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丝小枣浆烂病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前期对金丝小枣浆烂病病原菌、发病规律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对金丝小枣浆烂病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明确了金丝小枣浆烂病化学防治喷药时期和最有效的杀菌剂.在6月30日首次用药防治效果最好,防效可达89.7%.说明尽量早用药是防治金丝小枣浆烂果病发生的有效措施.不同杀菌剂对金丝小枣浆烂病防治效果差异显著,其中50%多霉清1 000倍液防效最高,平均防效为74.4%.  相似文献   

2.
金丝小枣浆烂果病是近年来突发的一种新病害,蔓延迅速,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2004年以来,在金丝小枣成熟、采收和晾晒期间,沧州地区连续4年出现连阴雨天气,使金丝小枣出现不同程度的浆烂,尤其是2007年金丝小枣浆  相似文献   

3.
金丝小枣浆烂果病症状、危害及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金丝小枣浆烂果病严重危害我国北方枣树,并且逐年加重。本研究通过室内分离培养与田间调查,经多年多地试验,查明此病的症状、危害及病原菌。结果显示:金丝小枣浆烂果病在河北、山东、天津的产区普遍发生,以河北泊头市发病最重。该病在枣果进入白熟期(8月20日左右)开始发病,形成侵染点明显的红色近圆形软腐病斑。1998—2000年3年平均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为36.7%和26.9。依据柯赫氏法则对金丝小枣浆烂果病病原菌进行了研究,根据病原菌形态特征,病原菌有性阶段鉴定为囊孢壳菌(Physalospora obtuse,(Schw.)),无性世代鉴定为梭壳孢菌(Fusicoccum sp.)。经黑光灯诱导后,囊孢壳菌在室内PDA培养基上可形成子座与分生孢子器。有性世代的子囊壳与子囊孢子只发现于越冬后的病枣果中。  相似文献   

4.
<正> 目前在生产中苹果在贮藏前期烂果现象非常严重,我省一般年分烂果率达20%,严重年份达50—70%。1988年在昌黎、抚宁一带,胜利、金冠等感病品种贮藏前期烂果达75%以上。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据我们多年的观察,苹果在贮藏前,尤其是前一个月内,烂果主要原因是苹果轮纹病、干腐烂果病菌所致。对这两种病原,目前学术界争议较大,有的学者认为两种病原菌为同属异种,另一看法认为是同种异名。鉴于这两种病的发病状、病原的传播途经、发生发展规律以及防治方法相似,故着重谈一下苹果轮纹病  相似文献   

5.
金丝小枣是沧州的特产树种和支柱产业。由于气候的变化,2003~2009年平均红枣浆烂果率达35%以上,每年有5000万kg以上的红枣烂掉,枣农的直接经济损失达3亿多元。经在枣区调查发现,成年老枣树裂果程度严重,特别是圆身型小枣裂果率近30%,单株表现为向阳面较背阴面的裂果情况严重,果实成熟度高的(一般为半红或全红期)较成熟度低的(很少着色)裂果情况严重,晚熟果裂果情况较轻,一般在10%以下。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普兰店市同益乡苹果烂果病普遍发生,其中富士苹果烂果率高达6.8%,国光烂果率达0.57%,给果农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我们在总结生产中防治该病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依据病害在当地的发生规律和特点,提出以下防治方法,供广大果农借鉴。  相似文献   

7.
金丝小枣病虫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主要病害及其防治金丝小枣主要病害有:枣锈病、枣炭疽病、枣疯病、枣缩果病、果实浆烂病、枝干病等。1、枣锈病真菌性病害。该病主要为害叶片,有时也侵害果实。受害叶片背面散生淡绿色小点,后渐变淡灰褐色,最后病斑变黄褐色,产生突起的夏孢子堆。在叶片正面对着夏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沧州地区金丝小枣裂果、烂果逐年加重,品质下降,效益降低,部分枣农管理积极性下降,甚至出现放弃管理,刨树现象。笔者经多年调查研究,初步摸清了气候变化对金丝小枣发生裂果、烂果的影响,并提出了金丝小枣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沧州枣的主要品种金丝小枣、冬枣、梨枣果实病害危害症状、影响因素及防治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金丝小枣主要病害为浆烂果病、黑疔病、褐皮病3种病害,病原菌包括梭壳孢菌、胶孢炭疽菌、细极链格孢和链格孢。5月中旬侵染枝条和叶片,5月下旬侵染枣花,7月上旬侵染枣果;冬枣主要病害为黑斑病、软腐病、溃疡病、苦痘病和缩果病5种病害,病原菌为细极链格孢和梭壳孢菌。5月下旬侵染枝条和枣叶,6月上旬侵染枣花,7月侵染枣果;梨枣主要病害为铁皮病和缩果病,病原菌为链格孢、细极链格孢和橄榄色盾壳霉,5月下旬侵染枝条和枣叶,6月上旬开始侵染枣花,7月中旬侵染枣果。  相似文献   

10.
程冉 《农技服务》2004,(8):33-34
苹果采收后,果农常遇到的一个棘手问题是烂果病的发生。苹果烂果病主要是由轮纹病、炭疽病、霉心病、褐腐病等综合侵染所致,烂果率在10%~70%。苹果烂果病发病在贮藏期,但感病却在生长期,因此,防治此病,必须从苹果生长期抓起。  相似文献   

11.
茄子褐纹病的发生特点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茄子褐纹病又叫干腐病,是茄子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特别是在高温多雨条件下,为害更重。此病苗期为害造成缺苗,严重时缺苗率可达40%以上:特别是果实发病引起烂果,在茄子的生长、运输、贮藏中均可发生,一般可造成20%-30%的烂果,有时可达50%以上,严重影响茄子的产量和质量,病果不能食用,完全失去食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根据对马铃薯苗期烂薯病病原的调查情况,分析了烂薯病的发生原因,总结了其发生特点,并提出其综合防治措施,以期为该病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茄子"烂果"即绵疫病的俗称,是茄子重要病害之一,各地普遍发生.茄子发生"烂果"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很大,生产上应注意加强防治.下面介绍这一病害的主要症状、发病特点和防治方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金丝小枣浆烂果病侵染循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室内分离培养与田间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金丝小枣浆烂果病(ZiziphusjujubaMill.cv.Jinsixiaozao)的侵染循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金丝小枣浆烂果病病原菌囊孢壳菌Physalosporaobtuse(Schw.)可在金丝小枣树体及病残体和枣园周围的杨树、榆树、刺槐树、桃树、苹果、梨树上越冬。5月下旬—9月中旬分生孢子器形成并散发分生孢子,8月中、下旬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同时散发。囊孢壳菌孢子随风、雨传播,通过伤口和气孔侵入。6月上旬囊孢壳菌开始侵染枣吊、果柄,7月上旬开始侵染枣果,8月下旬为囊孢壳菌对枣果的侵染高峰期。囊孢壳菌在当年发病枣果上只形成无性世代的分生孢子器,8月下旬—9月散发分生孢子,可在田间进行再侵染。  相似文献   

15.
苹果病害的防治技术,直接影响苹果品质,防治水平差的果园可出现早期落叶,果小味涩,烂果率上升,严重年份烂果率可达30%以上,造成无效生产。苹果的主要病害有斑点落叶病、轮纹病、炭疽病、褐斑病。春梢期、秋梢期是预防斑点落叶病的关键时期,红星、红香蕉等元帅系品种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枣果采收后的制干率,利用同一块枣园内、同一天收获的沧州金丝小枣,采用对比试验设计,制干方法设枣果采收后先热风烘烤20 min然后自然晾晒(简称“烘后晾晒”)和枣果采收后直接在晒场上自然晾晒(简称“直接晾晒”, CK)2个处理,比较了不同处理方法对枣果制干时间和成品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枣果收获后经过短暂的高温处理不仅能明显缩短制干所需的时间,还能显著降低晾晒过程中的浆烂率,提高成品率。该技术是值得枣农推广应用的良好的小枣制干方法。  相似文献   

17.
<正>一、番茄灰霉病番茄灰霉病是番茄常见病害,轮台县各乡、镇、场产区普遍发生,一般减产15%~30%,重者达60%以上。番茄灰霉病在采收后可继续危害,引起严重烂果。1.发病症状该病以叶片受害为主,茎部、花、果实和种子也可发病。叶片多从下部老叶开始发病,逐步向上转移,病发初期在叶片上出现近圆形、浅褐色小斑点,随病斑的扩大,病斑中央呈灰白至灰褐色,湿度高  相似文献   

18.
调查表明辽宁省杨树烂皮病发病严重,主要由气候异常引起。本文对杨树烂皮病病原及症状、症状特点、发病诱因做了详细介绍,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枣缩果病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枣缩果病又称黑腐病、铁皮病,俗称干腰、黑腰等,是一种严重危害枣树果实的病害,枣缩果病在我国各大枣区普遍发生,一般年份果实受害率为20%,严重年份高达70%以上.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该病的发生及其危害明显上升.本文拟从枣缩果病的症状、发生规律及致病原因方面进行分析,探讨综合防治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河北、河南、山西、山东、北京等地枣区,红枣浆烂裂果病害时常发生并日趋严重,流行年病果率高达50%以上,甚至出现绝收现象,给枣业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失和严重的影响。红枣浆烂果病害的防治已经成了枣业发展的当务之急,为此,笔者根据十多年来的科研成果和生产实践,总结出该病害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供广大枣农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