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Laurie和Bennet(t1986)用普通小麦与玉米杂交,并进行幼胚培养,获得了小麦单倍体植株。但要真正用于育种实践,必须首先获得较高并且相对稳定的得胚率。目前报道的单倍  相似文献   

2.
小麦×玉米胚培养产生小麦单倍体植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小麦与玉米远缘杂交诱导小麦单倍体,经染色体人工加倍后第一代即可获得纯合稳定的加倍单倍体DH系,与花药培养获得的DH系相比,具有不受小麦基因型差异的影响、没有无性系变异发生等优点,因此在小麦的遗传研究和育种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对小麦×玉米诱导单倍体胚的研究已有较多报道,而对单倍体胚培养再生成苗,特别是培养过程中环境温度和光照等对单倍体成苗率的影响国内尚无系统报道.  相似文献   

3.
小麦×玉米诱导小麦单倍体高效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为建立一套高效的小麦×玉米单倍体诱导系统用于构建小麦DH群体,采用杂交后剪穗进行人工控制环境条件的室内离体培养法和田间常规杂交法诱导小麦×玉米单倍体,研究了不同培养环境、离体培养时环境温度、常规杂交法时T>10℃有效积温对单倍体成胚率和成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就平均成胚率而言,离体培养法(23.6%)>常规杂交法(18.1%),获得最高成胚率的环境温度为21℃~23℃,T>10℃有效积温为188℃;就平均成苗率而言,离体培养法(18.7%)高于常规杂交法(15.1%),获得最高成苗率的环境温度为23℃,T>10℃有效积温为188℃。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套高效、可靠、重复性好的小麦×玉米单倍体诱导系统。实验还表明大田条件下,授粉后12~14d的培养时间不宜作为小麦×玉米单倍体剥胚的时间标准,而应以授粉后外界环境提供的T>10℃有效积温作为剥胚的时间标准可能更准确。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小麦×玉米杂交单倍体胚的产生频率,采用了2,4-D中含有不同体积浓度的二甲基亚砜和不同的激素处理组合两种方法诱导小麦×玉米产生单倍体,研究其对得胚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就平均得胚率而言,在二甲基亚砜激素浓度处理中,最佳的二甲基亚砜体积浓度为3.0%(得胚率为17.0%),而且各不同浓度的处理均高于对照(9.7%);在不同激素配比试验中,2,4-D+3%二甲基亚砜单独处理的得胚率(7.3%)﹥2,4-D两次处理(6.9%)﹥2,4-D与2,4-D+3%二甲基亚砜配合处理(5.5%)﹥2,4-D一次处理(2.9%)。  相似文献   

5.
Laurie和Bennett(1986)用普通小麦与玉米杂交,并进行幼胚培养,获得了小麦单倍体植株。但要真正用于育种实践,必须首先获得较高并且相对稳定的得胚率。目前报道的单倍体胚诱导频率差异较大,最高的已达48.6%,最低的不足10%(顾坚等,2005)。本实验通过在2,4-D中加入不同体积浓度的二甲基亚砜,研究其对得胚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7.
玉米幼胚离体培养和植株再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系统研究了不同材料、不同培养基对玉米幼胚愈伤组织诱导及继代分化、植传再生的影响,结果发现,8个玉米自交系幼胚均能诱导出愈伤组织。但在继代过程中差异较大。将能继代的愈伤组织转入分化培养基进行生根培养。5010和综3自交系获得了再生植株。并且植株移栽可成活。  相似文献   

8.
小麦×玉米诱导小麦单倍体的形态学及细胞学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鉴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玉米(Zeamays L.)产生的杂种子代的单倍性,采用形态学和细胞学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对杂种幼胚及胚拯救产生的植株进行表型分析与染色体记数。结果表明,小麦×玉米诱导的杂种子房内均无胚乳,仅在少数子房内观察到1个游离的球形幼胚,这些幼胚发育成植株后在花期花药退化或花粉败育,这一特征可作为小麦×玉米杂交后代单倍性的形态学标记。研究同时表明,杂种子代植株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21,在整个染色体组中无可同源配对的成对染色体,并且未发现玉米染色体,结合麦族植物染色体基数x=7的特点,确定该杂种子代为小麦单倍体(三元单倍体),这是小麦×玉米杂交后代单倍体鉴定最重要的细胞学标记。文中同时对小麦×玉米杂交后代单倍体鉴定的重要性,及与以前相关研究结果的差异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李社荣  孙光祖 《核农学报》1996,10(3):155-160
本实验采用^60Coγ辐照与小麦赤霉菌粗毒素的多种剂量组合,研究复合处理对小麦幼胚离体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γ辐照与毒素处理能降低愈伤组织诱导率,接种后第40天,愈伤组织存活率及愈伤组织生长量亦降低。但50Gy辐照对愈伤组织生长有一定刺激效尖。复合处理剂量效应方程多为二元多项式。100ml/L毒素培养基上得到的再生植株,其苯丙氨酸裂解酶活性显高于无毒培养基上得到的对照。  相似文献   

10.
施肥对小麦,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小麦开花至成熟期间锌在不同器官内的积累动态,探讨锌对小麦开花后农艺性状及籽粒蛋白质形成的调控作用,采用离体穗培养技术研究了不同浓度锌对新春8号和杜伦的影响。结果表明,开花后离体穗培养小麦各器官的含锌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不同器官含锌量关系为:穗>倒一节>倒二节。缺锌小麦生长受抑制,节间生长严重受阻,倒一节长度对锌的反应比倒二节敏感。开花期旗叶叶绿素含量受锌影响不大,花后两周叶绿素含量受锌离子浓度的影响较大。增加供锌量显著或极显著地增加小麦穗粒数,提高其结实率;低锌强烈抑制杜伦的小花分化,减少其穗粒数,高锌促进小花分化但是使结实率下降;缺锌阻碍籽粒灌浆,显著降低千粒重,高锌使小麦千粒重有小幅下降。锌对小麦籽粒总蛋白含量的影响不显著;小麦籽粒蛋白组分含量受锌离子浓度的影响显著,各蛋白组分与锌的相关性和相关度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2.
不同幅宽小麦套种玉米对种群生态关系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改小麦套种玉米的传统窄幅模式为中、宽幅模式,在玉米株高与小麦株高持平前,小麦带光照略增强,玉米带光湿环境显著改善,平均透光率增加11.0%-11.5%,叶温提高0.4℃;当玉米株高超过小麦株高后对小麦的遮荫影响加重。中幅、宽幅套种均可改善小麦和玉米的营养生长状况,促进小麦幼穗和玉米果穗分化,但一定程度影响了两作粒重的提高。随套种幅宽的增加,小麦单元产量下降13.89%-22.58%,玉米单元和两作整体产量分别提高30.00%-37.715和11.47%-12.26%,系统的产量稳定指数降低0.0125-0.0338。  相似文献   

13.
不同生长素类型及ABA搭配对小麦幼胚再生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长素是小麦幼胚产生胚性愈伤组织的关键成分,培养基中适宜的生长素种类、浓度和组合决定着小麦幼胚再生效果。本研究以小麦基因型CB037幼胚为材料,在分别确定dicamba、2,4,5-T和picloram的适宜用量的基础上,比较了2,4-D、dicamba、2,4,5-T、picloram在适宜浓度下诱导再生的效果,筛选...  相似文献   

14.
15.
施肥对小麦,玉米的增产效应及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992-1994年的肥料定位监测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对照明显增产,差异达极水平F-27.8^**。M6000N18处理年亩产最高为1011.4kg;有机肥单施M6000产量最高,但从经济效益看,M3000最经济,平均1000kf有机肥增产69.4kg,较M6000肥效提高38.1%;有机肥增产后效6000kg有机肥大于3000kg有机肥,氮化肥增产有同样趋势.  相似文献   

16.
从Diospyros植物茎叶中分离获得的DF3物质,用以处理辐照前后的小麦种子,表现出对发芽生长的辐射保护作用,辐照前处理作用更加明显,成苗率比对照增加40%。  相似文献   

17.
小麦-玉米轮作覆盖稻草对土壤肥力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陈兰祥  夏淑芬  许松林 《土壤》1996,28(3):156-159
研究了小麦-玉米轮作中用稻草覆盖的效果。结果表明,稻草覆盖对小麦-玉米轮作产量有显著的增产效果。碳铵分次施用与稻草覆盖相结合,可减少碳铵的挥发损失,显著提高肥料的增产效果。在微酸性土壤上,玉米对钾反应比较敏感,每亩覆盖的200公斤稻草所带入的钾相当于7.5公斤氯化钾的肥效。稻草覆盖是增加土壤有机质、速效钾含量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19.
氮磷用量对小麦玉米植株吸收氮磷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敦芳  袁尊奎 《土壤》1995,27(3):156-158
根据农作物的需肥量、目标产量及土壤的供肥能力,进行测土配方施肥,是目前在大面积农业生产上广泛应用的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20.
硅锌锰配合施用对小麦,玉米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北方高肥力土壤上,硅锌锰配合施用作基肥有明显增产效果。小麦平均每亩增产49.7kg,增产11.86%;玉米平均每亩增产77.2kg,增产15.38%。锌锰配合施用对小麦、玉米也有明显增产效果或一定增产作用。但不如硅锌锰配合施用效果好。硅锌锰配合施用量以每亩硫酸锌2kg,硫酸锰2kg,硅酸钠3kg比较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