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正大棚番茄由于受温湿度和管理不当等因素影响,易出现僵果、空穗、空心果现象。要达到高产高效目的,除了培育壮苗、合理施肥、加强温湿度管理外,还需要一些技巧。一是去除每穗花的第一朵花,多点花、早疏果、留好果。应及时除去第一朵花,每穗花可点花6朵-8朵,在番茄长到鸽蛋大小时,去掉畸形的、伤果、病果和过大过小的果,每穗留果3-5个为宜。  相似文献   

2.
利用分布于小麦7个部分同源群的1 246对引物对15个可能的小麦-长穗偃麦草二体异附加系的4个亲本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结果表明,186对SSR、209对EST-SSR和22对STS引物能够在长穗偃麦草中扩增出不同于其他3个小麦亲本的特异条带,其中18对引物可以在14个附加系中的1~7个附加系扩增出长穗偃麦草的特异带,说明它们可能添加长穗偃麦草的遗传物质。5个附加系(1-3、1-8、1-27、2-6和2-22)可能含有长穗偃麦草第7同源群染色体,4个附加系(5-10、5-20、6-23和6-18)可能含有长穗偃麦草第6同源群染色体。附加系1-13可能附加2条不同同源群的长穗偃麦草染色体。同时发现,小麦与长穗偃麦草杂交及其后代衍生过程中长穗偃麦草染色体间可能发生遗传重组。  相似文献   

3.
从香蕉品系"8818"组织培养繁殖后代中,选育出果指整齐,生育期短的香蕉新品系"W-07",主要表现中矮杆(231cm),茎粗中等(70.2cm),苗期生长较快,叶色浓绿,叶形椭圆形,叶形比(长/宽)2.05;果穗6~8梳,平均每梳质量4.0kg,穗长80.6cm,单穗重24.42kg,单果重180g,果指数130.2条/穗,果指长20.3cm,产量高,全生育期317d(春植)。"W-07"适宜在海南岛栽培种植。  相似文献   

4.
<正>7日光温室长季节栽培的番茄换头7.1连续摘心多次换头整枝方法。①主蔓留3穗果摘心,然后选留一个最壮的侧枝,再留3穗果摘心,每株番茄共结6穗果。两次摘心都要在第三花序上留两片叶。摘心在第三花序开花时进行。②留9穗果,即进行两次换头,当主干结3穗果时摘心,留下一个强壮的侧枝使其结果,结3穗果后再留一个比较壮的侧枝,三个枝共结9穗果。③连续摘心换头,当主干第二花序  相似文献   

5.
筛选出适于‘红地球’葡萄膨大的TDZ浓度,提高‘红地球’的膨大效果。以成熟期的葡萄果实为试验材料,研究了0 mg/L TDZ(CK)、6 mg/L TDZ处理、7 mg/L TDZ处理、8 mg/L TDZ处理对‘红地球’葡萄穗重、穗长、穗宽、穗长/穗宽、单粒重、果粒纵径、果粒横径、果形指数的影响,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浓度TDZ的膨大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TDZ处理下‘红地球’葡萄穗重、穗长、穗宽、单粒重、果粒纵径、果粒横径增加,穗长/穗宽和果形指数减小。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得出,7 mg/L TDZ处理综合得分最高,为3.258 8,排序第一。因此,7 mg/L TDZ处理对‘红地球’葡萄的膨大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正近日,山东济阳县崔寨镇王河村的农民反映,今年种的大棚西红柿,每穗上结果不少,可就是果实长不大,最近笔者应邀来到了他们的大棚里,帮他分析果实长不大的原因。笔者发现这里的菜农种植的西红柿一穗都留6-7个果,笔者跟农户聊天的过程中,农户反映一个个新长出来的果实  相似文献   

7.
冬暖棚番茄落蔓换头周年栽培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冬暖棚番茄栽培.要想既获得高产又获得高效益,需要结合本地栽培条件和市场需求,合理安排栽培品种和栽培时间。胶南市在番茄栽培的过程中总结出了落蔓换头周年生产技术,在时间安排上主要是7月份播种育苗,8月份定植,翌年6月底收获结束;在技术上实行引进国外优良品种,植株5—6穗果时第一次换头.在8-9穗果时进行第二次换头,每棵植株坐果11—12穗果,亩产量达到1.3万妇,产值达到2.8万元以上,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对玉米纹枯病与产量性状进行相关、回归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玉米纹枯病级与株高、行粒数、穗长、穗粗、叶面积和单株产量有负相关关系,与秃尖有正相关关系;各性状对单株产量的回归方程式为Y=-290.891 0.183X1-2.345X2 1.789X3 5.745X4-3.846X5 44.631X6 1.994X7 0.009X8,对应的X1为株高,X2为病级,X3为行粒数,X4为穗长,X5为秃尖,X6为穗粗,X7为穗行数,X8为叶面积;通径分析显示,玉米纹枯病主要是通过减少穗长、穗粗、行粒数、叶面积以及加大秃尖来影响产量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32份玉米组合农艺性状与产量多重比较,分析影响性状的遗传因子,选择最有效的育种方法。【方法】 选用4个玉米自交系为测验种,8个自交系为被测系,按照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组配32份组合。测定玉米杂交种穗长、穗粗、产量、轴粗、粒长、百粒重、穗行数、秃尖长、生育期等11个农艺性状,并采用变异性、相关性、通径、主成分和聚类分析进行比较和评价。【结果】 参试材料的11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7.31%~69.85%;穗粗、百粒重、行粒数和穗长对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744 2、0.733 0、0.621 6和0.634 8),秃尖长与产量间呈负相关(r=-0.012 6);穗行数、穗长、百粒重、穗高、茎粗、轴粗、株高本身的直接效应对产量有正向作用,秃尖长、轴粗、行粒数本身的直接效应对产量有负向作用;对产量贡献大小排序为穗行数因子>穗长因子>百粒重因子>籽粒长因子。32份材料可划分为4 个类群,依据各类群的特点进行品种选育。【结论】 在玉米育种材料筛选时,果穗行粒多、果穗轴粗和秃尖小的育种材料,要关注百粒重,并与其他性状间的关联,充分挖掘种质资源潜力,选育出优异的玉米品种。  相似文献   

10.
1无限生长型番茄无限生长型番茄整枝法在单干整枝的基础上,又可演化出三种整枝法。1.1单干整枝法番茄植株留主干结果,主干上萌发的所有侧枝随生随摘除(打杈),当侧芽长到1厘米长时,及时掰掉。适时打杈可以加快果实膨大。单干整枝法可以保留1~8穗后摘心(掐尖),一般栽培都保留二至四穗果。摘心即是在主干或用来结果的侧枝上最后一穗果的上方保留二至三片叶后,摘除生长点。番茄的栽植密度和每株留果穗数有密切关系。一般保留二  相似文献   

11.
以8年生'克瑞森无核'葡萄为试材,于花前5d至始花期采取不同的花穗整形方式进行整穗处理.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几种整穗方式均显著增大了果粒重;留穗尖10 cm整穗处理的葡萄穗重极显著高于对照,达339.63 g;留穗尖6~10 cm的整穗处理可促使果穗紧凑;留穗尖6 cm和留穗尖8 cm处理的果实总酸含量降低,固酸比提高,使果实风味提升,果实品质提高.主成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留穗尖6~8 cm整穗处理的综合效果优于对照,以留穗尖6 cm整穗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以8年生‘克瑞森无核’葡萄为试材,于花前5 d至始花期采取不同的花穗整形方式进行整穗处理。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几种整穗方式均显著增大了果粒重;留穗尖10 cm整穗处理的葡萄穗重极显著高于对照,达339.63 g;留穗尖6~10 cm的整穗处理可促使果穗紧凑;留穗尖6 cm和留穗尖8 cm处理的果实总酸含量降低,固酸比提高,使果实风味提升,果实品质提高。主成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留穗尖6~8 cm整穗处理的综合效果优于对照,以留穗尖6 cm整穗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对水稻染色体片段代换系Z745进行染色体代换片段鉴定,并用以日本晴为背景亲本、水稻染色体片段代换系Z745为供体亲本杂交构建的次级F_2群体定位水稻穗部性状QTL,以期发现新的穗部性状QTL。结果发现,Z745共含有17个代换片段,分布于第1、3—8、10和12染色体,代换片段总长度为26.1 Mb,平均代换长度为1.54 Mb;Z745的穗长、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和穗粒数均极显著高于日本晴;鉴定出21个穗部性状QTL,分布于其中9个代换片段上,位于第1、3—5、7—8、10和12共8条染色体上,其中,穗长QTL 4个(1、4和7染色体)、一次枝梗数QTL 4个(1、5、7和8染色体)、二次枝梗数QTL 6个(1、7、10和12染色体)、穗粒数QTL 7个(1、3、7、8、10染色体)。定位到的穗长QTL (qPL7-1、qPL7-2)、二次枝梗数QTL(qNSB7-1)和穗粒数QTL(qSPP1-1)已被报道,其余穗部性状QTL尚未报道。  相似文献   

14.
玉米穗部性状QTL定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SSR分子标记构建的遗传连锁图谱对玉米的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轴粗、秃尖长、200粒质量和穗粒质量等8个性状进行了基因定位.穗长检测到2个QTLs,分布于Ch1-1、Ch9连锁群;穗粗检测到7个QTLs,分布于Ch1、Ch1-1、Ch2、Ch4、Ch4-1、Ch6、Ch7连锁群;穗行数检测到6个QTLs,分布于Ch1、Ch2、Ch5、Ch6、Ch9、Ch10连锁群;行粒数检测到1个QTL,位于Ch9连锁群;轴粗检测到6个QTLs,分布于Ch1、Ch4、Ch5、Ch6、Ch7、Ch10连锁群;200粒质量检测到2个QTLs,分布于Ch7、Ch8连锁群;穗粒质量检测到3个QTLs,分布于Ch5、Ch6、Ch9连锁群.研究表明,穗部性状QTLs在玉米10条染色体上分布不均匀,呈现成簇分布现象;各个QTL位点上起增、减效作用的等位基因在高值亲本和低值亲本中的分布不均匀.  相似文献   

15.
玉米穗部性状QTL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SR分子标记构建的遗传连锁图谱对玉米的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轴粗、秃尖长、 200粒质量和穗粒质量等8个性状进行了基因定位. 穗长检测到2个QTLs, 分布于Ch1-1、 Ch9连锁群; 穗粗检测到7个QTLs, 分布于Ch1、 Ch1-1、 Ch2、 Ch4、 Ch4-1、 Ch6、 Ch7连锁群; 穗行数检测到6个QTLs, 分布于Ch1、 Ch2、 Ch5、 Ch6、 Ch9、 Ch10连锁群; 行粒数检测到1个QTL, 位于Ch9连锁群; 轴粗检测到6个QTLs, 分布于Ch1、 Ch4、 Ch5、 Ch6、 Ch7、 Ch10连锁群; 200粒质量检测到2个QTLs, 分布于Ch7、 Ch8连锁群; 穗粒质量检测到3个QTLs, 分布于Ch5、 Ch6、 Ch9连锁群. 研究表明, 穗部性状QTLs在玉米10条染色体上分布不均匀, 呈现成簇分布现象; 各个QTL位点上起增、减效作用的等位基因在高值亲本和低值亲本中的分布不均匀.  相似文献   

16.
2- 氯-6- 三氯甲基吡啶对甜玉米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氮肥硝化抑制剂2-氯-6-三氯甲基吡啶对甜玉米农艺性状、产量和农学效应及甜玉米种植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2-氯-6-三氯甲基吡啶能够有效提高甜玉米产量和改善农艺性状,但与施肥模式及甜玉米品种有关,其中鲜甜5号玉米在一次性施肥配施2-氯-6-三氯甲基吡啶条件下增产19.2%,华美甜8号玉米在分次施肥配施2-氯-6-三氯甲基吡啶条件下增产3.4%,而且鲜甜5号和华美甜8号玉米在配施2-氯-6-三氯甲基吡啶条件下穗长、穗直径、秃尖长及秃尖率得到明显改善。说明施用2-氯-6-三氯甲基吡啶能够提高氮肥的偏生产力,提高甜玉米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17.
对8818香蕉进行留果梳数处理,并对其果穗形状、果穗重量和果梳重量等11个果指性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生产上香蕉每穗留8-9梳果时,香蕉果指各个性状符合行业标准,且能提高香蕉产量.  相似文献   

18.
合理的雄穗结构在协调玉米株型、增加生物产量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而雄穗结构的2个重要指标分别是雄穗主轴长和分枝数。本研究利用玉米雄穗主轴长和分枝数具有显著差异的自交系Y915和郑58构建重组自交系(RIL)群体,在连续自交6代后,利用高密度分子遗传图谱在3个环境(2020年春扬州、2021年春扬州和2021年夏镇江)对玉米雄穗主轴长(TL)和分枝数(TBN)进行QTL分析。结果共检测到6个雄穗主轴长QTLs,分布于1号、8号和10号染色体上,贡献了5.10%~14.63%的表型变异;4个雄穗分枝数相关性状QTLs,分布于1号、4号和6号染色体,贡献了5.69%~10.56%的表型变异。其中在多个环境下检测到qTBN1-1位点,并且此区间上还有1个控制雄穗主轴长的位点qTL1-1。本研究将为挖掘玉米雄穗主轴长和分枝数基因和分子标记辅助品种改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小麦新品系配合力和遗传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8×6不完全双列杂交,对8个小麦新品系的9个性状进行配合力和遗传力分析。结果表明,株高、穗长和穗下节间长以加性效应为主,而结实小穗数、总小穗数、穗粒数、单株穗数、单株粒重和百粒重以非加性效应为主。遗传力分析表明,株高、穗长和穗下节间长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均较大,可在早代进行选择,其它性状早代选择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20.
滇I型杂交粳稻DH群体四个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滇Ⅰ型杂交粳稻 (寻A×南 2 9- 2 )F1代花药培养的DH群体共 6 7系为材料 ,分析了穗长、一次枝梗数、穗颈长、实粒数 4个性状的遗传力和基因对数 ,4个性状的遗传力分别为 :0 70 16 ,0 4 0 87,0 75 0 3,0 5 86 1,基因对数分别为 :6 835 ,2 3 2 0 4 ,8 94 7,17 36 7对。通过穗长、一次枝梗数、穗颈长、实粒数 4个性状的偏度和峰度系数分析 ,发现 :控制穗长的多基因间无互作 ;控制一次枝梗数、穗颈长的多基因间可能存在互补作用 ,但把一次枝梗数分解成 3个等级后 ,即 1级为主穗一次枝梗数 ,2级为第 1分蘖的一次枝梗数 ,3级为第 2分蘖的 2次枝梗数 ,遗传力分别是 :0 2 0 6 0 ,0 2 0 4 6 ,0 135 6 ,基因对数分别为 :2 1 90 5 ,2 6 0 4 5 6 ,38 2 883对 ,基因间都无互补作用 ;影响实粒数的多基因间存在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