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如何构建社会扶贫长效机制以及巩固脱贫成果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从可持续生计视角出发可以发现农户脱贫后生计资本的动态变化,进而为阻断返贫考核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以安徽省金寨县为例,分析在阻断农户返贫工作中的主要做法及成效,并对阻断金寨县农户生计返贫影响因素进行阐述,最后提出可持续生计下阻断农户返贫的优化措...  相似文献   

2.
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但贵州省仍有部分脱贫农户的脱贫基础不牢、内生动力不足、可持续增收渠道不畅,面临诸多返贫风险,为了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脱贫农户的返贫阻断已成为后脱贫攻坚时期亟需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基于可持续生计视角,结合贵州省实地调查数据,刻画其返贫风险,进而以提升生计资本为核心,提出构建教育培训医疗保障机制、优质农业项目引进机制、农业生产设备投入机制、资金规范利用机制、多主体共同保障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通过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基于可持续生计的乡村旅游扶贫绩效指标体系,利用改进的熵值法确定了各项指标的权重,并利用加权平均综合标准模型对长沙市乡村旅游扶贫绩效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生计资本是长沙市乡村旅游扶贫绩效的核心评价指标;长沙市乡村旅游扶贫绩效成果显著,但脱贫农户返贫的风险性较大;望城区、宁乡市与浏阳市的生计资本结构存在较为明显的区域差异。为彻底防止脱贫农户返贫,提出了多渠道加大对脱贫农户金融资本的投入,多方位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支持,多途径扩大脱贫农户累积社会资本的能力,多层次健全农村社保体系等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4.
基于拓展的可持续生计框架,构建民族村寨农户返贫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案例区农户的生计状况评价与生计返贫风险确认。结果表明:农户的生计境况有所改善,但仍有旅游业携带的风险与冲击。农户生计返贫风险系数为0.062 6,风险等级为V2中等偏高。各指标对中高程度返贫风险的灰色关联系数均大于0.7,对返贫均产生较大影响。通过归纳总结,影响农户生计返贫的因素来自农户自身、政府主导差异、产业单一、社会网络风险等方面,提出返贫阻断机制主要从农户生计环境的返贫预警、生计资本的均衡增收、生计适应的长效衔接3个方面构建。  相似文献   

5.
在精准扶贫向乡村振兴过渡的当下,如何防止因灾、因病返贫更值得关注,收入和家庭生计可持续是脱贫机制长效的关键。本文构建了“外来风险—收入脆弱性—贫困长效治理”的分析框架,基于云南省镇雄县四个乡镇的实地调研数据,在控制其他因素的条件下,分析外来风险对收入脆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来风险会显著增加农户收入脆弱性,冲击家庭生计资本的可持续性,这种影响和冲击呈现出明显的收入禀赋效应、阈值效应和异质性;农户面对风险的盲目自信、过度依赖成为低收入家庭收入高脆弱性另一重要原因;家庭收入约束和缺乏主观能动性共同导致农户普遍不借助市场工具来化解冲击。因此,探索培育政府和市场共同作用的普惠保险扶贫长效机制对由于外来风险导致的贫困长效治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生计资本不仅决定着农户生计方式的选择,同时也是农户防御生计风险的重要保障。以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为基础,通过梳理有关农户生计资本的相关文献,对生计资本与农户生计满意度、生计策略选择、生计脆弱性之间的关系及政策制度对生计资本的影响4个方面进行综述,为改善农户的生计资本和提高生计满意度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周镕基  曾勇  赵靓  耿一昕 《安徽农业科学》2023,(17):224-226+231
南方山区农户存在返贫风险,防止山区农户再次返贫的首要工作是解决农户的生计风险。针对南方山区农户存在的返贫风险,对部分山区进行了走访调研,发现风险的成因主要有农户依赖思想严重、劳动力流失严重、生计策略较落后、区位优势利用效率低下、山区乡村治理成本高且生产主体创新能力不足等。为此,提出以下对策增强农户内生发展能力,发挥好脱贫农户主体性,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构建新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以新乡贤带动生态产业振兴。构建相应的目标机制、合作竞争机制、绩效激励机制、效果反馈机制、共享机制,守住山区农户返贫底线。  相似文献   

8.
采用理论演绎方法,基于复杂性视角研究旅游脱贫农户返贫预警机制,并基于旅游产业特征提出返贫阻断策略。研究发现,产业复合度和资源依赖度显著影响旅游脱贫区域产业可持续性,决定了旅游脱贫农户生计脆弱度与抗逆力,推动脱贫农户返贫程度和状态转换。从演变机制看,旅游脱贫农户返贫至少经历潜在、初相、表征、混沌4个阶段,表现为干扰、震颤、无序、差错4种状态,外部力量可通过职业转变、收入增减、就业态度、生活条件等指标加以观测评估。基于产业复杂性视角,提出地方资本显性化和权益化、鼓励农户兼业行为、提高产业组织韧性和提升产业精英三次分配积极性等措施以阻断返贫路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面向中国扶贫战略转变的新发展阶段,如何实现脱贫农户长期有效帮扶、缩小收入不平等成为全面实现共同富裕亟待破解的重要课题之一。【方法】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通过多维贫困脆弱性和相对剥夺指数测算脱贫农户的返贫风险和收入不平等,采用模糊断点回归的方法,实证检验脱贫不脱政策的“阻返效应”“分配效应”。【结果】研究发现,脱贫不脱政策显著降低了脱贫农户的多维贫困脆弱性和相对剥夺感,表明脱贫不脱政策在“后扶贫时代”有利于形成遏制返贫风险与收入分配改善的双赢局面。进一步研究发现,脱贫不脱政策会显著提高不依赖政府兜底保障脱贫农户的劳动参与和经营性收入,激发其通过劳动改变生活的精神状态,但会使得依赖政府兜底保障脱贫农户产生一定的福利依赖,从而削弱长期稳定脱贫的政策成效。【结论】政府应加强脱贫不脱政策的顶层设计,激发脱贫农户内生发展动力,以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10.
从生计角度探求农户的城镇化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对提高农户可持续生计能力、激励农户进行城镇化有重要现实作用。本文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构建农户城镇化意愿概念模型,利用湖南省桃江县农村入户调研数据,分析农户城镇化意愿和生计资本差异,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农户城镇化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现阶段桃江县农户城镇定居意愿不高,其中仅有18.84%的农户有明确的进城居住意愿,且偏向定居小城镇。不同进城定居意愿的农户群体存在生计资本差异,愿意进城居住的农户群体在人力资本、金融资本、自然资本和脆弱性环境方面显著高于不愿意进城居住的农户群体,但物质资本存量显著低于后者。具体而言,有效劳动力数量、家庭抚养比和家庭总收入显著正向影响农户的城镇定居意愿,距城镇距离显著负向影响农户的城镇定居意愿。因此,应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加强农户的可持续生计能力,重点提高农户的金融资本,促进农户各类生计资本之间的转换;继续扩大城市公共服务的覆盖范围,解决城镇迁移农户的城镇化生计诉求,以提升农户城镇化意愿,进而推动我国新型城镇化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CSSCI来源期刊发表的306篇文献为例,运用CiteSpace软件量化分析了农户生计资本的研究现状、内容、热点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表明,国内农户生计资本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但总量仍然较少;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可持续生计、精准扶贫、生计资本、生计转型、生计脆弱性5个方面;生计资本、可持续生计、农户、生计策略等构成了国内农户生计资本领域的研究热点;生计脆弱性、精准扶贫、易地扶贫搬迁、乡村旅游等问题成为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2.
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对于甘肃省贫困地区减贫、脱贫所取得的成就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后脱贫时期农村普惠金融减贫的目标和工作重心将发生变化,要重点关注脱贫质量不高的农户和地区,其存在着返贫的风险.对此文章认为农村普惠金融要继续发挥减贫、防贫的重要作用,继续大力支持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普惠金融要通过不断创新发展模式和拓展...  相似文献   

13.
基于社会—生态耦合分析视角,将乡村旅游目的地视为局域性的社会—生态系统,"旅游活动"视为对系统的扰动,"参与旅游"视为农户生存理性下的适应性生计策略;借鉴可持续生计框架对福建省5个案例村乡村旅游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综合运用主客观权重法对农户生计资本和生计脆弱性进行评价与分类对比分析,探究农户生计资本和生计脆弱性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乡村旅游在改善农户生计资本的同时也对当地社会—生态系统形成全面扰动和冲击,农户生计脆弱度整体处于中高水平。不同案例村、不同生计策略类型的农户生计情况表现出较大差异。除了生计策略,农户生计资本还受到旅游公司合作、村干部能力和农户互助交流的显著正向影响。社会子系统遭受的不利扰动是农户"降低脆弱性"的最大障碍,社会资本和认知资本本身的高度不稳定性是驱动生计脆弱度上升的关键因素。因此,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应确保农户土地增值收益,引导农户自组织建设,以制度供给保证农户对社区公共事务的主导权,改善自然资本和物质资本,建立更高覆盖面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农户抵御生计风险的能力,降低生计脆弱性。  相似文献   

14.
以英国国际发展署(DFID)提出的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为依据,通过探讨农民合作组织发展引起的贫困 地区农户生计资本的变化过程,考察农民合作组织对贫困地区农户益贫的效果。结果发现,受农民合作组织直接或 者间接的影响,五大生计资本存量有所提高,对农户的益贫效果主要体现在改善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的供需均衡、 降低农户生计脆弱性、促进农村地区内源式发展、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以及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方面。  相似文献   

15.
乡村旅游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旅游生计策略逐渐成为实现农户可持续生计的重要路径。本文运用扎根理论的方法,以南京高淳大山村为案例进行剖析,梳理了乡村旅游背景下农户旅游生计策略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并对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修正,得到乡村旅游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研究发现:①农户旅游生计策略受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影响,主观因素表现为农户心理因素,客观因素由微观、中观、宏观3个层次构成,农户生计资本、社区旅游生计资本分别位于微观、中观层次,脆弱性背景、结构和制度转变位于宏观层次。②影响农户旅游生计可持续性问题的关键在于农户和社区生计资本、结构和制度转变、农户心理因素。最后,结合案例地现状,提出协调乡村旅游农户和社区关系、创新乡村旅游管理和培育机制、提升农户旅游经营和发展认知等可持续生计路径。  相似文献   

16.
宁夏盐池县属于主体功能区划中的限制开发生态脆弱区,承担着区域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本研究选取盐池县8个典型乡镇、26个行政村调研,基于279份农户调查数据,运用主客观综合权重法、综合指数法、主成分分析法对农户生计资本定量分析,探讨影响农户生计脆弱性的重要因素,为提高农户可持续生计能力提供参考.结果表明:①农户生计脆弱性指数呈现显著的区域差异性特征,且农户的生计脆弱性指数与社会-生态系统的脆弱性指数发展趋势相吻合.禁止开发生态区农户生计处于高度脆弱状态,强限制开发生态区和中限制开发生态区的农户生计处于中高度脆弱状态,弱限制开发生态区农户生计处于中度生计脆弱状态.②物质资本的高度不稳定性、认知资本的耦合复杂性、人力资本本身的区域差异性是驱动生计脆弱性变化的关键.农户生计资本受其生计方式、环境保护意识、政策认知程度、牲畜存栏量和社会关系网络的显著影响.③生态补偿政策(社会政策制度)对农户生计方式选择和整个社会-生态系统产生显著影响,使社会生态系统朝着良性方向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户生计脆弱性水平.有助于我们从新视角全面对人地关系演变趋势做出及时预测,缩减应对环境变化风险的反应能力.  相似文献   

17.
研究贫困农户生计脆弱性与适应力,对于降低贫困农户生计脆弱性,提高生计适应行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以粤北山区为例,采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法(PRA)对贫困农户进行调查,分析影响贫困农户生计脆弱性及适应力的因素。研究表明: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与农户自身因素是影响贫困农户生计脆弱性的主因;贫困农户生计资本的结构性变化、生计的自适应、政策协同是贫困农户生计适应力的举措。研究为粤北山区乃至我国贫困农户生计脆弱性识别及适应力提供决策参考,对于促进偏远山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农村贫困问题一直是国家关注的重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把扶贫开发提升到国家战略新高度的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精准扶贫"新理念,而易地扶贫搬迁成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精准帮扶、精准脱贫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分析易地扶贫搬迁影响移民生计可持续能力提升的基础上,强调指出提升搬迁农户生计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要性,提出应通过转变思想观念,提升搬迁农户思想文化素质、建立健全组织动员机制,培育多元社会扶贫主体、完善金融支持体系,建立合理多元扶贫融资机制等方面去提升搬迁农户可持续生计能力,真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融入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是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重要一步。小农户拥有的生计资本能够促进自身与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紧密结合。文章分析了甘肃省临夏州小农户生计资本带动其融入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路径,如从寄附共生模式、新型农业主体帮带发展模式到农民专业合作社辐射带动模式,从中也发现了小农户自身动力不足、社会组织农业金融服务不到位、小农户参与意愿不强等问题,针对问题从建立增强互信互利的内生机制、完善农村信贷担保和风险预警机制、构建小农户高效衔接现代农业的“三农”人才体系等对策和建议,以期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实现可持续生计。  相似文献   

20.
增强脱贫农户的生计资本状况不仅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现实需求,还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基础.从可持续生计视角出发,以山西省J乡为研究区,通过问卷调查法,对209户抽样脱贫农户的自然、人力、物质、金融、社会五大生计资本状况进行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实际情况出发,提出有利于改善脱贫农户生计资本的对策建议,以提高农户稳定脱贫的基础.结果表明,①J乡脱贫农户的人均耕地面积、家庭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人均纯收入、社交关系等情况均较好,生计资本总体上处于较好的水平.②J乡抽样脱贫农户接受技能培训,参与经济组织及清洁能源使用的比例均较低,对生计资本产生了较大的影响.③改善J乡脱贫农户生计资本情况的对策建议包括:开展高质量的技能培训,提升脱贫农户职业素质;发展多样化的经济组织,提高脱贫农户参与率;改善能源使用结构,提高清洁能源使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