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鸡是一种具有较强抗病能力的珍禽,但近年来随着人工养殖及其规模的不断扩大,新城疫(ND)、传染性支气管炎(IB)等禽类传染病的发生日渐频繁,而目前国内对山鸡ND、IB等常见疫病的免疫一直引用家禽的免疫程序,也未能开展系统的免疫抗体消长规律的研究,免疫失败现象时有发生,给山鸡规模化养殖带来了较大的隐患。为此,组织开展了一次针对种山鸡全周期(1个世代、56周)ND和IB的免疫及抗体跟踪检测和免疫效价评估试验。试验结果证明:ND和IB的母源抗体差异较大;早期采用喷雾、滴鼻等方式免疫ND和IB联苗的效果较差,而采用注射免疫的效果明显,并分析提出了山鸡专用的ND和IB推荐免疫程序。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养禽业的迅速发展,山鸡饲养量逐年增加,与之同时也面临着许多疫病的挑战,防治工作稍有不慎,轻则生产水平下降,重者"全军”覆没,损失惨重. 1.发病情况 根据多年来对山鸡疫病的调查和有关介绍,对山鸡威胁较大的传染病主要有禽霍乱、鸡新城疫、鸡马立克氏病、鸡传染性法氏囊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鼻炎等,其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与家禽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3.
甄志刚 《畜禽业》2006,(18):34-35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双股RNA病毒引起一种免疫抑制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传染性法氏囊病毒侵蚀的靶器官是法氏囊,破坏了鸡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并造成严重的免疫抑制,可诱发多种疫苗(如:新城疫疫苗、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免疫应答的失败,同时增加了鸡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球虫等病原易感性,给养殖业带来了很大的危害,如:死亡率和淘汰率的增加、饲料的利用率降低、商品肉鸡的增重减少、多种疫苗的免疫失败、增加了饲养的成本。1病原学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属于双RNA病毒科,禽双RNA病毒属。IBDV病毒粒子为二十面立体对称的球形…  相似文献   

4.
甄志刚 《畜禽业》2006,(9):34-35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双股RNA病毒引起一种免疫抑制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传染性法氏囊病毒侵蚀的靶器官是法氏囊,破坏了鸡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嵯,并造成严重的免疫抑制,可诱发多种疫苗(如:新城疫疫苗、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免疫应答的失败,同时增加了鸡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球虫等病原易感性,给养殖业带来了很大的危害,如:死亡率和淘汰率的增加、饲料的利用率降低、商品肉鸡的增重减少、多种疫苗的免疫失败、增加了饲养的成本.  相似文献   

5.
赵亮  赵晖  张瑛 《畜禽业》2004,(6):19-19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本病使鸡对病原的易感性增强,可导致免疫抑制,并可诱发多种疫病或使多种疫苗免疫失败。主要感染21~39日龄的雏鸡,约占75%左右,发病快,死亡率高,给养鸡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2003年12月下旬,某养殖  相似文献   

6.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本病最早在美国特拉华州的甘保罗镇发现,又称甘保罗病。我国于1979年发现该病。传染性法氏囊病主要侵害雏鸡和成年鸡的法氏囊等免疫免疫器官,破坏法氏囊产生B淋巴细胞,导致鸡体液免疫能力下降,使鸡处于免疫抑制状态,对ND、IB等疫苗免疫应答能力下降,容易感染其他疾病。给养禽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1病原  相似文献   

7.
李锋 《畜禽业》2008,(2):74-75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以破坏鸡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该病在1957年首次在美国东海岸特拉华州的甘保罗镇,因此又称甘保罗病。该病不仅造成大量鸡死亡淘汰,影响增重,而且会破坏鸡的法氏囊,从而导致鸡群免疫抑制,免疫后的鸡群免疫应答下降,抗  相似文献   

8.
<正>2009年夏天,在岫岩地区发生了一些肉仔鸡法氏囊活疫苗14日龄免疫后迅速发生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情况,发病率10%~16%不等,也有零星发病死亡现象。大多在免疫后24~72h发病,剖检呈现典型的法氏囊病变。这种病情比往年较为严重,通过临床考察,对发病原因进行了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nfclious Bursal Disease,IBD),是由鸡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雏鸡免疫缺陷病,属鸡的 免疫抑制性高度接触传染性疫病.本病于1957年首先发生于 美国特拉华州,Gosgrore于1962年首先报道,同年Hitchner 把法氏囊病料接种于鸡胚,成功地分离到病原,称为"传染性 法氏囊因子”.1970年在世界禽病会议上,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Infecious Bursal Disease,IBD)病名得到公认.本病1965年传 入欧洲,1970年后,法国、意大利、以色列、原苏联、黎巴嫩等 国陆续发生;在亚洲,日本于1965年首次报告,以后印度、泰 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国都有发生,邝荣禄等于1979年在 广州首先发现本病在我国的存在,1982年周蛟等在北京从进 口的鸡群中分离到IBD-CJ801株,以后全国陆续报道本病的 发生和流行.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发生和流行,常常导致鸡只 死亡、淘汰率增加,影响鸡只增重,更为严重的是免疫应答反 应下降,或无免疫应答,导致免疫失败,患病鸡对多种病原的 易感性增加.因此,本病被认为是与鸡新城疫、鸡马立克氏病 并列在一起的危害养鸡业的三个重大传染病,严重制约养鸡 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畜禽业》2014,(2)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以破坏鸡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为主要发病机制的病毒性传染病,该病的危害不仅是鸡只死亡、淘汰率增加、影响增重等直接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病毒损伤法氏囊而导致免疫抑制,使病鸡对大肠杆菌、腺病毒、沙门氏菌、鸡球虫等病原更易感,对马立克疫苗、新城疫疫苗等免疫接种的免疫应答下降或丧失。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山鸡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免疫一直引用了家禽的免疫程序,也未能开展系统的免疫抗体消长规律的研究,给山鸡规模化养殖带来了较大的隐患。为此,于近期组织开展了一次针对种山鸡全周期(一个世代、56周)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抗体的跟踪检测和免疫效价评估试验,并分析提出了山鸡专用的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推荐免疫程序。  相似文献   

12.
杨松 《畜禽业》2013,(6):72-73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传染性法氏囊炎或腔上囊炎。是由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免疫抑制性疾病,发病率高,病程短,其持征是,法氏囊肿大,排白色稀便,浆液下有胶冻样水肿液。主要侵害鸡的体液免疫中枢器官一法氏囊,影响各种疫苗的免疫应答,导致免疫失败,给养鸡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被国际公认为鸡的三大疫病之一。鸡大肠杆菌病在临  相似文献   

13.
陈利平 《畜禽业》2023,(12):89-91
鸡传染性法氏囊炎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炎病毒感染所引起,该病主要症状表现为鸡自啄肛门、腹泻、饮水增加,还容易继发感染其他疾病,增加鸡群死亡率,为养殖户带来重大经济损失。目前,传染性法氏囊炎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对其流行特点以及诊治方法进行分析,以期能够更好地防治该病。  相似文献   

14.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又称甘波罗病,是由呼肠弧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以破坏鸡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为主要发病机制的病毒性传染病,由于该病发病突然、病程短、死亡率高,且可引起鸡体免疫抑制,该病的危害不仅是鸡只死亡、淘汰率增加、影响增重等直接经济损失,更  相似文献   

15.
洪美菊 《畜禽业》2007,(8):39-40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以破坏鸡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为主要发病机制的病毒性传染病。该病危害不仅是影响鸡只增重、淘汰、死亡,更重  相似文献   

16.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又称传染性法氏囊炎或腔上囊炎,主要侵害鸡的体液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等淋巴组织,影响各种疫苗的免疫应答,导致免疫失败,主要发生于3~6周龄的鸡群,是目前危害养鸡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而鸡大肠杆菌病是山埃希氏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病,其特征是引起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腹膜炎、输卵管炎、滑膜炎、大肠杆菌性肉芽肿和脐炎等病变。现将一起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的诊治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章红兵 《畜禽业》2001,1(5):62-63
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向营养性及生、鲜、野、绿等方面转移。作为野味珍禽的七彩山鸡,脂肪少、蛋白质含量高、肉质营养丰富、滋味鲜美,越来越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近年来,养殖七彩山鸡已成为农民致富的新门路,也成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一优二高”的新产业。但由于七彩山鸡与家鸡是不同科、不同属的禽类,有其固有的属性,因此,在饲养管理上也有其特殊性。如果没有掌握好这个特殊性,就会造成养殖失败,带来经济损失。本文就当前农村专业户七彩山鸡养殖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畜禽业》2017,(6):90-9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青年鸡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又称腔上囊炎、甘保罗病等,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疾病。该病遍布于全世界大多数养鸡业集中的地区,在个别鸡群中可造成相当大的损失。就一起罗曼商品蛋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治过程及防制方法进行阐述,并对发病原因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9.
程泽华 《畜禽业》2003,(1):48-48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以损害法氏囊为特征。由于法氏囊是中枢免疫器官,能促使B淋巴细胞形成,使之产生抗体,参与体液免疫,故该器官被损伤时明显增加了鸡对多种疫病的易感性,由此可见能很好的预防和及时治疗该病,就会大大减少由疫病造成的经济损失。1流行特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主要发生于2~15周龄的鸡,3~6周龄的最易感。在流行病学上本病具有一过性的特点,即本病的潜伏期极短(1~5d),发病突然,病程一周左右。感染后第3d开始出现死亡,4~6d达到高峰,后逐渐减少,8~9d停止。发病…  相似文献   

20.
《畜禽业》2014,(4)
<正>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属于RNA病毒,变异较大,因此没有适合全国使用的毒株。同时,由于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没有囊膜,所以抵抗力特别强。环境一旦被污染后很难消除该传染病。法氏囊病病源有6个血清型,全部做成疫苗,给鸡免疫,再攻毒,都有可能发病。但是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流行又有一定的季节性和地域性,一些地区已经找到了适合本地病情的疫苗,只要能够对大部分鸡群提供保护就是一个好疫苗。但是如果保护率越来越差,就要考虑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