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稻鱼共生是一种复合农业生态系统,水稻为鱼类提供庇荫和有机食物,鱼则发挥耕田除草、松土增肥、提供氧气、吞食害虫等功能,这种生态循环系统通过"鱼吃昆虫和杂草、鱼粪肥田"的方式,维持自身正常的生态平衡,既增加了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又解决了病虫害防治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稻田养鱼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稻田养鱼,属于淡水养鱼的组成部分,为区别于淡水养鱼,有时将在稻田生产的鱼类简称为“稻鱼”或“田鱼”,是将池塘养鱼技术引用到稻田,利用稻田水体开展稻鱼兼作互养,发挥稻鱼互利作用,夺取稻鱼双丰收的一项生产技术。稻田养鱼是人工的稻鱼共生生态结构,将种植业和养殖业结合起来,把两个生产场所重叠在一起,充分利用这个生态环境,发挥水稻和鱼类共生互利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稻鱼共生绿色防控单季稻病虫害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稻鱼共生对单季稻病虫害的防控效果,对稻鱼共生和非养鱼纯种单季稻处理模式下,单季稻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田稻飞虱等虫害的发生情况及田纹枯病的发生情况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与非养鱼纯种单季稻处理相比,稻鱼共生处理能够显著减少上述3种害虫的感染数量,降低田纹枯病的发病率,提示稻鱼共生是一种有效地单季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相似文献   

4.
稻鱼共生是近年来贵州省积极推广的一种农业模式,此项技术是在保证水稻不减产的前提下,稻鱼共养,增加收入。受到此模式的启发,我们于2003、2004年在花溪区进行了鱼莲共生模式试验。1材料与方法1.1供试材料鱼类:以草食性鱼类为主,配部分鲤鱼,鱼苗重约50 g/尾。莲种:藕莲品种为鄂  相似文献   

5.
饶汉宗 《现代农业科技》2007,(13):189-189,193
对青田县农民当前应用的稻鱼共生系统环境维护、水稻施肥、水稻病虫害防治、水稻栽培、传统的鱼种消毒和防病、投放养殖品种和密度等配套技术进行总结,以供同类地区稻田养鱼参考。  相似文献   

6.
稻鱼共生,顾名思义是指稻鱼在同一环境中同时生长,从而获得稻鱼双丰收.其特点是在稻田里养鱼,以稻田杂草和害虫为鱼饵,再以鱼粪为水稻肥料,形成"稻鱼共生"系统.  相似文献   

7.
稻作系统对淡水养殖池塘富营养化的修复效应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鱼共生系统作为我国首个被列入联合国农业组织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在国际上有着显著的地位。这是因为稻鱼共生系统对于提高水稻产量、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土地利用率等多方面有着积极作用。浙江省青田县是我国长三角地区有名的农业示范区,保留了原始的稻鱼共生系统,因此,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稻鱼共生系统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试点地区。该地区依靠稻鱼共生系统进行农业生产,稻鱼共生系统对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和平衡的能力,因而对于修复淡水养殖池塘富营养化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探讨了长三角区域稻作系统对淡水养殖池塘富营养化的修复效应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稻鱼共生系统是我国南方地区一种长期发展的生态农业系统。永嘉县农业局通过实施"永嘉县稻鱼共生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及"永嘉县稻鱼共生标准化技术示范推广"项目,总结出了一套适合当地山区的稻鱼共生标准化种养技术。为促进该技术的推广应用,介绍了其主要技术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了进一步优化现有的稻鱼共生结构,探寻解决稻鱼共生模式现存问题的方法,对稻鱼共生中的物质循环及生态效益进行研究。采用理化因子测定及数据分析法,测定了稻田土壤理化因子变化以及土壤微生物群落变化,分析稻鱼共生中的物质循环。使用采样测定法及生化指标对比法测定了稻鱼共生对双极水稻群体及本地鲫鱼产量的影响。最后分析稻鱼共生的生态效益,对稻鱼共生中的物质循环及生态效益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稻鱼共生模式能有效提高水稻种植区域的物质循环速率,有助于提高水稻种植的生态效益,应用优化后续的种养技术,可以提高农业经济产值。  相似文献   

10.
王岩 《现代农业》2007,(3):27-27
稻田养鱼是根据水稻的生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及鱼的生活习性设计而成的一种立体种养模式,它将种植业和养殖业巧妙地结合在同一生态环境中,充分利用稻鱼之间的共生关系,达到稻鱼双丰收。  相似文献   

11.
稻田养鱼是根据水稻的生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及鱼的生活习性设计而成的一种立体种养模式,它将种植业和养殖业巧妙地结合在同一生态环境中,充分利用稻鱼之间的共生关系,达到稻鱼双丰收。  相似文献   

12.
在稻田养鱼、稻鱼共生的基础上,将河蟹养殖引入稻田,建立鱼—蟹—稻共生系统,旨在进一步利用稻田水体和空间,更好地控制稻田病虫害,提高稻田养殖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3.
方锦宏 《农技服务》2014,31(7):202-202
<正>稻田养鱼足他养殖业和种植业在人为条件下科学地结合起来。达到互利共生、高产、高效、一体开发利用的养殖技术。一、稻田养鱼的生态作用稻田养鱼是将种植业和养殖业进行有机结合的一种新型种养殖方式,它发扬了湖泊养鱼和池塘养鱼的优点,克服这两种方式的不足,具有稻鱼互利的生态意义。在稻鱼共生生态系统中,杂草和水稻是竞争关系;水稻和鱼之问是共生关系。在稻田生态系统中,大量的稻田杂草和水稻争夺肥料,若消灭了田间杂草,稻谷将增产10%以上,稻阳养鱼减少了杂草  相似文献   

14.
将水稻种植与鱼类养殖有机结合的稻田综合种养技术模式,充分发挥了水稻和鱼类共生互利的作用,促进水稻生产减肥减药、绿色增效,同时获得安全水产品(虾、鱼、鳖),提高了稻田和水资源的利用率,有利于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回顾了安徽江淮稻鱼类综合的发展历程、产业现状,重点分析了霍邱县三流生态综合模式的技术特点与优势;建议因地制宜、因水优化布局安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带,优选三流生态综合种养模式,加强技术创新,稻渔并重、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粮食生产大国,同时也是粮食需求大国。想要提高粮食的产量,就要从技术上进行突破,最大化地利用资源。在我国的南方地区主要作物一直都是水稻。所以不免就有人想起在种植水稻的水里养鱼。这一方法的确是最大化地利用了水稻里的水资源,为养鱼省下了不少的土地资源。但是在提高产量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的水稻病虫害。巴南区接龙镇马路村是本区实施该技术最早最成熟的地区,本文以该地域为例对稻鱼共生系统水稻病虫害综合控制技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出适宜稻鱼共生的优质杂交水稻品种,引进甬优15、华浙优1号、中浙优8号等共10个杂交水稻品种,并在稻鱼共生系统下对其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稻曲病抗性及品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泰两优217、中浙优8号和嘉丰优2号这3个杂交水稻品种比较符合要求,尤其是泰两优217综合性状较好、产量较高、稻曲病抗性强、米质优,在本地区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7.
适于稻鱼共生系统的水稻品种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适合高产高效稻鱼共生系统的水稻品种,以长江中下游地区具有代表性的12个杂交稻和常规稻品种为供试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比较稻鱼共生条件下不同品种的株型、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差异。结果表明,在一次性使用有机肥的稻鱼共生条件下,供试杂交稻品种相对于常规稻品种具有明显的产量优势。其中,籼粳交杂交稻甬优5550、甬优7850和甬优8050,籼型杂交稻嘉丰优2号和深两优332,较耐倒伏,并且有较高的每穗实粒数和结实率,产量较高,可作为稻鱼共生系统的推广应用品种。  相似文献   

18.
<正>稻田生态种养模式指在水稻生产季节,放养鱼、鸭,等于在稻田中形成稻鱼、稻鸭种养结合、互补共生的生态农业种植模式,实现了在同一稻田内既种稻又养鱼、鸭,一田多用、一水多用、一季多收的最佳效果,具有增粮、增肥、增收和节地、节工、节资的优点,符合资源节约、环境生态、循环高效的农业经济发展要求,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1稻鱼共生生态养殖技术"稻鱼共生"是根据稻与鱼的共生互利特点及两物生长发  相似文献   

19.
正稻渔共生是以水田稻作为基础,在水田中养殖鱼、虾、鳅、蟹、鳖等水产和鸭(禽)等动物,充分利用稻田光、热、水、肥、气及各类生物资源,通过水稻和水(禽)产动物既共生共育又互利互补而形成的种养生态模式。"稻-鱼""稻-鱼-鸭""稻-虾""稻-鳖""稻-蛙-菜""稻-鳅""稻-鱼-菇""稻-鱼-萍""稻-鱼-萍-鸭"等种养模式是最大限度利用稻田空间的主体复合种养模式,水稻扎根稻田泥土中,鱼、虾、鳖、鳅、蟹生长在水中,鸭、萍在水面  相似文献   

20.
单季稻田稻鱼立体种养技术,主要是利用稻田浅水环境辅之以人为措施,既种稻又养鱼,达到稻鱼互利双增收的目的。它是一种充分利用稻田水体、土壤和生物资源,开展种稻养鱼,稻鱼共生,耕养结合,利稻利鱼的先进技术,是根据生物学、生态学和水稻生物防治技术综合设计出来的一种新型的稻田生态农业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