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正>依安县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小兴安岭西南麓,松嫩平原北缘,幅员面积3 685 km2,总耕地面积427.44万亩。大豆在依安县有悠久的栽培历史,该县年平均降水量约为460.3 mm,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大豆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水源支撑。近年依安县大豆年种植面积稳定在150万亩以上,为实现大豆种植效益最大化,县农技中心通过试验示范,逐渐探索出了一套大豆绿色高产栽培技术,即110cm大垄绿色高产栽培技术。2021年全县推广面积8.5万亩,平均亩产量205 kg,2022年推广面积达到了35万亩。  相似文献   

2.
湖北省优质大豆发展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十二五"期间,湖北省大豆年均种植面积不足150万亩,单产150 kg左右,总产22万t,人均占有量3.5 kg,需从外省调进或进口大豆及其制品约400万t。近两年,本省大豆种植面积有所回升,2017年全省大豆种植面积212.34万亩,较"十二五"平均面积增加41%,单产141.56 kg,总产30.06万t。在发展大豆生产的同时,加快了优质大豆的开发利用,高蛋白(蛋白质含量高于45%)大豆、双高(含油量大于20%,蛋白+脂肪含量大于63%)大豆、鲜食大豆迅猛发展。2017年,本省种植高蛋白大豆152万亩,双高大豆30万亩,鲜食大豆30万亩。本省大豆种植面积虽然不是很大,但产区相对集中。  相似文献   

3.
<正>云南省普洱市气候类型多样、水热资源丰富,可常年种植鲜食玉米,产出的鲜食玉米糖分充足,营养丰富,糯中带甜,适口性好,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近几年随着鲜食玉米加工业的快速发展,普洱市鲜食玉米种植面积逐年扩大,栽培技术也日趋成熟。当地农户多选择鲜食玉米覆膜免耕一年三熟栽培模式,每茬亩产鲜玉米1 000 kg,三茬3 000 kg,亩产值达1.05万元(按地边鲜玉米收购价3.5元/k计),除去种子、地膜、农药等亩成本投入1 710元(其中第1茬投入机耕150元/亩,地膜90元/亩,种子150元/亩,农药60元/亩,化肥280元/亩,合计730元;第2、3茬玉米无需投入机耕、地膜等费用,  相似文献   

4.
文中叙述了大田条件下鲜食大豆绿色轻简高效生产技术,轮作与耕整地、种子精选与处理、播种、施肥、田间管理、采收、保鲜冷藏等技术要求。技术以优质、抗倒鲜食大豆品种为突破口,吸收了三垄栽培技术中的深松、分层侧深平衡施肥、中耕和化学除草新技术而形成的集良种、良法、良制、良田于一身的新型标准化种植技术,技术较传统鲜食大豆栽培技术增产明显。此外,阐述了庭院栽培条件下鲜食大豆绿色高效种植技术要点,以期为庭院种植绿色鲜食大豆提供参考和依据,进而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5.
"龙太子"属小型红肉西瓜,1997年从江苏正大种子有限公司引入,因其小型、优质成为西瓜中的精品.1997年嘉兴市种子公司通过试验,"龙太子"品种作夏秋季栽培,采用避雨半遮光栽培技术,在高温气候条件下,具有结果率高、抗病强、品质优、耐贮运等特点.经1999~2000年示范,已成为我市夏秋季西瓜主栽品种.2000年全市种植面积在2500亩以上,占夏秋季西瓜面积50%以上.其中嘉兴市秀城区步云乡种植面积500亩以上,该乡花园村蒋子根农户种植1.3亩夏秋季西瓜,亩产1750kg,果品市场批发价每kg1.8~2.0元,亩产值达3538元,亩净收入33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6.
我县大豆种植历史悠久,区域广泛.但长期以来,在大力发展大宗粮食作物时,大豆及其它小麦粮被忽视,种植面积小、单产低、发展缓慢,1989~1998年十年间,平均每年种植大豆3.46万亩,仅占粮食播种面积的1.51%,平均667m2产73.4kg.其低产原因:我们认为一是品种退化严重,低产品种面积大;二是栽培技术落后.为此我县从1998年开始,从外地引进良种大豆"渝豆1号"进行试验示范,1999年示范种植400亩,平均667m2产达180~210kg,比本地老品种667m2增产100kg以上,667m2增产值250元,2000年已推广种植1.8万亩.  相似文献   

7.
武山县韭菜种植历史悠久,目前种植面积已发展到5万亩,为了提高复种指数,增加单位面积经济效益,经过试验示范,总结出了一套高产高效立体套种模式:韭菜套种甘蓝(菜花)种植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这种高效模式下,韭菜亩平均产量3500kg左右,产值5600元,亩纯收入4500元(生产性费用1100元);甘蓝(菜花)亩产量2500kg(2000kg),亩产值平均在2000元(2200元)左右(生产性费用500元)。亩总产值达7600元(7800元),纯收入6000元以上。现将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2007年杭州丁一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开展了地膜大豆套作丝瓜,再种一季大白菜的试验示范,种植面积50亩,鲜食大豆亩产600kg,亩产值1200元,亩利润550元;丝瓜亩产  相似文献   

9.
武山县韭菜种植历史悠久,目前种植面积已发展到5万亩,为了提高复种指数,增加单位面积经济效益,经过试验示范,总结出了一套高产高效立体套种模式:韭菜套种甘蓝(菜花)种植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这种高效模式下,韭菜亩平均产量3 500kg左右,产值5 600元,亩纯收入4 500元(生产性费用1 100元);甘蓝(菜花)亩产量2 500kg(2 000 kg),亩产值平均在2 000元(2 200元)左右(生产性费用500元)。亩总产值达7 600元(7 800元),纯收入6 000元以上。现将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永城农技人员近两年在新桥镇砂姜黑土区开展麦茬夏玉米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示范,采用种子包衣、单粒精播、种肥异位同播、高密度匀留苗、病虫绿色防控等技术,取得了显著成效。2019年连片种植2 000亩,单产超过750 kg/亩,连片200亩达到885.1 kg/亩,创造了当地连片100亩以上的高产的纪录,为砂姜黑土区玉米绿色高产高效生产树立了模板。笔者认真研究本地砂姜黑土的特征特性,从全程机械化入手,总结了一套绿色简化高效栽培技术,对改变本区连续多年迎茬种植大豆的习惯,实行玉米大豆轮作倒茬、推动种植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内蒙古通辽市地处科尔沁沙地腹地,沙化土地面积大、范围广。为充分利用有限耕地,增加农作物品种栽培多样性,本市经多年试验示范,沙地花生绿色高效栽培技术已经成熟,种植面积逐年上升,2017年达到25.35万亩。沙地花生平均亩产200 kg,每亩纯收入740元,种植经济效益较好。现将通辽市沙地花生绿色高效栽培技术总结介绍如下。1选地整地施基肥花生是地上开花地下结果作物,适宜种植的土  相似文献   

12.
<正>稻米是萧山区主要的粮食作物,义蓬街道常年种植面积近1.9万亩,种植模式有早稻、连作晚稻及单季晚稻(作二熟制)。近年来,单季晚稻种植面积占85%以上,种植方式以撒直播为主,既省工又高产。现将晚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播前准备1.1品种选择。以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各级政府十分重视粮食生产,萧山区的水稻种植面积均在35万亩左右,2008年种植面积为34.57万亩,主要选择品种为“秀水128”,该品种是浙江省嘉兴市农科院培育的单季晚稻新品种。从2008年我区种植情况看,典型田块理论亩产为689kg,实际亩产为580kg。现将其高产栽培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4.
高生春  高军  李翠莲 《吉林农业》2010,(11):143-143
玉米是确保靖边县粮食安全的一项支柱产业。为了提升玉米的科技水平,进一步挖掘旱地玉米的增产潜力,增强玉米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探索高产、高效、优质、生态、安全的科学栽培技术模式,在旱地玉米露地、半覆膜种植模式的基础上,示范推广了旱地玉米全覆膜双垄沟集成栽培技术。2010年全县示范推广面积3.3186万亩。平均亩产749.2kg,比半覆膜玉米平均增产幅度达到40%以上,亩增产150kg以上,亩增收300元以上,其集成栽培技术概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按照农业部的部署和要求,云南省宣威市以绿色理念为引领,推进科技创新,完善工作机制,探索服务模式,促进产业融合,打造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升级版,带动实现增产增效、节本增效、提质增效。今年,10万亩玉米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示范区平均亩产758kg,核心区亩产1108kg,辐射带动全市玉米亩产提高3%、增效50元以上。1培育新型主体,突出示范带动鼓励支持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承办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样板,对集中流转土地面积200  相似文献   

16.
甜玉米是优质专用玉米,有着以鲜食为主的特殊用途,且利用价值高,经济效益好,开发前景广阔。舒桥乡自2003年开始试种甜玉米以来,种植面积逐年扩大,2007年全乡已发展甜玉米2500亩以上,据调查,一般亩产鲜果穗1000kg,产值可达1500—2000元,可比种植水稻每亩增收500—800元。通过近几年的摸索,要实现鲜食甜玉米优质高产高效,就要根据市场需求,针对鲜食甜玉米不同品种的生产特性和栽培技术要求,合理安排生产季节,采用育苗移栽、合理密植、定向种植、地膜覆盖、早施苗肥,重施穗肥等的综合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7.
马铃薯粮菜兼用,是城市居民周年所需的蔬菜之一.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淄博每年春季种植马铃薯已达15万多亩,仅东南部山区的峨庄乡、池上、北博山等乡(镇),种植3万多亩,其中位于昭阳洞峨庄乡的菜农采用地膜覆盖、增施有机肥等综合技术措施,在实践中总结出了一整套简便易行的高产栽培技术,一般马铃薯块茎都在350~500g以上,大的块茎能达1150g以上,亩产3500~4000kg,高产达5000kg以上.按平均值0.8元/kg计算,亩产值可达3200~4000元,是种植粮食作物的8~10倍.由于种植马铃薯高产、高效,因而极大的吸引了农民种植马铃薯的积极性,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其主要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8.
花生是锦州市主要油料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1.5万~3万亩,占油料作物总面积的80%以上。多年来由于生产上沿袭传统的栽培技术,亩产量一直在150~200kg徘徊,始终没有新的突破。如何提高花生单产、增加种植效益,关键要找准种植管理中的失误,对症下药,规范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鲜食"蚕豆/春玉米+大豆—秋玉米/秋大豆"1年5熟的高效种植模式,比较了该种植模式与"蚕豆—春玉米/赤小豆"1年3熟种植模式的产量与经济效益。结果发现,鲜食"蚕豆/春玉米+大豆—秋玉米/秋大豆"模式的种植方法简单,且操作易行,产投比约为185.6%,产值、经济效益分别为1年3熟模式的2.09、1.83倍,显著提高了农业产量和农民收益;此外,鲜食"蚕豆/春玉米+大豆—秋玉米/秋大豆"种植模式的复种指数达350%,1年种植1熟蚕豆和2熟大豆可使生物固氮量增加350~450 kg/hm2,折合尿素可达700 kg/hm2以上,其生态和社会效益也十分显著。在结果比较的基础上,总结了鲜食"蚕豆/春玉米+大豆—秋玉米/秋大豆"种植模式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0.
陆银  吴刚  王陈 《农民致富之友》2014,(12):177-177
<正>南通市是鲜食大豆、鲜食豌豆在江苏省的主要种植基地,为了提高单位面积产出率,研究形成了西兰花—青毛豆—秋豌豆高效种植模式,增产增效显著。该模式平均亩产西兰花1389公斤,大豆鲜荚1028公斤,豌豆鲜荚586公斤,年产值6000元/亩以上,年纯收益3800元/亩左右。一、茬口配置西兰花于9月上旬育苗,11月上旬移栽,行距0.83米,每亩密度2200株左右。翌年3月中下旬开始采收,4月上中旬采收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