的害虫,经鉴定确认,该虫为旋心异跗萤叶甲Apophylia flavovirens Fairmaire。文中主要描述旋心异跗萤叶甲的形态特征、寄主、分布、为害症状和发生规律,并提出旋心异跗萤叶甲的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5.
温度对葡萄十星瓢萤叶甲交配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恒定条件下,测定了3种不同温度对葡萄十星瓢萤叶甲Oides decempunctata Billberg成虫的交配节律、交配次数和交配持续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1)葡萄十星瓢萤叶甲成虫在白天各时间段均有发生,但只有25℃下才出现有交配的高峰(14:00和18:00),过低或过高的温度均无明显的高峰期出现.(2)每日平均交配次数随着温度的升高呈上升趋势,然而,每日耗费在交配中的总时长在25℃时达到最大(227.74 min),过低或过高的温度均使其受到抑制.(3)交配持续时间在22℃下最长(146.84 min),在28℃下最短(42.83 min),表现出随着温度的升高呈缩短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5种杀虫剂对甘草萤叶甲成虫的敏感性测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室内条件下采用浸叶法,分别测定了5种杀虫剂对甘草萤叶甲成虫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甘草萤叶甲成虫对辛硫磷反应最敏感,其致死中浓度LC50值最小,相对毒力指数最大,其次是天霸、乐斯本和氧乐果;对吡虫啉的敏感性最差,其致死中浓度LC50值最大,相对毒力指数最小。  相似文献   

17.
为评价种衣剂防治玉米田双斑长跗萤叶甲的可行性,通过选用内吸性强、持效期长的种衣剂,设置常规剂量对玉米种子进行包衣处理,采取田间罩网小区试验,明确种衣剂对双斑长跗萤叶甲的防效及对玉米出苗、生长的安全性。结果表明,30%噻虫嗪FS、10%氟虫腈FSC、38%噻虫胺FSC、40%噻虫嗪·溴氰虫酰胺FS、30%噻虫嗪·氟虫腈FSC、30%噻虫胺·氟虫腈FSC、20%噻虫胺·氟啶虫酰胺FSC等7种种衣剂对玉米出苗、生长均安全;38%噻虫胺FSC有效成分用量7.6 g/kg种子处理对双斑长跗萤叶甲的防治效果为70.6%~78.5%,防效最好,显著高于除30%噻虫胺·氟虫腈FSC 7.5 g/kg处理外的其他种衣剂处理(P<0.05),并且可使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羽化出土始现期、出土高峰期推迟5~10 d,可以使成虫高峰期避开玉米吐丝期。玉米田双斑长跗萤叶甲防控前移推荐使用38%噻虫胺FSC,有效成分剂量为7.6 g/kg种子。  相似文献   

18.
广西蝴蝶种类补遗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广西蝴蝶种类补遗张永强(广西农业大学植保系南宁530005)蝴蝶属昆虫纲鳞翅目(Lepidoptera)昆虫。全世界的蝴蝶估计16000种左右,占蛾类的1/10。目前已知有4总科,17科。中国的蝴蝶据A.Seitj和胡经甫的统计有1243种,李传隆...  相似文献   

19.
新疆棉区双斑长跗萤叶甲生活习性及消长动态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斑长跗萤叶甲是新疆北疆棉区近几年来为害棉花的一类新害虫.通过2004~2007年对卵、幼虫、蛹取土样分离调查,对成虫定田块系统调查,基本明确了该虫主要以卵在棉田0~15 cm土层越冬,幼虫主要取食棉田及其周围棉花、玉米、杂草等的根系,完成其生长发育.成虫为害棉花,6月底、7月上旬为发生为害高峰.双斑长附萤叶甲喜高温、干旱的习性与本区近年来棉花大面积集约化种植、节水灌溉的日益普及是该虫近年发生加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李玲  李爽  李娜  庞保平 《植物保护学报》2021,48(6):1447-1456
为明确沙葱萤叶甲Galeruca daurica钙结合蛋白基因的功能,利用本实验室组装的沙葱萤叶甲转录组数据库鉴定钙结合蛋白基因序列,采用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技术沉默沙葱萤叶甲3龄幼虫体内钙调蛋白(calmodulin,CaM)、钙网蛋白(calreticulin,CRT)、类钙磷蛋白(calcyphosine-like,CAPSL)和类肌钙蛋白C(troponin C-like,TnCl)共4种钙结合蛋白基因,观察幼虫发育历期、存活率、体重及蛹重的变化;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干扰效率。结果表明,共筛选到41条编码钙结合蛋白的基因序列,选取4条具有完整开放阅读框的钙结合蛋白基因序列进行后续研究。4种钙结合蛋白基因的干扰效率从高到低依次为CAPSL(94.4%)、TnCl(76.2%)、CRT(70.5%)和CaM(54.5%);干扰效率最高的时间分别为干扰后第4、2、6和2天。沉默CAPSL后,沙葱萤叶甲幼虫体重显著降低了21.0%~34.9%,存活率显著下降了53.5%,发育历期显著缩短了15.1%,蛹重显著降低了15.8%。沉默TnCl后,沙葱萤叶甲幼虫体重显著降低了10.5%~25.0%,存活率显著下降了19.1%,蛹重显著降低了11.0%,而对发育历期无显著影响。沉默CaM后,沙葱萤叶甲幼虫体重显著降低了5.9%~6.6%,存活率显著降低了8.7%,而幼虫发育历期和蛹重无显著变化。沉默CRT后,沙葱萤叶甲幼虫体重、蛹重、存活率和发育历期均无显著变化。表明CAPSL、TnClCaM在沙葱萤叶甲幼虫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CRT可能未参与沙葱萤叶甲幼虫生长发育的调控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