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索能源市场与玉米市场间的价格溢出机制,利用VEC-BEKK-GARCH(1,1)模型,对国际原油与国际玉米、国内玉米3个市场彼此间的价格溢出效应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从均值层面来看,国际原油价格与国际、国内玉米价格彼此间存在显著的协整关系,其中国际原油价格与国际玉米价格之间具有很强的双向均值溢出,而后者对国内玉米价格的引导作用略强于前者;从方差层面来看,任意二者间呈现出双向的波动溢出,而效应强弱及类型不尽相同。其中国际原油价格与国际玉米价格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最强,而国内玉米价格受国际原油价格的溢出效应显著弱于源自国际玉米价格的效应。在效应类型方面,除国内、外玉米市场对国际原油市场仅表现出ARCH型,其余两两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兼具ARCH与GARCH型特征。  相似文献   

2.
国际能源价格对我国玉米价格波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2001年1月—2013年12月的月度数据,利用VEC模型和OLS模型,分析了国际原油价格和玉米质燃料乙醇价格对我国玉米价格波动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国际能源市场与我国玉米市场存在高度的整合关系;国际原油价格每上升1个百分点,国内玉米价格将上升0.433 2个百分点,但玉米质燃料乙醇价格波动对我国玉米价格波动的影响并不显著。同时,敏感性检验结果验证了VEC和OLS回归结果的稳健性。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国际原料奶市场价格波动频繁,而随着中国乳品贸易迅速增长,这给国内原料奶行业发展带来了严重挑战。为考察国际原料奶市场对国内市场的影响,维护国内原料奶业稳定发展,基于2008—2016年国内外原料奶市场价格数据,运用滚动协整分析法和BEKK-GARCH模型,分析国内外原料奶市场之间的关联性,探讨两个市场之间的价格溢出效应,并对此依次从均值、方差层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国内外原料奶市场价格信号主要沿"国际到国内"进行单方向溢出,二者的价格波动具有动态一致性,国际原料奶价格每变动1%,国内原料奶价格则同方向变动0.27%。国际原料奶市场依托贸易路径对国内市场产生价格溢出效应,且在一定时期内,前者的价格波动会加剧后者的价格波动,并对其造成集聚性冲击和持续性影响。但受到特定事件影响,二者间的价格溢出效应具有阶段差异性以及时变性特征,国内奶源发展形势和乳品进口态势会对国际价格溢出效应强度产生影响。鉴于此,提出实施优质奶源工程、适当调整补贴方向、有效把握国内原料奶供给导向、加强乳品进口质量调控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识别国内外食糖价格波动的非对称溢出效应,有助于更好地进行食糖价格风险管理。利用三元BEKKGARCH模型与非对称BEKK-GARCH (ABEKK-GARCH)模型对食糖的国内期货和现货价格及国际期货价格的波动溢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ABEKK-GARCH模型能够更好地拟合数据并发现食糖价格波动在国际市场和国内期现货市场之间存在显著的非对称溢出效应。食糖经营者利用国内外食糖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时,考虑波动溢出的非对称性可以明显降低套期保值成本,也可以通过优化投资组合,有效地降低食糖价格波动风险。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国内外大豆市场价格大幅波动,给国内大豆生产者和压榨企业带来了较大风险,也增加了政府调控市场的难度。基于2004年12月22日至2014年12月19日每日大豆市场价格数据,运用三元VAR-BEKKGARCH模型,对大豆价格在国内现货市场、国内期货市场、国际期货市场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大豆存在从国内期货市场向国内现货市场的单向波动溢出效应以及国内现货市场与国际期货市场之间的双向波动溢出效应。建议建立大豆价格波动预警机制,进一步完善大豆期货合约和交易风险管理机制,健全信息披露制度,规范大户投机行为,防止市场操控,减少国际市场波动风险对国内市场的冲击。  相似文献   

6.
选取2001年1月至2019年3月猪肉、牛肉和羊肉这3种畜产品的月度价格数据,运用VEC-BEKK-GARCH(1,1)和溢出指数模型,考察国内畜产品价格之间的溢出效应。研究表明:猪肉与牛肉、牛肉与羊肉均存在显著(P<0.05)的双向价格均值溢出效应,而猪肉与羊肉间仅存在前者对后者的单向价格均值溢出效应。畜产品价格序列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明显,对总预测误差方差的贡献为38%,且溢出效应在持续6个月后基本平复。短期内猪肉对牛肉、羊肉价格波动的溢出效应较弱,分别为6.8%、0.94%,长期内溢出效应增强,对牛肉和羊肉价格波动的总溢出效应达到39.9%。猪肉价格会受到其他价格序列波动的溢出影响,达19.1%。牛肉和羊肉价格之间的双向波动溢出效应较为明显,相互影响均在27.5%左右。畜产品价格之间的溢出效应也对畜产品价格调控形成了挑战,应充分考虑畜产品价格之间的溢出方向和溢出程度,完善畜产品价格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国际柴油、菜籽油、大豆油和棕榈油日度价格数据,运用Johansen协整检验、VECM-BEKK-GARCH模型分别分析了国际柴油和菜籽油、大豆油以及棕榈油价格之间的均值溢出效应和波动溢出效应。结果表明:3组价格序列均存在协整关系,短期和长期误差修正机制显著;3组价格序列均存在显著的双向均值溢出效应和波动溢出效应;国际柴油和国际棕榈油之间的相互溢出效应弱于其他两组;国际柴油市场对植物油市场的溢出效应强于国际植物油市场对国际柴油市场的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8.
基于2004-01—2017-12棉花和羊毛市场周度价格数据,通过BEKK-GARCH模型和DCC-GARCH模型分阶段分析了不同政策背景下农业纺织原料市场间的溢出效应和动态关联性。结果表明:棉花和羊毛作为替代品,两者价格间互相影响,但不同时期棉花价格和羊毛价格之间溢出效应存在差异,棉花临时收储政策的实施降低了棉花价格与羊毛价格间的均值溢出效应和波动溢出效应,而棉花目标价格政策实施后棉花价格和羊毛价格间均值溢出效应有所恢复,但波动溢出效应仍受到影响。棉花价格和羊毛价格间关联性具有明显的时变特征,2004年以来总体经历了先波动上升之后波动下降又缓慢回升的"N"型趋势;临时收储政策作为一项"托底型政策",在稳定棉花价格的同时虽然降低了两者价格波动关联性,但稳定了两者价格关联性波动程度,目标价格政策作为一项"补贴型政策",在使棉花价格逐渐回归市场的同时引致棉花价格和羊毛价格关联程度回升。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鸡蛋期现货市场关系,利用2013年11月-2017年6月国内鸡蛋期现货市场日度价格数据,通过BEKK-GARCH模型和DCC-MGARCH模型深入剖析了我国鸡蛋期现货市场间溢出效应和动态关联性。结果表明,从鸡蛋期现货市场间溢出效应来看,2市场间存在显著的均值溢出效应,相互之间存在较为显著的价格引导关系,且期货市场对现货市场的价格引导关系更为显著,说明当前我国鸡蛋期货市场对现货市场具有较好的价格发现功能;除此之外,鸡蛋期现货市场间还存在显著的双向波动溢出效应;从鸡蛋期现货市场的动态关联性来看,2市场间的相关关系具有明显的时变特征,且整体表现为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利用2007年7月26日至2014年12月19日国内外食糖价格日度数据,将CCC-GARCH和DCCGARCH模型分别扩展为三元VARMA-GARCH(1,1)和DCC-VARMA-GARCH(1,1)模型,同时分析了食糖价格在产地现货市场、国内期货市场、国际期货市场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和动态条件相关性,得出食糖价格波动具有从产地现货市场向国内期货市场以及从国内期货市场向国际期货市场的波动溢出效应、食糖产地现货市场与国内期货市场之间以及国内外期货市场之间存在动态条件相关性的结论。同时考虑价格波动溢出效应和动态条件相关性能够更好地为食糖生产和市场参与者构建有效的投资组合和价格风险管理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中国生猪进口量逐年上升,国际生猪市场和国内生猪市场的联系日渐紧密。欧盟生猪市场成为中国生猪市场的主要关联市场。本文基于2011年1月至2020年11月的欧盟生猪价格和国内生猪价格数据,建立国际生猪价格和国内生猪价格的动态多元GARCH模型,考察国际生猪和国内生猪市场的波动溢出效应和动态关联性,并加入外部因素,探讨外部因素对国内外生猪市场联动性的介入效应。结果发现:欧盟的生猪价格与中国生猪价格长期来看具有部分同步性,更多阶段存在反向变化,且差距程度自2019年起明显扩大。中国生猪价格和欧盟生猪价格之间存在明显的双向溢出效应,但不具备长期持续性。中国生猪市场和欧盟生猪市场之间的动态相关程度均值约13.15%且波动较大;整体上外部冲击会降低中国生猪市场与欧盟生猪市场之间的动态关联性,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使中国生猪市场与欧盟生猪市场之间的动态关联性略有下降,国际原油价格波动降低了中国生猪市场与欧盟生猪市场之间的动态关联性,影响幅度较大,而美元货币政策使中国生猪市场与欧盟生猪市场之间的动态关联性略有加强。据此本文提出加强生猪产业规模化、健全生猪安全防控机制、增强生猪抵抗风险能力等相关建议,从而保障国内生猪市场的健康发展、提高国内生猪市场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生物燃料的发展一直是国内外热议话题。从价格视角讨论了燃料乙醇和玉米Zea mays市场间的相互关联程度及互动影响,基于此分析现阶段国际上生物燃料发展是否仍会对粮食安全产生严重威胁。以美国为例,利用2006-2015年共38季度时间序列数据,综合社会、经济、政策等因素构建了玉米价格和燃料乙醇价格间的联立方程组,分析了各自的影响因素以及2个价格间双向、不对称的相互作用关系。得出:影响玉米价格的主要因素依次为政策、玉米产量、美元价格指数和燃料乙醇价格;影响燃料乙醇价格的主要因素依次是汽油价格、居民收入和玉米价格,玉米价格和燃料乙醇价格间存在正向的相互影响,作用力相对较弱。能源用途和食物用途对农产品的争夺并不是造成农作物价格上涨的主要推动力,价格上涨的推动力更多来自于其他外生变量变化所导致的供给、需求不平衡。表3参15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选取2009年1月至2017年2月的中国月度数据,考虑到变量间关系可能存在结构突变,从非线性角度构建MSVAR-Full BEKK-GARCH模型对中国玉米现货价格、期货价格和投资者情绪间的均值溢出和波动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中国玉米现货价格、期货价格和投资者情绪间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关系;(2)存在玉米现货价格和期货价格、玉米现货价格和投资者情绪间的双向以及玉米期货价格对投资者情绪的单向均值溢出效应;(3)玉米现货价格、期货价格和投资者情绪自身均具有显著的波动集聚性,且变量间存在两两双向波动溢出效应。最后,根据本文结论就稳定玉米价格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2007年国内玉米市场波动较大,通货膨胀预期与粮食价格上涨互为因果,生猪价格大幅上涨引起对玉米市场的调控.玉米深加工行业继续扮演国内市场新生代冲击力量,发展燃料乙醇已经改变世界粮食需求传统增长规律;2007/08年度国内玉米市场供求可能转向宽松.2008年调控政策将干预玉米价格走势,但价格波动难以消除。  相似文献   

15.
根据1997年3月—2012年12月的月度数据,运用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以及脉冲响应函数等方法分析了国际玉米价格对国内玉米价格的传递效应。结果表明,长期而言,玉米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整合度较高;而短期内国际价格对国内价格的影响较小;此外,国际玉米价格变化率对国内玉米价格变化率变动的贡献度较低。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比较GARCH-N、GARCH-t、GARCH-GED模型下中国小麦受国际能源价格波动的规律发现,固定参数为1.51的GARCH-GED模型能够较好地解释小麦价格波动的条件异方差现象;而且小麦价格具有明显的聚集性,受国际能源价格影响波动显著。中国小麦价格在长期不具备价格波动非对称性的条件下,短期存在杠杆效应且收敛很快。小麦价格对能源价格的交叉弹性较大,说明中国小麦价格对WTI原油价格和国际煤炭价格反应敏感,但是对WTI原油波动呈负相关而对国际煤炭价格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不同证券市场之间的波动存在时变、非对称、非线性相关的特性,尤其是在极端事件影响下,证券市场之间往往会表现出尾部相关的特性。以次贷危机为背景,利用时变Copula模型研究了证券市场间的波动溢出。结果发现无论是金融安全时期还是金融危机时期,均存在美国证券市场对中国证券市场的波动溢出,并且在金融危机期间这种波动溢出效应有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李喜贵 《农业展望》2008,4(10):13-16
根据目前市场情况对未来一年的市场供求和价格走势作出展望。2009年国内玉米供求关系将进一步改善,受国家政策的调控玉米价格波动性预计减弱,上半年政府托市,下半年政府控市,东北产区以政策市为主,关内产区以市场市为主,东北玉米具有主导地位。但是由于国际玉米供求关系仍然紧张,产量下降,短期内难以满足燃料乙醇需求增长,预计国外玉米价格仍将保持高位运行.世界范围的金融危机尚未真正动摇玉米牛市的根基。  相似文献   

19.
徐伟平 《农业展望》2010,6(7):16-19
2010年上半年,依托国家临时储备和竞价销售等宏观调控政策,国内玉米市场整体表现强势上涨。由于市场供求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较大,预计后期玉米价格将以稳为主,高位运行。国际方面,受美国玉米面积预增、美元汇率及国际原油价格波动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上半年国际玉米价格低位震荡。由于全球玉米供求关系有望缓解,预计后市国际玉米价格仍将持续低迷。  相似文献   

20.
习银生 《农业展望》2006,2(8):23-25
上半年国内玉米市场价格持续上扬,逼近几年来最高价格;玉米出口基本停滞,进口量很少;国内供给总量明显增加,需求稳步增长。上半年国际市场玉米价格波动攀升,国内外价差继续缩小;全球玉米消费增速加快,库存将大幅度下降。预计今年后期国内玉米市场玉米价格仍将高住运行,但上涨空间有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