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缙云县推广香菇和水稻复种,生产效益显著,规模迅速扩大。袋栽香菇从1990年的45万袋,至今已发展到每年4000—5000万袋。以平均每袋菌棒产菇0.75千克,每千克4.19元,每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栽培菌棒1万袋计算,每亩可产菇7500千克,每亩纯收入20145元。收菇后掀膜留架种上一季杂交  相似文献   

2.
香菇——168     
<正>品种特征特性香菇168出菇温度范围广(6~30℃),在北京地区每年春秋两季产菇,表现出非常好的生产性能。个儿大,每个香菇平均重约100克,特圆整、肉厚、硬质菇,单朵或1~3朵生,肉质紧密,内卷较好,鲜菇销售极佳,潮次明显,柄中粗大,耐贮运,高温时菌龄在50天左右,菌盖灰褐色、抗逆性强,基本无畸形菇。最吸引人的是产量高,一个菌棒能产香菇1千克左右,而普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大棚层架式袋料香菇栽培技术,主要包括搭建菇棚、科学选择最佳栽培节令与品种、菌棒制作、发菌期管理、菌棒脱袋转色管理、出菇期管理、适时采收、干制等内容,以期为广大菇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大棚层架式袋料香菇栽培技术,主要包括搭建菇棚、科学选择最佳栽培节令与品种、菌棒制作、发菌期管理、菌棒脱袋转色管理、出菇期管理、适时采收、干制等内容,以期为广大菇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人工栽培的香菇,菇柄约占子实体重量的30%,直接食用不仅粗韧难嚼,而且不利于消化吸收。但将其加工成松,既具有浓郁的香菇风味,又兼有肉松的质地口感,不仅可单食、配菜,还可作粉肠、馅饼、包子等风味食品的填料。由于香菇松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2、维生素D和人体所需要的膳食纤维等,故而是较理想的保健食品,对预防小儿佝偻病具有一定的功效。香菇松的制作工艺简单,特别适宜小型企业或家庭制作、经营。原料配方每100千克香菇柄,配料分别为:花生油2~3千克、优质酱油4~6千克、白糖3~4千克、黄酒4千克、粗盐0.6千克、味精0.2千克、葱5千克、生姜…  相似文献   

6.
<正>棒式栽培香菇的菌棒经过秋冬季出菇,含水量减少。为了使香菇增产,需进行补水处理。补水有注水法和浸水法,以下介绍注水法。菇畦中的菌棒就地不动,用直径2厘米的塑料管沿着畦向安装。菇畦中间设总水管,总水管上分支设小水管,其长度约50厘  相似文献   

7.
1.喷施宝:每支5毫升,加水50千克,用后能使出菇整齐、均匀,菇体变厚。2.叶面宝:用法同喷施宝。3.高产灵:每袋125克,加水80千克,能使出菇提前,出菇多,菇体厚  相似文献   

8.
香菇白棒出菇既损耗菌棒营养、影响产量,又不利于管理。因此预防香菇白棒出菇,对保证菌棒正常出菇,保障菌棒的优质高产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1.木屑类。阔叶木屑资源较多,一般价位约在(千克,下同)0.4~0.5元之间,个别树种的木屑价格较高,如苹果木屑,多在0.8元以上,栽培木腐菌如香菇、木耳、平菇、茶薪菇、柳松菇等效果最好。基本配方:木屑200千克,麦麸30千克,玉米粉10千克,豆饼粉10千克,石灰粉10千克,石膏粉5千克,三元复合肥5千克,食用菌三维营养精素120克。栽培香菇时,可不用三维精素,而加入香菇专用添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中高温型香菇新菌株L808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并从季节安排、生产配方、菌棒制作、发菌管理、越夏管理、出菇管理、采收等方面介绍其春栽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白灵菇是一种珍稀食用菌,秋冬季生产白灵菇的技术操作规程:一般在5~6月制作生产的母种和原种,7月制作栽培种,8月制作出菇菌棒进行发菌管理,10月后创造出菇条件,进入冬季出菇采摘。通常栽培白灵菇一般只在冬季出一潮菇,第二潮菇量很少,并且菇形也差,多数菇农不再管理。第一潮菇生物学效率只有40%~50%。为充分利用白灵菇菌袋中的营养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莆田市袋栽香菇得到迅速发展,但随之而来的菌棒杂菌污染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据调查,一般菇区的香菇菌棒杂菌污染率都在15%左右,而老菇区的污染问题就更为严重,菌棒杂菌率达20%~30%,超过50%的感染率也并不鲜见,造成物力、财力和人力的巨大浪费,极大挫伤了广大菇农的种菇积极性,并严重制约了香菇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3.
选取6种常用的香菇液体菌种培养基,通过对菌丝生物量、菌棒培养状况和出菇状况的比较,筛选适合香菇菌棒的最佳液体菌种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配方3(玉米粉2%、马铃薯淀粉2%、酵母膏0.2%、麸皮1%、磷酸二氢钾0.1%、硫酸镁0.1%)适于香菇菌棒的直接接种,其上接种的香菇菌棒整个生长周期仅为205天。  相似文献   

14.
《新农业》2021,(12)
正随着设施食用菌产业的不断发展和技术水平的逐步提高,香菇以其效益稳定可观(每棒利润2~4元)发展前景越来越好,得到了朝阳市广大菇农的认可,成为了朝阳市食用菌栽培的主要品种,栽培模式主要以设施立棒栽培、层架栽培为主。要实现香菇稳产高产,做好出菇期补水技术尤为关键,下面将香菇温室立棒栽培模式出菇期菌棒补水技术介绍如下:1需补水的原因香菇采收几茬后,菌袋重量明显下降,子实体生长发育受到抑制,如补水不及时,将严重影响产量及效益。以15.2厘米×60厘米的菌料袋为例,菌棒出菇周期干物质变化与含水量如下:菌棒接种后湿重2.5公斤,含水率55%,干物质1.125公斤。养菌期90天湿重2.3公斤,含水率54%,干物质1.025公斤。出菇1~4潮(100天左右),菌丝代谢和出菇消耗干物质每潮约计0.1公斤。出菇5~6潮(60天左右),菌丝代谢和出菇消耗干物质每潮约计0.1公斤。出菇周期结束,菌棒风干重0.535公斤,经水分测定含水17.5%,干物质为0.44公斤左右。由此可见,为使菌丝尽快恢复生长,加速分解和积累养分,给香菇后续生长奠定养分基础,及时适时给菌棒补水非常重要,而且还能够促进快速见蕾。  相似文献   

15.
正一、试验目的测定保水剂对燕麦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二、试验设计1.试验处理处理分为T1、T2、T3和CK四种。T1:保水剂1千克/亩,施肥量为常规施肥量的50%。T2:保水剂1千克/亩,施肥量为常规施肥量的75%。T3:保水剂1千克/亩,施肥量为常规施肥量的100%。CK:不施保水剂,施肥量为常规施肥量的100%。常规施肥量:尿素10千克/亩,二铵5千克/亩。  相似文献   

16.
南方菇区代栽香菇菌棒安全越夏是长菌龄当家品种培菌过程中一个重要技术环节,而常规越夏技术措施对近几年的持续高温干旱天气已表现出其技术的局限性,不能有效地控制夏季高温引起的菌丝自溶、菌棒腐烂(俗称烂棒或烂筒)。如2003年浙江省丽水市遭遇夏季持续高温天气,菌棒腐烂率高达30%以上(利用常规技术管理),直接经济损失达一亿多元。笔者自2000年以来开展越夏技术调查研究,形成了以“搭建标准菇棚,菌棒菇棚越夏”为核心的代栽香菇菌棒越夏新技术,经在庆元县优质高效香菇生产示范基地等应用实践,取得显著的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17.
<正>一、香菇覆土栽培采用自然转色、开放出菇、拉大干湿差、实行干湿交替的水分管理等技术,能使香菇菇体大、肉质厚、花菇量多。二、产量与常规法相比,可提高30%~40%。三、菌棒脱袋覆土后能自然转色,且不易感染。四、菌棒覆土后能充分利用和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营养,可省去每潮菇后浸泡菌棒补水的繁琐工序。具体方法如下:畦宽80~100厘米、深20厘米、  相似文献   

18.
盛夏栽培平菇采用露地埋袋发菌,室内脱袋降温出菇法,提高了平菇产量。具体措施如下。一、菌种和培养料菌种选用优质的中高温型菌株,栽培料根据具体情况,选用下列配方:①小棉子壳97千克,石膏粉1千克,石灰粉1.5千克,50%多菌灵100克。②稻草70千克,油菜角壳20~30千克,复合肥2千克  相似文献   

19.
根据多年研究结果和实践经验,提出了在冀中平原速生林下香菇栽培技术,包括菌棒制作、林下培养、出菇管理等。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莆田市袋栽香菇得到迅速发展,但随之而来的菌棒杂菌污染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据调查,一般菇区的香菇菌棒杂菌污染率都在15%左右,而老菇区的污染问题就更为严重,菌棒杂菌率达20%-30%,超过50%的感染率也并不鲜见,造成物力、财力和人力的巨大浪费,极大挫伤了广大菇农的种菇积极性,并严重制约了香菇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笔者根据多年的调查和实践,针对袋栽香菇菌棒污染杂菌的原因,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杂菌的对策,并经生产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措施,仅供菇农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