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研究短期热应激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及食欲中枢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信号通路的影响。选取体重相近的28日龄雄性爱拔益加肉仔鸡72只,随机分为热应激组和对照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鸡。热应激组温度设定为(33±1)℃,对照组温度设定为(25±1)℃,试验持续10 h。试验结束后,统计肉仔鸡生长性能,每个重复取1只鸡采集血浆和下丘脑样品,测定血浆尿酸(UA)、葡萄糖(GLU)、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HO)含量,检测下丘脑大麻素1(CB1)、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AMPKα1、AMPKα2、肝激酶B1(LKB1)、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糖皮质激素受体(GR)的mRNA相对表达量和AMPK磷酸化水平。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热应激组肉仔鸡体增重和采食量显著降低(P0.05)。2)与对照组相比,热应激组肉仔鸡血浆UA、GLU和TCHO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3)与对照组相比,热应激组肉仔鸡下丘脑中AMPKα1和G R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热应激组肉仔鸡下丘脑中AMPK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P0.05),热应激组肉仔鸡下丘脑中LKB1、AKT1、mTOR、CB1和AMPKα2的mRNA相对表达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短期热应激能显著降低肉仔鸡生长性能和下丘脑中AM PK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下丘脑中AMPKα1和GR的mRNA相对表达量,提示AMPK信号通路可能参与短期热应激抑制肉仔鸡食欲的调控过程。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研究短期热应激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及食欲中枢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信号通路的影响。选取体重相近的28日龄雄性爱拔益加肉仔鸡72只,随机分为热应激组和对照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鸡。热应激组温度设定为(33±1)℃,对照组温度设定为(25±1)℃,试验持续10 h。试验结束后,统计肉仔鸡生长性能,每个重复取1只鸡采集血浆和下丘脑样品,测定血浆尿酸(UA)、葡萄糖(GLU)、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HO)含量,检测下丘脑大麻素1(CB1)、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AMPKα1、AMPKα2、肝激酶B1(LKB1)、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糖皮质激素受体(GR)的mRNA相对表达量和AMPK磷酸化水平。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热应激组肉仔鸡体增重和采食量显著降低(P<0.05)。2)与对照组相比,热应激组肉仔鸡血浆UA、GLU和TCHO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3)与对照组相比,热应激组肉仔鸡下丘脑中AMPKα1和G R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热应激组肉仔鸡下丘脑中AMPK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P<0.05),热应激组肉仔鸡下丘脑中LKB1、AKT1、mTOR、CB1和AMPKα2的mRNA相对表达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短期热应激能显著降低肉仔鸡生长性能和下丘脑中AM PK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下丘脑中AMPKα1和GR的mRNA相对表达量,提示AMPK信号通路可能参与短期热应激抑制肉仔鸡食欲的调控过程。  相似文献   

3.
旨在研究早期热应激对肉仔鸡后期生长发育及骨骼肌中相关信号通路基因表达的影响。本研究选取健康、体重相近的刚出壳AA肉仔鸡192只(公母各半),随机分成2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4只鸡),饲喂至3日龄时,分别给予36℃热应激处理24 h (热应激组)和正常温度(33℃)饲喂(对照组)。42日龄时每个处理选取8只鸡采取血浆,屠宰后测定胴体性能,分离胸肌样品测定骨骼肌发育有关的基因表达。结果表明,热应激当天肉仔鸡增重显著降低,但整个饲养期肉仔鸡的平均日增重显著增加(P<0.05);与对照组相比,早期热应激有提高整个饲养期肉仔鸡平均日采食量的趋势(0<P<0.1)。早期热应激对肉仔鸡的屠宰率、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肝比重、心比重、胸肌率、腿肌率、腹脂率都无显著影响(P>0.05)。早期热应激显著升高了42日龄肉仔鸡血浆酮体含量(P<0.05)。在胸肌中,早期热应激显著提高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及其受体(IGF-1R)的基因表达(P<0.05)。本试验结果提示,早期热应激促进了肉仔鸡后期的生长发育,骨骼肌中IGF-1信号可能参与此调节过程。  相似文献   

4.
研究旨在探讨大麻素受体1(CB1)拮抗剂利莫那班(SR141716)对肉仔鸡下丘脑食欲调控因子和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MPK)基因表达的影响。选取1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爱拔益加(AA)肉仔鸡20只,7日龄时随机分为2个组,进行第3脑室埋管,恢复3 d。10日龄08:00试验组以1μg剂量脑室注射SR141716,对照组同时注射等量的二甲基亚砜(DMSO)。统计每只鸡在注射后2 h的采食量,然后采集血液和下丘脑样品,测定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活性及葡萄糖、尿酸、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下丘脑中AMPKα1、AMPKα2以及食欲调控相关基因厌食神经肽(POMC)、促食神经肽Y (NPY)、刺鼠色蛋白相关蛋白(AgRP)、可卡因和苯丙胺调节转录物(CART)的基因表达量。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肉仔鸡脑室注射SR141716后,2 h内的采食量显著降低(P0.05)。2)与对照组相比,肉仔鸡脑室注射SR141716显著提高了血清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P0.05),对其他血清生化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3)与对照组相比,肉仔鸡脑室注射SR141716显著降低了下丘脑AMPKα1、AMPKα2、POMC和AgRP的基因表达量(P0.05),显著提高了下丘脑CART的基因表达量(P0.05),对下丘脑NPY的基因表达量无显著影响(P0.05)。由此可见,脑室注射CB1受体拮抗剂SR141716可降低肉仔鸡食欲,并影响中枢AMPK及其下游食欲调控因子POMC的基因表达;中枢通过抑制促食神经肽AgRP和提高抑食神经肽CART的基因表达,参与肉仔鸡食欲调控。  相似文献   

5.
为揭示应激导致家禽肝脏代谢异常的机理,本研究探查了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DEX)对鸡胚肝细胞脂肪和胆汁酸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选取19胚龄的无特定病原体(SPF)鸡蛋,原代培养鸡胚肝细胞(37℃、5%CO2),用0(对照)、200、500、1 000 nmol/L的地塞米松分别处理24 h。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高剂量(500、1 000 nmol/L)地塞米松处理显著降低了脂肪代谢相关基因——脂肪酸转运蛋白1 (FATP-1)、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载脂蛋白B100(APOB100)、肝脏X受体(LXR)以及胆汁酸摄取相关基因Na+/牛磺胆盐共转运体(NTCP)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P0.05),显著提高了胆汁酸排出相关基因——胆盐输出泵(BSEP)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P0.05);低剂量(200 nmol/L)地塞米松处理显著提高胆汁酸合成相关基因——胆固醇7-羟化酶(CYP7A1)和法尼酯X受体(FXR)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P0.05),同时,SREBP-1C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 0.05),BSEP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显著上升(P0.05)。由此得出,高剂量糖皮质激素对鸡胚肝细胞的脂肪合成、转运和胆汁酸的摄取具有抑制作用;低剂量糖皮质激素可以促进胆汁酸的合成和排出,部分反应具有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选用240只1日龄体重均一、健康的AA肉仔鸡公雏,随机分为对照组、W1组[水溶性非淀粉多糖(S-NSPs)含量为0.93%]、W2组(S-NSPs含量为1.37%),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试验期为49 d,研究小麦日粮S-NSPs含量不同对肉仔鸡脂代谢及肝脏脂肪酸合成酶(FAS)和脂蛋白酯酶(LPL)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S-NSPs含量的小麦日粮可显著降低49日龄肉仔鸡腹脂率(P0.05),而W2组49日龄肉仔鸡肝率显著提高(P0.05)。(2)不同S-NSPs含量的小麦日粮可显著降低35~49日龄肉仔鸡肝脏中脂肪酸合成酶(FAS)基因表达(P0.05),对脂蛋白酯酶(LPL)基因表达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但有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研究了不同强度的运输应激对肉仔鸡血液应激敏感指标和肌肉品质的影响.360只1日龄健康爱拔益加肉仔鸡公雏随机分配到5个处理中,分别为不运输且无休息的对照组,另4个处理采用2×2因子设计,处理因素分别为运输时间(45和180 min)、运输结束至屠宰的间隔时间(45和180 min).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46日龄时对肉仔鸡进行运输处理并采集样品.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肉仔鸡血浆皮质酮水平在45 min/45 min显著升高(P<0.05),但随运输时间和休息时间的增加又降至运输前水平;180 min/45 min组胸肌宰后24 h黄度(b*)值显著升高(P<0.05),45 min/45 min组胸肌宰后24 h亮度(L*)值较高(P>0.05),红度(a*)值下降幅度较大(P>0.05).因子分析结果表明,运输时间对所测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休息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血浆皮质酮水平,运输后45 min休息组皮质酮高于180 min休息组(P=0.05).休息时间对胸肌宰后24 h的L*值(P=0.07)和a*值(P=0.02)有一定影响,180 min休息组L*值较低、a*值较高(P>0.05).运输时间与休息时间的互作效应对所测指标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试验结果表明,运输应激会引起肉仔鸡血浆皮质酮升高,使机体处于较强的应激状态,但运输后较长时间的休息则有助于降低肉仔鸡的应激水平,缓解肌肉品质的下降.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不同铬源和铬水平对1~3周龄热应激肉仔鸡生长性能、胴体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选用1日龄科宝白羽雌雏肉仔鸡252只,随机分为7个组,每组设6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鸡。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含铬0.37 mg/kg),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上添加0.4和2.0 mg/kg丙酸铬(Cr Pro)、吡啶甲酸铬(Cr Pic)和三氯化铬(Cr Cl3)的试验饲粮。试验期21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显著提高了热应激肉仔鸡的平均日增重(P0.05),但铬源、铬水平及二者互作对热应激肉仔鸡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无显著影响(P0.05)。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显著提高了热应激肉仔鸡的屠体率(P0.05);腹脂率受铬源的显著影响(P0.05),其中Cr Pro降低腹脂效果最好,Cr Cl3其次,Cr Pic效果最差;铬源、铬水平及二者互作对热应激肉仔鸡的活体重、屠体率、全净膛率、胸肌率和腿肌率无显著影响(P0.05)。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显著提高了热应激肉仔鸡胸肌肉色红度值(P0.05);胸肌蒸煮损失率受铬源的显著影响(P0.05);,其中Cr Pro与Cr Cl3的蒸煮率损失低于Cr Pic铬源、铬水平以及二者的互作对热应激肉仔鸡胸肌剪切力、p H15m in、p H24h和亮度值、黄度值无显著影响(P0.05)。由此可见,饲粮添加铬可以改善热应激肉仔鸡的生长性能、胴体性能及肉品质,且Cr Pro和Cr Cl3形式的铬的效果优于Cr Pic。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旨在探讨应激和饲粮能量水平对肉仔鸡肝脏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活性以及腺苷一磷酸激活的蛋白激酶(AM 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和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terol-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proteins-1,SREBP-1)基因mRNA表达量的影响,从而阐明应激造成肉仔鸡脂肪肝的原因,并寻找缓解应激的方法。本研究共有4个试验。前2个试验分别针对3~9日龄和28~34日龄的肉仔鸡,分别给予皮质酮和高、低能量水平饲粮的处理,试验结束后取肝脏,测定FAS活性。第3个试验选取7日龄体重相近的爱拔益加雄性肉鸡108只,随机分为3组:应激组(注射地塞米松)、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和配对组(注射生理盐水,采食量与应激组前1 d的相同)。连续注射7 d。14日龄取肝脏,测定肝脏中甘油三酯的含量以及AMPK和SREBP-1 mRNA的表达量。最后1个试验给予3~9日龄肉仔鸡皮质酮和葡萄糖饮水处理,试验结束测定肝脏FAS活性。结果发现:1)皮质酮处理极显著提高了3~9日龄肉仔鸡肝脏FAS的活性(P0.01),对28~34日龄肉仔鸡的影响也有相似的趋势(P=0.0512)。2)与配对组相比,地塞米松处理显著增加了肝脏中甘油三酯的含量(P0.05),显著提高了肝脏中AMPK mRNA的表达量(P0.05);且地塞米松处理使得肝脏中SREBP-1 mRNA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配对组(P0.05)。3)给应激组的肉仔鸡饮水中添加葡萄糖能显著降低肝脏FAS活性(P0.05)。结果表明:皮质酮处理会提高肉仔鸡肝脏FAS的活性,地塞米松处理则可显著提高肝脏SREBP-1mRNA的表达量,且能激活AM PK,而葡萄糖具有缓解应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1日龄雄性Cobb肉仔鸡442只随机地分为34组,每组13只。试验分为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内设6个试验组和3个对照组(试验Ⅰ除外,内设4个试验组)。4日龄时,四个试验组(Ⅰ、Ⅱ、Ⅲ、Ⅳ)分别给予36.0、37.5、39.0和40.5℃的高温处理24h,以观察早期热应激处理对后期体重、血液生化指标及重复热应激下死亡率的影响。结果表明:4日龄36℃的高温处理可提高肉仔鸡42日龄体重、降低血清中三碘甲腺原酸(T3)浓度(P<0.05)及降低42日龄时第二次热应激(36.5~37.0℃,4h)肉仔鸡的存活率。37.5和40℃的高温热处理可提高第二次热应激肉仔鸡存活率(P<0.05),这一结果显著地高于36℃和39℃处理组(P<0.01)。第二次热应激后,存活鸡的体重在不同程度上低于死鸡体重(P<0.05),表明体重大的肉仔鸡易于在热应激中死亡。  相似文献   

11.
风速和偏热处理对肉仔鸡生理、内分泌和免疫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风速和偏热处理对肉仔鸡生理、内分泌和免疫指标的影响。选取42日龄体重相近、健康的爱拔益加肉仔公鸡150羽,随机分成15个处理,每个处理10羽,每羽鸡作为1个重复。试验动物放在环控舱中(温度21℃,相对湿度60%),每次试验处理前从中随机挑选10羽,放置在另一个由本实验室研发的纵向通风试验环控舱中。每次处理分6 h适应期(自由采食与饮水)和6 h试验期(禁食禁水),适应期温湿度与试验前一致。试验期将环控舱的温湿度调至试验要求(相对湿度保持不变),风速由纵向通风实现。试验采用3×5因子设计,试验温度分3个水平:26、29和32℃;风速分为5个水平:0、0.5、1.0、1.5和2.0 m/s。各试验处理条件在第1小时内实现,第2~6小时分别采集数据。结果表明:1)风速和偏热处理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肉仔鸡体核温度(Tc)、呼吸频率(Fr)、皮肤温度(Ts)以及血清三碘甲腺原氨酸(T3)和皮质酮含量(P0.05)。与0风速相比,在26℃偏热温度下,1.0 m/s及以上风速显著降低肉仔鸡Tc(P0.05),2.0 m/s风速显著降低肉仔鸡Fr(P0.05),1.5 m/s及以上风速显著降低肉仔鸡耳叶皮温(Tes)(P0.05),1.0 m/s及以上风速显著降低肉仔鸡鸡冠皮温(Tcs)和小腿皮温(Tss)(P0.05);29℃偏热温度下,1.0 m/s及以上风速显著降低肉仔鸡Tc、Tes、Tcs和Tss(P0.05);32℃偏热温度下,1.0 m/s及以上风速显著降低肉仔鸡Tc和Fr(P0.05),0.5 m/s及以上风速显著降低肉仔鸡Tes、Tcs和Tss(P0.05);较高偏热和无风(32℃+0风速)或较高偏热和低风(32℃+0.5 m/s风速)下肉仔鸡Tc、Ts、Fr较高,血清T3含量较低,应激程度较大。2)偏热处理下,低风速(0.5 m/s)会加重肉仔鸡热负荷,风速对肉仔鸡免疫指标影响较小,最适风速为1.5 m/s。总之,偏热处理下风速不同程度影响肉仔鸡生理、内分泌和免疫指标。  相似文献   

12.
探索在热应激条件下日粮中添加牛磺酸对肉仔鸡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和细胞因子的影响。选用150只1日龄健康的艾维茵肉仔鸡,随机分成5组。I组饲喂基础日粮,Ⅱ、Ⅲ、Ⅳ和V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05%、0.10%、0.15%和0.20%的牛磺酸的试验饲粮。试验期28 d。在试验第14天、第28天和第42天,测定各试验组小肠黏膜SIgA、血浆中白介素-1(IL-1)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结果表明:日粮添加牛磺酸能够显著提高热应激条件下肉鸡小肠黏膜SIgA含量,降低血浆中IL-1和TNF-α含量(P0.05)。在日粮中添加一定水平的牛磺酸可改善热应激肉鸡肠道免疫性能。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铬源和铬添加水平对42日龄热应激肉仔鸡血清生化指标、体脂沉积及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试验选用252只1日龄体重均一的科宝(Cobb 500)雌雏肉鸡,随机分成7个处理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鸡,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含铬0.37 mg/kg),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4,2.0 mg/kg的丙酸铬(CrPro)、吡啶甲酸铬(Cr Pic)和三氯化铬(CrCl_3)的试验饲粮。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显著提高了42日龄热应激肉仔鸡血清碱性磷酸酶(AKP)活性(P=0.018);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浓度(P=0.021),并且热应激肉仔鸡血清TC浓度随铬添加水平的升高而降低(P0.001);铬源和铬添加水平互作能提高42日龄热应激肉仔鸡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P=0.002),以0.4 mg/kg CrPro效果最好。铬对其他血清生化指标无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热应激肉仔鸡腹脂率显著降低(P=0.025),CrCl_3降低42日龄热应激肉仔鸡胸肌肌内脂肪效果优于CrPro和Cr Pic(P=0.071);但是铬对肝脏脂肪含量没有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热应激肉仔鸡法氏囊指数显著提高(P=0.041),但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无显著变化(P0.05)。Cr Pic对法氏囊的增重效果优于CrPro和CrCl_3(P=0.008);添加2.0 mg/kg的铬能明显提高热应激肉仔鸡脾脏指数(P=0.008)。说明铬能提高热应激肉仔鸡血清AKP活性,降低TC浓度,改善体脂沉积,提高法氏囊指数,且CrPro和Cr Pic优于CrCl_3。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利用地塞米松构建应激模型,研究应激对肉仔鸡肠道小肽吸收的影响。选取200只21日龄、体质量相近的雄性Arbor Acres(AA)肉仔鸡,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只腹部皮下连续7 d注射1 mL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不同处理注射剂量分别为0、0.1、0.52、.5 mg.kg-1BW)。最后一次注射8 h后(15:00)空腹称取体质量,采血、取空肠,进行组织学、皮质酮、小肽Gly-Sar吸收和小肽转运载体PepT-1 mRNA表达的检测,结果表明:⑴地塞米松显著降低肉仔鸡体增质量(P0.05);⑵地塞米松显著抑制肉仔鸡空肠外翻肠囊及刷状缘囊膜对小肽Gly-Sar的吸收(P0.05);⑶地塞米松显著增加肉仔鸡空肠隐窝深度(P0.05),显著降低绒毛高度、吸收面积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比值(P0.05),对绒毛宽度影响不显著(P0.05);⑷地塞米松显著降低肉仔鸡空肠小肽载体PepT-1 mRNA的表达量(P0.05)。由本试验推测应激可抑制肉仔鸡小肽吸收,产生原因与空肠黏膜形态受损及小肽转运载体PepT-1 mRNA表达量受到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15.
牛黄酸对肉仔鸡卵黄囊吸收及甲状腺激素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AA肉仔鸡为对象 ,研究了日粮中添加牛磺酸对卵黄囊吸收及甲状腺激素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 ,肉仔鸡卵黄囊的吸收主要集中在24~72时龄 ,日粮中添加0.10 %的牛磺酸可显著提高此阶段卵黄囊的吸收速度 ,并促进卵黄囊中的胱氨酸、蛋氨酸及赖氨酸的吸收。24~144时龄肉仔鸡血清中甲状腺激素(T3、T4)的水平及肝中T45′-DI活性呈逐渐升高的趋势 ,牛磺酸可显著提高24~120时龄肉仔鸡肝中T45′-DI活性及血清中T3 含量 ,降低血清中T4 含量。  相似文献   

16.
本文旨在探讨L-肉碱对热应激大鼠机体脂质代谢的影响。选用48只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以大鼠在43℃烘箱内每次热处理60 min建立热应激模型。将试验大鼠均分为对照组、热应激组、热应激+L-肉碱组,每天热应激处理前1h灌胃1次,热应激+L-肉碱组灌胃300mg/kg体重的L-肉毒碱,对照组和热应激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共14d。检测大鼠的体重、平均日采食量、肛温、血浆脂质含量、腓肠肌脂肪代谢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热应激组和热应激+L-肉碱组大鼠8~14d平均日增重极显著下降(P0.01),料重比极显著升高(P0.01),1、7、14d肛温极显著升高(P0.01)。2)热应激+L-肉碱组大鼠7d腓肠肌激素敏感脂酶、14d腓肠肌脂蛋白脂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热应激组相应时间点这2个指标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3)热应激组大鼠14d血浆游离脂肪酸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热应激+L-肉碱组大鼠14d血浆游离脂肪酸含量与热应激组相比极显著下降(P0.01)。4)其他所测指标(体重、平均日采食量、血浆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腓肠肌肉碱脂酰转移酶和脂肪酸合成酶活性)3组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在热应激条件下,L-肉碱能通过脂类分解酶(激素敏感脂酶、脂蛋白脂酶)途径缓解大鼠机体脂肪代谢的异常,使血浆游离脂肪酸含量趋于正常,从而减少热应激对机体代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不同油脂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油脂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以及血浆脂质代谢的影响。选取健康的1日龄爱拔益加肉仔鸡公雏360只,随机分成4个组,分别采食含有豆油(SO,对照)、鸡油(CO)、亚麻油(LO)和鱼油(FO)的饲粮,油脂添加水平前期(1~21日龄)为3.0%,后期(22~42日龄)为3.5%。结果表明:1)FO组肉仔鸡42日龄体重(BW)、后期和全期的平均日增重(ADG)显著低于SO和CO组(P0.05)。2)与SO组相比,21日龄时CO组的胸肌率显著降低(P0.05),42日龄时FO组的胸肌率显著降低(P0.05)。3)与SO组相比,CO和FO组的滴水损失显著增加(P0.05);CO和LO组胸肌肌肉的pH45 min和ΔpH显著增加(P0.05);CO组屠宰后45 min亮度(L*45 min)值显著增加(P0.05),FO组L*45 min和屠宰后24 h亮度(L*24 h)值显著降低(P0.05);LO和FO组屠宰后45 min红度(a*45 min)值显著增加(P0.05),CO组屠宰后24 h红度(a*24 h)值显著降低(P0.05);CO和LO组屠宰后45 min黄度(b*45 min)和24 h黄度(b*24 h)值显著增加(P0.05),FO组b*24 h值显著增加(P0.05)。4)与CO组相比,LO组21和42日龄血浆总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SO组相比,42日龄LO组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SO组相比,CO组42日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增加(P0.05)。可见,与SO相比,CO不影响肉仔鸡生长性能,可致肉色变差和滴水损失增加;FO降低了肉仔鸡的生长性能,可改善肉色,但肌肉滴水损失增加;LO不影响肉仔鸡生长性能,可调节血浆脂质代谢,并改善肉色。  相似文献   

18.
以添加不同水平的牛磺酸日粮饲喂艾维茵商品代肉仔鸡,探讨牛磺酸对肉仔鸡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研究表明:日粮中添加牛磺酸对3周龄肉仔鸡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肝中MDA活性影响显著,对6周龄肉仔鸡血清中SOD和MDA活性影响显著,而对6周龄肉仔鸡肝中SOD和MDA活性影响不显著,对MDA活性影响比对照组有所降低。结果表明:牛磺酸可提高肉仔鸡抗氧化功能。  相似文献   

19.
《畜牧与兽医》2016,(7):27-31
旨在探讨乳酸杆菌对肉仔鸡胴体和肌肉品质的影响。72只1日龄的艾拔益加(AA)肉仔鸡分为2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处理组每天口腔灌服发酵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 1.202 9),对照组每天口腔灌服生理盐水。42日龄,每个重复随机选取2只鸡宰杀,测定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结果表明:乳酸杆菌处理组的腹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胸肌p H值高于对照组(P0.05),且在24 h内,乳酸杆菌处理组胸肌p H的下降速度低于对照组(P0.05);宰后24 h,乳酸杆菌处理组胸肌的亮度值(L*)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红度值(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乳酸杆菌处理组的胸肌和腿肌的剪切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提示,乳酸杆菌能够降低肉鸡腹脂的沉积,改善肉仔鸡肌肉的品质。  相似文献   

20.
热应激对快速生长型肉仔鸡脂肪沉积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126只35日龄AA商品肉用仔公鸡随机分成高温自由采食组、适温自由采食组及适温配对试验组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7只鸡,饲养在人工环境控制舱内的层叠式育雏笼中,研究热应激对肉仔鸡脂肪沉积的影响.56日龄时,停食12 h,从每个重复中随机抽取3只鸡进行屠宰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在自由采食条件下,35℃高温热应激显著降低AA肉仔鸡腹脂重、右腿皮脂重、右腿肌间脂肪重、腹脂率、右腿皮脂率、右腿肌间脂肪率(P<0.05).但是与适温配对组相比,热应激显著升高AA肉仔鸡腹脂重、右腿肌间脂肪重、腹脂率、右腿肌间脂肪率(P<0.05),而对右腿皮脂重、右腿皮脂率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