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细菌耐药性,也称抗药性,是指细菌与抗菌药物多次接触后,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甚至消失,致使抗菌药物对耐药菌的疗效降低或无效。随着抗菌药物在兽医临床的广泛应用,细菌耐药性的问题日益突出,给兽医工作带来了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2.
正细菌耐药性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细菌携带的耐药基因的起源可能是由于在抗生素广泛应用形成的选择压下,细菌自身基因发生突变,或获得外源性耐药基因从而对抗生素不再敏感。1细菌耐药机制目前细菌耐药机制主要有4种:(1)细菌内抗生素作用的靶位基因由于突变或被某种酶修饰使抗生素无法发挥活性,以及抗生素作用的靶酶(如青霉素结合蛋白)的结构改变,抗生素与其结合力下降;(2)细菌能够产生一种或多种那个水解酶,可水解细菌细胞内的抗生素,使  相似文献   

3.
4.
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机理及控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细菌的耐药性越来越高,给临床治疗带来诸多困难,因此了解细菌耐药的产生机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对抗生素的作用机理,细菌耐药性产生的生化机理和基因机理,耐药性的控制对策进行了阐述,希望能为临床上的合理用药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随着各种抗菌素的广泛使用,某些细菌对常用抗菌素产生了耐药性,且细菌的耐药程度日益严重.如革兰氏阴性菌对氨苄青霉素的耐药率为80%;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氨苄青霉素、头孢噻吩、环丙沙星及林可霉素等均高度耐药.由于细菌耐药性的产生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致使养殖利润率下降.现就细菌耐药性形成的机理及控制对策浅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细菌耐药性又称抗药性,系指细菌对于抗菌药物作用的耐受性,耐药性一旦产生,药物的疗效就明显下降.耐药性根据其发生原因可分为获得耐药性和天然耐药性.自然界中的病原体,如细菌的某株也可存在天然耐药性.当长期应用抗生素时,占多数的敏感菌株不断被杀灭,耐药菌株就大量繁殖,代替敏感菌株,而使细菌对该种药物的耐药率不断升高.目前认为后1种方式是产生耐药菌的主要原因.为了保持抗生素的有效性,应重视其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7.
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磺胺药和抗生素等抗菌药物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和长期使用,细菌等病原微生物的耐药株已逐年增多,导致抗菌药物的疗效越来越差。如对青霉素的耐药菌株,开始使用时仅有8%,近年来已达77%,有的报道认为在90%以上。因此,细菌的耐药性问题已经成为细菌性疾病化学治疗中非常严重的一个问题,对细菌耐药性产生机制的研究在临床兽医学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简要地介绍了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机制。大家知道,自然界中存在的致病菌种类繁多,人们所使用的抗菌药物种类也很多,即使是同一种致病菌,对不同抗菌药其产生耐药性的机制也…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大肠杆菌病的发生和蔓延给畜牧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每一种新药推广应用,总是伴随着耐药菌株的出现,这给细菌性疾病的防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难度。为控制大肠杆菌病的发生,保护和促进畜牧业的发展,本文就大肠杆菌耐药性的产生原因及防治对策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1生物化学机理1.1细菌产生破坏抗生素结构的酶β-内酰胺酶是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原因。由于β-内酰胺酶的产生,使其β-内酰胺环的酰胺键断裂而失去抗菌活性。该类酶可为染色体介导,也可为质粒介导。  相似文献   

10.
抗菌药物在动物疾病的临床治疗中起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抗菌药物的广泛和不合理应用,导致病原菌对动物使用的各种抗菌药物日益耐受,出现了非常严峻的细菌耐药局面.本文简要阐述和分析了动物源细菌抗菌药物耐药性产生方式及原因,并简述了对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的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11.
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机理及其控制对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随着抗菌药的广泛应用,细菌的耐药性越来越高,给临床治疗带来诸多困难,因此了解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机理具有重要意义。抗菌药主要以细菌4个必要的细胞内途径为靶位,包括细胞壁的合成、蛋白质的合成、核酸(DNA或RNA)的合成以及细菌的代谢过程。细菌耐药性产生包括生化机理和基因机理,重要的生化机理包括抗菌药破坏酶的产生、靶位的改变和主动外排系统的出现。细菌耐药性的基因机理主要包括基因的突变和外源抗性基因的获得。近年来,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机理成为了研究的热点,并且已经证明由质粒pMG252介导的耐药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细菌耐药性产生的原因、机制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20世纪40年代青霉素的问世将人类带入了抗生素时代,抗感染治疗由此进入了新纪元,感染性疾病的病死率大大降低。半个世纪以来,人类一直把抗菌药物作为抗感染治疗最有力的武器。然而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又遇到了新的挑战——细菌对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而此种耐药性表现为抗菌药物使用得越多耐药性亦变得越严重。目前已发现某些细菌对现有的几乎全部抗菌药物产生耐药,超级细菌的出现使人类有可能再次回到面临感染而无药可医的困境,控制细菌耐药性的增长已成为医学界乃至全人类的当务之急。正在逐渐建立自己的细菌耐药监测网络,监测细菌耐药的流行状况和规律,研究细菌产生耐药性的机制。  相似文献   

13.
在兽医临床上 ,常使用抗菌素来控制和治疗动物疾病。但在少数情况下 ,由于用药不当或其它原因容易出现细菌耐药现象 ,即产生耐药细菌 ,对治疗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细菌产生耐药性不仅失去对某种药物的敏感性 ,使药物不能发挥作用 ,而且细菌对某些抗菌药还具有交叉耐药性。由于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是由于不正确应用抗菌素而引起的 ,所以要想防止耐药性的产生 ,必须从正确使用抗菌素着手。1 对症下药 抗菌素是预防和治疗因细菌感染而引起的各种疾病的最好药物 ,但应用时却不可乱用 ,要根据引起畜禽疫病的致病菌的种类来选择。如若是革兰阳性菌引…  相似文献   

14.
畜牧养殖中细菌耐药性产生机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畜牧养殖中抗菌药物耐药性问题日趋严重.细菌耐药性产生机制主要有产生钝化酶、改变药物作用靶点、通过主动外排或形成非渗透性膜、形成生物被膜、增加代谢颉颃物等.近几年研究又发现常用抗菌药的多种耐药新机制.针对细菌耐药机制,提出合理用药、加强饲养管理、研制开发耐酶药物、抗菌药物替代品、耐药抑制剂及破坏耐药基因新技术等对策,减少耐药性的产生与传播.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大肠杆菌病的发生给养禽业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每一种新药的推广应用,总是伴随着耐药菌株的出现,这给大肠杆菌病的防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难度和要求。为控制本病的发生,保护和促进畜禽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就大肠杆菌耐药性的产生原因及防治对策进行了初步探讨。 1大肠杆菌耐药性产生原因 1.1大肠杆菌的适应性 1940年, Abraham和 Chain从大肠杆菌分离和鉴定出了一种能水解青霉素的酶,至此,人们才了解到即使在未使用抗生素之前,大肠杆菌就存在着耐药性。这一发现说明了耐药性不仅是反复用药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17.
本文就抗生素的抑菌机理、细菌耐药性产生的机制、耐药性的检测方法、耐药性的产生因素以及预防措施进行了具体的介绍,希望可以有效减少抗生素耐药性所产生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8.
正鸡球虫病是由一种或多种球虫寄生于鸡肠道不同部位所引起的疾病,全球每年因球虫引起的经济损失估计超过35亿美元。目前鸡球虫控制很大部分依赖抗球虫药,但长期使用会导致耐药性的产生,如何避免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改善:1剂量不足抗球虫药的称量不精确和喂养过程使用不当会导致药物剂量不足。例如三字球虫粉使用过程  相似文献   

19.
细菌的耐药性,尤其是多重耐药性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巨大的难题。细菌耐药性可以分为天然耐药性和获得耐药性,各种细菌的耐药机制各有不同,但主要有产生灭活酶或钝化酶,药物作用靶位的变化,细胞壁通透性改变,主动外排机制等。只有了解这些机理才能更好地防止细菌产生耐药性。  相似文献   

20.
1 菌种自身原因大肠杆菌自身产生灭活抗菌药物的酶,分为水解酶(如β-内酰胺酶)和钝化酶.β-内酰胺酶能使青霉素类抗生素类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β-内酰胺环水解裂开而失活.钝化酶能使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钝化使之不易与细菌体内的核蛋白结合,丧失其对蛋白质合成的抑制作用,从而导致耐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