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近年来,湛江大力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农业发展态势良好,农业总产值持续上升,但是同时也有不足之处。对此,应通过提高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品牌建设、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等措施,不断推进湛江农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数字金融扩大了金融覆盖率,降低了农业产业链的融资成本,提高了农户资金获得性。基于2011—2018年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数字金融与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之间的面板数据,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回归分析发现,数字金融与农业高质量发展之间存在正向关系,即数字金融能促进农业的高质量发展。基于此,应从推动数字金融融入农业发展、加强数字金融的基础设施和普及基础性数字科技知识与基础金融知识等方面强化数字金融,以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徐榕  涂维亮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20):246-248
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绿色农业发展是驱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绿色农业驱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受政策、资金、科技以及产业发展滞后等因素影响,提出可以通过加强科技、金融对绿色农业的支持,积极探索绿色农业产业发展模式等方面发展绿色农业,驱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农业高质量发展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目标,农村基础设施作为乡村振兴的坚实基础,对农业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本文从经济效益、生态环境、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村发展水平4个维度构造了一个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2000—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分析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同时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探讨农村基础设施与农业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2000—2018年各省市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稳步提升,且不同农村基础设施对农业高质量发展发挥的作用明显不同。其中水利、通信基础设施对农业高质量发展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农村电力、医疗基础设施显著抑制农业高质量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则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建议加强水利、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和电力、医疗基础设施的维修力度,同时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尤其是中西部地区,使其能更好地为农业的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要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人、资金和土地等要素必不可少。目前,这些方面是少、散、缺。为此,必须集聚这些要素,着力做好打造3支队伍、强化人才支撑,加大财政支农力度、优化财政支农方式,修订土地规划、完善用地政策3个方面的工作,夯实农业高质量发展基础。同时,深化改革创新,释放发展活力;优化供给结构,提升发展质量。  相似文献   

7.
数字金融能够为农民生产创新、销售创新、就业创新提供新的渠道和机会,促进农业经济效益稳步增长。我国数字金融助力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仍处于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信息信用环境尚待完善、数字信贷产品创新能力不足等困境。解决以上问题,需要加强数字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数字金融服务农业经济的信息信用环境、提供适用性的数字金融产品和服务,进而促进农业经济效益稳步增长,推进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8.
高质量发展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准和趋势.通过对高质量发展的思考,提出了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含义;分析了黑龙江省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主要问题,并结合黑龙江省的实际提出了黑龙江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农业已成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引擎。数字农业不仅能够推动精准农业可持续发展,而且可以提高农业经营管理和决策能力、拓宽农业销售渠道。我国数字农业起步晚,地域辽阔、农业科技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人才不足、投入驱动力小等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制约了数字农业的发展。因此,要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克服制约数字农业发展的阻力,激活数字农业发展的动力。在分析数字农业的发展现状与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数字农业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论述了内蒙古地区在农业高质量发展中的短板,并针对这些短板,提出了具体的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1.
赵敏  张怡 《湖北农业科学》2023,(12):243-251
梳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基于2011—2019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使用深度以及数字化程度与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中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具有显著的南北方区域异质性差异,但数字化程度却未呈现显著性差异;进一步研究发现,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数字普惠金融与“宽带乡村”试点对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最后提出对策建议,为更好地推动农业农村绿色转型,实现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大数据技术成为各行业信息化、智能化发展的关键技术,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明确要求农业要朝着现代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相关农业从事人员需要采用更加高效、科学的技术手段来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在此背景下,农业大数据的重要性越发凸显,通过运用大数据技术和思维科学分析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等环节,有助于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构建数字化乡村治理体系,从而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23):192-193
广西是农业大省(区),但农业发展大而不强、多而不优,阐述了农业高质量发展对广西的重要意义,并提出广西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从推进生产高标准、实施绿色引领、积极打造品牌、强化科技创新、培育经营主体等方面进行具体对策研究,提出了加强组织领导、顶层设计、评价考核、宣传推介等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4.
农业是立国之本,农业高质量发展不仅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目前,数字技术加速向各领域渗透发展,正在全球范围内开启一次具有革命性的数字化转型。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2013—2019年的面板数据为基础,从供给优质、高效生产、创新融合、绿色可持续发展4个方面构建农业高质量指标,结合数字经济的定义,从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2个方面构建数字经济指标,分析数字经济对农业高质量发展影响的理论机理,构建了个体时点双固定的面板效应模型加以论证并进行稳健性检验,最后得出结论:数字经济会对农业高质量发展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此外,对数字经济影响农业高质量发展进行时空差异性分析和区域异质性分析,得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分布不均,且数字经济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只有东部地区影响显著,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不显著,存在区域异质性。最后提出加快建立基于大数据的全国农业信息资源平台、加快农业数字化转型和现代农业升级、推进电子商务模式创新等政策建议,以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16.
李岩  马晶  杜勇  魏政  刘荣志 《农学学报》2020,10(12):11-13
农业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突出强调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性,11月20—21日,2020中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高峰论坛暨中国现代农业发展论坛在南京成功举办。本届论坛特别设置院士专场报告会,邀请知名院士专家,围绕水稻种业发展、油料高质量发展、水产养殖技术模式革新、细菌耐药性防控以及当前科技发展环境、需求与趋势等战略问题和关键技术难题,交流新理念、提出新思路、研讨新策略,多层次、多角度论道科技创新与农业高质量发展,为新时期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17.
文章在分析农业高质量发展与产业兴旺的辩证关系基础上,阐述了农业高质量发展在完整的技术链、核心技术水平、农产品质量、生产效益、科研成果通用性等方面存在的难点,分析了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并从加强地方政府引导作用、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推进两个能力建设等方面探讨了促进品牌建设、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以期为产业兴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阶段,对农业方面也已提出新要求,新时期的农业应该高质量的发展,但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和机械化条件很难满足高质量农业低耗、高效、可持续的要求。基于此,本文以农业机械化为切入点,以四川省为研究对象,分析四川省农业发展现状,探究农业机械化工作在四川丘陵地区应用中存在的困境,并在制定相关制度政策方面提出以农业机械推动四川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农业高质量发展是适应农业新形势、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其本质是要求农业发展由增产向提质的导向转变.本文在现有研究文献基础之上,采用文献计量统计和归纳总结分析方法,分析当前国内农业高质量发展在内涵、测度、影响因素和发展路径4个主要方面的研究现状.研究发现,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上,...  相似文献   

20.
科学技术对农业发展的双重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秀芬 《宁夏农林科技》2011,52(11):84-85,110
概括了科学技术对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表现在提高作物品质和产量,提高劳动效率,拓宽耕地资源等方面,同时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面源污染加重、土壤盐渍化、人们对农产品质量的担心等,从技术因素、人们价值取向、政治因素和成果评价等方面分析了产生负面效应的根源,提出了加强技术监控,产品检测和精准农业等降低负面效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