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玉米生产布局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综合使用产地集中度系数、生产集中度和生产规模指数分别从产业层面、区域层面和省域层面考察玉米生产布局变迁的特征,并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对1980—2013年其布局变迁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玉米产业总体生产布局比较集中,玉米生产呈现北增南减的趋势,东北和华北分布最为集中,且生产集聚的省份主要在东北及华北地区;成灾率、有效灌溉比例、劳动力投入、化肥施用量、非农收入比例、城镇化率、市场需求、交通运输状况和科技进步等是影响玉米生产布局变迁的重要因素,其中有效灌溉比例、城镇化率对玉米生产布局变迁的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生产重心演变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本文运用重心模型,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平台,定量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粮食及主要作物稻谷、小麦、玉米、大豆等生产重心的演变轨迹,探讨了重心演变规律,凝练了我国粮食生产空间布局的演变特征,以期为进一步优化粮食生产布局、完善土地利用规划、调整经济结构等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总体而言,粮食生产重心持续向北移动,年均移动距离28.03 km。分品种来看,稻谷生产重心变化规律为向东北移动;玉米和大豆生产重心变化规律为在西南和东北两个方向上来回移动,呈现区间震荡特征;小麦的生产重心变化规律为稳定徘徊。四种主要粮食作物生产重心年均移动距离波动程度显著不同,由强到弱依次为玉米、稻谷、大豆、小麦。  相似文献   

3.
我们国家规定的我国的主要农作物有七种:玉米、大豆、水稻、马铃薯、小麦、油菜和棉花。而其中明末清初传入我国的玉米在我国已广泛种植,到如今已成为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年产玉米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而作为世界第三大玉米主产区的东北平原则是我国玉米的主要生产基地。玉米也是黑龙江省的主要农作物之一。下面对玉米病害的防治措施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玉米是我国的第一大粮食作物,尤其在东北三省以玉米为主要的种植作物,但是在玉米的种植中,劳作的繁重,病虫害以及杂草的危害逐渐加重,生产管理的松散,使玉米的产量逐年下降。文章针对东北的各项具体特殊条件因素对玉米栽培技术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对玉米栽培技术等方面提出了建议。一、种植现状东北地区,平原地域辽阔,土地肥沃,气候适宜,很适合玉米的生长种植。随着大型农机器具的宣传及购买补贴政策,一部分地区已经开始机械化耕种生  相似文献   

5.
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对我国粮食安全影响深远。依据重心模型,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测算了1999—2022年我国玉米生产重心与消费重心的移动方向、距离、速度等变化特征,利用耦合模型分析玉米生产与消费的空间匹配性,并结合自然、经济、政治等因素,研究其变动原因。结果表明,1999—2022年我国玉米生产重心整体呈现从西南-东北移动的特点,共移动了148.55 km,平均移动速度为6.46 km·a-1;玉米消费重心总体呈现从西南-东北-东南-西南-东北环形变动的特点,阶段性特征明显;生产与消费重心的耦合距离呈先升高后降低的总体特点,但增幅远大于降幅。耦合距离由471.02 km(1999年)变为513.02 km(2022年),其中2013年二者的重心耦合距离达最大值,为557.91 km。2020年以来,玉米生产与消费的耦合距离又出现增加趋势,空间匹配性再度下降,为新时代粮食安全带来了挑战。因此,提出优化玉米区域利益协调机制、构建多主体利益联结机制和支持政策体系、优化玉米区域生产与消费空间格局、实施区域差异性的粮食政策等...  相似文献   

6.
正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作物品种较多,而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对我国的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都产生不小的影响。鉴于此,本文对我国玉米的生产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希望有助于全国玉米种植产业的发展。1.国内玉米供需状况分析1.1我国玉米的生产分布大约在16世纪中期,我国开始引进玉米,世界有三大"黄金玉米带",其中之一就位于我国东北平原。根据统计,目前我国的玉米种植面积有2500万公顷左右,分布在约  相似文献   

7.
研究中国饲料粮生产布局变迁及影响因素对合理布局饲料粮生产、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测算了2010-2020年饲料粮、口粮产量,具体分析了饲料粮、口粮生产的空间变迁规律及重心移动轨迹,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进一步探究影响饲料粮生产布局的因素。(1)研究期间,中国整体饲料粮生产能力不断提高,饲料粮主产省份增加,口粮生产布局趋于稳定。二者主产省份略有重合,但并不十分一致。(2)饲料粮与口粮生产重心均有向东北方向移动的趋势。(3)口粮绝对安全,饲料粮供给保障能力亟须提高。(4)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业比较收益、交通运输线里程、生产设备投资、化肥施用量、耕地灌溉面积和财政支农对于本地饲料粮产量有正向促进效果。邻近地区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业比较收益、饲料粮从业人数和财政支农会影响本地区的饲料粮生产,具有较强的空间溢出效应。最后,提出促进饲料粮生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玉米、大豆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是应用一批先进适用的农机化技术优化组装配套,改变传统的玉米、大豆种植方式,进而提高玉米、大豆经济效益和机械化生产水平的一项综合生产实用技术。该技术显著提高玉米、大豆产量的同时,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发展农业的生产规模。主要适用于东北平原地区垄作地区。  相似文献   

9.
孙善文 《吉林农业科学》2021,46(2):23-25,36
玉米是黑龙江省第一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产量以及商品率位居全国首位.本文从生产布局、种植面积、总产量和单产分析了黑龙江省玉米生产现状,并对黑龙江省玉米单产增长的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进一步提高玉米单产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玉米的生产布局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玉米生产呈现北增南减的趋势,东北和华北地区比较集中。近几年,随着城镇化的推进,玉米的生产布局明显产生了很大的变迁,随着玉米生产区域的改变,其生长环境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这对于玉米的产量和质量都有比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一、合理布局,优化品种结构 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搞好生产布局,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实行专业化生产,区域化种植。今后东北地区玉米生产布局重点应在松辽平原、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等。就是吉林省的中、西部地区,黑龙江省的哈尔滨、绥化、齐齐哈尔、佳木斯市所属县市及周边农场,辽中中部和内蒙古东四盟市——赤峰市、通辽市、兴安盟、呼伦贝尔盟。这些地区是东北玉米的重要主产区,在此要建设好龙头企业,发展一批有实力的集团,以便形成玉米产业链,实行产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2.
玉米是我省三大农作物之一,也是我省粮食生产发展的主要作物。近年来,随着市场对玉米需求的不断扩大,在发展粮食生产政策的引导下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广大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我省玉米生产已得到快速发展,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但与之相配套的新品种、新肥料和新技术相对滞后,成为制约我省玉米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进一步提高玉米单产和品质,  相似文献   

13.
玉米是山西省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农作物,不仅是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同时还可作饲料和工业原料。玉米的生产与供给不仅直接影响农民的收入,而且对山西省经济发展也有重要影响。从农户生产决策角度,依据2005—2014年10年间山西省玉米的时间序列数据,应用Nerlove供给反应模型,分析山西省玉米供给的影响因素,并测算山西省玉米种植面积对不同影响因素的反应程度。通过建立山西省玉米供给反应模型可知:(1)玉米供给长期价格弹性和短期价格弹性均较低,前期种植面积对当期种植面积的影响较大,玉米种植面积对价格的反应程度偏低,玉米种植面积存在很强的延续性,农户不能根据价格变动及时调整;(2)玉米的种植面积同时受替代产品的价格、生产成本、农业政策及非农机会成本的影响;(3)替代产品的价格、生产成本以及非农机会成本对玉米的种植面积有负向影响,农业政策对其有微弱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4.
阐明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格局的区域变化特征,对我国粮食安全战略决策意义重大。以我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生产数据为基础,对1981—2008年我国七大粮食主产区的水稻、小麦、玉米三大作物生产格局的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粮食生产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水稻产量重心和播种面积重心分别向东北方向偏移了275和218 km,小麦产量重心和播种面积重心则分别向东偏南和正南方向偏移了58和101 km,而玉米的产量重心和播种面积重心向北偏东方向移动了184和123 km;播种面积是影响我国三大粮食作物生产的关键驱动因素,总人口、有效灌溉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化肥投入量以及旱灾与水灾的成灾面积等社会经济、农业生产投入和气象因素等对粮食生产同样存在影响。保持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田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是保障粮食增产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5.
采用统计数据与调研数据对我国肉鹅生产布局变动情况进行研究。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发现,2010年之前,我国肉鹅生产重心主要由南方主要消费区向北方粮食主产区移动;2010年之后,我国肉鹅生产布局重心则由东北地区向华南、华东等主要消费区转移。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2010—2016年我国肉鹅生产布局变动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组织条件、技术进步、环境规制因素对我国肉鹅生产布局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甘蔗是广西主要的经济作物,优化生产布局对广西甘蔗产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综合采用生产集中度指数、集中度系数及空间自相关方法对广西2011—2020年甘蔗生产布局时空变动特征进行分析,并通过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广西甘蔗生产布局进一步向桂西南和桂中地区集中,桂西北及桂东南逐渐退出甘蔗主产区;机械化水平是广西甘蔗生产布局变动的主要驱动因素,农业种植结构、市场化程度对其影响较弱,农地设施、道路交通条件则阻碍了广西甘蔗生产集中布局。  相似文献   

17.
玉米多穗的原因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玉米为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具有产量高、增产潜力大、适应性强的特点,只要温度、光照、水分等条件适宜,山区或平原均可种植。随着玉米生产的发展和农业科技的进步,玉米单产不断提高,但在玉米大田生产中,多穗现象却频频发生。  相似文献   

18.
玉米是我市第二大粮食作物,主要分布在以春播为主的南北山区和以夏播为主的川塬灌区。近年来,随着玉米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加之气候、技术管理水平、行业政策、种植效益等因素影响,玉米常年种植面积呈下降趋势,从常年种植200万亩左右下降到现在的150万亩左右,种植减少主要集中在夏播区。为确保我市粮食生产面积稳定,巩固全市粮食安全,应对国内外粮食市场供应变化,有序推进我市耕地轮作制度,不断扩大夏播区玉米种植面积。本文立足宝鸡玉米生产现状,深入分析了玉米扩面积种植过程存在问题和限制因素,并对今后如何扩大玉米生产提供了科学可行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东北农作区粮食作物种植格局变化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农作制分区角度,采用聚类分析法研究东北农作区种植结构及其空间分布的演变情况,利用综合比较优势法探讨种植结构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对主要作物的发展趋势进行判断。结果表明:1985—2005年粮食作物种植结构变化主要表现为小麦种植比重的减少和大豆种植比重的增加,种植结构整体上从多元化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各农作亚区形成了特色种植结构。主要粮食作物空间变化呈现较强的规律性,生产呈现集中趋势,形成了各自主要的生产区域。主要变化为:水稻和玉米种植区域增加,小麦种植区域大幅缩减,大豆种植范围重心北移和种植区域增加。资源、技术和市场等因素共同影响粮食作物种植结构的变化,而作物综合比较优势是种植结构变化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20.
正玉米作为我国的重要经济作物,在农业生产中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对玉米种植技术不断推广可以推动技术创新和发展,使用新的种植技术不断推动玉米产量的提升。1玉米种植技术分析1.1合理选择地块。玉米的大规模种植是时候对地形以及气候这些都要严格的要求,同时吉林市船营区处在我国的东北,在气温和降水上都较为适宜进行玉米生产。在平原上更加方便进行大规模的机械作业,这些有利条件都为玉米的种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