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流行现状及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BRDC)给全球养牛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危害。BRDC是受病毒和细菌等多因子的影响而发生的呼吸道疾病,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等感染抑制了牛机体的防御机能,是诱发BRDC的主要因素;多杀性巴氏杆菌等细菌的继发感染是导致BRDC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的重要原因。本文就引起BRDC的主要病原、流行现状、防控技术等进行多层次分析和概述。  相似文献   

2.
2022年3月冬春换季期间,宁夏某肉牛场暴发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bovine respiratory disease complex,BRDC)。为了解造成此次病情的病原,采集12份发病牛的鼻腔深部棉拭子样品,采用PCR和RT-PCR方法,分别对牛副流感病毒3型(BPIV-3)、牛冠状病毒(BCoV)、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牛腺病毒3型病毒(BAdV-3)、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BRSV)、牛细小病毒(BPV)、多杀性巴氏杆菌(P. multocida)、溶血性曼氏杆菌(M. haemolytica,Mh)和牛支原体(M. bovis)共10种BRDC相关病原进行核酸检测。结果显示:共检出4种病原,其中BAdV-3和Mh的检出率均为100%,BCoV和BVDV检出率均为66.67%,其他病原均未检出;在12份牛鼻拭子样品中,存在BAdV-3+Mh、BAdV-3+Mh+BVDV、BAdV-3+Mh+BCoV和BAdV-3+Mh+BCoV+BVDV共4种不同组合形式的混合感染,混合感染率分别为16.67%、16.67%、25.00%和41.67%。对Mh和BVDV进行分型鉴定发现,该场流行的Mh为荚膜血清型A1型,BVDV为基因1a亚型。结果表明,该牛场发生的BRDC是由BAdV-3、BCoV、BVDV 1a亚型和Mh A1型等病原以不同组合形式混合感染所致。因此,牛场应加强生物安全管理和饲养管理,制定合理免疫程序,做好不同病原混合感染的综合防控。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旨在了解宁夏地区肉牛病毒性腹泻病原感染现状及流行特点,为牛腹泻病的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采用RT-PCR方法对宁夏地区293份肉牛拭子样本进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牛冠状病毒(BCoV)、牛轮状病毒(BRV)、牛诺瓦病毒(BNoV)、牛星状病毒(BAstV)检测,并对其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研究表明,该地区肉牛普遍存在腹泻病毒的感染及混合感染;散养模式下肉牛腹泻病毒的感染及混合感染情况较规模化养殖严重;病毒性腹泻在不同地区、不同病毒差异明显;遗传进化分析发现宁夏地区BVDV流行株为1e亚型,BRV流行株为G1亚型,BNoV流行株为GⅢ.2亚型,BCoV流行株与法国株遗传进化关系较近。结果显示,宁夏地区肉牛普遍存在腹泻相关病毒的感染,不同养殖模式、不同地区、不同病毒之间存在差异,且混合感染严重。  相似文献   

4.
牛呼吸道综合征往往是多种病原体混合感染引起,致病机制复杂。云南省昆明市某肉牛养殖场部分犊牛出现了以咳嗽、气短、流鼻涕、腹泻等呼吸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呼吸道疾病,随后多头相继死亡,剖检主要病变为气管、胃黏膜、小肠出血,肺脏肝变,肝脏出血肿大,心脏出血,心包黏连等;经采病料用常见呼吸道疾病病原(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牛冠状病毒,牛副流感病毒3型,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牛疱疹病毒1型,多杀性巴氏杆菌,溶血性曼氏杆菌,牛支原体)8联PCR检测试剂盒检测,结果为副流感病毒3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牛支原体混合感染。经用加米霉素、10%替米考星和20%氟苯尼考等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结合加强饲养管理,多数病牛恢复了健康。  相似文献   

5.
牛呼吸疾病道综合征(BRDC)给全球养牛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严重威胁。安达市某牛场爆发呼吸道疾病,为了确诊此次疾病的病因,本文通过细菌分离鉴定、呼吸道病毒PCR检测及药物敏感性试验,检测结果显示为多杀性巴氏杆菌与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混合感染,药敏结果显示,此菌对恩诺沙星等药物高度敏感,为今后临床处理此类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奶牛场发生了以流黏性鼻液为主要症状的呼吸道疾病,经检测,排除牛支原体、牛巴氏杆菌感染。为探究其主要病毒性病原,从山东等4省(市)5家表现临床症状的奶牛场采集发病牛与无症状牛鼻拭子样品298份,开展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和牛副流感病毒3型(BPIV3)PCR检测。结果显示:发病奶牛场IBRV与BVDV阳性率分别为28.9%、7.1%,BPIV3未检出;发病牛与无症状牛IBRV阳性率分别为42.6%、10.9%,BVDV阳性率分别为11.3%、1.6%;IBRV、BVDV混合感染率为5.7%,IBRV、BVDV混合感染占IBRV总感染数的19.8%,占BVDV总感染数的81.0%。结果表明,引起这些奶牛场呼吸道症状的主要病原可能为IBRV、BVDV,且混合感染较严重。本研究为奶牛场呼吸道疾病防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赵红英 《兽医导刊》2022,(5):118-119
牛病毒性腹泻是牛养殖业中常见的一种传染性疾病,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引起,发病之后的临床症状明显,主要表现为发热、胃肠炎、腹泻和消化道黏膜糜烂等,导致病牛生长缓慢,牛患病之后可能流产或者出现繁殖障碍,甚至死亡,会给牛养殖户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主要论述了牛病毒性腹泻的发病特点、病症状和诊断方法,重点论述了防治措施,以期...  相似文献   

8.
<正>牛副流感病毒3型(BPIV一3)是单股负链RNA病毒目、副黏病毒科、副黏病毒亚科、呼吸道病毒属的成员,是引起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BRDC)的重要病毒性病原之一。1959年Reisinger等([1])在美国首次从牛体分离到此种病毒,随后世界许多国家都从牛羊身上分离出该病毒,我国内蒙古、黑龙江、山东、新疆等地普遍流行。BPIV-3感染导致的牛副流感病是牛群的一种常发病,且BPIV-3感染时常伴有混合感染和继  相似文献   

9.
牛呼吸道感染细菌病原的致病机理与防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兽医学报》2016,(12):2183-2188
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BRDC)是一种急性呼吸道疾病,其主要细菌性病原有多杀性巴氏杆菌、溶血性曼氏杆菌、化脓隐秘杆菌和昏睡嗜血杆菌,常见于断奶、运输等应激后牛群。该病呈世界性分布,可经呼吸道感染,严重影响肉牛及泌乳牛的品质,给养牛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国内关于BRDC的研究仍比较匮乏,且尚无可预防BRDC细菌性病原的疫苗,为更好地防控BRDC,现就国内外BRDC细菌性病原的致病机理和防控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在庄浪县某牛场,生后1-3d的犊牛出现体温升高、气喘、腹泻等症状,共发病25头,死亡3头,死亡率为12%.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尸体剖检、细菌培养、病毒分离及康复犊牛及其母牛IBR抗体检测,确诊为传染性鼻气管炎同时继发大肠杆菌等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1.
正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BVD-MD)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的传染性疾病。临床上以发热、腹泻和消化道黏膜坏死、糜烂或溃疡为特征,感染牛也可表现肺炎、流产、出血综合征、急性感染和持续性感染等多种临床症状。病毒引起的急性疾病称为牛病毒腹泻,引起的慢性持续感染称为黏膜病。发生该病后会导致产奶量下降、产肉率降低、繁殖障碍、生长迟缓等,给养牛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2014年,对我省3市8个养牛场(户)和1个屠宰场的检测结果发现,采样阳性率总体在20%~  相似文献   

12.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不仅感染奶牛和黄牛,还会感染猪、鹿和羊等多种动物。猪感染BVDV会出现类似于猪瘟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本试验通过对黑龙江大庆市某猪场送检的病猪进行实验室诊断,确诊该病猪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猪瘟病毒、猪蓝耳病病毒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3.
牛呼吸道合胞体病(BRSD)是由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BRSV)引起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是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BRDC)的主要疾病之一。BRSV传染性强,可在全球广泛流行,对养殖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动物感染BRSV后,可引起细支气管炎和间质性肺炎或不表现任何症状,因此确诊BRSD需将临床症状与实验室检测相结合。本文主要对BRSD的病原学、临床症状与病理学特征、检测方法及预防等方面进行论述,对深入了解该病的诊断和预防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4.
孙洁 《北方牧业》2010,(15):23-23
<正>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多呈亚临床性经过、温和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多呈亚临床性经过或隐性感染,少数为急性病例,症状明显,并以死亡告终,本病在世界各国都有比较普遍的发生和存在。1临床症状临床可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  相似文献   

15.
肉牛病毒性腹泻主要是由于感染牛病毒性腹泻病毒而引起,一般为慢性感染或者亚急性感染。通常是幼龄母牛容易感染发病,病牛主要症状是口腔糜烂,剖检病死牛尸体,能够发现典型的黏膜病变。该病特点是感染性强,发病后快速传播蔓延,病死率高,如果牛场出现发病后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就会严重损害养牛业的经济效益。现概述肉牛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诊断,并总结防治措施,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6.
四川省某肉牛场新引进的犊牛出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流鼻涕等呼吸道症状,为了解该病的病因,本试验采集了10份病牛深部鼻腔棉拭子样本,采用PCR方法检测了牛冠状病毒(BCoV)、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牛腺病毒3型(BAV-3)、牛支原体(M.Bovis)、多杀性巴氏杆菌(P.multocida)、溶血性曼氏杆菌(M.haemolytica)及睡眠嗜组织菌(H.somni)等8种常见呼吸道病原。结果显示:BCoV检出率为70%,BVDV检出率为30%,其余病原均未检出,表明该肉牛场犊牛的呼吸道疾病是由BCoV和BVDV混合感染引起的。  相似文献   

17.
《畜牧与兽医》2019,(12):96-100
为了对河北省石家庄市某奶牛场发病及死亡奶牛进行确诊,试验对腹泻奶牛的粪样进行了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和牛冠状病毒(BCoV)PCR检测,同时对病死奶牛脏器样品进行BVDV、BCoV、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牛轮状病毒(BRV)及牛细小病毒(BPV)的PCR检测。试验结果显示,6份粪样BVDV阳性率为50%,BCoV阳性率为33.3%,同一份粪样中可同时检测出BVDV和BCoV两种病毒。小肠、肺脏和肝脏中均检出BVDV和BCoV,未检测出IBRV、BRV和BPV。结果表明,BVDV和BCoV为阳性,IBRV、BRV和BPV结果为阴性。最后确诊为BVDV和BCoV的单一感染和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8.
猪病毒性腹泻主要是由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流行性腹泻病毒(PED)和轮状病毒(RV)等病毒感染引起的高度接触传染性肠道疾病,单发或混合感染在临床上都有出现,主要特征为呕吐与严重水样腹泻、脱水,引起仔猪大量死亡。本文报道了某猪场病毒性腹泻的发病案例,笔者从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变化进行了诊断,并采取了综合防制措施,尤其从疫苗免疫和饲养管理方面进行了防控,较为有效地控制了疫情,以期为养殖场防控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孙吉  岳华  汤承 《畜牧兽医学报》2022,53(1):209-218
牛A群轮状病毒(BRVA)、牛冠状病毒(BCoV)、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牛诺瓦病毒(BNoV)和牛纽布病毒(BNeV)是引起犊牛腹泻的常见病毒,且临床上多存在混合感染的情况.本试验的目的 是建立可以同时检测上述5种病毒的多重PCR方法.通过设计引物,优化反应体系和条件,成功建立了可同时检测BRVA、BCoV、...  相似文献   

20.
新生犊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并继发多种细菌感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10月至2004年3月,在北京地区某股份制牛场,生后1~3天的犊牛出现体温升高、气喘、腹泻等症状,共发病25头,死亡3头,死亡率为12%。通过对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尸体剖检、细菌培养、病毒分离及康复犊牛及其母牛IBR抗体检测,确诊为传染性鼻气管炎同时继发大肠杆菌等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