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惠竹梅  李华  龙妍  张瑾  庞学良 《园艺学报》2010,37(9):1395-1402
在酿酒葡萄生产园行间播种白三叶草、紫花苜蓿和高羊茅,以清耕为对照,研究了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变化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结果表明,与清耕(对照)相比,行间生草总体使葡萄园土壤微生物数量增加,其中固氮菌与纤维素分解菌数量升高幅度较大,平均升高幅度分别为223.4%和83.4%,细菌数量平均升高68.1%,放线菌数量升高的幅度最小。白三叶草和紫花苜蓿处理较高羊茅处理增加的幅度大,除放线菌外,均与清耕之间差异达显著水平。行间生草使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提高,全P、速效P含量降低;白三叶草和紫花苜蓿处理使土壤全N、碱解N、速效K含量显著提高,高羊茅处理使其降低。除速效P外,其余土壤养分与土壤微生物因子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纤维素分解菌是影响土壤有机质最重要的微生物因子,放线菌是影响土壤N、P、K最重要的微生物因子。  相似文献   

2.
在山楂园行间连续种植4年毛苕子和黑麦草,研究生草对山楂园土壤养分、酶活性及微生物的影响,以期为生草栽培在山楂园土壤管理当中的应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山楂园行间种植毛苕子和黑麦草显著提高0~20 cm、20~4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与清耕相比分别提高37.7%、33.2%和29.7%、27.7%,但对40~60 cm土...  相似文献   

3.
行间生草对甜柿果园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甜柿品种"阳丰"为试材,采用自然生草和人工生草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生草处理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以期为甜柿果园栽培管理中果园生草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人工行间生草可以提高甜柿果园0~20、20~40、40~60 cm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但不同草种对各个菌类数量的影响不相同。与自然生草相比,人工生草处理对甜柿果园0~20、20~40、40~60 cm土层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土壤脲酶活性、土壤蔗糖酶活性和土壤磷酸酶活性有促进作用,但其效果因生草种类而存在明显差异。该研究表明生草可以改变甜柿果园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建议甜柿果园栽培生产中应合理配置草种,优先推荐以林间组合为主,以保证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同步均衡增加。  相似文献   

4.
生草栽培对刺梨园土壤养分、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向仰州  刘英  何季  刘晓  徐海  郭颖 《北方园艺》2018,(6):96-101
采用间作黑麦草、自然生草和清耕3种方式对刺梨园进行地表管理,研究了不同地表管理方式对刺梨园0~40cm土壤养分、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以及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与清耕相比,生草栽培可以调节土壤pH,增加土壤养分含量。间作黑麦草较自然生草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全磷、全钾、有效氮含量(P0.05),自然生草较间作黑麦草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效钾含量(P0.05)。与清耕相比,2种生草方式均显著提高了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以及微生物总数(P0.05)。与清耕相比,生草可以显著提高土壤酶活性,并且间作黑麦草对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增加作用大于自然生草。土壤微生物与有机质、全氮、全钾、有效氮含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或显著正相关(P0.05)。土壤酶活性与有机质、全氮、全磷、有效氮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或显著正相关(P0.05)。土壤酶与土壤微生物数量之间极显著正相关(P0.01)或显著正相关(P0.05)。这说明2种生草栽培均可以改善刺梨园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不同生草处理对柑桔园土壤养分的影响,在上海市崇明区长兴岛滨海盐土宫川温州蜜柑园,于9月开始设置行间自然生草及黑麦草、野豌豆、黄花苜蓿、菊苣、高羊茅和鼠茅草等6个草种人工生草处理,翌年对不同草种地上部的生物量及0~20 cm土层的pH值、有机质、矿质元素有效含量等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野豌豆和黑麦草地上部干鲜质量比低于其他草种处理,不同处理之间土壤pH值差异无显著性;(2)行间种植黑麦草和野豌豆促进春秋季桔园土壤有机质累积的作用较好;(3)与其他处理相比,行间种植野豌豆春秋季土壤水解性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较高;(4)行间种植黑麦草和野豌豆对秋季土壤中交换性钙含量的提升效果优于其他草种,而行间种植黑麦草和黄花苜蓿对秋季土壤中交换性镁含量的提升效果较好;(5)行间种植野豌豆春季土壤有效锰、有效锌、有效铜含量及秋季土壤有效硼含量均高于其他草种;种植野豌豆和菊苣对秋季土壤有效铁含量、种植黑麦草对秋季土壤有效锌和有效铜含量、自然生草和野豌豆对秋季土壤有效钼含量分别具有更明显的提升效果。桔园行间生草可有效调节土壤有机质、大量元素、中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供给能力,但不同生草类型的调...  相似文献   

6.
黄土高原旱地苹果园生草对土壤养分影响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对黄土高原渭北旱地苹果园生草土壤养分测定结果表明:生草能提高0~60cm土层有机质含量,种植禾本科牧草有机质年积累0.1%,种植豆科牧草年积累0.15%;随生草年限的增加较深土层土壤有机质趋于增加。生草对N、P、K营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0~40cm土层,生草的前期土壤养分消耗大于积累,全N、全P、全K的演变呈现“S”型的演变过程,生草能提高0~40Cm土层水解N、速效P及速效K含量,黑麦草活化P的作用大于白三叶,而白三叶活化N的作用大于黑麦草。随着生草年限的增加,苹果产量及品质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7.
杜凯  鲍楠  李良 《果农之友》2021,(4):30-31,34
葡萄园按照生态方式合理控制草害,使杂草发挥积极的作用.生草栽培尤其对改善土壤性状、涵养水分、丰富生物多样性、调节土壤小气候和维持生态平衡等方面有诸多裨益.通过具体措施合理规避生草栽培误区,实现葡萄栽培高产优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葡萄园生草对葡萄与葡萄酒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大多数研究认为,葡萄园生草可有效控制植株的生长势,减少夏季和冬季修剪量,促进根系向土壤深层发展,生草能降低葡萄叶片营养元素含量和葡萄果实产量,可调节葡萄园温度和湿度,改善葡萄园微气候,减少病虫害,提高果实品质,使果实含酸量降低,含糖量和糖酸比升高,同时提高了红葡萄酒中花色素苷、多酚含量及pH,使酒体颜色加深,结构感增强,从而提高葡萄酒的质量。今后应进一步加强葡萄园生草对葡萄与葡萄酒质量影响机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梨园生草对土壤养分及天敌数量的影响初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2~2004年连续3年在梨园行间生草,种植三叶草和紫花苜蓿,每年收割鲜草覆盖树盘。结果看出,行间生草可明显提高梨树根际土壤的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生草时间越长,效果越显著。梨园生草后,害虫天敌数量显著增加,且增加幅度逐年提高。行间种植紫花苜蓿对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和增加天敌数量的效果优于种三叶草。  相似文献   

10.
2006~2008年.笔者以刘村酥梨为试材进行了梨园生草试验,研究了生草对土壤养分及酥梨果品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闷棚对保护地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保护地西葫芦为试材,研究了不同闷棚处理对西葫芦茎基腐病发病率、产量及其土壤中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物料+改良剂闷棚的效果与采用必速灭农药熏蒸和氰氨化钙闷棚处理效果相当;三者均能降低土壤中的细菌数量,增加土壤中的真菌和放线菌数量,降低西葫芦茎基腐病的发病率,显著提高西葫芦的产量。  相似文献   

12.
基于盆栽试验的地膜残留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膜残留已经成为中国近年来农田生态环境的关注焦点。以西安市南郊东姜村蔬菜基地为土壤取样地,基于盆栽试验,研究不同地膜残留累积水平下,紫花苜蓿出苗期、初花期和采收期土壤中细菌、真菌、放线菌和微生物总量在数量上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地膜残留累积水平的增加,土壤中细菌数量虽呈下降趋势但不明显,最大下降幅度为14.38%(相对于CK),各生长期影响程度排序为出苗期初花期采收期。土壤中真菌数量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但变化过程不同。出苗期,土壤中真菌数量的下降速率呈现"慢-快-慢"的变化过程;初花期和采收期,土壤中真菌数量的下降速率呈现"慢-快"的变化过程,最大下降幅度为87.93%(相对于CK)。说明地膜残留累积量的变化对土壤中真菌影响非常明显,各生长期影响程度排序为初花期出苗期采收期。土壤中的放线菌数量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但变化过程不同。出苗期,土壤中放线菌数量的下降速率呈现"慢-快"的变化过程;初花期和采收期,土壤中放线菌数量的下降速率呈现"慢-快-慢"的变化过程,最大下降幅度为62.78%(相对于CK)。说明地膜残留累积量的变化对土壤中放线菌影响明显,各生长期影响程度排序为初花期采收期出苗期。土壤中微生物总量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且变化过程基本一致,最大下降幅度为38.16%(相对于CK)。说明地膜残留累积量的变化对土壤微生物总量影响显著,各生长期影响程度排序为:初花期采收期出苗期。结合累积年限和单位农田面积地膜残留累积当量,给出了不同地膜残留累积量下造成土壤中微生物总量下降的主要菌落。希望研究结果能为农田地膜残留治理和生态环境恢复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针对宁夏贺兰山东麓地区风沙土中的养分含量较低且容易随水分流失等问题,采用大田试验和小水流自流微灌带,研究灌水量每667m~2为177、211、244、277m~3 4个不同梯度处理对风沙土0~80cm土壤全磷、速效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全磷、速效磷集中分布在0~40cm土壤,随土层深度增加逐渐减少,深层土壤磷素含量极低;灌水使得土壤的全磷、速效磷含量空间分布发生变化,表层土壤磷元素会被淋洗到深层土壤;在不同灌水量条件下,灌水量越大,表层土壤被淋洗到下层磷元素越多,且会被淋洗到越深层次土层中;灌水量为244m3处理最优。  相似文献   

14.
三赞鞘氨醇单胞菌生物结皮对土壤水肥保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能分泌大量黏多糖的三赞鞘氨醇单胞菌(S.sanxanigenens)为试验菌株,以沙土、壤土和粘土为试材,采用摇瓶发酵获得高黏度菌剂,将其稀释后喷洒于土壤表面形成一层生物结皮,研究菌剂对不同质地土壤保肥和保水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三赞鞘氨醇单胞菌生物结皮形成后,壤土、沙土和粘土的持水能力比对照提高67.6%、27.3%和20.7%;淋溶试验后表面有结皮的粘土铵态氮流失减少83.3%,磷肥流失减少61.1%,钾肥流失减少75.0%;生物结皮对壤土和沙土保持养分的能力也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5.
李科  韩萍 《北方园艺》2016,(20):178-182
为研究不同土壤管理方式对苹果园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选择庆阳市不同区域生草覆盖、黑膜覆盖和清耕(对照)3种管理方式,对90个苹果园土壤进行养分分析。结果表明:生草覆盖和黑膜覆盖0~30、30~60cm土层中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全磷、有效磷、全钾、速效钾的含量均高于清耕(对照),提高了果园土壤的基础肥力,增加了土壤的养分含量,其中生草覆盖对增加土壤养分更为显著,在苹果园管理上应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6.
以广玉兰幼苗为试材,采用生态学方法,研究了喀斯特地区6种不同岩性的土壤与广玉兰幼苗养分含量间的变化和影响,以期为喀斯特地区广玉兰幼苗的培育、生长和施肥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在不同岩性的土壤上,土壤养分及广玉兰幼苗体内营养元素含量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在不同岩性的土壤上,广玉兰幼苗对土壤有效养分的吸收在石英砂岩上最好,在第四纪红色粘土上最差;广玉兰幼苗在其整个生长过程中,对氮素和磷素的吸收较多,对钾素的吸收则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辣椒叶水浸液对辣椒幼苗根际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4种土壤酶活性均有随着辣椒水浸液浓度增加而增大的趋势,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纤维素酶,水浸液在10 g·L-1时,其活性较对照显著增加了23.1%;辣椒叶水浸液均随着浓度的增加降低了土壤pH值,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及速效钾含量;4种土壤酶活性均与土壤pH值,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及速效钾含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生物有机肥对茶园土壤肥力、养分及土壤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大田试验,以不施肥为对照,研究不同用量的生物有机肥对茶园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碱解氮含量以及pH值、微生物种群数量和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为生物有机肥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施用TS-1型生物有机肥能显著提高茶园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和碱解氮含量,且提高了微生物种群数量、多样性指数和土壤脲酶活性.从而显著提高茶园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环境,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辣椒叶水浸液对辣椒幼苗根际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4种土壤酶活性均有随着辣椒水浸液浓度增加而增大的趋势,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纤维素酶,水浸液在10g·L-1时,其活性较对照显著增加了23.1%;辣椒叶水浸液均随着浓度的增加降低了土壤pH值,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及速效钾含量;4种土壤酶活性均与土壤pH值,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及速效钾含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0.
以分别栽培于砂壤土、壤土和黏壤土,砧木为八棱海棠(Malus robusta Rehd.)和平邑甜茶(Malus hupehensis Rehd.)的2年生盆栽‘红富士’苹果(Malus×domestica Borkh.‘Red Fuji’)幼树根际土为试材,分析根际和未栽植果树的非根际土壤细菌16S rRNA基因拷贝数、细菌根际效应、微生物群落代谢活性、功能多样性及其碳源利用类型等。结果表明,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细菌的拷贝数、微生物群落代谢活性以及功能多样性指数均是黏壤土>壤土>砂壤土、平邑甜茶根际土>八棱海棠根际土、根际土>非根际土。两种砧木的细菌根际效应均是在砂壤土最大,黏壤土最小;砂壤土中的细菌丰度受砧木的影响最大。根际和非根际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能力均是黏壤土>壤土>砂壤土;根际微生物群落对酚酸和羧酸类碳源的利用能力显著高于非根际;八棱海棠根际微生物群落对羧酸类碳源的利用能力在砂壤土中最高、在黏壤土中最低,平邑甜茶根际微生物群落正相反。根际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类型因土壤质地而异,在砂壤土中主要利用氨基酸类,其次是碳水化合物和羧酸类;在壤土中主要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