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库布齐沙漠测定了人工生物结皮层的养分含量和颗粒物质的组成,结果表明:采取人工接种技术形成的生物结皮层同样具有养分富集的特征,速效氮、全氮、速效磷、全磷和有机质含量分别比固定沙地增加5.5%、70.0%、59.4%、53.96%和48.9%。与天然形成的生物结皮层养分含量相比,人工生物结皮层各养分(速效磷除外)含量较低,颗粒组成含量和天然形成的生物结皮层颗粒组成含量几乎一致,说明人工接种技术形成的生物结皮层颗粒物质组成和天然生物结皮相同。  相似文献   

2.
沙漠藻固沙结皮的研究与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合分析了沙漠藻结皮研究的现状,并结合自己的研究,探讨了沙漠藻固沙结皮的形成与植被发育的关系、沙漠藻结皮人工接种效果,提出了藻沙粒结皮是沙漠藻结皮的早期形式,探讨了进一步研究沙漠藻固沙结皮的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3.
沙漠生物结皮层覆盖对风沙土水分蒸发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结皮作为流动沙丘固定的标志之一,影响着风沙土水文的变化特征。本文研究结果表明:生物结皮覆盖直接影响着风沙土水分的再分配过程;不同类型生物结皮对土壤自然含水状况和降水再分配的影响不同。生物结皮覆盖对0~5cm土层的土壤自然含水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同时,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不同覆盖状态下,土壤自然含水量发展趋势不同。沙土表层覆盖方式和降水条件不同时,生物结皮层覆盖均不能有效地阻止水分的蒸发过程,并因生物结皮类型的差异,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4.
生物结皮层土壤微生物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库布齐沙漠研究了不同类型生物结皮层土壤微生物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藻类或苔藓类生物结皮层微生物含量均显著高于流动沙土,同时生物结皮层微生物含量也高于下层土壤的微生物含量,说明沙漠地区生物结皮不仅是土壤养分活动的中心,也是土壤微生物富集的中心.并且,沙丘不同部位、人工或天然植被类型的不同等对藻类或藻类-苔藓类生物结皮层或2~10 cm土层三大微生物含量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荒漠藻人工生物结皮固沙成效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荒漠藻人工生物结皮和固沙措施的关系,结果表明:固沙措施不同,生物结皮形成特征不同。单纯的人工造林固沙措施,生物结皮出现的样方概率平均为66.5%,生物结皮盖度平均为68.8%。而采取沙障固沙造林措施,生物结皮出现的样方概率平均为86.3%,生物结皮盖度平均为70.2%。  相似文献   

6.
在毛乌素沙地采用样线法调查了油蒿植冠下生物结皮分布状况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油蒿植冠下生物结皮厚度分布不均匀,生物结皮厚度的最大值出现在距油蒿根部20 cm处,厚度值为0.84 cm,20 cm处向外生物结皮厚度呈环带状降低,距离每增加10 cm生物结皮厚度平均下降约0.07 cm。东南方向上生物结皮分布半径长于其他3个方向,西北方向生物结皮分布半径短于其他方向;距油蒿根部相同距离处东南方向生物结皮最厚,西北方向生物结皮最薄。油蒿植株下生物结皮的分布与枯落物的分布关系密切,枯落物是影响油蒿植株下生物结皮形成的重要因素,同时枯落物的分布又受到油蒿植冠形态和当地风况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集水措施是干旱半干旱地区解决因降雨少且季节间分配不均带来的水资源短缺的主要措施之一,有关微集水区防渗处理材料及其防渗效果的研究也已广泛开展。本文通过5 年(1992-1996)的野外试验对半干旱黄土高原微集水系统生物结皮覆盖对造林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结皮接种3 年后,集水区表面大部分为结皮所覆盖,其集水功能已经部分地表现出来。在春季3 个典型时段内浅层土壤含水量与对照相比显著提高(0.05 水平),1m 土层内春季月均含水量均比对照提高了0.9%–6.04%。同时在研究期末(1996 年)结皮处理的样地内树木个体的树高(H)、胸径(DBH)和地径(DGL)均较对照有显著提高(0.05 水平),提高幅度分别为22.38%、17.34%和20.49%。作为一种生物防渗材料,生物结皮具有无污染、自我繁殖、使用期长和投入小等特点,因此很可以作为西部大开发中植被恢复的主要集水材料,进一步的工作应放在干旱环境下当地适宜结皮种类的选择及其快速繁殖技术上。  相似文献   

8.
管颖 《防护林科技》2021,(1):31-32,62
通过对辽西地区不同放牧强度样地上藻结皮、藓结皮2类生物结皮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的变化情况进行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程度放牧样地恢复区内藓结皮的有机质含量、结皮厚度、全氮、全磷、全钾、微生物碳、微生物氮、土壤含水量等均高于藻结皮,土壤中脲酶、蛋白质酶活性整体也是藓结皮优于藻结皮;中度、轻度放牧样地恢复区2种结皮土壤脲...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林科院库布齐沙漠综合试验站经过3年建设,在防沙治沙技术、沙生植物引种、荒漠藻生物结皮固沙研究等方面取得新的进展,同时受到国内有关高校和科研单位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土地荒漠化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生态问题中的一大分支,主要是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异常以及不利的自然因素等共同导致,加上强劲频繁的起沙风为沙漠化的发生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对于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们的居住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当前,人们发现藓类结皮生长在荒漠化防治中能够起到一定的效果。藓类结皮生长其本身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能够修复因荒漠化造成的植被破坏及沙漠化问题。基于此,本研究将结合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藓类结皮生长的特性及影响因素,分析其在荒漠化防治中应用,为我国沙漠化的防治工作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1.
沙漠生物土壤结皮国外研究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物土壤结皮在干旱和半干旱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W illiam s研究综述和近年来发表的论文,介绍了国外对生物土壤结皮研究的状况和发展趋势。提高人们对沙漠生物土壤结皮在稳定土壤、防止风蚀和输入大气氮等生态功能的认识,更好地保护沙漠中由微小植物组成的十分脆弱的生物土壤结皮。  相似文献   

12.
萧氏松茎象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方法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萧氏松茎象是近年来发生的蛀食马尾松、湿地松等松类植物树干基部的害虫。通过野外调查和搭棚饲养观察,初步掌握了该虫的生物学特性。采用16%虫线清乳油3 mL/孔、1 .8%阿维菌素乳油3 mL/孔分别注射到幼虫排泄孔,15 d校正死亡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3.
在总结盐渍化灾害对公路种种危害的基础上,汇总并研究了盐渍化土地防治原理,从土壤盐渍化地区公路边坡绿化及周边绿化区特殊情况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提出盐渍土综合治理和改良的技术措施。施工实践证明,只要遵循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的原则,制定合理的改良技术措施、选择好适宜的植物种和正确的播种、栽植及养护技术,可以改善公路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4.
中国美国白蛾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全面总结了美国白蛾入侵我国近30 a来的生物防治历史,指出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法,对今后美国白蛾的防治工作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华北石质山区刺槐人工林的土壤呼吸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6年1-12月,利用Li-8100土壤呼吸自动观测系统及AR5土壤温度湿度自动观测系统观测土壤呼吸速率、土壤温度及湿度,分析华北石质山区35年生刺槐林土壤呼吸速率时间变化规律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刺槐林土壤呼吸速率日内变化特征不明显,但日际及季节变化明显,全年呈现出单峰变化趋势,且与土壤温度的日际及季节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具体表现为: 1-3月土壤呼吸速率较低,日际变化略有波动,从4月开始逐渐上升 ,直至7月达到最大值,而后开始逐渐下降,直至11月约降低至1-3月时的水平,并保持到1 2月.全年土壤呼吸速率平均值为2.50 μmol·m-2s-1,主要生长季(4-10月 )土壤呼吸速率明显高于非主要生长季(1、2、11及12月),二者分别为3.63与0.90 μmo l·m-2s-1 .2) 刺槐林地土壤呼吸速率与表层0 cm、地下5、10、15和20 cm 深度处土壤温度都存在极显著的指数相关关系(p<0.01),且与土深20 cm处温度的相关性最好.上述不同深度处的Q10值分别是2.20、2.28、2.34、2.40和2.48. 3)刺槐林地土壤含水量与土壤呼吸速率的相关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通过研究分析表明:兰州市园林绿化用土紧缺,绿地土壤存在密实度高、有机质含量低、污染严重、土源短缺、养护管理缺乏科学性等问题,必须提高土壤改良的科学性和管理的有效性,确保兰州市园林绿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生物入侵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破坏,目前已经成为威胁全球生物多样性和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根据国内外生物入侵研究文献,对入侵河口湾地区的主要动植物的种类、特点和危害等进行概述,针对我国研究现状提出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研究:①尽快开展主要河口湾地区的调研工作,确定入侵物种名录;②开展对关键入侵物种的历史和途径、种类及预防、控制方法等方面的研究;③加强有害生物的生物学、生态学、遗传学、毒理学、管理学等研究.  相似文献   

18.
环境与生物因子对土壤呼吸及其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态系统呼吸中土壤呼吸的不确定性最大。文中阐述了环境与生物因子如土壤温度、湿度、理化性质、大气CO2浓度、生物因子及人类活动对土壤呼吸及其组分产生的影响, 并对未来相关领域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