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玉米出现白苗花叶通称为白苗花叶病,农民俗称"白苗"病。这是由缺锌引起的,当土壤含锌量低于0.5mg/kg时,即为缺锌。  相似文献   

2.
锌肥的施用     
<正> 锌在作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虽然需求量很少,但作用却很大。缺锌对作物的产量有一定的影响。 1 缺锌症状 玉米缺锌苗呈微白色,老百姓称为“白苗病”。水稻缺锌,从移栽到拔节无新根,中期新叶失绿变白,其它叶片大量褐斑,老百姓称为“小老苗”。小麦缺锌,叶脉两侧各有一条黄线。果树、蔬菜缺锌,呈现“小叶病”。 近两年,我校农学班学员通过对实验实习  相似文献   

3.
水稻对缺锌敏感,一旦缺锌,水稻生长不良,造成严重减产。本文详细阐述了水稻缺锌的原因,并介绍了缺锌的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4.
陕西省属我国的缺锌土壤区。280个试验结果表明,施锌肥的效应与土壤有效锌含量呈负相关,且不同作物对锌的反应不同。5944个土样测定结果得出,全省有效锌含量<0.5μg/g,需施锌肥的缺锌土壤,有3504.9万亩耕地,占总耕地的62.5%。其分布状况:缺锌的实际面积为关中>陕北>陕南,缺锌面积的比例为陕北>关中>陕南。缺锌土壤的分布与不同地区(土壤)施锌肥的效应相吻合,也与土壤有效锌含量南高北低、碳酸钙含量及pH值南低北高的状况相一致。  相似文献   

5.
<正>玉米缺锌症状玉米缺锌一般在3~5叶期开始出现症状,主要表现是叶脉间出现浅黄色或白色条纹,有时叶片或叶缘出现白色斑点并迅速扩大甚至坏死。有时叶面半透明或沿失绿呈条纹状裂  相似文献   

6.
锌是作物生长发育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锌影响到体内生长素的合成,作物缺锌对作物生长影响大,有些作物因缺锌不能授粉,不能结实而大大降低产量。作物缺锌在不同作物上表现各异。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缺锌对棉花的影响及缺锌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1.缺锌 日粮中缺锌或钙过多则会引起缺锌症发生。患牛皮肤粗糙且增厚类似皮炎症,可占全身40%左右,以鼻镜、肛门、外阴、尾尖、耳部、后肢、颈部等处最明显。防治方法:若饲料中钙为0.6%时,应补锌0.05‰;缺锌发生后,可在饲料中添加硫酸锌或碳酸锌  相似文献   

9.
<正> 水稻旱种对锌肥很敏感,缺锌轻者减产1—2成,重者3—5成,甚至绝收。1985年获嘉县防治水稻旱种缺锌症2670亩,效果良好。史庄乡吴庄村稻田喷锌478亩,平均亩产稻谷317.1公斤,比对照亩增产13.8%。一、发病时期:一般在水稻播种后15—20天发生,即分蘖初期症状显出。缺锌较重的地块在稻苗出土不久即显出症状。二、症状:锌是一些重要氨基酸和酶的组成成分,缺锌时生长素不能正常形成,蛋白质的氧化不能正常进行。缺锌症状首先由  相似文献   

10.
玉米缺锌症与锌肥的施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玉米缺锌症状玉米缺锌一般在3~5叶期开始出现症状,主要表现是叶脉间出现浅黄色或白色条纹。有时叶片或叶缘出现白色斑点并迅速扩大甚至坏死;有时叶面半透明或失绿呈条纹状裂开,部分叶缘也可坏死;有时在主脉和叶缘间呈较宽的黄色或白色的带状类绿  相似文献   

11.
锌肥正成为肥料产业的新亮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目前,缺锌是我们关注的问题,据国际锌协会调查认证,全球种植谷物的土地中有50%存在缺锌的潜在危险。全国第二次土壤调查结果也同时显示,土壤缺锌是中国第二大养分缺乏限制因素,土壤缺锌面积已经达到51%。缺锌已成为全球性问题,既影响植物又危害人类。人体缺锌的主要原因是食物中摄取的锌含量较低。能量的75%来自水稻、小麦和玉米,而这些作物中锌含量只有10-30mg/kg,要满足人体锌元素的营养吸收,籽粒中锌含量就应达到40-60mg/kg。锌作为作物生长必需的微量元素,不仅影响作物的产量,降低品质和农产品含量,  相似文献   

12.
锌是作物生长所必须的重要微量元素,如果缺锌就会严重抑制作物的生长.如水稻缺锌会引起僵苗,玉米缺锌会出现白化苗和花叶条纹病,小麦缺锌会出现麦苗返青迟或不返青,辣椒、苹果、西瓜等作物缺锌会出现小叶病和黄叶病.  相似文献   

13.
安徽省耕种土壤中的有效锌,pH<7的土壤,用0.1NHCl提取,平均值3.82ppm,总体水平较高,以第四纪红粘土发育的红壤缺锌较严重。pH≥7的土壤用DTPA—CaCl_2—TEA(pH7.3)提取,平均值0.10ppm,总体水平偏低,缺锌率达75.75%,以黄土性古河湖相沉积物、黄泛冲积物,长江冲积物发育的潮土和砂姜黑土缺锌最严重。土壤有效锌的剖面分布,以“渐减型”与“凹肚型”为主。  相似文献   

14.
缺锌胁迫对苹果叶片光合速率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不同程度的缺锌胁迫对大田苹果树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叶绿素荧光特性等的影响,进一步揭示缺锌对叶片光系统的伤害机理。【方法】以大田盛果期‘红富士/平邑甜茶’正常树和缺锌小叶病树为试材,对叶片锌含量、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荧光参数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缺锌胁迫下,苹果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单叶面积、比叶重显著减小;气孔导度降低,胞间CO2浓度升高,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下降。随缺锌程度加重,叶片初始荧光Fo上升,PSⅡ潜在活性Fv/Fo 、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光化学淬灭系数qP及PSⅡ天线转化效率Fv’/Fm’显著下降;J点相对可变荧光VJ和K点的相对变化Wk上升,电子传递的量子产额ETo/ABS和单位面积有活性的反应中心数量RC/CSo下降,光合性能指数PIABS显著降低。【结论】缺锌时非气孔限制是导致苹果叶片光合速率降低的原因之一;缺锌时首先引起放氧复合体(OEC)的破坏,进而使PSⅡ反应中心受损,PSⅡ供体侧、受体侧电子传递受抑制,影响叶片对光能的吸收、传递与利用。  相似文献   

15.
1玉米缺锌症状 玉米缺锌一般在3~5叶期开始出现症状,主要表现是叶脉间出现浅黄色或白色条纹。有时叶片或叶缘出现白色斑点并迅速扩大甚至坏死;有时叶面半透明或失绿呈条纹状裂开,部分叶缘也可坏死;有时在主脉和叶缘间呈较宽的黄色或白色的带状类绿区,  相似文献   

16.
<正> 自从Nene,Y.L.(1966)报道印度低湿水田缺锌之后,几乎所有产稻国均有类似的报道。近几年来,水稻缺锌面积有逐渐扩大的趋势,许多水稻营养学专家认为:水稻缺锌是仅次于缺氮缺磷,而列为水稻营养失调和限制产量的第三大问题,及时准确地诊断土壤供锌水平,采取防性措施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世界许多国家及我国南方,普遍进行了水稻缺  相似文献   

17.
1 锌O'Dell 等和 Roberson 等1957年发现,锌是家禽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元素。许多研究表明,饲粮缺锌时(含锌量低于14ppm),禽类羽毛蓬乱,皮肤呈鳞片状,关节肿胀,长骨弯短、加厚,腿部无力,呼吸加快,生长缓慢,采食量少,饲料效率降低,产蛋率和孵化率下降,性成熟晚,开产日龄延迟。添加20ppm 锌时,可防止这些不良症状(Rahman,1961)。采用玉米——豆饼型饲粮,锌的需要量为30ppm(Roberson 等,1958;  相似文献   

18.
采用砂培试验方法,在缺锌条件下对35个玉米基因型的缺锌敏感性及相关影响因子进行了比较和评价。根据培养试验中玉米幼苗叶片缺锌症状出现的严重程度和时间早晚,将供试玉米基因型划分为缺锌敏感型、中等敏感型和非敏感型3种类型。对10个缺锌敏感型和非敏感型玉米基因型进行比较发现,外界缺锌对玉米幼苗期的生物量影响不大,敏感型玉米基因型仅仅从外观上显示出缺锌症状。缺锌能显著降低缺锌敏感型玉米基因型叶片的叶绿素含量,而对非敏感型玉米基因型的叶绿素含量影响较小。缺锌敏感型玉米基因型的根冠比普遍较大,其根冠比均大于1,而非敏感型玉米基因型的根冠比却等于或小于1。缺锌敏感型玉米基因型种子中P/Zn较高,非敏感型玉米基因型的P/Zn较低。在缺锌条件下,缺锌敏感型玉米基因型锌从种子向地上部转移的转移率更高。总的来看,玉米种子中的P/Zn可以作为判断玉米生长期内缺锌敏感性的一个重要指标,玉米幼苗的根冠比可以作为鉴别缺锌敏感性的另一指标。  相似文献   

19.
<正> 锌是作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需锌较多的植物有玉米、水稻、棉花、大豆、甜菜、番茄、柑橘等。由于多年来施肥的不均衡性,导致许多作物出现缺锌症状,补施锌肥能够减轻或消除缺锌状况,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 1 作物缺锌症状 正常植株中锌的分布是顶芽含锌量最高,叶中次之,茎中最少,整个作物的含锌量则是由下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家禽养殖正在向精准养殖、自动化养殖、绿色养殖等方向逐步迈进。工厂化家禽养殖技术和信息化技术的协同研发和应用是促进家禽养殖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对提升家禽养殖规模化、标准化和智能化水平,提高整体产量与经济效益,促进现代化家禽养殖业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重点围绕家禽养殖智能装备、智能算法和管控平台3个技术领域,分析了智能养殖舍、环境监测调控、智能饲喂、防疫、巡检以及无害化粪污处理等装备,家禽行为检测、盘点技术、体质量预估和健康状态评估算法,工厂化家禽养殖管控平台的最新研究应用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家禽养殖技术的薄弱环节与发展趋势,并对工厂化家禽养殖的发展和改进提出了建议,为我国现代家禽养殖业绿色高质量转型升级与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