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我国市场上生产和使用的很多农业机械都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功率低、技术差、耗油多等一系列问题,从而造成能源的浪费,节能减排潜力巨大。降低碳排放有着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市场上生产和使用的很多农业机械都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功率低、技术差、耗油多等一系列问题,从而造成能源的浪费,节能减排潜力巨大.降低碳排放有着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水产养殖业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基于LEAP模型,构建浙江省LEAP水产养殖模型,分析基准情景、低碳情景和强化低碳情景下浙江省水产养殖业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趋势。结果表明,从能源消费来看,未来浙江省水产养殖业基准情景下能源消费总量呈现出增长趋势,且能源消费构成中主要以化石能源为主,煤炭始终为最主要的能源需求。减碳措施具有一定节能作用,其中强化低碳情景2035年较基准情景节能15.24%,约节能25.11×103 t;从终端能源消费结构来看,池塘养殖和饲料生产能耗较大,所有情景和年份中能源消耗量均超过了总能源消耗量的30%;从碳排放来看,浙江省水产养殖更偏向碳汇属性,减碳措施对于碳排放抑制具有一定作用;从减排贡献率来看,所考虑的减碳措施都能够降低CO2排放,其中能效提升、清洁能源发电推广等措施对于水产养殖碳减排起到关键作用,到2035年分别贡献20.9%、64.5%的碳减排量。  相似文献   

4.
研究农业碳排放省际关联可为区域协同减排奠定基础,最终实现农业绿色发展和整体减排的双重目标。根据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指南的基本框架,从农用能源、农地利用、反刍动物饲养、作物种植和农业废弃物5个部门对农业碳排放做了全面测算,利用空间统计法验证中国省际与分部门的碳排放区域关联性,并从关系视角建立非参数QAP回归,从空间关联、经济关联和技术关联三维角度解释了区域农业碳关联的深层次原因。最终从优化能源布局、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充分发挥减排技术扩散效应,分区域、分部门制定差异化减排措施,以及建立“四原则、三核心”的区域协同减排机制4个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武汉市1998~2011年的土地变更数据及能源消耗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及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别测度土地结构与能源消费碳排放总量、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人均能源消费碳排放量的关联度及相关系数。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结构与能源消费碳排放总量、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和人均能源碳排放量三者关联度最高的分别是交通用地(0.884)、耕地(0.735)和园地(0.894),对应的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923、0.777和0.915。关联度及相关系数都处于很高的水平,因此,合理组织土地利用对武汉市实现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预测碳达峰时间和峰值,综合分析减排潜力,本研究使用生命周期评价法对2004—2018年棉花生产碳排放进行核算,基于STIRPAT模型进行模拟,结合Kaya恒等式确定模型变量为技术效率、生产规模、进口数量、农业经济和城镇化率,通过岭回归确定系数将2019—2035年碳排放情景分为高减排度情景(HERS)、中等减排度情景(MERS)、基准情景(BS)3类进行变量设定和预测。结果表明:2004—2018年中国棉花生产碳排放及其增长率呈缓慢上升趋势,2018年碳排放达到最高值(24.34万t),新疆的碳排放值最大(2018年占比86.8%)并呈明显增加的趋势,肥料生产与施用、灌溉用电、农膜是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碳排放构成因素。用于模拟中国棉花生产碳排放的STIRPAT模型性能良好(R2=0.866,adjusted R2=0.792,P=0.001),自变量均对因变量有显著影响(P<0.01),生产规模、城镇化率和技术效率是主要宏观影响因素。结果显示2019—2035年HERS、MERS、BS下中国棉花生产碳达峰时间分别是2021、2025、20...  相似文献   

7.
随着科技发展,农用机械在农业生产中被广泛应用,同时农机的能源消耗也非常大。为了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健康发展,我们需要做好农机的节能减排工作,减少农机能源消耗,提高农机在农业生产中的工作效率。本文主要分析了农机维修节能减排的现状和农机节能减排技术,以促进农机维修节能减排技术的推广。  相似文献   

8.
根据湖南省“十一五”以来(2006~2013年)的工业发展和碳排放情况,分析湖南工业发展与碳排放之间的脱钩弹性、节能弹性、减排弹性,结果表明:湖南工业行业发展的过程中,较好地控制了碳排放量,但节能减排任务依然较大。因此,新常态下应以“节能、减排”为主线,深入优化产业结构,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从而确保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实现碳排放的合理控制。  相似文献   

9.
广西粮食生产水平与全国粮食生产水平存在一定差距。文章介绍广西粮食近几年来的生产情况,提出广西粮食作物良种增产潜力巨大。分析制约主要粮食作物良种增产潜力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充分发挥广西主要粮食作物良种增产潜力的主要措施:加强良种科技创新系统建设,加强种子监管保障体系建设,加强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及抓好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等。  相似文献   

10.
工业生产活动中能源消耗及其碳排放是影响工业用地利用效率的重要因素。在控制碳排放的同时提升工业用地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测算长三角都市圈工业用地效率,用空间分析方法探讨都市圈工业用地效率在能源碳排放约束下的时空差异,并探讨各要素松弛变量及开发潜力。各都市圈工业用地效率的内部异质性较大;碳排放、土地、固定资产、劳动力等要素的开发潜力较大。因此,上海市要发挥核心辐射作用,工业用地结构调整要以减少能源碳排放量为重点,依据自身特点和优势,科学、有序地调整工业用地结构,逐步逼近"双碳"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聚焦水稻、小麦和玉米三大粮作物,测算得到3种粮食作物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指标,并划分种植区域,探讨不同品种、不同种植区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演变情况。研究发现:粮食生产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显著,但不同品种的增长驱动模式不同,且不同种植区的差异性明显。不同地区水稻和玉米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分解指标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收敛至稳定状态;但小麦技术进步呈现发散态势。3种粮食作物的技术效率、技术进步以及全要素生产率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趋向于自身的稳定均衡水平。  相似文献   

12.
发挥城乡融合对农业碳排放强度的抑制作用,对促进农村绿色低碳转型以及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城乡融合发展理论,利用2005—2020年30个省(市、区)面板数据,采用经典面板模型分析城乡融合对农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并探讨了其作用机制和异质性。结果表明,全国和三大区域(东、中、西部地区)的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呈持续上升趋势,而农业碳排放强度则呈显著下降趋势,两者之间的波动趋势呈相反态势。城乡融合对农业碳排放强度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基于地理区位和粮食生产地区分析,城乡融合对东部地区和粮食主产区的农业碳排放强度抑制作用更为明显;城乡融合通过提高农业技术进步和农业规模化经营来抑制农业碳排放强度。为此,积极推动精准的城乡融合政策,加强农业技术进步和农业规模化经营,重视城乡融合减排效应的差异性,是实现降低农业碳排放强度的关键方向。  相似文献   

13.
郭天明  李湘梅 《湖北农业科学》2014,53(16):3793-3797
依据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中的碳排放量估算方法,对武汉市1995-2010年工业能源消耗产生的CO2排放量进行了估算,并利用Kaya恒等式进行了Laspeyres结果分解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武汉市工业能源消耗产生的CO2排放量整体呈上升趋势,能源强度和经济发展(人均GDP)是影响排放量的主要因素,而人口总数和能源结构碳强度相对来说影响较小。适当调整能源结构,合理关闭单位产品能耗高的小型企业,以及进行技术改造提高能源利用率,这些措施对于武汉市节能减排,实现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具有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由农业部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十大技术》一书,全面地介绍了中国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的十大技术,包括秸秆能源利用技术、畜禽粪便利用技术、太阳能利用技术、农村小型电源利用技术、能源作物开发利用技术、农村省柴节煤炉灶坑技术、耕作制度节能技术、农业主要投入品节约技术、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和农机与渔船节能技术等的发展状况技术要点和推广分析。该书是新形式下推进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的重要技术措施。大力推广这些技术将有利于优化能源结构、缓解国家能源压力,有利于降低农业面源污染、减轻环境压力,有利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15.
基于低碳经济视角,利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将碳排放作为"坏产出"指标纳入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测算中,采用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分析2001—2012年考虑碳排放因素下中国除了香港、澳门、台湾、西藏以外的30个省(市、区)的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结果表明,是否考虑碳排放因素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核算结果具有显著影响,中国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总体上呈增长趋势,其动力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无论是否考虑碳排放因素,我国东部地区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均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东部省(市、区)在推动中国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西部省(市、区)则面临粮食增长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16.
在文献综述及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江苏经济发展中的能源消耗碳排放量进行了估算,并对江苏省经济增长与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呈现弱"N"型变化趋势,说明随着江苏经济的快速增长,环境治理投资存在明显不足。需要进一步增加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制定长期的环境治理投入计划,重点控制大型污染源,利用新的技术与工艺提高环境治理效果,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消耗中的碳排放量,促进江苏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向倒"U"型转化。  相似文献   

17.
玉米作物是粮食作物中增产潜力最大作物,玉米作为主要粮食、工业和饲料原料,在我国粮食饲料作物的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玉米育种的物质基础玉米种质资源与玉米品种的选育有关,玉米杂交育种制种的技术被广泛应用,本文立足玉米杂交制种育种相关技术问题的探讨,希望能为提高我国玉米粮食产量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18.
在文献综述及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江苏经济发展中的能源消耗碳排放量进行了估算,并对江苏省经济增长与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呈现弱"N"型变化趋势,说明随着江苏经济的快速增长,环境治理投资存在明显不足。需要进一步增加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制定长期的环境治理投入计划,重点控制大型污染源,利用新的技术与工艺提高环境治理效果,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消耗中的碳排放量,促进江苏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向倒"U"型转化。  相似文献   

19.
安徽省粮食产量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5~2014年安徽省16个地级市的农业生产统计资料,从自然、科技和经济3个宏观层面选取10个影响因素指标,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对粮食及其所包含的稻谷、小麦、玉米、薯类和大豆5类主要粮食作物产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安徽省近10年的粮食产量以75.831万t/年的趋势逐年递增,平均年增长率3.06%;(2)对安徽省粮食产量产生显著影响的因素有受灾面积、粮食播种面积、化肥施用量、农业机械总动力、粮食价格指数;(3)由于不同粮食作物的生长习性、抗灾能力等存在差异,在相同生长环境下受到多种投入要素的影响程度也不同;(4)从宏观层面来看,自然因素对粮食产量的影响较小,而不同作物受经济刺激和科技发展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0.
根据20052014年安徽省16个地级市的农业生产统计资料,从自然、科技和经济3个宏观层面选取10个影响因素指标,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对粮食及其所包含的稻谷、小麦、玉米、薯类和大豆5类主要粮食作物产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安徽省近10年的粮食产量以75.831万t/年的趋势逐年递增,平均年增长率3.06%;(2)对安徽省粮食产量产生显著影响的因素有受灾面积、粮食播种面积、化肥施用量、农业机械总动力、粮食价格指数;(3)由于不同粮食作物的生长习性、抗灾能力等存在差异,在相同生长环境下受到多种投入要素的影响程度也不同;(4)从宏观层面来看,自然因素对粮食产量的影响较小,而不同作物受经济刺激和科技发展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