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期,重庆梁平县农委采取“五动”措施,强力推进水稻机收作业技术,其主要做法是: 一是召开现场会启动。梁平农委分别在水稻机插秧田块,举办水稻机收作业现场会20余场次,让村、组干部、种粮大户、社员代表直观感受到机插秧稻田的有效穗多得多、明显增产、水稻机收作业进度快得多、劳动强度轻得多、使农民心中蒙动了水稻收割选择机收作业。  相似文献   

2.
科学开展小麦机收减损工作,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技术手段和支撑。本文针对大型小麦联合收割机作业以及机收减损、提质增效等方面,提出了小麦机收作业的要领、注意事项、机械化减损作业的操作规程以及作业指标的检测内容和方法。通过大范围实施机收减损,可以有效降低小麦收获损失率,保障粮食增产丰收。  相似文献   

3.
温健  秦春雷  李易  孙昀璟 《农业知识》2023,(9):45-46+48
<正>山东省始终将粮食机收减损作为粮食生产机械化的主要工作常抓不懈。今年“三夏”期间,在全省选10个县举办省级小麦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推动小麦单季种植面积50万亩以上的县实现大比武常态化、全覆盖,同时开展小麦机收损失监测,全省上下形成“减损就是增产,降耗就是增收”的浓厚氛围,为粮食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提供助力,有力保障了夏粮丰收在手、颗粒归仓。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技推广》2022,(7):87-88
<正>南方水稻产区将于7月中旬进入早稻集中收获期,部分地区早稻适收期较往年推迟3~7天,前后茬农时衔接更加紧张,对“双抢”机械化生产组织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7月7日,农业农村部印发通知,要求各地以早稻机收、产地烘干、晚稻机械化育插秧为重点环节,务实高效组织作业供需对接、减损宣传培训、机具调剂调配,协同打通农机转运作业堵点卡点,做好零配件和燃油供应保障、应急情况处置等工作,加快机收机种速度,提高机械化作业质量水平,进一步降低稻谷产后损失,努力实现颗粒归仓。  相似文献   

5.
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传统的人力收割方式,正在逐渐被机收技术所取代。在水稻收获中,机收技术的应用不仅提升了收割效率,同时也大大节省了人力的投入,为农业的发展,起到了必要的推动作用。但是在水稻机收的过程中,机收损失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其对农民的经济收入带来了负面的影响。本文结合实际调查情况,对水稻机收减损技术展开深入的探究,希望能为相关人员,起到一些积极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1水稻种植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要点1.1品种选择在水稻种植全程机械化种植中,要选择适合机械化作业的水稻品种。在选择水稻品种时,要根据种植地区生产条件和水稻种植前的作物,选择种子发芽率高、生长期适中、稻穗中等、植株高度合适、分蘖能力强、抗倒伏能力强和落粒性适中的高产优质杂交品种。水稻的倒伏除了影响作物产量,还会使机收困难;在使用机械收割时,易落粒的品种在机械作业时,会增加机收损失率,导致水稻丰产不丰收;  相似文献   

7.
胡涛 《农业知识》2024,(2):43-44
小麦联合收割机的性能和工作状态直接影响小麦的收获效率和质量,因此,做好小麦联合收割机田间作业前的检修和保养,不仅可以延长机器的寿命,还是保证小麦机收减损,提高收益的重要措施。笔者结合工作实际,主要介绍了小麦联合收割机从作业前准备到作业中调整及作业后清理与保养、故障诊断排除等方面相关知识,旨在为小麦机收作业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8.
近日,农业部发布2011年小麦、水稻、玉米跨区机收作业市场信息。共包括全国19个小麦生产省、21个水稻生产省和13个玉米生产省的跨区机收作业市场供求、价格等信息。发布跨区作业市场信息是对农机跨区作业  相似文献   

9.
《新农业》2021,(17)
正东港市现有水田面积近80万亩,水田地表平坦连片,非常适合机械化作业,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水稻跨区作业,能够推动水稻机收作业服务更加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通过市场有效地配置机具资源,提高机具利用率,形成规模作业、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提高农民用机购机的积极性。东港市坚持以水稻跨区作业为重点,强化组织、管理和服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全市共参加水稻机收作业收割机82台,其中各类水稻联合收割机32台,水稻割晒机50台,  相似文献   

10.
董峻 《农村百事通》2006,(12):17-17
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有关负责人前不久表示,今年农机化工作将以“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推动跨区作业由夏季向春秋两季延长。由小麦机收向水稻机插、机收和玉米机收等领域拓展。加强组织协调与信息服务,努力提高重要农时、重点作物、关键生产环节和粮食主产区的机械化作业水平。  相似文献   

11.
水稻联合收割机以劳动强度低、作业速度快、作业价格适中而成为农民水稻收割的首选。但目前农民的种植习惯、机收市场机制不健全等种种原因,影响和制约了水稻机械收割,本文主要简述了水稻机收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几种问题以及针对上述问题采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水稻联合收割机以劳动强度低、作业速度快、作业价格适中而成为农民水稻收割的首选。但目前农民的种植习惯、机收市场机制不健全等种种原因,影响和制约了水稻机械收割,本文主要简述了水稻机收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几种问题以及针对上述问题采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南方丘陵山区是中国重要的水稻主产区,但由于耕地细碎,不利于机械化作业,严重影响了收割机作业效率,阻碍了水稻机械化的全面发展。山区机收效率低的问题已引起众多学者的广泛关注,但对收割机作业效率与耕地细碎程度之间的关系定量研究很少。本文通过田间试验实地测定了不同面积水田中,4LZ-2.0联合收割机纯作业、转弯掉头环节效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山区细碎耕地主要对收割机转弯掉头环节影响较大,当田块面积267 m2时,收割机单位面积内纯收割时间与转弯时间均为12 min/667 m2;当田块面积≥267 m2时,纯收割时间为9 min/667 m2,转弯掉头时间为7 min/667 m2,即耕地细碎化对联合收割机的转弯效率影响较大。因此,必须优化改进收割机的转弯性能,提高其转弯操作方便性,才能更好适应山区的细碎耕地,从而促进南方丘陵山区水稻机械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出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不同土壤类型田块水稻机直播栽培的最优配套机耕作业方式,特进行了重耙、旋耕和四铧犁等机耕作业方式对不同土壤类型田块机直播水稻生长及其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对于粘土和偏粘性沙壤土来说,在秸秆还田、机直播条件下,采用四铧犁翻耕作业,水稻产量高、还田效果较好;对于沙土和偏沙性沙壤土来说,在秸秆还田、机直播条件下,采用重耙翻耕作业,水稻产量高、还田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我国水稻联合收割机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随着我国农业机械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2001年全国联合收割机保有量约为30余万台,根据农业部统计,2001年全国机收小麦1500万公顷,占小麦收获面积的74%,而2000年全国水稻机收水平只有15.4%,水稻机械化水平远远低于小麦,水稻机收水平的偏低大大制约了水稻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尽快实现水稻收获的机械化就成了当前急需解决的迫切问题。 1 水稻联合收割机的现状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中使用的水稻联合收割机主要是割晒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农垦建三江管理局现有耕地73万hm2,其中粳稻种植67万hm2.到2011年底,全局水田机械化率97%.尤其是收获环节,机收作业面积100%.但在2012年进入9月秋收阶段,受"布拉万"和"三巴"两次台风影响,全管局降雨约210mm,超往年平均降水近2倍.田块受涝严重,并伴有水稻倒伏.迫使部分地块无法使用机械进行收获,不得不进行了人工收割.在使用全喂入收获机或者脱粒机对这部分水稻进行脱粒作业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相似文献   

17.
2007年4月19日,农业部在四川成都召开2007年农机跨区作业工作会,会议确定:2007年大规模麦收工作于5月中旬开始从南到北陆续展开,预计“三夏”期间共投入小麦联合收割机达40万台,全年小麦机收水平将超过80%;南方的水稻跨区机收将于7月初开始,水稻收获机将比2006年增加5万台左右,机收水平有望突破40%。  相似文献   

18.
正为促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缓解秸秆禁烧压力,有效提升稻田土壤有机质含量,为秸秆粉碎还田后水稻栽培提供技术支撑,结合我县生产实际,2015年我县安排了油菜机收与秸秆粉碎全量还田后茬机插栽培水稻种植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1试验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点与品种选择项目示范点六郎镇戴二保种植大户的油菜-水稻栽培模式高产示范片为试验点(详见附件6试验田块示意图),选择同等肥力、排灌方便地块为试验区;机收油菜品种为核优  相似文献   

19.
<正>“比赛开始!”随着裁判长一声令下,6台雷沃谷神小麦机奋勇争先冲入金色的麦田,收割、脱粒、秸秆粉碎、颗粒入仓一气呵成,各自负责的3亩小麦顷刻间便完成收割,高效高质地完成了小麦收获任务。这是6月2日在临沂市郯城县高赵村举行的山东省“三夏”机械化生产现场会暨小麦机收减损主题月启动仪式上的“机收减损大比武活动”。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水稻机插机收市场的局部饱和,水稻机插秧跨区作业正成为农机社会化服务新的增长点,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笔者针对淮安市水稻机插秧跨区作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跨区作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适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