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夏季是核桃坐花坐果、形成产量的关键时期,如果水肥管理跟不上、病虫害防治不及时,就容易造成落花、落果。 一、土壤管理 幼龄树:定植2~5年内的幼龄树,应及时除草和松土。间作的果树,可以结合间种作物的管理进行除草,没有间作的果树,可以根据杂草情况及时除草松土,夏季应除草2~3次。  相似文献   

2.
枣粮间作复合种植对作物生态及产量的动态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探明枣粮间作复合种植对作物生态及产量的动态影响,进行了3年的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枣粮间作复合系统的生态因子发生了变化,实现了较高层次上的互补效应,枣粮间作复合种植对作物冠层光照强度有一定的影响,表现为树冠对间作物的遮阴影响,枣树各生长期树透光率不同,以枣头生长高峰期和果实成熟期影响最重,树冠透光率分别为38%和49%。同时枣粮间作可起到调节空气温、湿度和减少土壤水分蒸发的生态效应。(2)间作物产量发生了动态变化,形成了明显的增产区和减产区,光饱和点低的冬小麦和夏大豆增产区和减产区分界线在距树干2m,分别较对照增产9.3%和5.9%。光饱和点高的夏玉米和夏谷增减产分界线在距树干4m,平均表现减产,分别较对照减产4.8%和5.2%。  相似文献   

3.
成龄果树是指十年生以上、进入结果期的果树,此期果树应保持高产稳产高效益。一、土壤管理成龄果树树体已基本郁闭,不可间作农作物及其它蔬菜等,可少量间作绿肥进行树盘覆草或翻压,树盘下采用清耕及时松土除草,秋季深翻扩盘。行间每年深翻2~3次,深度40~50厘米。春季4月下旬1次,春秋各进行1次,两次深翻有利于增强树势。  相似文献   

4.
甜柿丰产稳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广东省柿栽培面积相对较少,且在栽培管理上较粗放,病虫害严重,产量低而差,经济效益不高。广东潮洲市果树研究所经过多年探索,总结出一套甜柿的丰产稳产栽培技术措施。现介绍如下:1选地和合理密植甜柿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一般土层深厚肥沃水通畅地方均可栽培。因柿根怕积水,在整水整地时,山坡内侧需挖竹节状排水沟,避免根系积水。为提高柿园前期的效益,一般每667m2种植100~110株,栽时可配置授粉树,5年后视树冠大小逐步间伐授粉树与主栽品种。主栽品种与授粉树配置比例为7∶1,种植时间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柿叶柄产生离层落叶之前)最适宜,…  相似文献   

5.
为遵义市播州区及类似地区高粱生产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大区对比试验方法,研究高粱宽窄行套作绿肥、间作黄豆、秸秆还田和常规种植对高粱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高粱开花期和成熟期的株高分别为2.81~2.92m和2.84~2.99m,均为间作黄豆套作绿肥常规种植秸秆还田;各处理有效穗为8 098.3~8 966.1穗/667m~2,依次为套作绿肥秸秆还田常规种植间作黄豆;穗长为32.6~34.8cm,依次为常规种植间作黄豆秸秆还田套作绿肥;穗粒数为1 019.8~2 251.9粒,依次为套作绿肥常规种植秸秆还田间作黄豆;千粒重为11.6~18.1g,依次为间作黄豆秸秆还田套作绿肥常规种植;产量为145.8~281.5kg/667m~2,依次为套作绿肥秸秆还田常规种植间作黄豆。  相似文献   

6.
小麦蚕豆间作系统中的氮钾营养对小麦锈病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田间小区试验表明:小麦/蚕豆间作系统中,间作有提高小麦氮吸收量的趋势。在低氮水平条件下间作优势和边行优势突出,间作平均提高小麦氮的吸收量2.33%~44.88%,边行优势平均为3.49%~66.66%;高肥料投入水平条件下,间作优势和边行优势减弱。随着氮肥投入水平的提高,小麦氮的吸收量也随之提高,而增施钾肥不能明显提高小麦氮的吸收量。间作和不同的施氮水平均不能明显提高小麦钾的吸收量,但增施钾肥有提高小麦钾吸收量的趋势。小麦/蚕豆间作可以明显降低小麦锈病的发生,间作相对防效达22.2%~100%,增施钾肥平均降低小麦锈病46.15%~59.1%。锈病的发生与小麦体内的氮素营养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r=0.747** ~0.7822**,与钾素营养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究南方红壤旱地玉米大豆带状间作适宜的带宽与行比种植配置,以处理S玉米单作(行距70 cm,等行种植)和处理T大豆单作(行距50 cm,等行种植)为对照,设置5个不同的玉米大豆间作处理,分别是处理M:2.0 m带宽,2∶2行比;处理N:2.4 m带宽,2∶3行比;处理Q:2.8 m带宽,2∶3行比;处理P:2.4 m带宽,2∶4行比;处理R:2.8 m带宽,2∶4行比,每个处理种2带,3次重复,研究玉米大豆带状间作在光、热、水、养分的资源利用效率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玉米大豆带状间作的季节利用率及被利用辐射量、有效积温和降水量比玉米、大豆单作的均值分别高30.6%、37.2%、41.0%和60.6%;玉米大豆间作组合光、水和热量利用效率均高于大豆单作,增幅分别为100.0%~137.5%、159.5%~207.9%和157.8%~204.7%,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氮素利用效率分别比玉米、大豆单作高6.2~10.4倍和84.0~133.3倍,磷素和钾素的利用效率分别较大豆单作高44.5%~102.6%和102.4%~285.3%。玉米大豆带状间作的p...  相似文献   

8.
核(桃)农间作系统小气候水平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不同核桃间作类型:核(桃)麦间作(5m×6m,6m×8m)、核(桃)棉间作(6m×8m)系统中各项小气候因子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核(桃)农间作系统的光照强度、温度、相对湿度和风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同一类型中行间各点小气候水平分布也有区别,其中光照强度变化较大;不同间作类型相比,受光量排列顺序为核(桃)麦间5m×6m〈6m×8m〈CK-1(小麦地),核(桃)棉间作6m×8m〈CK-2(棉花田);同一间作类型内各点受光量排列顺序为中测点〈冠下测点〈冠外测点〈对照;3种间作类型下核桃的平均遮荫度分别为32.3%,22.0%,24.8%;其他小气候因子在不同间作类型间和同一间作类型各点间没有光因子的变化大。  相似文献   

9.
为了在苹果幼园中寻求一种既能增加早期收益又不致严重影响幼树生长发育的间作模式,2008-2010年在陕西省淳化县官庄镇景罗村百亩乔化富士幼园,开展了苹果幼树行间套种试验,在1 m宽的树盘带上行间间作分别间作小麦、西瓜、黄芩或豆类或以上三种农作物间作,结果表明第1年间作西瓜,第2、第3年连续间作黄芩效益最好,平均年增效益9 675元/hm2,幼树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南疆香梨种植面积不断增加。果园定植后的前3~5年,一般在果树行间间作棉花。当果树定植树龄在6~10年,果树刚进入结果初期,产量效益较低。同时,间作的棉花由于受果树树体的遮蔽,行间内能间作的有效面积减少,棉株长势差,产量较  相似文献   

11.
诃子树为落叶乔木型树种,适应作茶叶的荫蔽树。诃子与茶叶间作,有利于茶叶的生长,改善间作区的小气候环境,诃子树投产果期能提高单位面积产值,增加经济效益。从本试验区的诃子树与茶叶间作来看,生长至第5、第6周年的两年诃子产果量,可给间作区的茶园平均每亩增加收入分别为117元和304元的产值,而间作区的茶叶产量亦比纯茶区茶叶产量两年平均增产6.3%。因此,诃子树与茶叶间作共同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2010年至2012年在乐都县高庙镇柳湾村进行了为期两年的试验示范,示范面积1334m2。经过试验示范发现间作套种比单一种植蔬菜效益要高。一般间作套种667m2收入30000元以上,比单一种植667m2收入高出5000多元,黄瓜、苦瓜间作就是一种效益较好的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新疆喀什地区杏棉间作棉花获得高产高效优化田间配置提供实践与理论依据.[方法]在树龄为5年的杏树行间种植棉花,研究杏棉间作系统棉花冠层小气候特征及棉花产量边际效应.[结果]一天之中杏树遮荫最大长度为6.5m,间作棉花全部被遮荫,正午最小值为1.82 m,边1行棉花受到遮荫.间作棉花冠层日均光照强度不同行间均表现为边际负效应,其中树西1行边际负效应最大,其边际效应指数为- 47.50;,其余各行依次为树东1行为- 27.69;、树东2行为- 12.28;、树西2行为-18.93;,而且各行棉花冠层的光照强度大部分时间均低于棉花适宜生长的光照强度.间作棉花各行冠层湿度表现为离杏树越远湿度越大,棉花冠层温度则表现为树东2行>树西2行>中行>树东1行>树西1行,均在棉花的适应生长温度范围内.[结论]棉花不同行间产量差异显著,边2行棉花产量表现为边际正效应,比中行增产15.45;,边1行表现边际负效应,比中行棉花减产15.71;,杏树西边的棉花受果树遮荫的负效应影响更为明显,西边棉花平均比东边的减产12.92;.  相似文献   

14.
南疆三地州粮棉果间作经济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实地调研南疆三地州的粮食棉花果树间作模式,了解当地的多种间作模式及其基本情况,确定粮棉果最佳的间作模式.[方法]选取10个静态指标和2个动态指标,改进的主成分分析法对24种粮棉果间作模式的经济效益评价,并用熵值法进行复核评价,两者的评价结果通过了Kendall-W协和系数法的一致性检验,由集成综合评价法得最终评价结果结果.[结果]果树处于不同时期,其适宜的间作模式不同,因果树类别及间作作物而异;处于盛果期时,核桃-小麦、核桃-玉米、核桃-小麦-玉米,这种核桃间作粮食作物的模式的经济效益较高,并且除了棉花单作的经济效益较高外,其他单作的经济效益都比间作低.[结论]粮棉果间作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15.
扁桃棉花间作对棉花光合特性及产量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大田棉花为对照(CK),与20年生扁桃树下间作棉花(扁桃树下东西两侧第一行的棉花、垂直最大冠幅处的棉花、垂直最大冠幅外2 m处的棉花)的光合特性及产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①扁棉间作改变了棉花光合特性的日变化规律,对照棉花光合作用的日变化规律都呈双峰曲线,而间作棉花的变化规律都呈单峰曲线,峰值出现时间早晚与树影变化长度和方向有关.②扁棉间作对棉花的产量影响很大,主要表现在间作减少了株数单位面积、单位面积铃数和单株成铃数,进而影响了籽棉和皮棉的单位面积产量,扁桃树树冠内侧、树冠外侧2 m处的籽棉平均667m2产分别较对照递减了66.92;和42.78;.  相似文献   

16.
通过田间试验对比分析了甘蔗单作、大豆单作及甘蔗/大豆间作3 种种植模式下杂草数量、土壤养分情 况、作物的产量及土地当量比。结果表明院(1)甘蔗/大豆隔行间作模式中,田间杂草数为16.5~25.0 株/m2,而单作甘蔗 田间杂草数为40.0~45.0 株/m2,对比单作甘蔗,甘蔗/大豆隔行间作模式田间杂草数量显著减少;(2)在甘蔗/大豆隔行 间作模式中,土壤全氮、全磷、速效钾、速效磷分别提高0.03 g/kg、0.058 g/kg、0.1344 mg/kg 和5.34 mg/kg,表明间作模 式对土壤肥力有一定的改善作用;(3)甘蔗/大豆隔行间作模式下,甘蔗出苗率及甘蔗产量表现同甘蔗单作相比没有 明显差异,合理间作大豆对甘蔗生长没有负面影响;土地当量比为1.39~1.63,具有较强的间作优势。  相似文献   

17.
葡萄间作草莓的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葡萄与草莓间作高产栽培技术,是城郊型农业结构调整中的一项重要技术.为了探索葡萄间作草莓高产栽培技术,2000年8月至2001年8月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单位面积产值达到1万元/667m2,纯收入5 183.16元/667m2,比单作葡萄产值高3 085.7元,比单作草莓产值高7 723.54元,是一个基础好、有利于鲜果产业发展的好项目.  相似文献   

18.
<正>河北省馆陶县地处邯郸东南部,适合种植的作物有棉花、小麦、玉米、瓜菜等。为搞好种植结构调整,提高复种指数,增加农民收入,多年来,探索出棉花与瓜菜间作套种的几种模式。1棉花—西瓜间作3月底~4月初整地时施足底肥,每667m2(亩)施粗肥3~5m3、磷酸二铵18kg、碳酸氢铵18kg、钾肥10kg。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许多农民朋友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进行间作套种,以期农作物高产、稳产,有的实现了高效益,有的却造成减产,遭受了损失。那么,要从土地当中获得高收益,就应当了解间作套种种植时的注意事项。1.间作套种是充分利用种植空间和资源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一般把几种作物同时期播种的叫间作,间作作物的共生期至少占一种作物的全生育期的一半;不同时期播种的叫套种,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  相似文献   

20.
平原农区果农间作种植模式研究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1993~1997年在昌吉市、米泉县试验、示范果园及昌吉州其它县大田果园进行了调查研究,提出了适宜于昌吉州六县二市自然条件的种植模式,即:果树林带走向以东西向为宜,采用斜沟栽植,株距3~4 m,行距4 m.果树前3~4年,适宜间作,间作以棉花最好,打瓜次之,匍匐果树采用匍匐扇形修剪技术.这种模式可在果园第二年收回全部投入,并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