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旨在利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筛选伊犁马短途比赛前后血浆差异代谢物。选择6匹新疆速度赛马公开赛2 000 m成绩最佳的伊犁马,采集赛前静息状态及赛后即刻颈静脉血并制备血浆,基于液相色谱-质谱(LC-MS)对血浆样本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检测,筛选伊犁马短途比赛前后差异代谢物并进行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表明:与赛前相比,赛后筛选出正、负离子模式下差异代谢物,其中烟酰胺、萨利麝香、L-亮氨酸-L-丙氨酸、N-乳酰苯丙氨酸、乙酰肉碱、尿囊素含量显著高于赛前(P<0.05);肌酸酐、皮质醇、硫辛酸、2-氨基己二酸、N-乙酰-L-蛋氨酸、黄苷含量显著低于赛前(P<0.05)。伊犁马2 000 m比赛赛后血浆检测结果与赛前相比,筛选出正、负离子模式下差异代谢物,其中烟酰胺、萨利麝香、L-亮氨酸-L-丙氨酸、N-乳酰苯丙氨酸、乙酰肉碱、尿囊素含量显著高于比赛前(P<0.05);肌酸酐、皮质醇、硫辛酸、2-氨基己二酸、N-乙酰-L-蛋氨酸、黄苷含量显著低于比赛前(P<0.05)。差异代谢物显著富集到嘧啶代谢、苯丙氨酸代谢、α-亚麻酸代谢、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胆汁分泌、醛缩酮的合成与分...  相似文献   

2.
旨在筛选表征奶牛产后异食沙土的生物标志物。本试验共采集29份产后15~22 d血浆样品,根据奶牛产后有无异食沙土现象,结合血钙浓度进行分组,其中13头产后有异食现象的奶牛血浆样品为试验组,16头健康奶牛血浆样品为对照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 MS)代谢组学技术探讨2组血浆代谢轮廓和代谢物的变化趋势。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结果显示,试验组代谢轮廓较对照组发生明显变化,正、负离子下共筛选出28种差异代谢物,其中21种代谢物水平显著降低(P0.05),7种代谢物水平显著升高(P0.05);ROC曲线进一步考察这些差异代谢物对分类的识别能力,结果显示仅有11种代谢物对2组血浆具有显著的区分能力。综上表明,乙酰肉碱、DL-苯丙氨酸、2-八烯酸、辛酸、癸酸、D-泛醇、NG,NG-二甲基-L-精氨酸(ADMA)、雄烯二酮、脯氨酸-酪氨酸、异亮氨酸-丝氨酸、精氨酸-缬氨酸可作为表征奶牛产后是否有异食现象的潜在生物标志物,为研究奶牛产后异食沙土的预防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3.
旨在应用代谢组学技术筛选产后卵巢静止奶牛血浆中差异代谢物,探究差异代谢物与奶牛卵巢静止的关系。试验选取了产后45~60 d卵巢静止奶牛和正常发情奶牛各15头,应用LC/MS技术检测两组奶牛血浆样品,运用多元统计分析与单变量分析,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出血浆差异代谢物,揭示不同代谢通路中的差异代谢物与奶牛卵巢静止的关系。结果显示:LC/MS分析共筛选出14种血浆差异代谢物。与发情组奶牛相比,卵巢静止组奶牛有11种差异代谢物明显升高:分别是D-塔格糖、L-亮氨酰-L-脯氨酸、L-鹅肌肽、脯氨酸-缬氨酸、赖氨酸-亮氨酸、N-(3-苯基丙酰基)甘氨酸、7-烯胆(甾)烷醇、γ-生育酚、β-隐黄素、视黄醛和鞘磷脂;3种差异代谢物降低:分别是胞嘧啶、1-棕榈酰溶血磷脂酰胆碱和1-硬脂酰-SN-甘油-3-磷酰胆碱。代谢通路分析代谢组学所获得的奶牛卵巢静止血浆差异代谢物,提示奶牛产后糖代谢、脂类代谢、氨基酸代谢和谷胱甘肽代谢等的异常会阻碍卵泡发育,从而导致奶牛产后发生卵巢静止。本试验获得了卵巢静止奶牛血浆差异代谢物,探究了奶牛产后卵巢静止发生中差异代谢物在糖代谢、脂代谢和氨基酸代谢以及其他代谢的变化,为今后深入研究奶牛卵巢静止的发病机理及防治新策略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罗芳  陶金忠 《畜牧兽医学报》2021,52(11):3118-3125
旨在筛选人工授精后第17天奶牛在不同妊娠状态时的候选生物标志物。本研究以宁夏某奶牛场体重为(550±50) kg,体况评分相近的经产(2~3胎次)健康荷斯坦奶牛为试验对象。同期发情后,在人工授精后第17天晨饲前对奶牛进行尾静脉采血,后期采用计步器和B超仪诊断出奶牛的妊娠状态。根据诊断结果将奶牛分为妊娠组(A组,n=12)和未妊娠返情组(B组,n=24),将这两组血样进行代谢轮廓及代谢物变化分析。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结果显示,A、B两组血浆代谢轮廓均发生了明显变化,A、B两组之间共检测出8种ROC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OC curve,AUC)>0.8的差异代谢物。丙氨酸-亮氨酸、甘氨酸、脯氨酸、L-正亮氨酸、DL-苯丙氨酸、肌氨酸、吡咯-2-羧酸和缬氨酸-蛋氨酸有望成为识别妊娠组(A组)和未妊娠返情组(B组)的差异代谢物。综上表明,血浆中的这8种代谢物有望成为奶牛妊娠识别阶段潜在的生物标志物,为配种早期妊娠识别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旨在分析不同乳脂率奶牛血浆和乳中代谢物的差异。实验基于江苏省某奶牛场2020年的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数据,在相同饲粮条件下选取高乳脂率中国荷斯坦奶牛(5.82%,H组)及低乳脂率中国荷斯坦奶牛(3.60%,L组)各5头。L组和H组奶牛的胎次均为1.80,L组的泌乳天数为317.80 d,H组的泌乳天数为218.80 d,L组和H组奶牛的日产奶量分别为28.54 kg和27.96 kg,且2组牛的胎次、泌乳天数及日产奶量差异均不显著。收集血样及乳样,测定常规乳成分指标和血液生化指标;通过非靶向液相色谱-质谱(LC-MS)代谢组学技术分析血浆及乳中代谢物。结果显示:H组血浆中β-羟丁酸浓度高于L组(P<0.05);血浆代谢组发现了5种差异代谢物[差异倍数(H/L)≥1.5且P<0.05],与L组相比,H组显著上调的代谢物有磷脂酰胆碱(20:0/20:5)和溶血磷脂酰乙醇胺18:3,下调的代谢物有胆碱、3-羟基-L-脯氨酸和植物鞘氨醇,这些代谢物富集在胆碱能突触、甘油磷脂代谢及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等通路;乳样代谢组也发现了5种差异代谢物[差异倍数(H/L)≥1....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UPLC-MS/MS)代谢组学技术分析归芪益母口服液对产后奶牛血浆代谢物的影响,以阐明归芪益母口服液对产后奶牛的保健机制。【方法】选取15头体况相近、2~3胎健康待产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对照组(n=7)和试验组(n=8),分别在产后立即灌服饮用水和归芪益母口服液,500 mL/头,连续灌服6 d。产后7 d晨饲前采血,经预处理后采用UPLC-MS/MS上机检测,利用MetaboAnanlyst 5.0软件筛选VIP≥1、P<0.05的差异代谢物进行代谢通路富集分析。【结果】产后7 d,试验组血浆代谢轮廓较对照组发生明显改变,筛选出16种差异代谢物,其中8种显著上调,包括蛋氨酸亚砜、磷酸肌酸、甘油磷酸胆碱、皮质醇、L-色氨酸、溶血磷脂酰胆碱(18∶2)、五羟色胺和L-精氨酸;8种显著下调,包括1-氨基环己酸、3-甲基巴豆酰甘氨酸、L-天冬酰胺、单酰甘油酯酰基(16∶1)、泛酰巯基乙胺、十八碳单烯酰胺、1-甲基鸟嘌呤和3-N-甲基-L-组氨酸。差异代谢物显著富集在甘油磷脂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色氨酸代谢通路。【结论】归芪益母口服液对产后奶牛具有...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探究补喂L-精氨酸或N-氨甲酰谷氨酸对伊犁马3 600 m速度赛赛前赛后血浆中代谢物的影响。选取15匹年龄为2岁、体重[(388.88±23.24) kg]相近、经过严格训练的速度赛用伊犁马,分为3组,每组5匹(3♂+2♀),每日进行等强度训练,对照组补喂123 g/(匹·d) L-丙氨酸,L-精氨酸组补喂60 g/(匹·d) L-精氨酸,N-氨甲酰谷氨酸组补喂12 g/(匹·d) N-氨甲酰谷氨酸和112 g/(匹·d) L-丙氨酸,在试验第28天进行3 600 m速度赛,采集赛前2 h、赛后即刻和赛后2 h血液样品,利用液相色谱-质谱(LC-MS)分析技术测定血浆中代谢物。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L-精氨酸组伊犁马赛前2 h血浆柠檬酸、赛后即刻血浆α-酮己二酸、赛后2 h血浆D-葡萄糖-6-磷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赛后即刻血浆乳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 N-氨甲酰谷氨酸组赛后即刻血浆乳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L-精氨酸组赛前2 h血浆精氨酸、乙酰谷氨酸、谷氨酰脯氨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血浆谷氨酰胺含量显著降低(P0.05),赛后即刻血浆鸟氨酸、乙酰谷氨酸和脯氨酰胺含量显著升高(P0.05); N-氨甲酰谷氨酸组赛前2 h血浆精氨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此外,与对照组相比,L-精氨酸组、N-氨甲酰谷氨酸组赛前2 h血浆亮氨酸、色氨酸、5-羟色氨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本试验应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筛选出了补喂L-精氨酸或N-氨甲酰谷氨酸后伊犁马3 600 m速度赛赛前赛后血浆中差异性表达代谢物,揭示出补喂L-精氨酸或N-氨甲酰谷氨酸能够促进伊犁马运动能量代谢,影响氨基酸代谢,促进精氨酸内源性合成和精氨酸向脯氨酸的代谢。  相似文献   

8.
为比较研究对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ARA)耐受性不同的奶牛血浆和乳中代谢组的差异,试验选用12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泌乳中期荷斯坦奶牛[泌乳天数=(114±22) d],饲喂精粗比为4∶6的全混合日粮。在试验期第20和21天晨饲后0、2、4、6、8和12 h监测瘤胃pH值,在早晚饲喂前收集奶样,晨饲6 h后采集颈静脉血,用于测定脂肪酸及代谢物组成。基于奶牛瘤胃平均pH值高低,将奶牛分为SARA易感组(SUS,瘤胃pH=5.76,n=4)和SARA耐受组(TOL,瘤胃pH=6.10,n=4)。脂肪酸测定结果分析显示,与TOL组相比,SUS组奶牛血液及乳中的碳链长度≤C16的脂肪酸含量显著增高(P<0.05),而>C16的脂肪酸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乳中饱和脂肪酸及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血浆代谢组结果显示, SUS组奶牛血浆中L-苯丙酮酸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MG(18:0/0:0/0:0)、9-HODE、12(13) Ep-9-KODE、烟酰胺、异戊基肉碱、磷酸肌酸和L-谷氨酸水平显著升高(P<0.05)。乳代谢组分析结果显示,与TOL组比较,SUS组奶牛乳中的1-硬脂酰磷酸甘油丝氨酸和鞘氨醇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甘油磷酰基乙醇胺、3-磷酸甘油和乳清酸等其他14个差异代谢物水平显著降低(P<0.05),这些差异代谢物主要涉及甘油磷脂代谢、甘油脂代谢及泛酸与辅酶A代谢等代谢途径。综上所述,SARA耐受性不同的奶牛的血浆和乳中脂肪酸及代谢物组成存在较大差异,SUS组奶牛血浆中氨基酸代谢活动增加,乳腺的乳脂从头合成能力较强,而从血液中摄取长链脂肪酸能力减弱,与此同时,易感奶牛乳中磷脂、乳清酸等营养物质水平下降,乳品质下降。  相似文献   

9.
旨在筛选牛乳不同乳脂水平潜在标志性差异代谢物。本研究中乳样采自宁夏农垦贺兰山奶业茂盛牧场,采集体重与月龄相近且健康的头胎次荷斯坦牛泌乳中后期(180~210 d)的早、中、晚班次新鲜乳样(4∶3∶3混合)245份。DHI测定后筛选体细胞数低于20万个·mL-1,乳脂率具有极端差异的样品26份,其中乳脂率大于4.4%为高乳脂率组(HF组,13份),乳脂率小于3.0%为低乳脂率组(LF组,13份)。之后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UHPLC-MS)对样品进行代谢组学分析。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结果显示,相对于LF组,HF组代谢轮廓发生了变化,在HF与LF两组中共鉴定出343种代谢产物,根据VIP值(VIP>1)和单变量统计分析(P<0.05),正、负离子模式下共筛选出60种显著差异代谢物(P<0.05);其中依据P<0.5且FC>2.0及P<0.5且FC<0.5,HF组奶样中15种代谢物含量高于LF组,6种代谢物含量低于LF组;进一步通过ROC曲线下面积AUC>0.85,发现有18种差异代谢物对两组牛乳具有显著区别能力,即:N-油酰甘氨酸、皮质醇、δ-生育酚、PC(14∶0e/9∶0)。结果发现,不同乳脂水平显著差异代谢物有60种,且代谢物N-油酰甘氨酸、皮质醇、δ-生育酚、PC(14∶0e/9∶0)可作为高乳脂率牛乳潜在标志性差异代谢物。本研究结果为奶牛乳脂合成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依据,同时也为研究奶牛的泌乳过程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10.
旨在应用代谢组学技术筛选产后卵巢静止奶牛乳清和血清的差异代谢物,明确其与奶牛卵巢静止的关系。本研究选取产后45~60 d的正常发情奶牛和卵巢静止奶牛各14头进行试验。应用一维氢谱核磁共振(~1H-NMR)技术对两组奶牛的乳清和血清进行检测,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和单变量分析,筛选出组间差异代谢物,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阐明差异代谢物参与的代谢通路与奶牛卵巢静止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乳清和血清中分别筛选出13种差异代谢物。与发情奶牛相比,卵巢静止奶牛乳清中6种差异代谢物含量升高:琥珀酸、磷酸肌酸、甘氨酸、肌醇、乙醇酸、乳清酸,7种下降:丙氨酸、肌酐、磷酸胆碱、乳糖、牛磺酸、半乳糖、葡萄糖-1-磷酸;血清中4种差异代谢物升高:β-羟丁酸、乙酸、谷氨酰胺、甘氨酸,9种降低:丙氨酸、琥珀酸、柠檬酸、肌酐、磷酸胆碱、葡萄糖、肌醇、酪氨酸、组氨酸。两组奶牛乳清差异代谢物主要参与牛磺酸和亚牛磺酸代谢、半乳糖代谢、原代胆汁酸生物合成等。血清差异代谢物主要参与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谢、柠檬酸循环、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生物合成等。本研究获得了卵巢静止奶牛乳清和血清的代谢谱及其差异代谢物,结果表明了主要的糖代谢、脂代谢和氨基酸代谢的异常途径在奶牛产后卵巢静止发生中所起的作用,为今后深入研究奶牛产后卵巢静止发生机制和防治策略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旨在筛选表征种公牛精液活力的生物标志物。本试验采集24份西门塔尔种公牛精液,根据精子活力进行分组,其中异常组11个样本,正常组13个;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 MS)代谢组学技术探讨了2组精浆代谢轮廓和代谢物的变化趋势。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结果显示,异常组精浆代谢轮廓较正常组发生明显变化,6种代谢物水平显著降低(P0.05),19种代谢物水平显著升高(P0.05);ROC曲线进一步检测了这些差异代谢物对分类的识别能力,结果显示,仅有6种代谢物(鞘氨醇、环己胺、四氧嘧啶、5′-脱氧腺苷、N6,N6,N6-三甲基-L-赖氨酸、戊酸)对2组精浆具有显著的区分能力。综上表明,精浆中鞘氨醇、环己胺、四氧嘧啶、5′-脱氧腺苷、N6,N6,N6-三甲基-L-赖氨酸、戊酸可作为表征种公牛精液活力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可为研究精液品质的判定技术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2.
旨在研究西门塔尔种公牛精子活力与精浆肉碱的关系。本研究共采集26份西门塔尔种公牛精液,根据精子活力进行分组,其中异常组12个样本,正常组14个样本。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 MS)技术对样品进行非靶测定,同时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rap MS)技术进行广靶脂质测定,对于测定结果应用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异常组精浆代谢轮廓较正常组发生明显变化,将两种方法检测出的差异显著的肉碱进行分析,在精液活力异常组中,L-氯化棕榈酰肉碱、L-棕榈酰肉碱、硬脂酰肉碱、游离肉碱、乙酰肉碱、羟丁基-肉碱、3-羟基辛基肉碱、肉毒杆菌-肉碱、己烯基肉碱浓度显著高于活力正常组(P0.05)。这些肉碱浓度与西门塔尔种公牛精液活力呈负相关,为研究牛精液品质的判定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3.
试验旨在确定不同干乳期对奶牛泌乳量、乳成分、血液代谢物及卵泡状态的影响。将25初产和多胎次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2组,干乳期为60 d组13头,干乳期20 d组12头。结果 :将干燥期长度缩短至DP~20对荷斯坦奶牛产奶量、乳成分和繁殖性能有负面影响。20 d较60 d干乳期显著提高了乳蛋白比例(P 0.05),但60 d较20 d干乳期乳蛋白产量显著提高(P 0.05)。与20 d干乳期相比,60 d干乳期奶牛血清非酯化脂肪酸浓度显著提高16%(P 0.05),但干乳期为60 d奶牛血清β~羟丁酸浓度较干乳期为20 d的奶牛显著提高20%(P 0.05)。干乳期为60 d的处理组第一个优势卵泡直径和14 d时第一个优势卵泡直径显著高于干乳期为20 d的处理组(P 0.05)。不同干乳期处理组对奶牛空怀天数、第一次人工授精天数及妊娠配种次数的影响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 :将干乳期从60 d缩短至20 d对奶牛泌乳量有负面影响,但牛奶非脂固形物、蛋白质和乳糖含量增加,同时显著降低了血清非酯化脂肪酸、β-羟丁酸浓度及第一个优势卵泡和14 d时第一个优势卵泡直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蒲公英和连翘提取物对隐性乳房炎奶牛生产性能以及血清抗氧化、免疫指标的影响,以期为植物提取物绿色饲料添加剂的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选取18头体况、泌乳期、泌乳量相近,且4个乳区混合乳样中体细胞数(SCC)>5×105/mL的经产荷斯坦奶牛,根据乳样中SCC相近原则,分为对照组(CON组)、蒲公英组(DAN组)和连翘组(FOR组)。对照组饲喂全混合型饲粮(TMR),蒲公英组饲喂TMR+蒲公英提取物,连翘组饲喂TMR+连翘提取物,蒲公英和连翘提取物添加剂量均为60 g/d。试验开始前1周内,奶牛均未进行过药物治疗,试验期45 d。试验期间每7 d采集1次乳样,测定乳成分和SCC;试验结束后采集乳样并测定牛髓过氧化物酶(MPO)、乳酸脱氢酶(LDH)和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活性;采集血液样品并测定血清抗氧化和免疫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1)饲粮中添加蒲公英和连翘提取物对隐性乳房炎奶牛产奶量和乳成分均无显著影响(P>0.05)。(2)蒲公英和连翘组牛乳中LDH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蒲公英组牛乳中N...  相似文献   

15.
试验旨在研究哺乳母猪日粮中添加L-肉碱(100 mg/kg)与不同类型脂肪(3.5%豆油或3.5%鱼油)对仔猪生长性能、抗氧化功能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选用48头健康状况良好,胎次为3~5产的经产母猪,在母猪妊娠的第107 d随机分成4组,每组12头,采用2×2因子试验设计,试验从母猪分娩前7 d到仔猪断奶的第21 d,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哺乳母猪饲粮中添加L-肉碱与鱼油可以显著提高仔猪的断奶重和平均日增重(P0.05);L-肉碱可以显著提高仔猪的抗氧化能力(P0.05);鱼油可以显著增加乳中及仔猪血清中n-3脂肪酸的含量(P0.05)。在哺乳母猪饲粮中添加L-肉碱和鱼油可以改善仔猪血清中脂肪酸组成和提高仔猪的抗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16.
旨在应用核磁共振(1H-NMR)技术研究蒙古马耐力训练前后血浆代谢组变化特征。本研究选取6匹去势蒙古马:年龄(5.33±0.82)岁、体高(136.83±0.75) cm、体长(143.33±2.58) cm、胸围(157.17±2.04) cm、管围(18.45±0.27) cm,进行15及30 km步法为快步的耐力运动训练,采集其训练前后共计24份血液样本。采用氢质子共振频率600.13 MHz的Bruker AV III核磁共振谱仪测定血浆代谢物谱图信息。通过R语言偏最小二乘判别(PLS-DA)程序包及SPSS 20.0软件一维方差分析检验,鉴别组间代谢模式及差异代谢标志物。结果表明,在蒙古马15和30 km两次运动前后血浆代谢物中共发现47种差异代谢物,其中15 km运动前后鉴定出21个差异代谢物,运动后发现乙醇、甘露糖下降,葡萄糖、乙酰乙酸、丙酮酸、乳酸、肌酐、甘油、缬氨酸、丙氨酸、亮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异丁酸、蛋氨酸、2-羟基异丁酸、O-乙酰肉碱、3-羟基异丁酸、3-甲基-2-氧代戊酸、3-羟基异戊酸升高。30 km运动前后鉴定出10个差异代谢物,运动后发现乙醇、葡萄糖、赖氨酸、甘氨酸、脯氨酸、谷氨酰胺、τ-甲基组氨酸、缬氨酸下降,甲醇、肌酸升高。对15 与30 km运动后进行比较发现,丙氨酸、柠檬酸、乙酸、赖氨酸、丙二酸、丙酮、2-羟基异戊酸、2-羟基异丁酸、泛酸、甜菜碱、异丁酸下降,乳酸、二甲基砜、丙酮酸、N-苯乙酰甘氨酸、马尿酸盐、甲醇、3-羟基异戊酸升高。在蒙古马15和30 km两次运动前后血浆代谢物中共发现47种差异代谢物,且两次运动前后的差异代谢物类别存在明显不同。蒙古马30 km负荷以脂肪酸有氧代谢为主方式供能,而15 km负荷以糖酵解无氧代谢为主的方式供能,酮体代谢是能量供应模式转换的过渡性阶段。本研究结果为我国耐力型运动马的训练及选育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旨在揭示围产前期补饲酵母硒对牛乳代谢组分的影响,从乳汁代谢物的角度阐述酵母硒的生物学功能。选择20头健康荷斯坦妊娠后期奶牛,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10头。对照组奶牛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于预产期前21 d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15 g/kg DM酵母硒,分娩当天停止添加。在分娩当天和产后第21天采集2组奶牛的乳汁,基于超高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对乳汁代谢物进行检测。采用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和单因素统计分析(t检验、差异倍数)方法分析对照组与试验组在分娩当天和产后第21天乳汁中代谢物的差异性;以变量投影重要度(VIP)>1和P<0.05为条件筛选差异代谢物,并对筛选出的差异代谢物进行聚类分析和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表明:补饲酵母硒后,分娩当天的乳汁中共筛选出20种差异代谢物,其中L-苯丙氨酸、α-乳糖、半乳糖-1-磷酸及磷酸羟基丙酮酸等能量相关代谢物显著上调(P<0.05),差异代谢物主要参与的代谢通路为半乳糖代谢[通路拓扑分析的影响值(Impact值)>0.1且P<0.05];分娩第21天的乳汁中共筛选出20种差异代谢物,其中白三烯A4...  相似文献   

18.
为了监测奶牛产犊后卵巢的活动、病理学变化,准确进行发情鉴定,确定输精时间以及早期妊娠(非妊娠)诊断等,作者根据乳孕酮(MP)可反映出血孕酮的周期性变化,同时它既容易反复获得,又丝毫不会给牛体带来任何损伤。对427头(130头初产、297头经产)黑白花奶牛进行了试验研究。方法是每天早、晚观察两次发情,对有发情征兆的牛于当天午后及次日上午各输精一次。每隔3—4天采集一次乳样,输精当天及以后第21、23、25天采集四次。乳样集于盛有保护剂—重铬酸钾的塑  相似文献   

19.
乳中孕酮测定已开始用于奶山羊、奶牛、牦牛的早期妊娠诊断和某些繁殖疾病(持久黄体、黄体囊肿、早期胚胎死亡及流产等)的研究。随着乳中孕酮测定的广泛应用,乳样的保存已成为一个共同关心的问题。目前,国外普遍采用-20℃冷冻和加重铬酸钾—氯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复合酶制剂(主要成分为蛋白酶、木聚糖酶、纤维素酶、甘露聚糖酶、α-淀粉酶和普罗兰酶)对伊犁鹅生产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盲肠内容物代谢组的影响。试验选取健康状况良好、体重相近的4岁伊犁鹅20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伊犁鹅(1公4母)。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饲粮,试验Ⅰ、Ⅱ和Ⅲ组在对照组饲粮的基础上分别添加0.2、0.3和0.4 g/kg的复合酶制剂。预试期7 d,正试期38 d。结果显示:1)在生产性能方面,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Ⅱ组的产蛋率提高25.78%(P<0.05),料蛋比降低21.72%(P<0.05)。2)在血清生化指标方面,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Ⅱ组的总蛋白和球蛋白含量分别提高21.51%(P<0.05)、30.61%(P<0.05);试验Ⅰ、Ⅱ和Ⅲ组的谷草转氨酶活性分别提高69.85%(P<0.05)、41.26%(P<0.05)和49.02%(P<0.05),谷丙转氨酶活性分别提高34.78%(P<0.05)、33.78%(P<0.05)和40.80%(P<0.05);试验Ⅰ、Ⅱ和Ⅲ组的葡萄糖含量分别提高55.61%(P<0.01)、55.81%(P<0.01)和38.02%(P<0.01);试验Ⅱ组的总胆固醇含量降低15.97%(P<0.05);试验Ⅱ和Ⅲ组的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分别降低37.66%(P<0.05)和37.01%(P<0.05)。3)在盲肠内容物代谢组方面,对照组和复合酶制剂组(即试验Ⅱ组)共检测到5530种代谢物,筛选出21种差异代谢物,其中N-乙酰基-L-瓜氨酸、孕烯醇酮硫酸盐和L-瓜氨酸等12种代谢物的相对含量显著上调(P<0.05),N2-(D-1羧乙基)-L-赖氨酸、5-甲氧基吲哚乙酸酯和(R)-乳酸等9种代谢物的相对含量显著下调(P<0.05)。综上所述,在产蛋期伊犁鹅饲粮中添加0.3 g/kg复合酶制剂,可调控伊犁鹅血清中葡萄糖、总蛋白含量和蛋白质代谢相关酶活性,改善脂代谢能力,并可引起伊犁鹅体内21种代谢物及相关代谢途径发生显著变化,同时增强了伊犁鹅肠道的代谢活动,提高了营养物质利用率,从而提高了伊犁鹅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