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在四川平原地区实现马铃薯高效杂交制种。【方法】以31份材料为亲本,从激素处理、温湿度、光照和亲本选择等方面研究它们对诱导开花和杂交坐果的影响。【结果】补光促进开花提前,激素则使株高和分枝明显增加,形成更多花序增加花量从而延长花期。以组合48μg/L 24-eBL+100mg/L GA_3效果最佳,平均延长33d。授粉前增湿可明显提高坐果率,平均值是对照的3.25倍。试验随机配制了122个组合,最终82个组合获得种子。亲本直接决定制种效率,其中材料绵R作父本的11个组合均能坐果,结实率为25%~100%,但作母本则不结实。【结论】通过喷施激素和授粉前增湿可实现在四川平原地区的高效杂交制种,将为选育适合该地区的优良马铃薯品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温光反应及其与内源激素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不同温光条件下马铃薯生长、块茎形成及其与内源GA3、ABA和JA的关系,为云南省马铃薯周年均衡生产及品种引进提供依据。【方法】选用云南主栽的4个马铃薯品种——大西洋、合作88、米拉和中甸红,设15℃8 h、15℃12 h、15℃16 h、25℃8 h、25℃12 h和25℃16 h共6个温光处理,观察不同温光条件下马铃薯生长及块茎形成,并对不同温光条件下的内源GA3、ABA和JA进行测定分析。【结果】马铃薯不同品种对温度和光照的敏感性存在差异,大西洋对温度反应较敏感,25℃高温条件下,8 h、12 h和16 h三个光照处理后均无块茎形成,合作88对光照反应较敏感,在16 h长日光照条件下,15℃、25℃两个温度处理后均无块茎形成, 中甸红在高温和长日照(25℃16 h)的共同作用下无块茎形成,米拉在所有温光处理下均有块茎形成。不同温光条件下马铃薯叶片内源GA3、ABA和JA测定分析结果表明,GA3在无块茎形成的温光条件下含量较高而在块茎形成温光条件下含量显著降低,ABA和JA含量无论在何种温光条件下都随马铃薯生育进程持续增高。【结论】GA3是抑制结薯的重要因子,ABA和JA含量升高与植株衰老的关系比与块茎形成的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光照地区对马铃薯花青素含量及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实地调查,统一繁育种薯,并在盆周山地、平坝浅丘、盆地平原设3个不同光照试验点,种植‘黑美人’、‘川芋彩1号’和‘蓉芋紫5号’等3个不同基因型马铃薯品种,测定其花青素含量和主要品质指标。【结果】小金县(海拔3000 m)繁育的紫色马铃薯品种‘黑美人’生产种薯,在金堂县(海拔452 m)种植后,商品薯的花青素含量降低11.62%~33.66%;而马铃薯品种‘川芋彩1号’同一批原种分别在小金县和新都区(海拔472 m)种植,所繁育的生产种薯块颜色差异极显著。不同生产季节影响马铃薯花青素含量,将在光照条件较好的春马铃薯季收获的‘黑美人’和‘蓉紫芋5号’原种,在光照条件较差的秋马铃薯季播种,收获的生产种花青素含量分别降低34.24%和30.48%。【结论】不同光照地区影响秋作紫色马铃薯花青素含量,盆周山地强光照区(北川试点)收获的‘黑美人’和‘蓉紫芋5号’生产种,花青素含量显著高于成都平原弱光照区(游仙试点和温江试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充分利用马铃薯种质资源,提高马铃薯的杂交结实率。【方法】本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不同浓度的植物激素GA和BA组合处理植株。【结果】①通过采用醋酸洋红染色法、蓝墨水染色法和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法3种方法测定父本的花粉活力,发现不同方法的测定结果存在差异,但乌洋芋和米拉的花粉活力均高于50%,适宜做父本;②3组杂交组合在马铃薯孕蕾期使用GA_3和6-BA对母本顶部进行喷施,可以促进马铃薯开花并延长花期,并且能有效降低花柄节离层现象,从而促进马铃薯的杂交结实率。【结论】试验显示使用20 mg/L 6-BA+50 mg/L GA_3的处理组合,能使马铃薯杂交结实率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5.
外来恶性杂草假高粱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明确外来恶性杂草假高粱(Sorghum halepense)种子的萌发特性。【方法】研究颖片、温度、光照、GA3及土层深度对其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颖片对假高粱种子的萌发具有物理阻碍和化学抑制作用,是导致其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假高粱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30℃,在25℃/35℃、12 h/12 h的变温方式下也能较好地萌发。假高粱种子的萌发需要一定的光照条件,在连续光照或12 h光照条件下,其种子萌发率较高。GA3能显著促进假高粱种子的萌发,其最适浓度为1.16 mmol•L-1。0~4 cm的土层适宜假高粱种子的萌发,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其萌发率显著降低。【结论】假高粱种子的萌发受环境条件影响较大,通过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调控假高粱的萌发生长,可以有效遏制其危害蔓延。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成都平原冬季低温条件下不同增温措施对繁育马铃薯脱毒苗的影响。【方法】以马铃薯品种蓉紫芋5号脱毒试管苗为材料,设置不安装控温装置和小拱棚(CK)、安装控温装置(T1)、加盖小拱棚(T2)、安装控温装置和小拱棚(T3)4个处理。【结果】通过在传统基质栽培设施上安装控温装置和加盖小拱棚,可使苗床温度保持在15℃~25℃,较CK提高脱毒苗存活率57%,提早生根21.3 d,有利于形成壮苗,其根长、株高和结薯数等指标均显著优于CK,且经济效益显著提高。【结论】苗床增温处理有利于组培苗提前扦插,培养健壮脱毒苗,相同时间内显著增加脱毒苗苗量,对提高马铃薯原原种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确马铃薯甲虫至今未在新疆吐鲁番地区定殖是否与温度有关,以及温度在其扩散中的作用,为中国马铃薯甲虫的持续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以马铃薯甲虫4龄幼虫为研究对象,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处理不同时间后观察羽化情况,得出马铃薯甲虫羽化耐受的临界高温,同时结合新疆历史气候资料,运用ArcGIS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对夏季平均最高温度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随着温度的升高,马铃薯甲虫4龄幼虫羽化率逐渐下降,发育历期逐渐延长;当温度达到39℃时,羽化率趋近于0,马铃薯甲虫羽化过程中耐受的临界高温为39℃,同时,该温度下耐受的临界时间为72 h。【结论】吐鲁番地区夏季持续一个月以上的39℃以上高温,阻止了马铃薯甲虫在该地成功定殖。夏季高温天气阻碍了马铃薯甲虫通过吐鲁番地区继续向东扩散,应当加强检验检疫措施,防止马铃薯甲虫通过人为携带途径继续向东扩散。  相似文献   

8.
弱光条件下不同补光方式对设施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弱光条件下不同补光方式,对冬季设施栽培番茄幼苗生长指标及光合特性的影响。【方法】以时研番茄为试材,三种不同补光方式处理,CK:自然光照条件;T1:8 h非连续补光07:00~11:00、19:00~23:00延长早晚补光方式;T2:12 h连续补光07:00~19:00的辅助日光补光方式,对设施内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非连续光照8 h(07:00~11:00、19:00~23:00)早晚延长补光方式,即在自然光照条件下,打破黑暗3~4 h较连续光照(07:00~19:00)辅助日光补光方式,番茄幼苗的叶面积增长16.17%,叶面积增长速率加快,干物质积累显著提高23.39%,光合能力增强约22.22%,壮苗指数明显增加。【结论】打破黑暗3~4 h补光方式使幼苗品质得到了提高,并减少能耗,节约能源,为最优处理。  相似文献   

9.
烘烤过程中变黄条件对烤烟淀粉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烘烤过程中变黄条件对烤烟淀粉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河南农业大学设计制造的电热式温、湿度自控烤烟箱对供试烟叶进行烘烤,设置不同的变黄温度、变黄时间和凋萎时间,研究烘烤过程中变黄条件对烤烟淀粉代谢的影响。【结果】随着烘烤的进行,淀粉酶活性迅速升高,变黄时间延长比正常烘烤处理淀粉酶活性达到高峰的时间推迟了12 h,且烤后烟叶淀粉含量低于正常烘烤处理;较高的变黄温度能促使烟叶中的淀粉在烘烤前期快速降解,但后期淀粉降解停滞的时间较早,最终淀粉含量较高;在42℃延长凋萎时间,烤后烟叶淀粉残留量低。淀粉同工酶电泳胶板上明显可见有3条酶带,分别为α-淀粉酶、β-淀粉酶、R-淀粉酶,其中β-淀粉酶活性最高。电泳图谱显示,各同工酶活性0 h时没有差异,24 h时高温处理的活性稍高于低温,36 h时高温变黄比低温变黄酶活性稍低。【结论】烘烤过程中在35~38℃变黄,并在烟叶变黄后延长12 h和在42℃条件下凋萎12 h,有利于淀粉降解和烟叶品质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明牛耳朵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为其人工栽培提供理论参考。【方法】牛耳朵幼苗在5℃下处理12、24、36 h,然后在25℃下恢复生长24、48 h,分别测定各处理叶绿素荧光参数、叶片相对含水量、电解质外渗率、SOD活性、MDA含量等生理指标。【结果】叶绿素荧光参数(Fv / Fm)值随低温处理时间延长而下降,处理结束后可逐渐恢复正常;叶片含水率呈下降趋势但不明显;电解质外渗率随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恢复生长后开始降低;SOD活性、MDA含量均随着低温处理时间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但处理结束后均可逐渐恢复。【结论】5℃连续处理36 h以内对牛耳朵植株造成一定的生理胁迫,但在胁迫停止后可逐渐恢复正常,不会造成致命伤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明牛耳朵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为其人工栽培提供理论参考。【方法】牛耳朵幼苗在5℃下处理12、24、36h,然后在25℃下恢复生长24、48h,分别测定各处理叶绿素荧光参数、叶片相对含水量、电解质外渗率、SOD活性、MDA含量等生理指标。【结果】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值随低温处理时间延长而下降,处理结束后可逐渐恢复正常;叶片含水率呈下降趋势但不明显;电解质外渗率随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恢复生长后开始降低;SOD活性、MDA含量均随着低温处理时间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但处理结束后均可逐渐恢复。【结论】5℃连续处理36h以内对牛耳朵植株造成一定的生理胁迫,但在胁迫停止后可逐渐恢复正常,不会造成致命伤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低温胁迫对栎黄枯叶蛾(Trabala vishnou gigantina Yang)越冬卵发育和存活的影响,以便预测其发生范围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将栎黄枯叶蛾越冬卵在6个低温(-15,-20,-25,-30,-35和-40℃)条件下处理12,24和48h或在-30℃下处理不同时间(1,3,5,10,20,30,50d),每日观察卵的发育情况,统计卵的发育历期和存活率。【结果】低温胁迫强度和处理时间对栎黄枯叶蛾越冬卵的发育和存活有显著影响,随着温度的降低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越冬卵的发育历期延长,存活率降低。越冬卵在-35℃低温下分别处理12,24和48h后,其发育历期显著长于其他处理。当温度≤-30℃时,无论处理时间长短,越冬卵的存活率均大幅度下降。越冬卵处理12,24和48h的致死中温度分别为-33.45,-32.08和-30.69℃,-30℃下致死中时间为19.63d。【结论】栎黄枯叶蛾越冬卵的抗寒性较强,大部分可以安全越冬。  相似文献   

13.
树莓组培苗快繁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树莓品种"费尔杜德"为试验材料,在现有最佳培养基的基础上,研究了光照、温度及继代次数对组培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生长培养最佳光照时数为12~14 h/d,培养温度为24/15~27/15℃(日/夜),最适宜的继代次数为3代;生根培养最佳光照时数为12 h/d,培养温度为27~30℃.炼苗6 d后,移栽到沙+土(体积比1:1)的基质中.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给宁夏南部雨养农业区马铃薯田合理使用地膜栽培方式提供依据。【方法】进行了不同覆膜栽培方式对马铃薯田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马铃薯产量影响的试验。【结果】各处理中微生物数量均表现为细菌放线菌真菌;土壤酶活性表现为蔗糖酶磷酸酶脲酶过氧化氢酶。马铃薯产量以单垄双行全覆膜栽培最高,马铃薯产量与不同的土壤酶、土壤微生物相关性不同,且各处理间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酶活性均表现为单垄双行全覆膜垄上种植明显高于对照。【结论】综合分析各项指标,单垄双行全覆膜栽培方式最有利于增加雨养农业区马铃薯土壤微生物数量,提高土壤酶活性以及马铃薯的产量,可以作为当地马铃薯增产种植的首选模式。  相似文献   

15.
马铃薯是凉山州和成都平原冬春季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冬春季低温冻害显著降低马铃薯产量。本研究在凉山州和成都平原多地调查了低温冻害下冬、春马铃薯的受害情况,并针对当前苗情状况,分地区、分播种季节提出田间应急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三重调控对雾培繁殖马铃薯原原种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本文研究了一种周年高效繁育马铃薯原原种的雾培技术。【方法】针对不同品种开展雾培繁殖马铃薯原原种试验研究,发现通过营养液控温可降低植株根系气温波动,延长有效结薯期,显著提高产量和平均薯重。并以此为基础,引入剪尖和CCC叶面喷施的植株管理方式。【结果】研制出温物化三控雾培技术,能进一步提高产量,且发现不同熟期的马铃薯品种适宜的植株管理方式不同。早熟品种兴佳2号的最适方式为营养液控温+CCC 800倍液叶面喷施2次或营养液控温+剪尖1次+CCC 800倍液叶面喷施1次;晚熟品种青薯9号是营养液控温+CCC 800倍液叶面喷施3次,该技术较传统雾培增产60%以上。【结论】温物化三控雾培技术有利于挖掘单株增产潜力、提高产量和效益,对成都平原生态区雾培生产马铃薯原原种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温度对苎麻属野生种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苎麻属14个野生种进行了不同光照长度、不同播期的试验研究,初步结果表明: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现蕾、开花所需积温总体上呈增加趋势;随着播种期的推迟,现蕾、开花所需的积温总体上逐渐减少。对大多数野生种而言,适宜生长发育的光长和播种期分别为10~12h、5月13日左右。  相似文献   

18.
为通过对光照度和光照时数的匹配来提高湘南烟区漂浮育苗的烟苗素质,研究不同光照条件对烟苗农艺性状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设置在不同光照时数和光照度下培养烟苗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光照时数和光照度对烟苗的出叶时间有较大的影响;光照时数达到12 h,且光照度达到(8 000±351) lx时,烟苗生长得最好。随着光照时数和光照度的增加,烟苗的农艺性状和生理生化指标均整体提高。合理的光照度和光照时数适配可以促进烟苗的生长和物质累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邻近作物分布格局和地膜覆盖种植在马铃薯甲虫生态调控中的作用。【方法】对比现有种植模式中,研究邻近作物种类差异对马铃薯甲虫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结果】不同邻近作物种类马铃薯田块内马铃薯甲虫种群时空规律基本一致,但其种群数量存在显著差异,邻近上一年寄主田块的马铃薯田受危害严重,随距离的增加危害逐渐减轻。【结论】邻近种植不同作物对马铃薯田块内的马铃薯甲虫种群数量动态有一定的影响,可通过种植格局调整方式进行马铃薯甲虫种群生态控制。  相似文献   

20.
《农村科技》2006,(7):10-11
脱毒马铃薯试管苗在光照2000勒克斯,温度25±2℃的条件下,培养25天就到瓶口,生长速度较快,不利于非转接时期试管苗的保存。植物生长延缓剂 B_9对促进马铃薯试管苗缩短节间、增加茎粗、抑制徒长、促进壮苗、延长保存时间有重要作用。在低温下培养,可使试管苗生长缓慢以延长继代的间隔时间,减少转接次数,达到保存效果。本试验通过不同浓度的 B_9和不同温度培养试管苗的比较试验,获得较好的保存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