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罗萍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2000,6(3):9-12,47
澳洲坚果种子鲜播17~20d后开始萌发,25~30d进入萌发高峰期,播后60d尚有不少数种子萌发,85d后种子不再萌发,不同品种的种子发芽率有差异。不同收藏期的种子发芽率不同,品种246在6月下旬以后的落果种子有60%的发芽率,7月26日的落果种子发芽率高达84%,此期种子可用来播种育苗。化学药剂对近成熟的洲坚果种子萌发有影响,以20μg/mL的赤霉素80μg/mL的喷施宝处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3.
为筛选出能有效降低澳洲坚果落果率和提高果实品质的保果处理方法,以澳洲坚果品种桂热1号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保果处理对澳洲坚果落果率和果实品质的影响,并通过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对不同保果处理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T6(0.2 mL/L宇花灵+1.33 mL/L芸薹素内酯3 000倍液+1.33 mL/L富诺亚磷+0.67 mL/L富诺硼+1.67 g/L尿素)、T8(0.2 mL/L芸薹素内酯3 000倍液+0.02 g/L氯吡脲+0.13%富诺亚磷+1.33 mL/L富诺硼+1.67 g/L尿素)和T7(0.035 g/L 2,4-D+0.20 mL/L芸薹素内酯3 000倍液+1.33 mL/L富诺亚磷+0.67 mL/L富诺硼+1.67 g/L尿素)处理组对降低落果率和提高果实品质具有显著效果;通过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发现,可将24个保果处理组分为3类,其中T6处理组综合评价得分最高,为1.107 5,为最佳保果处理。 相似文献
4.
将澳洲坚果的优良品种HAES800的茎段于培养基(MS+BA2mg/L+IBA0.2mg/L+CD100mL/L)中培养,产生了白色愈伤组织和畸胚,将这些愈伤组织和畸胚接种到培养基(MS+BS1~7mg/L+IBA0.1~0.5mg/LAC0.2%)上,愈伤组织分化出畸胚,畸胚也以出芽方式增殖,并分化出丛芽。将切下,于培养基(1/2MS+IBA2mg/L+AC0.2%+Sucrose2%)中诱根6 相似文献
5.
6.
通过对澳洲坚果叶片的低温处理,测定其POD和Est同工酶,同时观察叶片冻害症状。结果表明;所试材料随处理温度降低,POD同工酶谱带减少,活性降低。Est同工酶也有类似情况,但不如POD同工酶有规律。澳洲坚果不同品种抗寒性差异较大,品种344,246,实生苗在-5℃以上基本不受冻害。品种788在-5℃,800,741在0℃开始表现冻害。提出在极端低温0℃以上地区为适宜种植区。 相似文献
7.
澳洲坚果优良品种HAES800的茎顶,于培养基MS+BA2mg/L+IBA0.2mg/L+CM100ml/L+Sucrose3%+agar0.5%中培养至25天时,于第二轮叶的叶尖产生白色愈伤组织和畸胚。将它们接种到培养基MS+BA1-7mg/L+KT1-7mg/L+IBA0.1-0.5mg/L+A.C.0.2%+Sucrose3%+agar0.5%上,愈伤组织能不断增殖并分化出畸胚;畸胚自身也以出芽方式增殖,且由白逐渐转绿,并分化出丛芽。将单芽切下,于培养基1/2MS+IBA2mg/L+A.C.0.2%+Sucrose2%+agar0.5%中诱根60天后,将无根苗放在沙床上炼苗60天,可以获得生根良好的种苗。 相似文献
8.
澳洲坚果嫁接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为澳洲坚果苗木繁育提供试验依据。[方法]以澳洲坚果品种800的实生苗为砧木,H2、O.C、788为接穗,研究不同嫁接时期、嫁接方式和砧木粗度对嫁接成活率的影响。[结果]嫁接方法相同时,2月下旬嫁接成活率最高,平均成活率为53.3%,其次为秋季嫁接,平均成活率为48.3%;嫁接方法和嫁接时间相同时,砧木茎径为0.90~1.29cm时嫁接成活率最高,平均成活率为79.0%;在相同条件下,短枝切接法嫁接成活率最高,平均为80.0%,其次为切接和枝腹嫁接法,平均成活率分别为61.00%和48.50%,嵌芽接成活率最低,仅为32.5%。[结论]澳洲坚果的适宜嫁接措施为:砧木粗度1.0~1.3cm,嫁接时间为雨水前后10d,嫁接方式为短枝切接。 相似文献
9.
10.
11.
园艺植物器官脱落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器官脱落是指植物体的部分器官(如花、叶、果等)脱离母体的过程,一般发生在特定的区域-离区,是细胞结构、生理生化代谢及基因表达等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对园艺植物花器官脱落的离区结构及形成、脱落机理及调控研究方面的主要进展做一概述,重点讨论生长素与乙烯对脱落的调控机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脱落机理提供思路与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以材果兼用型核桃品种青林半同胞家系为试材,从其果实表型性状、坚果质量、出仁率、核仁蛋白质质量分数、脂肪质量分数等对半同胞家系坚果性状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旨在为核桃品种资源开发利用和新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坚果果形以方圆形为主,果顶平,果面麻,缝合线隆起;内褶壁和横隔膜多为膜质、退化;取仁易,核仁多饱满充实,香、脆、甜而不涩。核仁脂肪质量分数均值为68.31%,总体变幅为64.18%~73.81%,变异系数仅为3.03%,单株间脂肪质量分数差异不显著,其中以株系9-19最高,为73.81%,株系6-1脂肪质量分数最低,仅为64.18%;蛋白质质量分数均值为12.98%,总体变幅为10.93%~17.17%,变异系数为10.68%,单株间蛋白质质量分数差异显著,其中以株系9-4最高,为17.17%,株系6-1最低,为10.93%。 相似文献
13.
观赏凤梨是一种重要的热带花卉。生产上常人工施加外源乙烯或乙烯衍生物促进凤梨科植物开花,但作用的分子机制不清楚。以热带观赏花卉蜻蜓凤梨(Aechmea fasciata)为材料,利用转录组数据结合cDNA末端快速扩增(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技术克隆了乙烯生物合成过程中限速酶1-氨基环丙烷-1-羧酸(1-aminocyclopropane-1carboxylate,ACC)氧化酶(ACC oxidase,ACO)的一个编码基因,将其命名为AfACO1。AfACO1cDNA全长732bp,编码156个氨基酸。理化性质分析表明,该蛋白分子质量为17.47ku,等电点为8.46。AfACO1蛋白有保守的抗坏血酸和辅因子亚铁离子结合位点。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AfACO1与水稻的2个OsACO1-likes蛋白亲缘关系最近,且进一步的结构域分析表明,它们拥有相似的保守基序。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 time PCR,qPCR)结果表明,AfACO1在抽薹39d后的成株心叶中表达量最高,且施加外源乙烯利后,AfACO1的表达量逐渐上调。结果表明AfACO1可能是蜻蜓凤梨成熟期乙烯生物合成的关键酶之一。研究结果为解析外源乙烯调控凤梨科植物开花的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坚果质量安全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坚果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较高的营养价值,随着坚果产业的快速发展,其质量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简单介绍了坚果的营养价值及保健功效,指出坚果产业目前存在的主要质量安全问题,阐述了坚果的质量安全检测方法研究现状,以期进-步建立低成本、准确、高效的坚果质量安全检测方法,使坚果产业朝着对人体健康有益的方向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5.
乙烯利作为植物外源激素被广泛地应用在农林生产中 ,特别是在果品、蔬菜生产中 ,具有非常重要的调节作用。但乙烯利的作用效果受到酸碱性、浓度、放置时间、温度等外界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乙烯利的使用和保存中 ,应尽量选择适当的条件 ,以保证其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16.
17.
采用9种处理方法,对4个品种的蔷薇种子进行处理,分析其种子发芽率.结果表明:种子发芽率处理方法间达到显著差异而品种间达到极显著差异.其中,低温沙藏层积+萘乙酸(NAA)和低温沙藏层积+高锰酸钾(KMnO4)处理的种子发芽率显著高于其他. 相似文献
18.
在紫荆树上发现1种紫荆新病害 紫荆黄萎病,病叶症状有2种类型:一种为灰绿色干枯型,主要表现为叶片从边缘开始失水萎蔫,逐渐向叶片中心扩展,后期整个叶片皱缩卷曲、质地较脆,呈现灰绿色焦枯状;另一种为黄色萎蔫型,前期叶片从边缘开始变黄萎蔫,逐渐向内部扩展,病健交界处有明显界限,后期叶片皱缩,颜色呈现淡黄色到淡橘黄色。发病枝条的维管束呈浅橘红色或褐色,病叶不脱落。依据Koch’s准则证明,分离物CC001是引起该病害的病原菌。对CC001菌株的rDNA ITS区段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并结合形态学特征鉴定为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寄主范围测定结果表明,该病菌还可以侵染马铃薯和棉花。该研究是国内关于紫荆黄萎病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9.
试验采用五因素三水平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不同密度与施肥处理下.大豆花芽分化进程与花荚脱落以及豆荚形成规律。结果表明:大豆的花芽分化进程与绿复叶数之间有明显的同伸关系;不同处理下,大豆的花芽分化进程不同。花芽分化进程与植株干物质积累呈板显著正相关;大豆花荚主要分布于中上层。下层的花荚脱落率最高.为100%。中层为70%左右。上层为40%左右。不同处理时大豆花荚脱落率影响也不尽相同.种肥施用氮、磷、钾时减少花荚脱落有不同的影响。以磷素为最大。其次为钾。氮时花荚脱落基本无影响,追施氮肥时减少花荚脱落有明显作用;密度过大,明显增加花荚脱落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