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多杀性巴氏杆菌是一种重要的多种动物共患病病原和人兽共患病病原。OmpH是多杀性巴氏杆菌的保护性抗原和宿主细胞粘附因子。很多细菌的粘附因子可以通过粘附Fn等宿主胞外基质分子或血浆纤维蛋白溶解酶原(Plg)从而促进粘附过程,OmpH可能也具有此功能。为了研究OmpH对宿主Fn和Plg的粘附作用,采用原核表达系统表达OmpH,通过Far Western Blot试验和招募抑制试验研究了OmpH对Fn和Plg的结合作用及OmpH多克隆抗体对多杀性巴氏杆菌结合这些分子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重组OmpH对Fn和Plg有结合作用,OmpH抗体能够显著抑制多杀性巴氏杆菌对Fn和Plg的粘附。本研究初步证明OmpH能够通过结合宿主Fn和Plg促进多杀性巴氏杆菌的粘附作用,增加了多杀性巴氏杆菌毒力因子和分子致病机制的认识,对巴氏杆菌病防控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杀性巴氏杆菌(P.multocida)是引起多种畜禽巴氏杆菌病(pasteurellosis)的病原菌,主要引起动物发生出血性败血病或传染性肺炎。动物之间相互传染,人被动物咬伤可感染。畜禽巴氏杆菌病的防治主要使用多杀性巴氏杆菌疫苗.目前防制巴氏杆菌病的疫苗主要有强毒灭活菌苗、弱毒菌苗和亚单位疫苗,这些疫苗在一定程度上对巴氏杆菌病的防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血清型多,免疫效果也不理想,有关巴氏杆菌病防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就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毒力因子、免疫原等进行综合阐述。  相似文献   

3.
猪支原体肺炎(MPS)是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病猪以干咳和气喘为主要临床表现。该病一般不直接导致猪死亡,但可降低猪的免疫力,使猪继发其他疾病。多杀性巴氏杆菌(Pm)宿主范围广,正常存在于多种动物的口腔和咽部黏膜,当动物处于应激状态和抵抗力下降时,细菌可大量繁殖并致病。多杀性巴氏杆菌是巴氏杆菌科巴氏杆菌属成员,该菌可引起多种巴氏杆菌病,使动物发生出血性败血症或传染性肺炎。猪巴氏杆菌病的控制主要依赖抗生素,Pm易与其他病毒和细菌发生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  相似文献   

4.
多杀性巴氏杆菌是危害多种畜禽和野生动物的重要病原并可造成人类发病。OmpH(包括OmpH1和OmpH2)是巴氏杆菌细胞壁中的一种主要外膜蛋白,过去对OmpH致病作用的研究主要集中于OmpH1,而有关OmpH2的报道较少。本研究对OmpH1和OmpH2一级结构进行了比较,发现OmpH2一级结构上具有多个与OmpH1高度相似的局部区域。采用原核表达系统表达了rOmpH2,进而开展了Western blot、Far Western blot和招募抑制实验。OmpH2与巴氏杆菌感染康复血清发生了特异性反应。OmpH2能够结合宿主Fn和Plg,而且OmpH2多克隆抗体能够显著抑制多杀性巴氏杆菌对Fn和Plg的黏附。本研究表明OmpH2能够在多杀性巴氏杆菌结合宿主Fn和Plg的过程中发挥作用,增加了多杀性巴氏杆菌毒力因子和分子致病机制的认识,对巴氏杆菌病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我国多杀性巴氏杆菌血清学鉴定及交互免疫试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多杀性巴氏杆菌血清学鉴定及交互免疫试验吴范庚(中国兽药监察所,北京海淀100081)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alamultocida)又称为出血性败血症巴氏杆菌,它可感染多种家畜、家禽、野生动物及野禽,引起发病或死亡,对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危害...  相似文献   

6.
商品肉兔(70日龄出栏)兔病毒性出血症,多杀性巴氏杆菌病二联灭活疫苗2毫升皮下注射35~40日龄或兔病毒性出血症(兔瘟)灭活疫苗2毫升皮下注射商品肉兔(70日龄以上出栏)兔病毒性出血症,多杀性巴氏杆菌病二联灭活疫苗2毫升皮下注射兔病毒性出血症,多杀性巴氏杆菌病二联灭活疫苗1毫升皮下注射或兔病毒性出血症(兔瘟)灭活疫苗1毫升皮下注射35~40日龄60~65日龄繁殖母兔(每年2次定期免疫)兔病毒性出血症,多杀性巴氏杆菌病二联灭活疫苗2毫升皮下注射产气荚膜梭菌病(魏氏梭菌病)灭活疫苗2毫升皮下注射兔病毒性出血症,多杀性巴氏杆菌病二联灭活疫苗2…  相似文献   

7.
<正>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属于革兰阴性球杆菌,定居于家禽和野禽的鼻咽部,能引起宿主出血性败血症,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但不同类型的家禽易感性不同。多杀性巴氏杆菌有5个荚膜血清型,分别为A、B、D、E和F,引起禽类动物的多杀性巴氏杆菌荚膜血清型多为A型~([1])。此外,有较多技术对多杀性巴氏杆菌进行分型,其中多位点序列分型技术(multilo-  相似文献   

8.
我国多杀性巴氏杆菌血清型综述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又称出血性败血病巴氏杆菌。它可感染猪、马、羊、家禽、家兔及多种野生动物或野禽,发病后,在我国称为猪肺疫,牛出血性败血症及禽霍乱等,在学术上统称为多杀性巴氏杆菌病(Pasteurellosis),由于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血清型不同,其生物学特性差异很大,主要表现在毒力及流行病学方面,按流行病学特性,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相似文献   

9.
魏世安 《兽医导刊》2011,(Z1):95-96
猪呼吸道综合征(PRDC)已成为影响养猪业的重要群发性疾病之一。猪多杀性巴氏杆菌是猪呼吸道综合征(PRDC)的重要原发感染菌或继发原菌。因此,其诊断技术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对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诊断技术的重要性突显出来。现将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诊断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禽多杀性巴氏杆菌是引起鸡、鸭和鹅等多种禽类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病原菌。制成的菌苗在安全性或免疫性等方面还不十分理想。近年来国外不少学者曾就禽巴氏杆菌细胞壁荚膜及免疫性进行了研究,我国对该菌菌体及其荚膜抗原性本身的研究还不多。我们曾用2.5%NaCl溶液自禽多杀性巴氏杆菌C_(48-1)强毒株浸提出一种保护性荚膜抗原,已经证明这种粗提荚膜抗原对鸡、鸭安全和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力。有关对该菌的超微结构及其提取菌体胞壁的荚膜后的形态变化,目前在国内还未见有正式报道。为了给今后免疫研究工作提供依据,我们曾将我国的一株禽多杀性巴氏杆菌C_(48-1)强毒株用  相似文献   

11.
猪萎缩性鼻炎(Atrophic Rhinitis)是猪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它可能是由多种细菌或者刺激性物质引起的。其特征表现为在感染过程中,骨骼的结构或鼻甲变得纤细,最终导致鼻组织受损永久萎缩或坏死。它的主要病原是支气管毒博特氏菌(Bordetella bronchiseptica),多数是由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引发,也有的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ia,PMT)所引发的。多杀性巴氏杆菌是一种小的、革兰染色阴性的杆菌,广泛存在于家养和野生动物的呼吸道和肠道内,当宿主的抵抗力下降时,即可发病。  相似文献   

12.
qseC和luxS是多杀性巴氏杆菌群体感应系统相关基因,为探讨其双缺失对多杀性巴氏杆菌致病性及交叉免疫保护的影响,本研究在前期构建的牛源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CQ2株(PmCQ2)qseC基因缺失株(ΔqseC)的基础上进行了luxS基因缺失,构建了qseC及luxS双基因缺失株(ΔqseCΔluxS)。与野生型PmCQ2相比,该双基因缺失株在生物膜产生方面显著上升,而其荚膜生成量、血清敏感性及其毒力却显著下调,与qseC单基因缺失相比,双基因缺失在调节菌株部分生物学特性方面具有正向或负向叠加效应。疫苗交叉免疫保护性方面,与ΔqseC及野生型PmCQ2比较发现,双基因缺失株中luxS基因的缺失,减弱了部分qseC基因缺失所赋予菌株的交叉免疫保护效果,但却增强了菌株对牛源F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的交叉免疫保护作用,相比PmCQ2的无交叉免疫保护作用,qseC及luxS双基因缺失仍赋予了菌株很好的交叉免疫保护性。研究结果表明,群体感应基因qseC和luxS均可调控多杀性巴氏杆菌毒力及其交叉免疫保护性,该双基因缺失株可作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广谱型疫苗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13.
羊源多杀性巴氏杆菌ompW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旨在克隆羊源多杀性巴氏杆菌ompW基因,并对其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根据GenBank中多杀性巴氏杆菌HN07株ompW基因序列(登录号:CP007040.1),使用DNAMAN 5.0软件设计1对引物,选取高保真酶PrimeSTARMax DNA Polymerase进行PCR反应获取目的基因片段,并对ompW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及预测的氨基酸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PCR扩增产物约为615bp,编码204个氨基酸。核苷酸同源性比对分析显示,羊源多杀性巴氏杆菌ompW基因与猪源、牛源、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同源性较高,而与兔源同源性较低。系统进化树结果发现,羊源多杀性巴氏杆菌ompW基因与猪源多杀性巴氏杆菌ompW基因亲缘关系最近。经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ompW蛋白分子式为C1007H1567N257O283S3,分子质量为21.90ku,理论等电点(pI)为9.16,属碱性蛋白质,疏水指数为96.57,总平均疏水性(GRAVY)为0.173(>0),属于疏水类蛋白;前21位氨基酸为信号肽,第5-27位氨基酸区域存在1个跨膜区,存在N-糖基化位点及磷酸化位点,不存在O-糖基化位点,具有多个B细胞、CTL细胞及Th细胞抗原表位;二级结构的α-螺旋、延伸链、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分别占17.65%、35.29%、3.92%和43.14%;三级结构是呈β-桶状的单聚体,隶属于外膜蛋白家族成员之一。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阐明羊源多杀性巴氏杆菌侵染宿主过程中自身的抗宿主免疫胁迫机制及疫苗的开发与研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赖链霉素多杀性巴氏杆菌菌株的辐射诱变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提出在多杀性巴氏杆菌辐射诱变育种中选择辐照剂量的依据,建立了一种有效地筛选赖链霉素菌株的改良平板筛选方法,在国内外首次应用~(60)Co-γ射线诱变获得赖链霉素多杀性巴氏杆菌菌株。选出的赖链霉素多杀性巴氏杆菌SD_(724)菌株免疫鸡,能保护22/23,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5.
正巴氏杆菌属(Pasteurella)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的短小杆菌,主要寄生于动物的黏膜中。目前,已知的巴氏杆菌属包括多杀性巴氏杆菌、咬伤巴氏杆菌、马巴氏杆菌、犬巴氏杆菌等10多种。各种巴氏杆菌可以引起不同的疾病症状,例如最为常见的多杀性巴氏杆菌可以存在于多种动物体内,能引起鸡、鸭等禽类发生禽霍乱,引起猪的猪肺疫以及牛、  相似文献   

16.
多杀性巴氏杆菌毒力因子、免疫原及重要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多杀性巴氏杆菌可引起禽霍乱、猪萎缩性鼻炎等多种动物疫病,是重要的动物病原微生物之一。其基因组编码的多种产物在该菌的致病性及诱导免疫应答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已成为研究的热点。作者就国内外多杀性巴氏杆菌荚膜、外膜蛋白、脂多糖等毒力因子和免疫原及其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7.
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可引起禽出血性败血症,又称为禽巴氏杆菌病、禽霍乱,发病快,死亡率高.为对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致病机制研究及临床防治提供支持,通过PCR鉴定、耐药性分析、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试验以及半数致死量(LD50)测定,对4株临床分离的鸡源多杀性巴氏杆菌(Pm01、Pm03、1801及1803)进行了相关生物学特性分析....  相似文献   

18.
禽霍乱是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家禽和野禽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病,在火鸡及其它禽类已发现多年了,尽管采取预防接种,但在商品,代及种火鸡群中,仍常常发生。 目前,鉴定多杀性巴氏杆菌通常依据一种或多种表型特征(如形态学和生化或血清学反应)。由于该菌抗原性复杂,许多血清定型方法不能确定不同血清型之间相关性或  相似文献   

19.
猪巴氏杆菌病,又称猪肺疫,是由巴氏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一般认为猪肺疫有两种类型,即流行性和散发性,多杀性巴氏杆菌有A、B等多种菌型,前者多由多杀性巴氏杆菌中的B型菌引起,呈急性败血性病程,死亡率达100%,以咽喉部病变为主。后者是由A型或D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多呈急性病程,也有慢性的,以肺部病变为主。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评价化学法制备禽多杀性巴氏杆菌菌影疫苗的活体免疫效果。80只12周龄健康的海兰灰母鸡被随机分为4组:A组(未免疫)、B组(口服免疫)、C组(皮下注射免疫)和D组(静脉注射免疫)。结果显示,相比于未免疫组(A组),菌影免疫组(B、C组和D组)显著提高了蛋鸡IgG抗体水平、CD4~+和CD8~+百分比和血清抗菌力,并且显著降低攻毒后蛋鸡脏器中的病原菌负载量和死亡率(P0.05)。表明鸡只免疫化学法制备禽多杀性巴氏杆菌菌影疫苗能够增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水平,从而保护鸡只免受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