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状态高寒草原土壤微生物及其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藏北高寒草原不同退化阶段土壤微生物的变化特征。【方法】于2015年9月,在藏北高原南部分别选取3处高寒草原按0~10、10~20 cm土层采集原状土样,采用涂抹平板法分离土壤微生物对不同状态高寒草原土壤微生物及其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3种微生物数量在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原中均表现出放线菌细菌真菌的特征,放线菌在3种微生物中占绝对优势,其数量随着草原的退化表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不同程度退化草地不同土层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变化情况各不相同,正常草地中3类微生物的数量在表层和亚表层土壤中的分布具有显著差异,表层数量大于亚表层,随着草地退化的加剧,微生物数量在表层和亚表层土壤中的分布逐渐趋于一致;3种土壤微生物间在不同退化草原中相互间表现出不同的相关性。【结论】藏北高寒草原不同退化阶段土壤微生物的变化规律各不相同,放线菌为藏北高寒草原土壤中的优势微生物种类,随着草地退化的加剧,微生物数量在表层和亚表层土壤中的分布逐渐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2.
退化高寒草原土壤微生物变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藏北退化高寒草原土壤微生物群落数量的研究结果表明:①相对于正常草地,轻度退化草地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均呈不同程度的提高;中度退化和严重退化草地土壤细菌和真菌数量则呈显著下降趋势,而土壤放线菌数量显著升高。②土壤真菌与土壤细菌表现为极显著正相关(P≤o.01);而与放线菌则为负相关;土壤放线菌和土壤细菌间则为显著负相关(P≤0.05)。③土壤细菌、放线菌和真菌与土壤有机质均呈显著相关,r值分别为0.7256、-0.7533、0.7215。④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地土壤微生物数量以细菌占绝对优势,放线菌和真菌较少,并有不同的变动规律。⑤西藏高原高寒、干旱条件下,轻度退化草地一定程度的沙化所导致的土壤通透性能的改善对土壤微生物的繁殖与活动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地土壤微生物量碳分布变化规律,在具有典型退化特征的高寒草甸与高寒草原研究样地开展野外调查,采集土壤样品,进行室内土壤微生物量碳等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不同退化程度草地间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达极显著差异(P0.01),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随高寒草地退化加剧呈降低趋势,高寒草甸草地与高寒草原草地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在轻度至极度退化程度下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高寒草甸草地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为249.18~359.32mg/kg、高寒草原草地为243.11~326.44mg/kg。各退化程度下,土壤微生物量碳不同土层间均达极显著差异(P0.01),呈0~10cm10~20cm20~30cm的变化趋势,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0~10cm土层较20~30cm下降速度更快,高寒草甸草地各土层微生物量碳含量均高于高寒草原草地。高寒生态条件下,草地退化对土壤微生物量碳具有较为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武功山草甸土壤微生物的分布情况,在武功山金顶附近采集土样,重点分析了海拔高度和干扰程度的变化对武功山草甸土壤微生物细菌、放线菌和真菌分布情况的影响。研究表明,武功山草甸土壤微生物总数最多的是放线菌,其次是细菌,最后是真菌;海拔高度会影响武功山三大草甸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变化,三者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不同干扰程度对草甸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且适度的干扰会增加草甸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不同的生态因子对草甸土壤微生物的分布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对西藏藏北高原草地植物丛枝菌根(AM)真菌种群多样性的研究表明:藏北高原草地植物AM真菌分布极为广泛,共分离出4属AM真菌,Glomus属真菌分布最为广泛、优势属地位最为突出,其次为Acaulospora属真菌,Paraglomus属和Scutellospora属真菌则同为常见属;不同草地类型中,高寒草原AM真菌属的多样性高于高寒草甸,Scutellospora属真菌在高寒草甸草原中未见分布,Paraglomus属真菌则主要分布于高寒草甸草原中;AM真菌属的多样性与寄主植物在藏北草地所处的地位亦基本一致;海拔高度不仅与AM真菌孢子密度表现为负相关(r=-0.478),而且对AM真菌的生态分布亦具重要影响。不同土壤pH范围内,Glomus属真菌的种群频度有随土壤PH的提高而显著增加的趋势,Scutel-lospora属真菌的种群频度则呈中性>碱性的趋势,Paraglomus属真菌仅见于中性土壤环境中;低磷土壤AM真菌的多样性低于高磷土壤环境。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新疆南疆不同定植年限核桃土壤微生物生态,为分析核桃园土壤退化问题及研究区域土壤微生物生态健康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时空互代法,以叶城地区核桃树为研究对象,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等微生物生态特征在时间(5、8~10、15、20~25 年的定植年限)和空间(0~20 cm和20~40 cm土层)上的变化规律,并采用主成分-聚类分析进行评价。【结果】 随着核桃定植年限的延长,0~20 cm和20~40 cm土壤pH总体呈酸化趋势。土壤总盐和除速效磷外的其余养分含量有明显表聚现象,全氮和有机质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土壤可培养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也存在表聚现象,随着核桃定植年限延长,土壤细菌数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放线菌和真菌数量有增长趋势。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总体降低,但不同定植年限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0~20 cm土壤微生物生态综合得分排名为核桃定植15年>20~25年>8~10年>5年;20~40 cm土壤为核桃定植20~25年>8~10年>15年>5年。【结论】 5年定植的核桃土壤微生物生态条件最差;0~20 cm表层定植15年、20~40 cm亚表层定植20~25年核桃土壤微生物生态条件最好。  相似文献   

7.
日光温室种植年限对土壤养分与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日光温室土壤养分和土壤微生物数量随种植年限的变化趋势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选取种植年限分别为1、5、10和15a的日光温室土壤为研究对象,同时取温室周边的露地土壤为对照,分别测定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养分.【结果】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随种植年限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第10年达到最大值,全钾含量持续上升,pH值持续缓慢下降;土壤细菌和放线菌在第1年时的数量比对照大幅下降,然后随种植年限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同样在第10年达到最大值,分别是第1年的6.24倍和2.27倍,但是真菌数量持续上升,导致土壤持续偏真菌化;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全氮与细菌、放线菌、微生物总数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H值与土壤微生物数量的相关性不显著.【结论】为维持日光温室土壤的持续高效生产,应根据不同年限下土壤微生物数量以及养分含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合理施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毒害草扩散蔓延区草地的适应性管理策略。【方法】以大狼毒分盖度分别为5.4%、20.8%和45.5%的滇西北退化亚高山草甸为研究对象,开展大狼毒种群扩散增殖对草地土壤碳、氮、磷含量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研究。【结果】随着大狼毒分盖度由5.4%增加至45.5%,滇西北亚高山草甸0~10和10~30 cm土层有机碳、速效氮、全磷、速效磷、微生物量碳、氮和磷含量以及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大狼毒种群在草地中的扩散增殖有利于草地土壤养分的转化和肥力状况的改善,良好的土壤状况促进了土壤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寒嵩草草甸植物功能群对放牧干扰的响应与适应,揭示不同放牧强度下高寒嵩草草甸植物的演替过程和趋势,为优化高寒嵩草草甸放牧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高寒嵩草草甸退化演替过程中的关键状态,即禾草-矮嵩草草甸状态(A)、小嵩草草甸草毡表层加厚状态(B)和小嵩草草甸草毡表层开裂状态(C)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尺度代替时间尺度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样地总地上生物量呈"V"字形变化,其值在341.91±13.93间波动.其中,莎草科植物呈现波动性降低趋势;杂类草呈现波动性增高趋势;豆科和禾本科植物表现为先降低后增高的趋势;随着放牧干扰强度的增大,植物群落的生存环境发生恶化,K对策植物在群落中的比例降低,而R对策植物比例升高;草甸的退化演替伴随着地表等景观特征的协同演变,具有一定的沃岛效应.【结论】高寒嵩草草甸具有一定的自组织能力,不同演替状态下其植物功能群的生活型、群落结构与功能特征、地表特征以及草地生产力等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差异对于缓冲草地的退化和维持系统的相对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侯磊  余舒含  周尧治 《高原农业》2021,5(2):155-159
高原鼠兔干扰是藏北高寒草甸退化的因素之一,同时也对退化草地中微斑块的植物群落产生影响.为了解以高原鼠兔为主要影响因素的藏北退化高寒草甸微斑块植物群落特征,本文通过野外调查法研究了不同退化程度草地微斑块植物群落的差异.结果表明:严重退化草地微斑块植物群落盖度和生物量显著高于中度退化、轻度退化草地微斑块;各退化程度草地微斑...  相似文献   

11.
以茶园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添加外源镉离子(Cd2+)溶液,研究了pH值分别为4和5两种环境下,不同添加量的Cd2+胁迫对茶园土壤中养分和微生物区系及生理群的影响.结果表明:茶园土壤中的速效钾、速效磷等养分呈下降趋势;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对Cd2+的敏感性不同,Cd2+添加量升至0.4 g/kg时,细菌、亚硝化细菌数量呈快速下降趋势,而放线菌、真菌的数量有增加的趋势;Cd2+添加量继续升高时,细菌、放线菌、真菌的数量都呈缓慢下降趋势,亚硝化菌几乎不能成活,但放线菌、真菌相对能耐受较高浓度的Cd2+;不同的pH环境添加等量的Cd2+,微生物种群数量受抑制程度及变化趋势不同.  相似文献   

12.
三江源地区不同退化程度草地群落结构特征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三江源区玛多县鄂邻湖畔北岸不同退化程度的高寒草原紫花针茅草地和称多县珍秦乡不同退化程度的高寒草甸小嵩草草地植物群落结构及土壤养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草地群落结构的各项指标随着草地退化程度的增加而降低: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随着退化程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讨论了不同退化草地的恢复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高寒草甸不同退化程度土壤微生物数量变化及影响因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稀释平板法对青藏高原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甸土壤0~30 cm土层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高寒嵩草草甸退化程度的加剧,地下生物量、生物量、优良牧草生物量、土壤有机质、全氮及全磷都显著降低(P<0.05),土壤微生物数量随之大幅度减少,尤其是真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植被地下生物量、土壤有机质及全氮与土壤微生物数量显著正相关(P<0.05)。植被地下生物量、优良牧草生物量、有机质、全氮与真菌数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海拔和裸地面积与真菌数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4.
黄河源区高寒草甸不同退化阶段草地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星学军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2):10578-10580
[目的]探明黄河源区高寒草甸不同退化阶段的草地特征。[方法]以曲麻莱县麻多乡高寒草甸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退化梯度高寒草甸的植物特征、群落特征和土壤特征进行调查和研究,确定这些特征与高寒草甸草地退化之间的关系。[结果]随高寒草甸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剧,物种多样性指数、可食牧草产量、土壤的养分含量和含水量均表现为降低规律;鼠害在轻度退化和重度退化的草地上表现较为严重,而在原生植被和极度退化草地上的程度则较轻度退化和重度退化的轻。[结论]黄河源区高寒草甸不同退化阶段草地具有不同特征。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巴音布鲁克高寒草原退化草地土壤理化性状、土壤养分特征,为退化草地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常规土壤理化性质测定方法,对巴音布鲁克高寒草原退化草地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土壤水分及容重等特征进行分析。【结果】随着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剧,土壤各层(0~30 cm)有机碳、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磷、含水量均呈下降趋势;而容重和pH值呈增加趋势;与未退化草地相比,重度退化草地土壤各层(0~30 cm)有机碳、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磷和含水量分别降低了25.22%~31.96%、37.69%~48.44%、28.00%~30.24%、35.53%~52.47%、33.89%~44.84%和35.44%~57.62%;重度退化草地20~30 cm土层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未退化草地,是未退化草地的1.96倍;全钾含量对退化程度的响应不明显(P>0.05)。【结论】巴音布鲁克高寒草原不同退化草地土壤养分含量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草地沙化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的动态变化,选取盐池县潜在沙漠化草地、轻度沙漠化草地、中度沙漠化草地、重度沙漠化草地和极度沙漠化草地5种不同沙化类型草地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样品采集及室内培养对不同沙化类型草地土壤中0~5 cm和5~20 cm土层的细菌、真菌、放线菌及硝化细菌、好气性固氮菌和纤维素分解菌3个微生物生理群的数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沙化程度的加重,土壤微生物总量、3大菌群数量及微生物各类生理群数量总体呈下降趋势;3大菌类数量为细菌>放线菌>真菌,微生物生理群以好气性固氮菌数量最多;除极度沙漠化草地外,土壤微生物总量,细菌、放线菌数量及各微生物生理群数量均为0~5 cm土层高于5~20 cm土层;真菌垂直分布表现出与其他菌类不同的特征,在轻度沙漠化草地,真菌数量为0~5 cm土层低于5~20 cm土层,而在极度沙漠化草地则为0~5 cm土层多于5~2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总量与土壤粘粒、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钾质量分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退化高寒草地土壤营养成分含量的变化规律及其草地退化、土壤退化之间的关系,为退化草地土壤系统的恢复治理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对青海省果洛州玛沁县高寒草甸不同退化程度土壤养分进行分析。[结果]随着退化程度的加剧,土壤养分含量在0.30cm内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小,而相同层次的土壤养分含量则随着退化程度的加剧而降低;土壤含水量在轻度退化、中度退化和重度退化高寒草甸的0—10cm土层内差异极显著(P〈0.01),而在10—30cm土层内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随着高寒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剧,土壤营养成分含量和土壤含水量呈显著性下降趋势。这主要与高寒草地退化、土壤退化有关。因而,在高寒草地恢复治理过程中,根据不同退化阶段应采取不同的恢复治理措施,特别是根据土壤养分的变化状况采取不同的施肥策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加速退化草地的恢复进程。  相似文献   

18.
高寒草甸不同退化程度土壤的养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退化高寒草地土壤营养成分含量的变化规律及其草地退化、土壤退化之间的关系,为退化草地土壤系统的恢复治理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对青海省果洛州玛沁县高寒草甸不同退化程度土壤养分进行分析。[结果]随着退化程度的加剧,土壤养分含量在0~30 cm内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小,而相同层次的土壤养分含量则随着退化程度的加剧而降低;土壤含水量在轻度退化、中度退化和重度退化高寒草甸的0~10 cm土层内差异极显著(P<0.01),而在10~30 cm土层内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随着高寒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剧,土壤营养成分含量和土壤含水量呈显著性下降趋势。这主要与高寒草地退化、土壤退化有关。因而,在高寒草地恢复治理过程中,根据不同退化阶段应采取不同的恢复治理措施,特别是根据土壤养分的变化状况采取不同的施肥策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加速退化草地的恢复进程。  相似文献   

19.
伊犁绢蒿荒漠退化草地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确定北疆退化草地中起重要作用的土壤微生物.[方法]以北疆伊犁绢蒿荒漠退化草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进行分析.[结果]退化草地土壤微生物的组成中,细菌数量最多,占绝对优势,放线菌次之,真菌最少.在10~20 cm土层,草地退化梯度间,细菌、放线菌、微生物总数差异显著,真菌在重度退化与极度退化下差异显著.在0~10 cm土层,极度退化草地土壤碱性磷酸酶、脱氢酶、转化酶的活性均比中度、重度退化草地土壤酶的活性有显著提高.过氧化氢酶活性重度退化草地显著小于极度退化草地.脲酶活性仅在10~20 cm土层各退化梯度间差异显著.在10~20 cm、20~30 cm土层,过氧化氢酶、脱氢酶活性随着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剧而升高,脲酶、转化酶的活性变化与之相反.[结论]在监测退化草地土壤质量演变时,敏感的土壤生物指标有:细菌、放线菌的数量,碱性磷酸酶、脱氢酶、转化酶活性.  相似文献   

20.
非洲菊连作对土壤理化性状与生物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研究非洲菊连作土壤物理化学性状、土壤微生物区系和土壤酶活性动态变化。【方法】以未种植过非洲菊的土壤作对照,测定连作非洲菊1、3、5和7年土壤的理化性质、酶和微生物活性的变化。【结果】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土壤pH和容重下降,连作1、3、5和7年的土壤总含盐量分别比对照增加4.00%、72.80%、24.00%和88.00%。土壤有机质和速效氮含量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而上升,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呈下降趋势。土壤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连作1年和3年土壤酶活性降低,连作5年以后又升高,土壤过氧化氢酶和中性磷酸酶活性呈下降趋势,连作1、3、5、7年土壤蛋白酶活性分别比对照增加9.09%、50.00%、63.64%、93.18%。土壤真菌数量随着连作时间延长而增加,连作7年的土壤真菌数与对照相比增加了192.04%,细菌数量呈下降趋势,其它微生物类群的数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结论】非洲菊连作后土壤pH降低,土壤总含盐量逐渐增加,有次生盐渍化的趋势,土壤中氮、磷、钾比例失调。连作5—7年,土壤真菌数量上升,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和土壤酶活性下降,连作障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