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蓄水坑灌降雨径流的产汇流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蓄水坑灌法是一种具有水土保持作用的山丘区果林灌溉新方法。根据蓄水坑灌法田间工程的特点,分析了在蓄水坑灌条件下的产汇流特性;在此基础上对单棵果树控制面积内的径流过程、初损历时、径流量及径流系数进行了分析推导,建立了相应的计算模型,并以设计算例说明了计算模型的应用。此项研究对于在一定的水土流失防治标准下设计蓄水坑灌的田间工程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均质土非恒定水位单坑入渗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蓄水坑灌法是适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果园灌溉的一种新方法,其灌溉理论有待于进一步研究。针对均质土非恒定水位蓄水坑入渗问题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均质土非恒定水位蓄水坑入渗的数学模型,并通过物理模型试验求得了入渗参数,还对影响非恒定水位蓄水坑入渗过程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将对蓄水坑灌法的进一步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蓄水坑灌法是针对中国北方山丘区存在着干旱和水土流失这两个突出问题而提出的一种适用于果林灌溉的新方法。蓄水坑灌条件下的土壤入渗是在变水头作用下进行的。该文通过室内试验,对垂直土柱在不同水头作用下的土壤入渗参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入渗水头对入渗系数有较为显著的影响,入渗系数随入渗水头的变化呈现出相对平稳与显著性变化的交替变化趋势;入渗水头对入渗指数也有一定的影响,但其变化范围较小。这一研究成果对蓄水坑灌条件下的变水头入渗及土壤水分运动特性的进一步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蓄水坑灌法是针对中国北方山丘区存在着干旱和水土流失这两个突出问题而提出的一种适用于果林灌溉的新方法.蓄水坑灌条件下的土壤入渗是在变水头作用下进行的.该文通过室内试验,对垂直土柱在不同水头作用下的土壤入渗参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入渗水头对入渗系数有较为显著的影响,入渗系数随入渗水头的变化呈现出相对平稳与显著性变化的交替变化趋势;入渗水头对入渗指数也有一定的影响,但其变化范围较小.这一研究成果对蓄水坑灌条件下的变水头入渗及土壤水分运动特性的进一步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入渗水头对土壤水平一维入渗影响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蓄水坑灌法是一种适用于我国北方山丘区果林灌溉的新方法。蓄水坑灌条件下的土壤水分入渗是在变水头条件下进行的。本文着眼于研究蓄水坑的侧向水平入渗,通过室内试验,对水平土柱在不同水头作用下的土壤入渗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入渗水头对入渗系数有较为显著的影响,对入渗指数有一定的影响,入渗系数和入渗指数均随入渗水头的变化呈现出相对平稳与显著性变化的交替变化趋势。这一研究成果对进一步研究蓄水坑灌条件下的变水头入渗及土壤水分运动特性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蓄水坑灌田间工程规划设计进行研究,解决蓄水坑灌未来推广运用中的问题,为推动山丘区蓄水坑灌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奠定基础。[方法]以山西省太谷县节水灌溉示范园区为背景,将蓄水坑灌田间工程基本要素与微灌工程技术和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相结合,因地制宜地对蓄水坑灌田间工程进行设计。[结果]采用水平集雨沟整地方法;每株果树布置4个蓄水坑,蓄水坑深度40cm;在降雨径流蓄滞能力设计为5a一遇24h最大暴雨量标准下,蓄水坑设计直径为30cm;坑内布置一体化设计的底板、固壁和顶盖;环状沟深度20cm,宽度30cm,半径50cm;输配水闸管系统包括干管、支管、毛管3级,管材为聚乙烯;四孔出流毛管沿环状沟内径呈环形绕树布置;给出了各管道管径、长度及进口工作水头的计算方法,以及系统工作制度的确定方法。[结论]对整地技术、蓄水坑设计与布置技术和低压管道系统设计技术的规划设计,能够满足山丘区蓄水坑灌的特殊灌溉要求。  相似文献   

7.
表层土壤体积质量和导水率是影响土壤入渗及水分运动的重要物理参数。该文采用土壤切片技术和数字图像分析技术,分析了蓄水坑灌条件下入渗水头对砂壤土表层土壤体积质量的影响,进行了不同入渗水头、土壤体积质量对砂壤土表层土壤饱和导水率的试验研究,并对蓄水坑侧向水平入渗湿润锋变化的试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研究试验条件下(土壤体积质量为1.345 g/cm3),入渗水头对土壤体积质量和表层土壤饱和导水率有较明显的影响。随着入渗水头的增大,其作用下的表层土壤体积质量趋于增大,土壤结构趋于密实,表层土壤的饱和导水率趋于减小;表层土壤饱和导水率与入渗水头和土壤体积质量之间呈乘幂关系,且表层土壤饱和导水率对土壤体积质量的变化较为敏感,当土壤体积质量达到某一程度时(1.466 g/cm3),入渗水头对表层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影响甚微。研究成果揭示了入渗水头影响蓄水坑土壤入渗的微观机制,为进一步研究蓄水坑灌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水库是具有拦洪、蓄水和调节水流作用的水工建筑物,建成后可起到防洪、蓄水灌溉、供水、发电、养殖等作用。修建水库工程,扰动地表面积和动用的土石方量大,不可避免地会造成人为水土流失。由于水库属于建设类项目,在施工期开展水土流失防治尤为重要。介绍了水库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和由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临时措施、预防措施和管理措施组成的水土保持防护体系。  相似文献   

9.
经过近两年4个单季水稻灌溉方法试验的结果提出,对于渗水厉害的沙壤土质农改田,旱灌法既省工,节水又不甚影响产量,是所有参加试验方法中最理想的灌水方法,值得向大田推广。  相似文献   

10.
单坑变水头入渗条件下均质土壤水分运动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变水头入渗条件下的土壤水分运动是蓄水坑灌的基本理论问题。该文根据土壤水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分析了蓄水坑变水头入渗的复杂边界条件,并推导了其坑水位变化与坑壁变水头入渗关系的数学表达式,进而建立了蓄水坑灌单坑变水头入渗及土壤水分运动的数学模型。采用ADI交替方向隐式差分格式将土壤水分运动方程离散,用Gauess-Seidel迭代算法求解非线性差分方程,实现了单坑变水头条件下的土壤水分运动的数值模拟。实验验证表明,数值计算结果与实测值有着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1.
以塘坝为中心建设立体型综合开发小区于明(黑龙江省青冈县水土保持办公室,151606)塘坝是我国水利水保建设的重要工程措施之一。它不仅可防洪蓄水,防治水土流失,同时对解决农田抗旱灌溉、养鱼等综合开发利用具有重要作用。搞好以塘坝建设为中心的小流域综合开发...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蓄水坑灌条件下土壤氮素的利用率,建立了蓄水单坑土壤氮素迁移转化的数学模型,利用有限体积法进行了求解,并利用室内蓄水单坑灌施尿素条件下土壤水分和氮素运移转化实测数据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蓄水单坑灌施尿素1 700 mg/L条件下,土壤铵态氮主要分布在20~70 cm深度范围内,1~3 d内土壤铵态氮含量明显增大,7 d后开始减小;土壤硝态氮主要分布在湿润锋附近,1~7 d内硝化作用逐渐增强,20~70 cm范围内硝态氮浓度不断增大。土壤含水率、湿润锋、铵态氮、硝态氮含量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说明所建立的蓄水单坑土壤氮素迁移转化的数学模型是正确的,采用有限体积法求解是可行的。该模型可较好地模拟蓄水坑灌单坑土壤氮素迁移转化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3.
针对灌区缺乏调蓄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个优选田间灌溉蓄水工程规模的模型。模型同时考虑灌区来水与用水的随机性,以旬为分析时段单元,生成泉源来水和灌溉需水的人工长系列,基于蒙特卡罗(Monte Carlo)方法,模拟计算了不同规模的蓄水工程在设计运行期内对灌溉区农业的增产效益,以净效益最大为标准优选田间蓄水池规模,结果表明,对于单位灌溉面积最优的蓄水工程规模为2100 m3,相应的灌溉可靠度提高到95.0%。  相似文献   

14.
<正>众所周知,提高土壤蓄水能力,使降雨就地入渗,是防止坡地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我们在搞简易地下灌溉时发现,根坯暗沟具有较好的拦蓄暴雨径流的能力。所谓“根坯”,是指高粱、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严重的国家之一,水蚀是我国分布最广、危害最严重的水土流失类型。1980年以来,我国进入了一个以小流域为单元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新阶段。小流域综合治理的蓄水保土效益是取得各项效益的基础和保证,结合郝台子小流域水土流失情况,对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蓄水保土效益进行科学评价。结果表明,郝台子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蓄水保土效益显著。由于保住了土、蓄足了水,为发展农林牧产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流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水稻蓄水-控灌技术初探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该文提出了水稻"蓄水-控灌"的灌排新模式,即在保持较低灌水下限的同时,提高雨后蓄水深度,以充分利用水稻的抗旱、耐淹特性,提高降雨利用效率.以杂交水稻"K优818"为试验材料,采用小区试验,研究了蓄水-控灌模式对水稻耗水量、灌溉定额、排水定额、降雨利用效率以及对水稻农艺指标和产量的影响,并与淹水灌溉和控制灌溉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蓄水-控灌耗水量较淹水灌溉减少15.0%,而较控制灌溉增加20.4%;与淹水灌溉和控制灌溉技术相比,蓄水-控灌水稻本田期内灌溉定额分别减少了20.8%、46.9%,排水定额减少了83.9%、87.2%;降雨利用效率增加36.84%、48.02%.蓄水-控灌模式下水稻的株高、有效穗数均高于淹水灌溉,叶面积指数低于淹水灌溉,经济产量高于淹水灌溉和控制灌溉.上述结果表明水稻蓄水-控灌是一种节水高效的灌溉模式.  相似文献   

17.
黄甫川是黄河中游的一条多沙粗沙交流,境内气候干旱,降雨集中,水土流失严重,沟道开阔平缓,利用洪沙发展基本农田具有丰富的水沙资源和广阔的场地。洪沙利用的主要形式有:打坝拦洪,蓄水灌溉与淤泥澄地相结合;引干支流洪水淤滩澄地;合理布设引洪渠系,引洪淤灌农田,改良土壤。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评价了西部堪萨斯州粉砂壤土采用播前灌溉技术后一定深度土层的排水和蓄水效率。在土壤和降水量一定的条件下,播前灌溉的蓄水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灌溉前的土壤含水量和灌溉量的影响,其中一个或两个因子值增加,蓄水效率就降低。生长季的灌溉管理措施对收获后的土壤含水量和休眠季的蓄水效率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19.
蓄水池土工膜防渗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蓄水池是水土保持工作中的一项有效工程措施,它施工技术简单,便于管理。四川省武胜县复兴河小流域,1990年被国家列入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后,已综合治理面积80km~2。在综合治理中,该流域修建了各类型蓄水池4000个,总蓄水容量35.6万m~3,在控制水土流失和发展山地灌溉、养鱼等方面起到了显著作用。但有不少蓄水池因池址选择不当或施工质量差,蓄水运用时常常发生渗漏、垮塌,致使工程不能蓄  相似文献   

20.
蓄水排灌助民富,改燃节能暧民心,防灾减灾保民安,一项项民生水保工程建设的顺利推进有效地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9.6万农民喝上放心水,2 000hm2果园实现了节水灌溉,139.34 km2水土流失面积、45座崩岗得到有效治理,一组组数字无声地记录着安远水保人的辛勤与汗水。近年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