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猪肉品质越来越受消费者重视。肌内脂肪(IMF)含量性状是影响猪肉品质的一个关键性指标。本研究发现猪EEPD1基因在肌内脂肪高低组硒都黑猪个体背最长肌组织中差异表达,并进一步利用混合DNA样本池PCR测序法在硒都黑猪群体中筛选鉴定出猪EEPD1基因g.123857C>G、g.123907 A>G、g.124024 A>G、g.124050G>A、g.124222 A>G等5个SNP变异位点。经关联分析后发现这5个SNP位点均显著影响IMF性状。其中g.123907 A>G、g.124024 A>G和g.124050 G>A3个位点紧密连锁,所组成的单倍型也与IMF性状显著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还发现,这5个SNP位点虽然不显著影响EEPD1蛋白结构,但是会导致其mRNA二级结构及稳定性发生变化,推测它们主要通过影响EEPD1蛋白翻译效率进而影响IMF性状。综上,本研究新发现了5个猪肉质性状的分子育种标记,为实现猪肉质性状的快速改良充实基础。 相似文献
4.
自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非安全猪场猪鼻腔分离出93株多杀巴氏杆菌。经间接血凝试验鉴定,86株属荚膜 D 型(92.5%)、6株为 A 型(6.5%),1株未定型(1%),未发现 B 型菌株。用吖啶黄试验和透明质酸形成抑制试验确定,88株为荚膜 D 型(94.6%)、5株为 A 型(5.4%),后两者与间接血凝试验的符合率很高,是操怍简便、容易掌握的非血清学荚膜型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5.
6.
香猪的特点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香猪是中国特有的微型地方优良品种,又名“萝卜猪”,“冬瓜猪”和“珍珠猪”等。因其肉质香嫩,哺乳仔猪或断乳仔猪宰食时,不加佐料,味道清甜,无奶腥味或其他异味,故而得名。1980年香猪被列为中国八大地方猪种之一,1982年入编《中国猪种》第二集,原产于中亚热带气候区的贵州东部闭锁区。据调查,香猪是在产区特殊的自然环境和农牧业生产条件差、饲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由于农村生猪市场看好,养猪向规模化发展。但由于饲养管理水平低,防疫观念差,在农村猪病流行呈上升趋势。笔者在技术服务中,总结了农村一些猪病流行特点、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
9.
金华某万头猪场多年来一直被母猪的子宫内膜炎所困扰。病原经分离鉴定后,初步定为肠杆菌科变形杆菌属的细菌。1症状病猪多为产后数日的母猪,体温稍高,食欲减退或废绝,泌乳量明显减少,阴户红肿。阴道排出淡红色或棕黄色有腥臭味的粘性或脓性分泌物,分泌物有时夹杂着胎衣或干酪样组织碎片。病猪发情周期异常,屡配不孕或受孕后易流产。个别后备母猪偶尔也可发生该病。2实验室诊断2.1分离培养取新鲜的阴道分泌物划线接种于血平板上,37℃培养12小时后,细菌呈迁徙生长,无单个菌落出现,不溶血。将上述材料划线接种在琼脂量为6%的普通营养琼脂平板上… 相似文献
10.
民猪肠道菌群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试验旨在解析不同月龄民猪的肠道菌群特征及粗纤维对民猪肠道微生物的影响。选择5头体重为(100±7.24)kg的10月龄成年母猪(成年组)和(50±4.31)kg的6月龄青年母猪(青年组),青年组又分为正常饲喂组(5头)和添加粗纤维组(4头),采集同一时间、新鲜的粪便样品,提取总DNA,利用带标签的通用引物扩增16S rRNA V4区,使用Illumina Hiseq 2000测序平台测序,通过计算Ace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以及与已知数据库的比对,分析菌群多样性及结构特征。结果表明:3个处理组在菌群多样性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3组均以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和螺旋菌门所占的比例最高,总计可达91%~92%,粗纤维的添加明显改变了青年组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大幅提升了拟杆菌门所占的比例,降低了厚壁菌门和螺旋菌门所占的比例,使其菌群分布比例更接近成年个体;同时,粗纤维的添加也促进了肠道微生物内纤维杆菌属的增加。 相似文献
11.
12.
从我国4省14处猪场猪鼻腔及肺脏分得多杀巴氏杆菌130株.应用琼脂扩散菌体分型法证实,主要为已知的16个菌体型中的3型和1型,其余为4,7、8、11、15和16型。其中90%以上的鼻腔分离株含3型菌体抗原;肺脏分离株主要含3型和1型菌体抗原。 相似文献
13.
14.
猪流行性腹泻病是由于猪感染流行性腹泻病毒后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其主要是对仔猪和保育猪造成的影响较为严重.猪在发病后表现为腹泻,粪便呈水样.病程较长的病猪出现脱水症状,导致病猪变为僵猪,还会引起病猪出现大量死亡的情况,严重影响到猪场的发展,给猪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需要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对其进行防控.笔者针对昌宁县田园... 相似文献
15.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2,(6)
随着我国养猪业的不断发展,猪病的种类越来越多,复杂程度不断加剧,控制也越来越难。猪病对养猪生产的危害日趋加重,尤其是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制约我国养猪业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笔者就当前我国猪病流行特点和防控措施谈几点浅见,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通城猪由原产地通城县而得名,属“华中两头乌猪”品种中极其代表性的类群,2000年被列入《国家级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它具有瘦肉细嫩多汁、鲜香味浓;产仔多,性成熟早,发情明显,配种容易,母性好;抗逆性强;遗传性稳定;杂交配合力好等优良特性,是一宝贵的地方猪遗传资源,是湖北省的主要当家地方猪母本品种。 相似文献
17.
猪气喘病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猪的慢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临诊症状是咳嗽和喘气。剖检变化为肺的尖叶、心叶和膈叶的对称性实变,以及肺门淋巴结增生。本病多呈慢性经过,常继发感染其他病原菌,是养猪场常见的疫病之一。现就该病的流行特点和防治作如下简述。 相似文献
18.
耐冷菌及其分泌的耐热酶是原料乳中常见污染物,会导致乳制品腐败。通过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了分离自上海地区原料乳的耐冷菌群,以及通过平板法研究不同耐冷菌的蛋白酶和脂肪酶活力。结果表明:所有的分离株属于9个菌纲,含33个菌属,其中数量占主要的菌属是假单胞菌(Pseudomonas)(55%)、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10%)和黄杆菌(Flavobacterium)(5%),其余30个菌属占所有菌株数的30%。耐冷菌产酶能力平板法实验显示,大部分的耐冷菌都有产蛋白酶或脂肪酶的能力,不同菌属之间产酶特点存在差异。假单胞菌和黄杆菌主要表现为产蛋白酶活性,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主要表现为产脂肪酶活性,而大多数的不动杆菌没有产蛋白酶或脂肪酶活性。 相似文献
19.
肠道菌群平衡与动物机体健康及生长发育密切相关,有机酸(organic acid, OA)作为一种绿色安全的功能性饲料添加剂,对动物具有抑菌、促消化、调节菌群平衡等作用。随着饲料产业的不断发展,OA已从饲料酸化、防腐、防霉逐渐向制剂化、动物生长促进剂和替抗产品转变,已成为畜牧行业广泛使用的一种功能性添加剂。笔者综述了猪肠道菌群的形成和分布,OA调节猪肠道菌群的组成结构和多样性及其对肠道菌群代谢产物产生和肠道免疫反应等方面的影响,并对其调控猪肠道菌群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旨在进一步揭示OA与肠道菌群的相互影响机制,为促进猪肠道健康与OA的合理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除了针对原发病进行积极的治疗外(如纠正饲养管理制度,停喂有毒饲料,洗出胃内毒物,使用特效解毒药,驱除体内寄生虫,使用有效抗生素和其他抗菌制剂等),治疗腹泻的技术要点关键在于清肠制酵、补液强心,同时还要注意调整消化道菌群和调理胃肠道功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