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旨在阐明牦牛KDM4A基因的表达特性及其在牦牛卵母细胞和颗粒细胞中的作用。采集牦牛心、肝、脾、卵巢、肺、肾、睾丸、小肠、子宫、胃、大脑组织,以GenBank上已发布的黄牛KDM4A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利用RT-PCR方法扩增克隆牦牛KDM4A基因及检测其在牦牛各组织中的表达谱,并使用在线软件ExPASY分析KDM4A基因的结构和功能。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牦牛不同时期卵母细胞和颗粒细胞中KDM4A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本研究克隆得到牦牛KDM4A基因3 289bp的cDNA序列。牦牛KDM4A核苷酸序列与其它哺乳动物的遗传距离较近,表明KDM4A基因在进化中较为保守。牦牛KDM4A基因CDs区为3 201bp,编码1 066个氨基酸残基,相对分子质量122.48ku。KDM4A蛋白为亲水不稳定的酸性蛋白,无跨膜区和信号肽,二级结构主要包含α-螺旋和无规卷曲,与三级结构分析结果一致。KDM4A基因在所选牦牛组织样本中均有表达,其中在卵巢、脾和睾丸中表达量最高。牦牛KDM4A mRNA在MII期颗粒细胞中表达量显著高于在MI期和GV期颗粒细胞中的表达量(P0.05),GV期卵母细胞中,KDM4A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在MI期和MII期卵母细胞中的表达量(P0.05)。综上表明,本研究成功克隆了KDM4A基因及其在牦牛卵母细胞和颗粒细胞成熟过程中mRNA表达水平的差异,表明KDM4A基因在卵母细胞及颗粒细胞成熟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韩杰  熊显荣  熊燕  吴锦波  李键 《畜牧兽医学报》2020,51(10):2433-2442
旨在探讨KDM1A对牦牛卵母细胞减数分裂成熟及其发育潜能的影响。本研究在体外成熟液中添加不同浓度的KDM1A特异性抑制剂GSK-KDM1A,牦牛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OCs)体外培养24 h后,观察卵丘细胞的扩展和第一极体的排出情况;利用免疫荧光检测体外培养过程中卵母细胞内KDM1A的表达模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体外培养卵母细胞内Kdm1a、Oct-4、Sox-2以及Nanog的表达水平;体外培养成熟后的牦牛卵母细胞进行体外受精,观察其卵裂率与囊胚形成率。结果显示,体外培养24 h后,GSK-KDM1A组的卵丘细胞扩展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320 nmol·L-1组的卵丘细胞扩展程度和第一极体排出率均显著低于160 nmol·L-1组(P<0.05)。在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过程中,Kdm1a呈现动态表达模式,MⅠ期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GV和MⅡ期(P<0.05);添加GSK-KDM1A能显著抑制卵母细胞中KDM1A蛋白的表达(P<0.05),320 nmol·L-1组各时间点KDM1A的表达量均显著低于160 nmol·L-1组(P<0.05)。GSK-KDM1A组卵母细胞内Oct-4与Sox-2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Nanog的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牦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后,GSK-KDM1A组的卵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囊胚形成率无显著变化(P>0.05)。综上表明,KDM1A参与调控牦牛卵母细胞减数分裂成熟过程,GSK-KDM1A能有效抑制KDM1A的表达,影响卵母细胞减数分裂成熟及其发育潜能,揭示KDM1A在此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3.
旨在克隆牦牛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istone deacetylases 1,HDAC1)基因,并检测其在牦牛不同组织及卵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表达水平,从而为研究HDAC1在牦牛生殖发育中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采用牦牛为研究对象,通过RT-PCR技术获得牦牛HDAC1基因CDS序列,使用相关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其结构和功能,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检测HDAC1基因在牦牛脑、心、肌肉、卵巢、肾、脾、小肠、肝、肺和子宫组织中的表达谱及在卵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HDAC1基因开放阅读框为1 302 bp,编码433个氨基酸,与黄牛、山羊和绵羊的同源性较高;HDAC1基因在牦牛的各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脾、肾和小肠中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1)。在牦牛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MⅠ)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MⅡ)卵母细胞中,HDAC1基因的表达水平极显著高于生发泡(germinal vesicle,GV)期(P0.01)。提示,HDAC1基因参与牦牛卵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本试验为进一步研究HDAC1基因在高寒、低氧环境下的牦牛生殖繁育中的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旨在探索CYP19A1在牦牛卵泡发育过程及不同成熟阶段卵母细胞中的表达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检测CYP19A1在牦牛不同级别卵泡(≤3 mm、3~5 mm、5~8 mm及≥8 mm)和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umulus-oocyte complex,COCs)体外成熟的不同阶段(成熟0 h、12 h、18 h及24 h)中的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技术(Immunofluorescence,IF)检测CYP19A1蛋白在COCs中的表达定位。结果显示:CYP19A1基因在不同级别的卵泡中均有表达,在卵泡发育早期表达量最高,随卵泡发育呈低水平表达;CYP19A1基因在COCs中的相对表达量显示,未成熟(0 h)COCs的表达量最低,成熟18 h的COCs表达水平达到最高值,之后呈下降趋势。通过免疫荧光技术发现COCs中CYP19A1蛋白的表达主要集中在卵丘细胞上。推测CYP19A1在卵巢颗粒细胞中的表达有助于卵泡发育和卵母细胞成熟雌二醇(Estradiol,E_2)的分泌,对卵泡和卵母细胞早期发育有积极的调控作用,为进一步探索CYP19A1在牦牛雌性生殖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旨在分析KDM2B在小鼠卵母细胞和早期胚胎中的表达规律,为KDM2B在卵母细胞减数分裂及胚胎发育过程中的生物学作用奠定基础。选择20只6~8周龄小鼠为试验动物,收集GV期、MⅡ期卵母细胞、2-细胞、4-细胞、8-细胞、囊胚各阶段胚胎,根据GenBank上已公布的小鼠(Mus musculus)KDM2B序列设计引物,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KDM2B在胚胎各阶段mRNA的表达水平;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定位KDM2B蛋白在胚胎各阶段的分布。结果显示,GV期卵母细胞KDM2B mRNA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MⅡ期(P<0.01);在2-细胞、4-细胞和8-细胞mRNA表达量较低,囊胚期其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KDM2B在GV期主要表达于细胞核中,MⅡ期卵母细胞核中的荧光信号极显著减弱(P<0.01),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KDM2B蛋白在2-细胞、4-细胞、8-细胞胚胎中均不表达,囊胚期重新表达于细胞核。综上表明,本研究成功建立KDM2B在小鼠卵母细胞及胚胎细胞中的时空及时序表达模式,关于KDM2B参与调控减数分裂与胚胎发育过程具体的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细胞周期检查点激酶1(Chk1)作为DNA复制检查点和DNA损伤反应的重要成员,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都具有重要作用。为探究Chk1对猪卵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影响,本研究首先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Chk1在猪卵母细胞不同时期的表达和定位,随后利用chir-124抑制Chk1的表达,研究其对猪卵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影响,以及相关基因的表达和纺锤体的变化。结果表明,Chk1在4个时期(GV、GVBD、MI、MII)均有表达,GV期主要定位在生发泡内,GVBD期主要定位在核周围,MI期和MII期主要定位在纺锤体上;用不同浓度的chir-124处理卵母细胞来抑制Chk1,发现0.5μmol/L的chir-124对卵母细胞生发泡破裂(GVBD)的影响最大,可显著提高猪卵母细胞处于GV-IV期的比例(P0.05),并且可显著提高卵母细胞达到GVBD期的比率(P0.05),但对后续的成熟没有显著影响;随后对MII期卵母细胞的基因表达进行检测发现,Chk1的抑制可调节cdk1、cdc25C、cyclin b1基因的表达,并使gwl基因的表达显著下降(P0.05),从而调节卵母细胞恢复减数分裂的进程;Chk1的表达会激活纺锤体组装检查点(SAC),阻止同源染色体分离,将猪卵母细胞定位在MI期,而减少Chk1的表达后,猪卵母细胞可渡过MI期,进入MII期。综上,在GV期使用chir-124抑制Chk1的表达可促进猪卵母细胞恢复减数分裂,并促进后续的成熟。  相似文献   

7.
牛体外成熟卵母细胞染色体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给牛体细胞克隆和转基因克隆工作提供基础性材料.[方法]在显微镜下,从卵液中捡出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置入成熟培养液中进行成熟培养,处理培养不同时期的卵母细胞,所得的去掉卵丘的卵母细胞固定在载玻片上,染色、冲洗、晾干,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表明:成熟培养0 h到4 h大多数卵母细胞处于GV期(97.5%~87.8%),培养6 h以后GVBD发生了卵母细胞数量明显增多(51.6%),成熟培养8 h~12 h处于Pre-MI的卵母细胞逐渐减少(76.7%~43.2%),MI期卵母细胞逐渐增多(13.3%~50.0%).成熟培养16 h有17.8%的卵母细胞处于MII期,大部分细胞仍处于MI期(40.0%)和AI/TI期(42.2%).从16 h~24 h,MII期卵逐渐增多,培养24 h后大多数卵母细胞排出第一极体到达MII期(86.5%).[结论]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也发生了显著的形态变化.第一次减数分裂中期时的染色体清晰可数,进入后期时,分开的两团染色体各自凝集成染色质团,并且一直持续到末期,到达第二次减数分裂中期时又成为清晰可数的染色体状态.  相似文献   

8.
旨在比较一些与卵细胞成熟相关的激素和生长因子受体在两种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Ex-COC和Cp-COC)中的表达以探究两种类型的马卵母细胞成熟和发育能力差异的原因。本研究在屠宰场采集蒙古马离体卵巢带回实验室回收COCs,并根据卵丘细胞形态区分Ex-和Cp-COCs;通过qPCR和免疫荧光检测FSHR、LHR、IGF1R、IGF2R、ESR1、ESR2,BMP15和GDF9受体BMPR1B、BMPR2和ALK5在两种COCs中的表达模式;将雌二醇、IGF2、GDF9和BMP15分别添加进马IVM培养体系中检测其对马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率的影响。结果显示,这些受体基因的表达量在Ex-和Cp-COCs的卵丘细胞和卵母细胞中均有差异,在Cp-COCs中,卵丘细胞的大部分受体基因表达量高于卵母细胞;而在Ex-COCs中,卵母细胞与卵丘细胞的基因表达水平相似或高于卵丘细胞。相较于Cp-COCs的卵母细胞,大部分的受体基因在Ex-COCs的卵母细胞中表现出更高表达水平。体外成熟培养试验表明雌二醇和IGF2的添加可能有利于提高马的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率。马扩展型和紧凑型COCs中FSH、LH、IGF1、IGF...  相似文献   

9.
为了进一步探索辽宁绒山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方法,本试验以屠宰场绒山羊卵巢为材料,采用抽吸法收集直径大于2 mm卵泡的卵母细胞,研究卵丘细胞对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和孤雌发育的影响。试验1,将一部分COCs经机械吹打脱除卵丘细胞成为机械裸卵(DOs),然后以4种方式培养,即COCs单独培养、DOs与COCs共培养(DOs(COCs))、DOs与卵丘颗粒细胞共培养(DOs(CCs)),以及DOs单独培养。试验2,根据包裹卵母细胞的卵丘细胞的完整性分为3组,有3层卵丘细胞紧密包围的卵母细胞复合体COCs3,有1-3层卵丘细胞包围的卵母细胞COCs1-3,无卵丘细胞包围的裸露卵母细胞NOs,3组各自单独培养。结果表明:COCs组的成熟率、孤雌卵裂率和囊胚率最高,分别为83.25%、41.75%和29.25%,卵丘细胞的存在有利于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和随后的发育,COCs3组成熟率、孤雌卵裂率和囊胚率分别为83.25%、42.50%和29.75%,显著高于COCs1-3和NOs组,卵丘细胞的完整性也影响着卵母细胞的体外发育,自然裸卵已失去体外发育能力。  相似文献   

10.
牛卵丘细胞对卵母细胞体外成熟与孤雌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以牛卵泡内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OCs)为材料,探讨了牛卵丘细胞包裹程度对卵母细胞体外成熟(IVM)和孤雌胚胎(PAEs)发育的影响。试验1,将COCs随机分为2组,在开展IVM前,将其中一组COCs的卵丘细胞机械吹打去除成为机械裸卵(DOs),研究卵丘细胞层存在与否对卵母细胞体外核成熟(排出第一极体)和孤雌激活后发育能力的影响;试验2,根据COCs卵丘细胞包裹层数将COCs分为3组,即卵丘细胞层少(1~4层)的COCs为A组、卵丘细胞层多(5层以上)的COCs为B组及包裹5层以上卵丘细胞且附带卵泡壁颗粒细胞层(FSP)的COCs为C组,研究卵丘细胞层包裹程度对卵母细胞的体外核成熟和孤雌激活后胚胎发育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卵丘细胞的存在更有利于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和孤雌胚胎发育;COCs中卵丘细胞包裹层数对卵母细胞体外核成熟率没有显著影响,但包裹卵丘细胞层数多且附带FSP的卵母细胞,其PAEs的囊胚率显著高于包裹卵丘细胞少的卵母细胞PAEs。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旨在建立水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前后GV/MⅡ(Germinal vesicle,GV)/(MetaphaseⅡ,MⅡ)期对应的卵丘细胞miRNA数据库,筛选两个时期差异表达的miRNAs,为进一步阐明miRNA通过调控卵丘细胞中基因表达进而在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提供科学依据。分别收集水牛GV/MⅡ期的卵丘细胞,提取总RNA,利用Solexa测序技术获取小RNA测序数据,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成功构建了GV/MⅡ期卵丘细胞miRNA的表达谱,发现相对于GV期卵丘细胞,miRNA在MⅡ期卵丘细胞中表达差异显著上调的有24个,表达差异显著下调的有45个。采用qRT-PCR技术对随机筛选的8个miRNAs进行验证,证实其表达水平和RNA-seq分析结果相一致。结合靶基因预测和KEGG富集分析,获得了276条显著富集的信号通路;同时对富集前20的信号通路进行归纳总结,推测差异表达的miRNAs主要是通过细胞增殖、凋亡,物质代谢,细胞连接等途径在卵丘细胞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2.
试验旨在研究G蛋白偶联受体50(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50,GPR50)在牦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过程中的表达与定位规律,为进一步解析卵母细胞成熟的分子机制及理解牦牛繁殖的特异性提供依据。通过牦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利用免疫荧光染色监测不同时间点(0~24 h)纺锤丝形态和核相的变化,确定牦牛卵母细胞减数分裂4个时期,包括生发泡期(germinal vesicle,GV)、生发泡破裂期(germinal vesicle break down,GVBD)、第一次减数分裂中期(metaphase Ⅰ,MⅠ)与第二次减数分裂中期(metaphase Ⅱ,MⅡ)的时间点。在此基础上,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GPR50基因在牦牛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的动态表达量,免疫荧光染色检测GPR50蛋白在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的的亚细胞动态定位情况。结果表明,牦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0 h时90%处于GV期,6 h时94%处于GVBD期,16 h时92%细胞处于MⅠ期,24 h时94%处于MⅡ期。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GPR50基因在牦牛卵母细胞GV期即有表达,并在GVBD、MⅠ、MⅡ期成熟过程中逐渐升高,在MⅡ期达到顶峰,且极显著高于GV与GVBD期(P<0.01)。GPR50蛋白在牦牛卵母细胞GV期时集中在膜上表达,并随着成熟进程的发展在细胞质和细胞膜均大量表达,在MⅡ期高亮度弥散表达。以上结果表明,GPR50基因参与牦牛卵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并发挥重要作用,为研究GPR50在牦牛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明C型利钠肽(C-type natriuretic peptide,CNP)及其受体(natriuretic peptide receptor,NPR)在水牛卵泡中的表达模式,本研究首先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水牛卵巢中利钠肽家族主要成员A型、B型、C型利钠肽(ANP、BNP、CNP)及其Ⅰ型、Ⅱ型受体(NPR1、NPR2)的mRNA表达情况,然后利用免疫组化技术对水牛卵泡中CNP及NPR2蛋白进行定位,最后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颗粒细胞和卵丘细胞中CNP及NPR2的mRNA表达规律。结果显示,水牛卵巢主要表达CNP及NPR2,且在各级卵泡中均有表达,其中,CNP主要在壁层颗粒细胞中表达,NPR2主要在卵丘细胞中表达;颗粒细胞上CNP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卵母细胞周围的卵丘细胞(P<0.05),而卵丘细胞上NPR2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颗粒细胞(P<0.05)。综上所述,在利钠肽主要家族成员和受体中,CNP和NPR2在水牛卵巢中呈现强表达,CNP主要在壁层颗粒细胞中表达,而NPR2主要在卵母细胞周围的卵丘细胞中表达。  相似文献   

14.
旨在探究水貂生发泡期(GV期)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OCs)玻璃化冷冻、解冻及培养过程中添加褪黑素(melatonin,MT)对水貂卵母细胞解冻后存活率、体外培养COCs恢复减数分裂比例(GVBD率)、体外培养卵母细胞活性线粒体的分布以及体外培养COCs颗粒细胞糖酵解相关基因表达(卵母细胞与颗粒细胞缝隙连接好坏的标志分子)的影响。试验分为3组:无冷冻处理的对照组(C组)、冷冻组(V组)和添加MT(10~(-9) mol/L)的冷冻处理组(MT组)。结果显示:MT组卵母细胞在解冻后3 h的存活率(91%±4.8%,n=91)与V组的存活率(90%±2.7%,n=75)差异不显著(P0.05),但两组存活率显著低于C组(100%,n=80)(P0.05);C组(81%±1.9%,n=64)和MT组卵母细胞的GVBD率(70%±2.7%,n=80)显著高于V组(55%±4.1%,n=80)(P0.05),但C组与MT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MT组的卵母细胞线粒体正常分布率(34%±3.8%,n=75)与V组(30%±2.3%,n=60)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但MT和V组的卵母细胞线粒体正常分布率显著低于C组(79%±3.4%,n=90)(P0.05);qRT-PCR结果显示,MT组颗粒细胞糖酵解基因Ldh1、Pkm2及Pfkp的表达量显著高于V组(P0.05),但前两者糖酵解基因的表达量显著低于C组(P0.05)。结果表明,添加MT可以提高冻融后水貂卵母细胞的GVBD率,降低冷冻对卵母细胞和颗粒细胞连接的冷冻损失,但要建立一个高效的水貂GV期卵母细胞玻璃化冷冻保存体系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旨在探索体外成熟前后猪卵母细胞miRNAs表达谱,并筛选参与调控Npm2基因表达的miRNAs。本试验回收屠宰场猪卵巢,收集GV期卵母细胞,经体外成熟培养后获得MⅡ期卵母细胞,分别提取约130个GV期和MⅡ期卵母细胞总RNA进行Illumina HiSeqTM 2500测序,获取miRNA测序数据,每个处理重复3次,筛选差异表达microRNAs并进行靶基因GO和KEGG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成功构建了GV期和MⅡ期猪卵母细胞miRNAs表达谱,GV期和MⅡ期卵母细胞差异表达miRNAs有95个,具有相似表达模式的miRNA聚为一类,对95个差异表达miRNAs进行靶基因预测,共得到3 967个靶基因,经GO和KEGG富集分析表明,这些靶基因被富集于5 194个GO条目和212个信号通路,其中参与卵母细胞减数分裂成熟的信号通路有2个。在差异表达miRNAs中筛选到5个与Npm2基因相关的miRNAs。采用qRT-PCR对其中2个miRNAs进行验证,证实其表达趋势与测序结果一致。本研究筛选了GV期和MⅡ期卵母细胞差异表达miRNAs,推测差异表达的miRNAs可能通过代谢、卵母细胞减数分裂相关通路、孕激素介导的卵母细胞成熟通路等途径在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过程中发挥作用,并筛选出调控Npm2基因表达的miRNAs,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阐明miRNA对Npm2基因的调控及其在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观察了卵丘细胞共培养对小鼠生发泡期部分裸露(PNO)和裸卵(NO)成熟和发育能力的影响;分别用小鼠、大鼠、猪的卵丘细胞与小鼠PNO和NO进行了共培养。检测了小鼠PNO和NO的减数分裂能力、生发泡构型、受精和胚胎发育能力。结果,PNO、NO的减数分裂能力显著(P〈0.05)低于卵丘完整复合体(COCs)的减数分裂能力。COCs中SN型卵母细胞比率显著高于PNO和NO中SN型卵母细胞比率(P〈0.05),大部分PNO和NO的卵母细胞核型为NSN型。与对照组相比,与小鼠或大鼠卵丘细胞共培养的小鼠PNO和NO的减数分裂能力没有显著提高,但是与猪卵丘细胞共培养却可以提高小鼠PNO和NO的减数分裂能力。结果表明,猪卵丘细胞能促进小鼠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但并不影响小鼠卵母细胞的受精和胚胎发育。  相似文献   

17.
为了深入探讨卵丘细胞对猪卵母细胞成熟和胚胎发育的影响机制,试验设置裸卵(卵母细胞)组、共培养(卵丘细胞和裸卵母细胞)组和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OCs)组,将3组的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后,检测3组猪卵母细胞的存活率、第一极体排出率、卵裂率、囊胚率等指标,及每组卵母细胞内谷胱甘肽(GSH)含量,并利用RT-qPCR技术测定了每组卵母细胞内与谷胱甘肽合成代谢相关的关键基因GPX3、GPX4的表达水平,最终从生化和分子水平揭示卵丘细胞影响猪卵母细胞成熟和胚胎发育的机制。结果表明:COCs组的存活率、第一极体排出率、卵裂率及囊胚率均显著高于裸卵组(P0.05);共培养组第一极体排出率、卵裂率和囊胚率显著低于COCs组(P0.05),但卵裂率、囊胚率显著高于裸卵组(P0.05),存活率和第一极体排出率与裸卵组差异不显著(P0.05);共培养组卵母细胞谷胱甘肽含量显著低于COCs组(P0.05),但GPX3、GPX4基因的表达量与COCs组差异不显著(P0.05);裸卵组谷胱甘肽含量和GPX3、GPX4基因表达量均显著低于COCs组(P0.05)。说明在猪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卵丘细胞不仅影响卵母细胞内谷胱甘肽的含量,而且对谷胱甘肽合成代谢相关基因GPX3、GPX4的表达也有显著影响,进而影响卵母细胞成熟质量和胚胎发育效果。  相似文献   

18.
试验研究了生长激素(somatotropin,STH)对猪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OCs)的卵丘细胞扩展、凋亡、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STH能够促进卵丘细胞扩展,抑制卵丘细胞凋亡,抑制凋亡相关基因Bax在卵丘细胞上的表达。  相似文献   

19.
旨在探索牦牛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细胞色素P450芳香化酶(cytochrome P450arom, CYP19A1)对内源性雌激素(17β-estradiol, E2)分泌、卵母细胞自噬和后续胚胎发育能力的影响。本研究在牦牛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umulus-oocyte complexes, COCs)体外成熟过程中,分别用等体积生理盐水、最佳浓度E2(10-7 mol·L-1)、CYP19A1诱导剂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 AFB1)、CYP19A1抑制剂双酚A(bisphenol A, BPA)处理,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 qRT-PCR)、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各组成熟COCs中CYP19A1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诱导和抑制CYP19A1处理组牦牛成熟COCs培养液中E2水平;分析不同处理组C...  相似文献   

20.
牦牛卵巢卵母细胞体外培养成熟条件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研究了不同采集方法和不同培养液对牦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培养效果。结果:在牦牛乏情期,每个卵巢平均回收卵数为(9.33±4.30),可用卵数为(5.63±4.19)。将牦牛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分别置于5种成熟培养液中培养,成熟率分别为75.56%、71.11%、81.33%、77.33%和77.78%,卵裂率分别为42.22%、33.33%、49.33%、46.67%和42.22%,其中C的成熟液效果最好。来自卵巢表面卵泡的COCs的成熟率(81.33(vs69.33(,P>0.05)高于来自卵巢内卵泡的COCs,卵裂率(49.33%vs34.67%,P<0.05)显著高于来自卵巢内卵泡的COCs。来自明亮卵泡的COCs的成熟率(81.33%vs33.33%,P<0.01)和卵裂率(49.33%vs3.33%,P<0.01)极显著高于来自混浊卵泡的COC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