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0 毫秒
1.
基于ArcGIS韶关市香芋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本文对韶关香芋主产区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特征进行研究,以期为韶关市香芋种植区划、科学施肥和产量提升提供依据。【方法】运用传统统计学SPSS软件、地统计学GS+软件的半方差函数和GIS中克里金插值的研究香芋土壤养分含量、空间变异特征和空间分布。【结果】(1)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值分别为2.98%,109.79 mg/kg,40.30 mg/kg,81.60 mg/kg,范围分别为0.89%~6.65%,27.79~257.25 mg/kg,5.79~108.44 mg/kg,15.03~270.18 mg/kg,变异系数为35.2%,46%,64.7%,62.4%,且不同乡镇区域土壤养分含量存在差异。(2)香芋主产区的土壤养分的空间自相关程度依次为速效钾(49.98%)有机质(47.8%)碱解氮(37.6%)有效磷(32.5%),块金系数主要在30%~50%之间,均属于中等空间自相关程度,结构性变异为主,随机性变异次之。【结论】总体来看,香芋主产区土壤有效磷含量处于丰富水平,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处于中等水平,速效钾含量处于缺乏水平,土壤养分总体上呈现北低南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以伊犁河谷雨养旱地栗钙土区麦田为研究对象,通过采取田间调查、取样和实验室测定的方法,探索研究栗钙土旱作麦田耕层肥力指标的变化,研究新疆雨养旱地栗钙土不同产量水平土壤肥力差异,为新疆雨养旱作区土壤肥力的改良提供理论支撑和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高产田与中产田的表土层和稳定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和CEC之间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低产田;土壤有机质含量随土层深度加深下降趋势明显;不同产量水平栗钙土耕作层土壤全磷和全钾含量差异不明显;速效养分含量差异在耕作层随土层加深明显加大,高产田表土层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较低产田高62.2%、40.3%、34.5%,稳定层碱解氮、速效钾含量分别较低产田高50.6%、48.4%,犁底层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较低产田高80.8%、124.6%、70.5%;不同产量水平地块冬小麦产量与耕作层土壤有机质、速效钾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CEC、全氮、碱解氮呈显著正相关(P<0.05)。提升伊犁河谷雨养旱地小麦产量的关键在于提高不同产量水平地块犁底层土壤肥力和改良低产田耕层土壤肥力性质,尤其是增加低产田土壤有机质含量。  相似文献   

3.
耕作层的Mn、Ti含量与pH有关,与1~0.25mm砂粒有关的元素,耕作层和犁底层有Cd;与0.25~0.05mm砂粒有关的元素,耕作层有Ti、Pb、Ni;与0.05~0.01mm粉粒有关的元素,在全剖面有Zn,耕作层、潴育层和底层有Cu,犁底层以下有Pb等;与0.01~0.005mm粉粒有关的元素,耕作层有As,下面3层有Pb;与0.005~0.001mm粘粒有关的元素,犁底层以下有Pb等;与<0.001mm粘粒有关的元素,在全剖面有Cu,Zn、Ni、Cr,耕作层有Mn、Ti.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海南西北部地区(儋州、白沙、昌江和东方)的土壤锌含量分布特征,识别区内土壤锌缺乏区域,为研究区内的农业规划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借助于地统计学和GIS空间分析手段,阐明海南西北部农田土壤锌含量在空间和不同土壤发生层(耕作层、犁底层、潴育层和母质层)的分布特征。【结果】区内耕作层土壤锌含量普遍偏低,最高含量为85.94 mg/kg;各发生层土壤锌含量的空间分布不均,锌含量超过50.00 mg/kg的土壤主要分布在儋州北部火山堆积物母质发育地区、昌江西北部和东方西部地区;母质层土壤锌含量最高,为30.30 mg/kg,其次为潴育层,耕作层和犁底层的土壤锌含量相近。【结论】海南省西北部耕作层土壤锌含量除与母质分布有关外,还受土壤酸碱性分布及农田化肥投入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海南西北部地区(儋州、白沙、昌江和东方)的土壤锌含量分布特征,识别区内土壤锌缺乏区域,为研究区内的农业规划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借助于地统计学和GIS空间分析手段,阐明海南西北部农田土壤锌含量在空间和不同土壤发生层(耕作层、犁底层、潴育层和母质层)的分布特征。【结果】区内耕作层土壤锌含量普遍偏低,最高含量为85.94 mg/kg;各发生层土壤锌含量的空间分布不均,锌含量超过50.00 mg/kg的土壤主要分布在儋州北部火山堆积物母质发育地区、昌江西北部和东方西部地区;母质层土壤锌含量最高,为30.30 mg/kg,其次为潴育层,耕作层和犁底层的土壤锌含量相近。【结论】海南省西北部耕作层土壤锌含量除与母质分布有关外,还受土壤酸碱性分布及农田化肥投入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以广东省韶关市乐昌市乐城街道张溪村香芋产区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的方法研究香芋产区的成土条件,并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筛选了土壤有机质、有效氮、有效磷和速效钾4个养分指标,研究张溪村香芋产区的土壤养分特征。结果表明,香芋产区地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的河谷地带,成土母质以河流冲积物为主,主导成土过程为脱硅富铝化,主要土壤类型为红壤。在4个土壤养分指标中,有机质养分含量属于中等水平;有效氮和有效磷养分含量均属于极丰富水平;速效钾的养分含量属于缺乏水平。总体来看,乐昌市张溪县香芋产区的土壤养分特征整体属于很丰富级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推广葡萄园行间自然生草在贺兰山东麓产区地施行。【方法】本试验以葡萄园自然生草1年和清耕为对照,研究了贺兰山东麓金山兰山云昊酒庄自然生草对葡萄园不同土层土壤养分、酶活性及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自然生草1年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含量高于清耕对照,pH、全盐、全氮、全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则降低;自然生草1年的葡萄园土壤中不同土层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有所提高,且深土层(40~60 cm)较表土层(0~20 cm)明显;自然生草1年对葡萄园脲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起到一定的提高作用,尤其是对表土层(0~20 cm)土壤酶活性的提高更为明显。【结论】葡萄园行间自然生草可一定程度上改善土壤条件,降低土壤pH,减少土壤盐含量,增加土壤微生物,提高土壤酶活性,可为葡萄生长提供一个舒适的生长环境,进而提升葡萄及葡萄酒品质,是贺兰山东麓葡萄园土壤良好的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8.
为更好地服务于广东省垦造水田建设需要,对采集于广东省内水田占比较大的博罗县、惠东县、仁化县以及英德市4地高产水田的耕作层、犁底层样品,进行土壤物理指标检测和方差分析、MATLAB拟合VG模型参数,探究其土壤物理特征。结果表明,4处样地耕作层、犁底层的饱和含水量、容重和总孔隙度均值分别为40.50%、25.17%,1.24 g/cm3、1.57 g/cm3和51.79%、39.04%。耕作层容重与砂粒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粉粒、黏粒含量显著负相关,犁底层则与砂粒含量正相关但不显著,而与粉粒含量呈显著负相关。VG模型参数n值、黏粒含量均值为犁底层(1.333、9.01%)>耕作层(1.274、5.14%),n值随黏粒含量的增加而变大。  相似文献   

9.
黄淮海北部农田犁底层现状及其特征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研究黄淮海北部地区犁底层分布现状及特征。【方法】采用布点取样方法,根据黄淮海北部区土壤质地分布图结合第二次土壤普查点位选取山东陵县、河北吴桥县共108个点位,于2014年冬小麦拔节期进行剖面取样调查,测定0-45 cm不同层次土壤水分含量、土壤容重及穿透阻力。【结果】(1)黄淮海北部地区耕层平均厚度在14.74 cm,约有76%的被调研点存在明显的犁底层,犁底层主要分布在15-30 cm;(2)黄淮海北部区农田剖面各层次土壤容重及穿透阻力存在显著差异,犁底层容重最大,平均容重在1.54 g·cm-3左右,显著大于耕层和心土层,在冬小麦拔节期犁底层穿透阻力为1 371.00-4 256.00 kPa,显著大于耕层及心土层穿透阻力;(3)冬小麦整个生育期犁底层穿透阻力均大于2 000 kPa,阻碍了小麦根系的深扎,造成小麦根系分布浅层化,这在冬小麦生长缺水的地区,易造成作物水分胁迫,同时不利于根系吸收深层养分;(4)土壤穿透阻力土壤与含水量及容重之间有着极显著相关关系,土壤穿透阻力有随着容重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二者之间回归方程为:y= 3 854.09x+3 891.99(y为穿透阻力,x为土壤容重,r =0.84);当容重低于1.4 g·cm-3时,土壤穿透阻力均低于 2 000 kPa,穿透阻力不会对作物根系生长产生障碍,而当土壤容重在1.4 g·cm-3以上时,穿透阻力对作物的影响同时取决于土壤含水量,穿透阻力随着土壤水分的增加而降低,对应线性回归方程为:y = -75.93 x + 3 153.83(y为穿透阻力,x为土壤质量含水量,r=0.82)。 【结论】在现行以旋耕为主的传统耕作模式下,黄淮海北部地区农田犁底层是普遍存在的,不利于作物根系生长及作物对土壤养分的充分利用,需要适度打破犁底层,构建合理耕层结构。  相似文献   

10.
测定了黄土高原6个苹果生产基地县21个果园0-300 cm土层土壤氮磷钾养分含量,分析和比较了不同县区果园土壤氮磷钾养分含量差异及其土壤剖面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6个试点21个果园0-300 cm土层土壤氮磷钾全量分别为0.54、0.53和6.79 g/kg,土壤氮磷钾速效量分别为102.66、7.95和102.75 mg/kg,不同苹果产区果园土壤氮磷钾全量和速效量差异明显,除全氮含量外均以中部高塬黑垆土苹果产区氮磷钾全量和速效量最高,而以北部丘陵黄绵土苹果产区最低.(2)不同苹果产区果园0-300 cm土层土壤氮磷钾全量和速效量剖面分布特征类似,除全钾和速效氮外其余养分全量和速效量剖面分布具有明显“表层积聚效应”.(3)6个试点果园土壤全氮含量呈现缺或较缺,土壤速效氮含量丰富或中等或缺,土壤速效磷含量中等或缺,土壤速效钾含量丰富或较丰富,应该增施有机肥,氮磷肥配合,适当增施钾肥.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华西雨屏区不同人工植被类型土壤磷库特征,分析人工植被类型对土壤磷库及其有效性的影响。【方法】选取华西雨屏区7种典型人工植被类型:橘树(Glycosmis cochinchinensis)迹地、橘树林地、巨桉(Eucalyptusgrandis)林地、玉米(Zea mays)地、香樟(Cinnamonum camphora)林地、柚子(Citrus maxima)林地和桃树(Prunus persica)林地,于2010年7月分别采集土壤根层或耕作层与根下层或犁底层原状土样,分析其磷库及有效磷特征。【结果】华西雨屏区几种典型人工植被类型显著影响了不同土壤层次磷库特征,但不同人工植被类型的影响方式和程度并不一致。玉米地和巨桉林地植被类型下根下层或犁底层土壤全磷库大于根层或耕作层;橘子林地具有最大的根层土壤磷库,而玉米地具有最大的犁底层土壤磷库;尽管玉米地具有较高的根层土壤有效磷含量,但香樟林地根下层土壤有效磷含量最高。【结论】植物生长和人为管理差异是显著影响人工植被土壤磷库及其有效性的重要原因,这为区域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湖南稻作烟区土壤有效氯的垂直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湖南稻作烟区土壤有效氯的垂直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湖南稻作烟区土壤合理利用和精准施肥提供参考。【方法】从长沙、郴州、衡阳3个典型烟区共采集150个0~50 cm剖面土壤样品,利用多元统计方法分析植烟土壤有效氯的垂直分布特征,并通过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研究不同土层土壤有效氯的影响因素。【结果】(1)土壤有效氯含量在土层间存在显著差异,0~30 cm土层土壤有效氯含量随深度增加逐渐减少,30~50 cm土层土壤有效氯含量随深度增加而增多。(2)3个烟区有效氯含量在0~30 cm土层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长沙衡阳郴州(P0.05),而在30~50 cm土层中差异不显著(P0.05)。(3)耕作层土壤有效氯含量随pH和土壤体积质量增加而增多,随土壤含水率增大而降低;非耕作层土壤有效氯含量主要受成土母岩自然因素的作用。【结论】在湖南稻作烟区烟叶生产中,需因地制宜控制氯肥施用,合理安排过磷酸钙和钙镁磷肥的交替使用及采用水肥一体化施肥等措施,优化植烟土壤养分以促进优质烤烟生产。  相似文献   

13.
牛背梁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高度森林土壤养分特征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分析秦岭牛背梁自然保护区内土壤养分空间的分异状况及其与海拔高度的关系,为研究森林生态及合理利用与保护该地区森林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采取1 248~2 625m海拔16个完整土壤剖面的土壤样品,室内测定土壤基本养分含量和pH值,应用统计学软件对各土壤养分含量与海拔高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保护区内的土壤养分指标在整个土壤剖面的空间分异范围分别为:土壤pH 5.35~6.65,有机质含量5.65~74.84g/kg,土壤全氮含量0.30~5.43g/kg,碱解氮含量106.64~208.66mg/kg,全磷含量0.45~1.30g/kg,速效磷含量0.44~6.82mg/kg,全钾含量14.88~18.78g/kg,速效钾含量26.18~277.00mg/kg。2)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和速效磷含量的空间分异度较大,土壤pH值和全钾含量的空间分异度较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pH值、全钾、速效钾含量的空间分异程度降低,而土壤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含量的空间分异程度则增大。3)土壤pH值、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速效磷、全钾、速效钾含量均与海拔之间呈现明显的相关性,各养分含量的极值多出现在海拔1 900~2 000m,上述养分含量随海拔高度变化的变异规律各异。【结论】牛背梁国家级森林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高度森林土壤养分状况存在差异,土壤各养分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种稻是苏打盐碱土改良利用的有效措施之一,研究种稻对苏打盐碱土的改良作用及其机理,有助于丰富盐碱土改良利用理论。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种稻年限对苏打盐碱土腐殖质含量及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稻年限的增加,土壤剖面各层次有机碳含量显著增加,种稻40年的土壤与未种稻的废弃草原土壤相比,耕作层、犁底层、心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加了19. 89、15. 72、10. 71 g/kg,可提取态腐殖质总量在耕作层中随种稻年限的增加呈上升趋势;游离态腐殖质含量在种稻40年最高,相比较于废弃草原耕作层、犁底层、心土层分别增加了7. 1、6. 9、3. 62 g/kg;结合态腐殖质含量也在种稻40年时最高,相比较于废弃草原耕作层、犁底层、心土层分别增加了8. 37、9. 36、7. 70 g/kg。种稻40年各层次游离态胡敏酸(HA)、富里酸(FA)含量均达到最大值;结合态HA含量在种稻40年各层次最大,FA含量随种稻年限增加呈增长趋势。随种稻年限的增加,耕作层PQ值均有所增长。随着种稻年限的增加,各剖面层次游离态HA均向着RP型转变;结合态胡敏酸在耕层中由A-P-B-A,犁底层中由A-B-A,这说明种稻使游离态胡敏酸芳香化度降低,结构趋于简单化,而结合态胡敏酸仍保持较复杂的结构。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剖面尺度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土壤容重的变异性,砾石含量对容重测定结果的影响,促进土壤分析和土壤资源管理的标准化。【方法】基于野外土壤调查,在伊犁河谷草地挖掘了56个土壤剖面,按照统一设定的深度范围,用环刀法采集土样,每层土壤重复5次。当有砾石时,测定该土层的砾石含量。用变异系数定量表征水平方向土壤容重的变异性。【结果】每层土壤5次重复容重变异系数的平均值均在8%以内,存在砾石会使土壤容重偏高约16%。垂直方向不同深度范围土壤容重差异显著,容重随深度增加而升高。【结论】研究草地土壤剖面的容重时,土层深度的划分要合理。需要针对新疆草地土壤砾石含量较高的状况,修订容重测定的相关标准方法。  相似文献   

16.
武功山山地草甸土壤机械组成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密度计法研究了武功山山地草甸土壤不同土层、不同海拔高度和不同干扰程度的土壤机械组成特征。结果表明,武功山山地草甸土壤机械组成分布大致为粗沙粒细沙粒粗粉粒黏粒细粉粒≈中粉粒。其中武功山的土壤以粗沙粒、粗粉粒和细粉粒占多数,武功山山地草甸土属于壤土,沙粒、粉粒和黏粒含量适中,通气透水,保水保温性能都较好,且养分含量高。  相似文献   

17.
一、深耕改土覆膜高产花生要求深厚的土层,一般地块要求土层不少于35厘米厚。同时要有良好的土壤物理性,最好20~30厘米耕作层是疏松的沙壤土,犁底层是壤土,既有良好的通气透水性,利于果针入土,荚果膨大,又有良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南方地区红壤地氮磷素养分的垂直迁移规律,为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减少面源污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松华坝水源保护区典型流域迤者小流域为试验区,对灌草林、坡耕地、荒地3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不同坡位处土壤剖面土壤养分各指标进行测定,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对于同一土地利用类型而言土壤各养分指标的含量均为:坡下部〉坡中部〉坡上部;对于3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全氮、全磷含量均为:灌草林〉坡耕地〉荒地,土壤碱解氮含量为:坡耕地〉灌草林〉荒地,土壤速效磷含量为:坡耕地〉灌草林〉荒地,有机质含量为:荒地〉灌草林〉坡耕地;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养分影响程度为:全磷〉全氮〉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土壤全氮含量与坡位呈显著线性相关,碱解氮含量与坡位呈极显著线性相关;土壤速效磷、土壤全氮、土壤碱解氮和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层深度呈极显著线性相关;土壤养分之间有相互的影响,土壤有机质与速效磷和碱解氮之间呈显著和较显著的影响。【结论】南方红壤坡地中氮磷素养分的垂直运移规律为同一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各养分含量,整体随坡位的下降而增大,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全量养分(全氮、全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不同滴灌年限小麦土壤养分积累时空变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以滴灌年限为1、3和5年的滴灌小麦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距滴灌带不同位置的养分运移微时空空间分布。【方法】通过对土壤剖面样品的采集,结合连续性定位监测及地统计分析,研究不同滴灌年限土壤养分积累时空变异规律。【结果】在不同滴灌年限各土层土壤养分大部分呈现出中等强度的变异,部分碱解氮及速效磷养分呈现出弱变异性,变异系数在7.68%~45.6%。在垂直方向上,土壤速效养分含量除了速效钾外,碱解氮和速效磷都呈现出从表层到底层逐渐降低的规律。在水平方向上,土壤碱解氮及速效钾在不同滴灌年限中均呈现出较明显的变异规律,且大部分差异性显著,其养分含量大部分随距滴灌带距离的增加而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结论】滴灌冬小麦土壤速效养分在不同滴灌年限中,呈现垂直方向上逐渐降低和水平方向上先升高后降低趋势(速效磷除外)的空间异质性规律,能够为合理施肥和作物的生长提供基础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正> 1 土壤深松 土壤深松技术就是利用深松机械,对耕地只松土、碎土、不翻土,保持熟土在上、生土在下、不乱土层的农田耕作新技术。经试验此项技术个有以下优点: 1.1 打破了犁底层,加厚了耕作层 据试验,机械耕作田的犁底层一般在25~30厘米深处,土层厚度约为15厘米,用深松机可使土壤深松深度达到40~50厘米,加厚了土壤耕作层,改善了土壤下层的物理性状,为作物根系发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