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云南勐库大叶种普洱茶茶多酚含量,为今后普洱茶的深加工及其功能食品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邀请国家级评茶师分别对8个云南勐库大叶种普洱茶(生茶和熟茶)茶样进行感官评审,并采用酒石酸亚铁比色法测定其茶多酚含量。【结果】生茶和熟茶的感官品质、陈化程度均有明显的变化;同一品牌茶叶,随着茶叶存放时间延长,生茶和熟茶的茶多酚含量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相同年份的生茶、熟茶茶多酚含量也有明显差异,生茶的茶多酚含量是熟茶的2.8~5.4倍。【结论】由于加工工艺不同,云南勐库大叶种普洱茶的生茶和熟茶在香气、滋味、汤色及茶多酚含量等方面有明显差异;无论是生茶还是熟茶,年份越久其茶多酚含量越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普洱生茶和熟茶中茶多酚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有机溶剂萃取法、离子沉淀法和吸附分离法分别从普洱生茶和熟茶中提取茶多酚,测定提取物对2,2-二苯代苦味酰基自由基(DPPH.)的清除作用。[结果]普洱生茶的茶多酚提取率都高于熟茶,普洱生茶茶多酚对DPPH.的清除率高于熟茶。[结论]普洱生茶的抗氧化活性高于熟茶。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验证普洱茶对apo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方法]选取55只4周龄雄性apoE基因敲除小鼠,按照体重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降脂药组、模型组、生茶组、熟茶组共5组,用普洱茶汤进行干预性试验90 d后,空腹12 h,摘眼球采血,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测血清中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等血脂指标。[结果]普洱茶(生、熟)均可显著控制小鼠体重增长(P<0.05);普洱生茶可显著降低小鼠血清中TG、LDL-H含量,升高HDL-C含量(P<0.05),可显著降低AI系数(P<0.05)。[结论]普洱茶对apoE基因敲除小鼠的抗动脉粥样硬化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主要研究普洱茶对试验大鼠血清中骨代谢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Wistar雄性大鼠100只,按体重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普洱生茶、熟茶和绿茶组,共10组,低、中、高剂量分别为0.5、1.0、2.0 g/(kg·dw)。灌胃90 d后,采血牺牲试验大鼠,采用ELISA方法检测大鼠血清中骨代谢的生化指标。与对照组相比,除高剂量熟茶组外,其它试验组血清甲状旁腺素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除中剂量熟茶组和中、高剂量绿茶组外,其它试验组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试验组血清胶原氨基末端肽和雌二醇的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本批次普洱生茶和熟茶不会对大鼠的骨代谢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云南勐库大叶种普洱茶茶多酚含量,为今后普洱茶的深加工及其功能食品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邀请国家级评茶师分别对8个云南勐库大叶种普洱茶(生茶和熟茶)茶样进行感官评审,并采用酒石酸亚铁比色法测定其茶多酚含量.[结果]生茶和熟茶的感官品质、陈化程度均有明显的变化;同一品牌茶叶,随着茶叶存放时间延长,生茶和熟茶的茶多酚含量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相同年份的生茶、熟茶茶多酚含量也有明显差异,生茶的茶多酚含量是熟茶的2.8~5.4倍.[结论]由于加工工艺不同,云南勐库大叶种普洱茶的生茶和熟茶在香气、滋味、汤色及茶多酚含量等方面有明显差异;无论是生茶还是熟茶,年份越久其茶多酚含量越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旨在探讨普洱熟茶及其主要组分的表面活性剂特征,为普洱熟茶调节脂代谢的作用机理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方法】在直观展示普洱熟茶及其主要成分氧化型茶多酚(Oxidized Tea Polyphenols,OTP)起泡性和乳化作用的同时,还应用表面活性剂的性能测定方法评估了样品的乳化力。【结果】普洱熟茶水提物和OTP均具有明显的起泡性和乳化作用;与普洱熟茶水提物相比,OTP的起泡性显著较强(P0.01);且OTP的乳化力显著大于普洱熟茶水提物(P0.001)。【结论】该研究证实了OTP是普洱熟茶与油脂相互作用的主要物质基础之一,为普洱熟茶调节脂代谢功效机理的研究和相关产品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探究不同贮存年份普洱生茶中3种黄酮醇类化合物含量变化与普洱生茶年份鉴定的相关性。【方法】以不同贮存年份(2006—2015年)的普洱生茶为研究材料,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测定了茶样中杨梅素、槲皮素和山奈酚3种含量最多的黄酮醇类化合物含量,并利用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探讨3种黄酮醇类化合物含量及黄酮总量与贮存年份的相关性。【结果】随着贮存年份的延长,杨梅素、槲皮素和山奈酚的含量都呈现上升趋势,其中,杨梅素的含量在0.36~3.19 mg/g,槲皮素在2.40~10.17 mg/g,山奈酚在2.00~7.35 mg/g,黄酮总量在12.87~51.99 mg/g。利用聚类分析发现,茶样可以分为2大簇,第一簇包括2006—2008年的茶样,第二簇为2009—2015年茶样;相关性分析发现,黄酮总量、槲皮素和山奈酚之间存在的相关性最强,且贮存年份越接近的茶样间相关性越强。【结论】不同年份普洱生茶茶样中黄酮醇类化合物含量及黄酮总量可以作为普洱生茶年份鉴别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明人工接种黑曲霉、青霉、酵母3种真菌固态发酵普洱熟茶的饮用安全性,以普洱生茶、自然渥堆发酵的普洱熟茶为对照,采用茶汤灌胃昆明种小鼠法分别对3个茶样进行急性毒性实验.实验测得普洱生茶、自然渥堆发酵的普洱熟茶、人工接种真菌固态发酵的普洱熟茶的LD50分别为:12.21,13.99,12.58 g/kg体重;对应的LD50的95%可信限分别为14.06~10.61,15.80~12.39,14.32~ 11.00 g/kg体重.从食品毒理学的标准来看,3个茶样都属于实际无毒范围的物质.上述结果表明:人工接种真菌固态发酵的普洱熟茶具有很高的饮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不同产地陈香茶主要理化成分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11种包括不同产地、不同生熟度的陈香茶为研究材料,比较分析了主要理化成分的差异及原因。结果表明,沱茶、普洱茶、六堡茶咖啡碱含量高于藏茶和茯砖茶,生熟茶咖啡碱含量差异不显著;生茶氨基酸总量高于熟茶,最高为2008年普洱生茶,茯砖茶含量最低;沱茶和普洱生茶茶多酚含量达28%以上,最低为2008年茯砖茶;可溶性糖含量藏茶最少,普洱散茶最高,熟茶高于生茶;茯砖水浸出物含量最高,最低为藏茶,总体上滋味比较醇厚;熟茶的茶色素含量明显是生茶的2倍多,茯茶、六堡茶和藏茶色素含量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10.
以云南地区代表性普洱生茶和熟茶为研究对象,通过感官审评评价其汤色和滋味,采用分光光度计、高效液相色谱和测色仪等,分析比较生茶和熟茶的主要生化成分以及色泽的差异,利用相关性研究分析与普洱生茶和熟茶的色泽、滋味相关的主要生化成分.结果表明,除可溶性总糖、咖啡碱和茶黄素外,生茶和熟茶的游离氨基酸总量、茶多酚、黄酮醇类和酚酸类等20种物质的质量分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生茶和熟茶的色差差异明显,生茶a*值和b*值分别显著高于和低于熟茶;经相关性分析发现,生茶汤色与可溶性总糖显著正相关,熟茶汤色与茶多酚显著正相关;生茶滋味与没食子酸显著负相关,熟茶滋味与绿原酸、对羟基肉桂酸和咖啡酸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高压脉冲电场对普洱熟茶中茶多糖和茶多酚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为提高普洱熟茶体外抗氧化活性提供一种有前景的原料处理方法。【方法】利用不同条件的高压脉冲电场(high voltage pulsed electric field, HPEF)对普洱熟茶茶样进行处理,提取茶样茶多糖和茶多酚,以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为指标,测定茶多糖和茶多酚的抗氧化活性。利用Matlab对茶多糖与茶多酚的抗氧化活性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建立其与HPEF电压及频率之间的数学模型,并绘制模型三维关系图,研究分析不同条件HPEF对茶多糖与茶多酚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影响茶多糖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最主要的HPEF参数是电压,且当电压为12 kV、频率为120 Hz左右时,茶多糖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最强。影响茶多酚对ABTS清除能力最主要的HPEF参数是频率,频率为140 Hz左右时,茶多酚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效果最强。【结论】合适条件的HPEF处理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普洱熟茶茶多糖和茶多酚的抗氧化活性,本研究对普洱茶天然抗氧化剂的开发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采用高脂饲料建立小鼠肥胖模型,以小鼠体重、Lee's指数、脂肪湿重、脂肪系数、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C)及高密度脂蛋白(HDL-C)等指标的变化,研究章鱼胺对小鼠的减肥作用.结果表明,肥胖对照组小鼠较普通对照组小鼠的体重、脂肪湿重、脂肪系数、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及高密度脂蛋白(HDL-C)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表明营养肥胖模型构建成功;章鱼胺各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中小鼠的体重、脂肪湿重、脂肪系数、血清总胆固醇(TC)与模型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Lee's指数和甘油三脂(TG)的中、高剂量组与模型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章鱼胺对营养性肥胖小鼠有一定的减肥降脂作用.  相似文献   

13.
高压脉冲电场对云南普洱茶总灰分含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云南勐库大叶种普洱茶为原料,利用高压脉冲电场(HPEF)对茶样进行处理,检测经HPEF处理前后茶样的总灰分含量,比较不同加工工艺(生茶和熟茶)、不同年份和不同等级的普洱茶经过处理的茶样总灰分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同年份的生茶和熟茶总灰分含量有差异,其中生茶的总灰分含量比熟茶低;不同年份的普洱茶,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总灰分的含量呈现上升趋势;等级越低茶叶的总灰分含量越高。所选的16组茶样中有3组已经超过目前国标规定的总灰分含量。经不同条件HPEF处理后的茶样,总灰分含量都明显减少。研究结果提供了用物理手段降低茶叶总灰分的方法,对了解和掌握茶叶中灰分限量指标以及云南普洱茶总灰分的检验监控现状,改善普洱茶卫生状况,提高茶叶品质,促进茶叶出口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普洱茶是云南独有的特产茶,特殊的原料、环境、工艺和贮藏条件赋予了普洱茶独特的品质。迄今,国内外对普洱茶复合成分的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研究报道甚少。研究以云南普洱生茶、熟茶为样本,进行90d亚慢性毒性试验。试验得出2个茶样各剂量组的各项血常规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除各剂量组的甘油三酯值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外,其他各组的各项生化指标均在正常值范围内。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普洱茶对SD大鼠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无不良影响,同时可降低血液中甘油三酯含量,饮用适宜浓度的普洱茶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5.
 研究普洱茶预防SD大鼠高脂血症及抗氧化、保护血管内皮的作用及机制。SD大鼠高脂饲料造模的同时给予不同剂量普洱茶35d,检测体重及血脂水平;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 GSH-PX)、微量丙二醛(malondialchehyche,MDA);血浆6-酮-前列腺素F1a(6-keto-prostaglandin F1a, 6 keto PGF1a)、血栓素B2 (thromboxane B2, TXB2)。进行主动脉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普洱生茶及熟茶组与模型组相比:体重明显减轻。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 C)明显降低。血清MDA生成减少,SOD,GSH PX活性增强,其中熟茶组的作用更明显。血浆6 keto PGF1a浓度增加,TXB2浓度降低。主动脉血管壁内皮细胞损伤减轻。普洱茶能够预防高脂饲料模型所致SD大鼠高脂血症,熟茶的作用更显著。普洱茶具有保护血管内皮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促进PGI2合成,抑制TXA2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高压脉冲电场对云南大叶种普洱茶氨基酸含量的影响。[方法]该文以云南勐库大叶种普洱茶为原料,利用高压脉冲电场(HPEF)对茶样进行处理,检测经HPEF处理前后茶样的氨基酸含量,比较了不同加工工艺(生茶和熟茶)、不同年份、不同HPEF处理后的茶样的茶氨基酸的差异。[结果]同年份的生茶和熟茶茶水氨基酸含量有差异,其中生茶的氨基酸含量比熟茶高;不同年份的普洱茶,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氨基酸含量呈现下降趋势;经不同条件的 HPEF处理后的茶样,氨基酸含量都明显增加。[结论]该研究为高压脉冲电场技术在普洱茶茶加工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试验以西双版纳、普洱、临沧的普洱茶为样本,按照国家标准,对普洱茶水分、灰分、茶多酚、咖啡碱、游离氨基酸、茶多糖等含量进行测定,并通过方差分析比较不同产区普洱茶主要成分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产地普洱生茶的水分、咖啡碱、游离氨基酸、茶多酚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产地普洱熟茶的水分、茶多酚、茶多糖、游离氨基酸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同一产地生产的普洱熟茶和生茶的水分、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咖啡碱、灰分、茶多糖的含量差异显著(p0.05)。由此可见,不同产地普洱茶由于地理环境、加工工艺的差别使其主要成分含量具有一定的差异;同一产地不同加工工艺生产的普洱茶主要成分含量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高压脉冲电场对云南大叶种普洱茶氨基酸含量的影响。[方法]该文以云南勐库大叶种普洱茶为原料,利用高压脉冲电场(HPEF)对茶样进行处理,检测经HPEF处理前后茶样的氨基酸含量,比较了不同加工工艺(生茶和熟茶)、不同年份、不同HPEF处理后的茶样的茶氨基酸的差异。[结果]同年份的生茶和熟茶茶水氨基酸含量有差异,其中生茶的氨基酸含量比熟茶高;不同年份的普洱茶,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氨基酸含量呈现下降趋势;经不同条件的HPEF处理后的茶样,氨基酸含量都明显增加。[结论]该研究为高压脉冲电场技术在普洱茶茶加工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普洱茶预防高血脂症及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高脂饲料饲喂法建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通过普洱生茶、熟茶、乌龙茶、药组分别灌胃,实验35 d后,检测大鼠血液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固醇(TCHO)、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微量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以及观察大鼠的一般情况和肝、肾组织的病理变化,来观察普洱茶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血脂水平调节和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药、乌龙茶和普洱茶均能明显降低模型大鼠血液TCHO,TC,LDL-C和SOD含量,提高HDL-C,AST,MDA和GSH-PX的含量(P<0.05,P<0.01),其中,普洱茶作用显著优于药、乌龙茶。研究结论,药、乌龙茶和普洱茶均能显著调节机体的血脂水平,有效预防高脂血症和抗氧化等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测定比较不同储存时间普洱茶生茶生化成分含量和对老龄小鼠抗氧化活性的差异。【方法】测定比较不同储存时间(2014、2020年)普洱茶生茶的水浸出物、茶多酚、儿茶素、氨基酸、咖啡碱、黄酮类和可溶性糖含量,以及对老龄小鼠体重、饮水量、进食量、肝脏指数、肾脏指数、脾脏指数,血清及肝脏中谷丙转氨酶(Glutamic-pyruvic transaminase,ALT)、谷草转氨酶(Glutamic oxalacetic transaminase,AST)、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的影响。【结果】储存时间较长的普洱茶生茶的水浸出物(40.11%)、氨基酸(3.15%)、咖啡碱(4.18%)、GC(0.21%)、EGC(0.84%)、C(0.61%)、EC(2.46%)、EGCG(6.90%)、CG(0.10%)、非酯型儿茶素(4.11%)、酯型儿茶素(13.44%)和儿茶素总量(17.55%)均极显著下降,没食子酸(0.38%)含量极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