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获得用于花生白绢病防控的生防菌,本研究通过培养皿对峙培养和田间防效试验,进行生防菌株的筛选。结果表明:从土壤中筛选的花生白绢病生防菌为木霉菌和芽孢杆菌,经形态学鉴定与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为棘孢木霉菌( Trichoderma asperellum)、拟康宁木霉菌(T.koningiopsis)、钩状木霉菌(T. hamatum)、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 )。芽孢杆菌和木霉菌对花生白绢病均有一定的防控作用。生理生化测定结果显示,生防菌能提高花生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防御酶的活性,表明获得的生防菌木霉菌株及芽孢杆菌株能提高花生植株抗病性。 相似文献
2.
解淀粉芽孢杆菌41B-1对花生白绢病的生防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研究解淀粉芽孢杆菌41B-1对花生白绢病的生物防治效果。采用对峙培养法,测定41B-1对白绢病菌的抑制效果;在温室盆栽条件下,用41B-1发酵菌液对花生进行灌根,然后挑战接种白绢病菌,检测对白绢病的防效。结果表明,41B-1能抑制白绢病菌的菌丝生长速率,破坏菌丝结构,减少菌核数量;41B-1能在培养基质和植株根系内部长期生存,并诱导植株产生防御反应,灌根处理植株对白绢病表现出明显的抗性,防效高达93.9%。因此,41B-1菌株可以作为防治花生白绢病的生防菌剂。 相似文献
3.
4.
利用功能微生物防治花生根腐病是一种环境友好、绿色高效的防控措施。本研究进行了盆栽及田间小区试验,观察花生根腐病的发病情况及解淀粉芽孢杆菌B235对镰孢菌的防治效果。病原菌接种试验结果表明:接种镰孢菌的花生种子出苗慢、主侧根短小、发病率高,出苗率最差的为混合F1和F2两株菌的处理,出苗率仅为28.2%。盆栽生防试验结果表明:与接种病原菌的处理组相比,接种生防菌B235后能显著提升花生的发芽率和出苗率,发芽率和出苗率均在60%以上,最高可分别达到68.5%和65.3%;根腐病病情指数显著降低,防治效果均达60%以上,最高可分别达69.5%和65.5%。小区试验结果表明:相较于对照处理组,生防菌处理组表现为出苗率高、根系发达;在开花期,发病率为4.5%,显著低于常规处理的6.7%和对照处理的10.5%;在成熟期,各处理组发病率差异明显,对照组花生镰孢菌根腐病发病严重,发生率达19.8%,生防菌B235处理组根腐病发生较轻,为5.0%,显著低于常规处理的7.3%,且增产显著;同时发现接种菌株B235对花生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也产生积极的影响。综上所述,生防菌B235能够显著降低根腐病的发... 相似文献
5.
药剂拌种对花生苗期的影响及田间蛴螬防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花生常用拌种药剂的苗期安全性及田间防效,采用盆栽法测定了3种杀虫剂拌种在不同温度、土壤湿度和播种深度对花生出苗率及生长指标的影响。综合比较得出安全性依次为毒死蜱>氟虫腈>吡虫啉;分别加入4种杀菌剂混配拌种后发现,出苗率和其它生长指标均有所提高,其中萎锈•福美双效果最好。田间试验得出:毒死蜱单独拌种具有较高的杀虫增产效果,加入杀菌剂有一定的增效;吡虫啉与萎锈•福美双混配拌种可提高出苗率及防虫效果,增产率为53.59%;氟虫腈拌种后防虫效果较差,与4种杀菌剂混配后增效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前化学农药的缺点日益突显,研发环保的生防菌剂是当前绿色安全的一种方法,筛选具有抑制橡胶树炭疽病的生防菌株,为研发新型生防菌剂储备资源。本文采用组织培养法分离纯化橡胶树内生菌,平板对峙筛选拮抗菌株;通过菌株培养特征、生理生化、根据16S rRNA和gyrA基因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确定其分类地位;采用平板对峙法研究内生菌株的抗菌持久性、稳定性、广谱性;采用牛津杯法研究拮抗内生菌对杀菌剂的敏感性。从橡胶树健康的根组织中分离得到4株对橡胶树炭疽病具有抑制作用的细菌(Bac RZS3D4-1、Bac RZS3D4-2、Bac RZS3D4-3、Bac RZS3D4-4),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显示这4株细菌与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亲缘关系很近,且培养性状和生理生化特征也与解淀粉芽孢杆菌相似。这4株内生菌的抗菌持久性强,抗菌稳定性好;对尖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acutatum)DFMP1E和MLZZP3、小孢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microspora)MF375898均有较强的抑菌能力,对茄类镰刀菌(Fusarium solani)XJ160901的抑制作用较弱;对多菌灵、异菌脲、百菌清、苯醚甲环唑4种杀菌剂均不敏感,有望开发为生防菌剂。 相似文献
7.
大麻白绢病是由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 Sacc.)引起的一种严重土传病害,主要危害大麻茎基部和根部,给生产带来巨大损失。该研究旨在分离大麻内生细菌,并从中筛选挖掘大麻白绢病生防菌资源。试验采用稀释涂布和平板对峙法进行大麻内生生防菌挖掘与筛选,根据菌株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以及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进行菌株鉴定,通过盆栽防效实验验证其生防效果,采用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设计试验优化其产生抑菌活性物质的发酵条件。试验获得一株对大麻白绢病菌具有显著拮抗作用的内生细菌024A,该菌株被鉴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其盆栽相对防效可达87.1%,具有良好的生防开发潜力。响应面法获得菌株024A的最佳发酵条件为:酵母粉浓度14.12 g/L、葡萄糖浓度11.84 g/L、发酵温度31.56℃、发酵时间17.91 h,预测抑菌率最高可达89.27%。 相似文献
8.
胡麻枯萎病生防芽孢杆菌筛选及抑菌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拮抗胡麻枯萎病菌的生防微生物,对采自我国不同省份胡麻根围土壤进行了细菌分离和拮抗菌筛选.根据土样中151株病原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lini (FOL)]对峙培养获得21株拮抗芽孢杆菌,其中XJ2 - 20拮抗效果最好,盆栽实验的胡麻枯萎病防效可达56.3%,经鉴定为枯草芽... 相似文献
9.
对分离自玉米植株的内生细菌R-4进行鉴定,测试其对玉米南方锈病(SCR)的防病增产效果。用盆栽方法测定菌株R-4对玉米植株的促生效果,根据16S r DNA序列对菌株R-4进行鉴定,采用自然发病方式测试其对SCR的防病增产效果。结果表明,菌株R-4处理玉米的发芽率、播种后18 d株高、播种后28 d株高、植株地上部干重及根干重比对照分别增加17.19%、32.03%、41.80%、92.53%和37.03%。通过16S r DNA序列分析,将菌株R-4鉴定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菌株R-4在先玉335、银糯1号、浚单20上对SCR的防效达39.2%~92.1%(平均为65.7%),经该菌处理后玉米增产2.58%~9.02%(平均为6.66%)。 相似文献
10.
香蕉黄胸蓟马是为害香蕉最主要的害虫之一,目前急缺高效的防治方法。近年来应用的花蕾注射法为控制香蕉黄胸蓟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精准施药方式,但适用该方法的药剂筛选鲜有报道。为了获得适用于此方法的高效低毒的杀虫剂,本文采用花蕾注射法在田间筛选了22种化学农药对香蕉黄胸蓟马的防效,结果表明,在推荐剂量下,吡虫啉、螺虫乙酯、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溴氰虫酰胺、阿维菌素、虫螨腈等6种杀虫剂对香蕉黄胸蓟马的防治效果最高,处理后28 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9.80%、99.67%、99.48%、99.61%、99.33%和98.96%;同时,研究还发现吡虫啉与溴氰虫酰胺具有一定的协同增效作用,当其制剂用量分别在0.5 mL/L+0.5 mL/L和0.5 mL/L+0.25 mL/L时增效作用明显,防治效果分别为98.75%和95.81%,优于单剂的防治效果。本研究结果表明,吡虫啉、螺虫乙酯、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溴氰虫酰胺、阿维菌素、虫螨腈用于花蕾注射防治香蕉黄胸蓟马高效、可行,另外,吡虫啉与溴氰虫酰胺复配使用可以更有效地减少蓟马防治中的农药用量。 相似文献
11.
《花生学报》2021,50(1)
为筛选对花生白绢病菌(Sclerotium rolfsii Sacc.)具有高效拮抗活性的细菌菌株,采用平板对峙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对4株细菌进行抑菌活性的测定,并对筛选的高效拮抗菌株进行鉴定和活性物质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菌株WS3-1对花生白绢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其发酵滤液对病菌的抑菌率达95.04%。通过细菌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和gyrB序列分析,将菌株WS3-1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菌株WS3-1发酵液中活性物质在温度为40℃、60℃、80℃以及pH为8~10的条件下,抑菌活性稳定,抑菌率均在80%以上,同时活性物质具有较好的抗紫外线分解能力。以上结果说明解淀粉芽孢杆菌WS3-1是一株具有开发和应用潜力的花生白绢病生防菌株。 相似文献
12.
13.
15.
柑橘溃疡病生防细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从柑橘上获得能防治柑橘溃疡病的生防细菌,从福州3个地区的柑橘园采集不同柑橘品种的叶片、春稍和花,用稀释分离法分离得到84株细菌菌株,用平板抑菌圈法筛选获得11株对柑橘溃疡病菌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用离体叶片防效筛选获得39株对柑橘溃疡病具有50%以上防效的菌株,占菌株总数的46.4%。对3株防效显著的拮抗菌株YH1、YS5和NY20进一步进行防效测定,结果表明:菌株培养液的防治效果最好,菌体次之,代谢产物最差;对这3株细菌的β-1,4-葡聚糖酶、蛋白酶和β-1,3-1,4-葡聚糖酶的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酶活性的强弱与防病效果有一定的相关性。经过16S rDNA序列分析,革兰氏染色、鞭毛染色、芽孢染色和生理生化测定,确定这3个菌株均属于芽孢杆菌属,其中菌株YH1鉴定为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不同除草剂不同用量对除草效果的影响,为实际生产提供指导、【方法]于2011年6-l1月在贵州省贵阳市金竹镇和紫云县百石砉乡进行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设3次重复,9个处理,1个空白对照,田间药效采用绝对值(数测)调查法,试验数据用邓肯氏新复极差(DMRT)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参试的9个处理,在贵州中部的贵阳,以处理⑥(50%乙草胺乳油3000ml/hm2+24%乙氧氟草醚乳油300ml/hm2)的除草效果最好;在贵州西部紫云县,以处理(50%.乙草胺乳油3000mL/hm2)和处理⑨(10%精喹禾灵乳油1500mL/hm2)效果为最好。[结论】50%乙草胺乳油3000ml/hm210%精喹禾灵乳油1500mL/hm2及50%乙草胺乳油3000ml/hm2混合24%乙氧氟草醚乳油300ml/hm2的除草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枯草芽孢杆菌B215生物学特性及对香蕉枯萎病的生防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室内测定菌株B215对香蕉枯萎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都有良好抑制效果的基础上,优化拮抗菌株的最佳培养条件为:在NA培养基上,装液量为50mL/500mL,最适初始pH值为7.0~7.5,初始接菌量为1%,培养温度为28℃,以便更好地应用于田间试验。以此培养条件为依据,开展拮抗菌株的盆栽小苗实验,选用正交试验L8(27)设计,得出菌株B215对香蕉枯萎病菌的最佳防效组合为:在小苗定植前,用活菌培养液750mL/株浸根,可以降低小区香蕉枯萎病发病率。进一步试验验证结果显示:盆栽试验B215对Foc的防效为62.95%。 相似文献
19.
20.
马铃薯疮痂病(Potato common scab)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发生的土传病害,由致病链霉菌(Streptomyces spp.)引起。为筛选得到可较好抑制马铃薯疮痂病菌的芽孢杆菌(Bacillus spp.),通过室内平板抑菌试验进行抑菌活性测定,利用邻接法建立基于gyrB序列的系统发育树进行种类分子鉴定。试验检测了13株芽孢杆菌对S. scabies HP4抑制作用,5株芽孢杆菌菌株BEV2、BAM7、GF3、BPU6和BMO8对S. scabies HP4抑菌圈直径均大于9.0 mm。系统发育树鉴定BEV2和GF3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BAM7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 amyloliquefaciens),BPU6为短小芽孢杆菌(B. pumilus),BMO8为莫海威芽孢杆菌(B. mojavensis)。检测4种芽孢杆菌及其组合对3种致病链霉菌及其组合抑菌活性,其中BEV2+BAM7对致病链霉菌的抑菌圈直径至少达到(29.5±2.7)mm,当多种致病链霉菌同时出现时仍表现出较好抑菌效果,表明BEV2+BAM7对多种马铃薯疮痂病菌有稳定防...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