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春、夏、秋季时段内毛竹林对林内近地表层温度具有一致的降温效应,其中以地面温度最为显著,地中温度次之,气温最小;在冬季时段毛竹林对林内地面温度有降温效应,而对林内地中温度和气温都具有一定的增温效应。毛竹林对林内近地层空气湿度的影响,反映出较一致的降湿效应。  相似文献   

2.
2012年1-12月,通过定位监测麻栎Quercus acutissima林林内外温湿度,探究林分对空气温湿度的调节作用。选取45 a树龄的麻栎林为研究对象,以裸地作为对照组,在麻栎林、裸地样地中选择光照条件、土壤状况一致的试验点,使用Decagon自动气象站收集温湿度数据,分析并建立回归方程,并分季节、时间段进行均值检验。研究表明:①林内外温度日变化曲线为抛物线型,相对湿度日变化曲线为U型,林内外温湿度日变化呈对称关系。②麻栎林处在生长旺季时,林内温湿度变化幅度小于林外,5-8月麻栎林降温作用最显著,8月麻栎林增湿作用最显著。③从全年来看,麻栎林全年降温13 661.4℃,季节温度林内外差值夏季>春季>冬季>秋季。较裸地全年相对湿度增加41 769.69%,季节相对湿度林内外差值夏季>秋季>春季>冬季。对比夏季不同时段温湿度相关性,14:00温湿度变化相关性显著,全年气温林内(y)和林外(x)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0.886 6x+1.207 6,R2=0.972 3。全年相对湿度林内(y)和林外(x)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0.961 8x+0.042 3,R2=0.978 0。结合全年观测数据进行均值检验,全年林内外温湿度变化不显著,夏季林内外相对湿度变化显著,对比夏季不同时段温湿度相关性,在中午时分麻栎林降温增湿作用较显著。  相似文献   

3.
以滇中高原森林生态站辅站点昆明树木园的麻栎+栓皮栎混交林与云南松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定位观测对林外和林内小气候,通过分析林内外空气温度及湿度、光照强度、土壤温度、风速5个气象因子,探讨区域内典型林分的小气候特征。结果表明:麻栎+栓皮栎混交林与云南松林对气象因子的影响是显著的,林内光照强度、土壤温度、风速明显低于林外;林内空气湿度显著高于林外;林内的月均气温、最低气温均高于林外,最高气温低于林外。林内外空气温度变化呈现早晚低、日间高的变化趋势;空气湿度变化规律呈现早晚高、中午低的变化趋势;太阳辐射强度日变化均呈现倒"U"型曲线;土壤温度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差值逐渐减小;风速变化呈现早晚低、日间高的趋势。无论是麻栎+栓皮栎混交林还是云南松林,空气温度与空气湿度的相关性最高。  相似文献   

4.
为了揭示长三角地区不同下垫面水热时空变化和小气候特征动态变化的规律,以南京铜山林场麻栎林为对象,采用气候定位对比观测法,研究2012年5-9月林内外土壤温湿度、气温和大气相对湿度等小气候因子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麻栎林生长季对小气候要素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土壤温度随深度增加而降低,深层土日变化波动幅度较小,但表层土温度随时间呈余弦曲线变化。当土层深度>20 cm时,林内土壤温度日较差逐渐接近于0,裸地大约在30 cm处。6、7月林内土壤湿度随土层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先上升后下降。7月林内与裸地气温均值相差最大为1.05℃。林内和裸地的月均大气相对湿度在6-9月差异性较大,最大差异值出现在7月为4.16%,6月和9月次之,8月差异性最小。林内气温月均值和月较差均<裸地。林内外太阳辐射强度日变化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弱的趋势,且林内波动幅度<裸地。  相似文献   

5.
南京城郊毛竹林内外气温及土壤温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调节林内气温及土壤温度的作用。使用Decagon微气象监测系统对南京城郊毛竹林内太阳辐射(RAR)、气温(Tr)及0~40 cm土层土壤温度(Ts)等因子进行长期监测,以裸地的试验观测作为对照,分析了南京城郊毛竹林内Tr及Ts变化特征规律。结果表明:林内RAR呈多峰曲线变化,毛竹林能有效削减林内RAR,夏秋季尤其明显;裸地与林内Tr变化趋势一致,均呈单峰曲线变化,毛竹林具有在夜间提高林内Tr在白天降低林内Tr的作用,春夏秋冬季毛竹林均能降低林内月均Tr(约0.5℃);浅层Ts日变化呈正弦函数图像,并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Ts日变化幅度越小,春夏秋季,同一土层,裸地Ts高于林内Ts,并随土壤深度的增加,两者差异越不显著,Ts季节变化曲线与林内Tr季节变化曲线一致,毛竹林在夏季具有降低Ts(约为1℃)冬季具有升高Ts的作用(2~4℃);毛竹林可以滞后Ts最值出现时刻30~90 min;裸地与林内RAR、Tr及各土层Ts均呈极显著的相关性(P0.01)。毛竹林在降低林内Tr、缓和林内Ts变化和调节Ts方面具有极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入侵及采伐对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及理化性质的影响,为科学管控毛竹入侵现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毛竹纯林(毛竹林)、采伐入侵毛竹后的杉木释放林(释放林)、毛竹-杉木混交林(混交林)和杉木纯林(杉木林)土壤温室气体通量进行短期原位监测。【结果】毛竹的入侵及采伐均增加了土壤二氧化碳(CO_2)排放通量,毛竹林、释放林、混交林和杉木林排放通量分别为827.55、485.09、374.33和300.44 mg·m~(-2)·h~(-1);氧化亚氮(N_2O)排放通量分别为120.86、98.03、82.89和70.23μg·m~(-2)·h~(-1);土壤甲烷(CH4)吸收通量分别为155.38、145.77、135.26和119.62μg·m~(-2)·h~(-1)。土壤温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混交林(19.77℃)、释放林(18.72℃)、毛竹林(18.49℃)、杉木林(18.32℃),土壤含水率依次为释放林(27.32%)、杉木林(23.04%)、毛竹林(18.67%)、混交林(16.36%)。相关性分析表明:4种林分土壤CO_2、N_2O排放通量和CH_4吸收通量均与土壤温湿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且具有一致动态变化规律;与土壤无机氮[铵态氮(NH_4~+-N)、硝态氮(NO_3~--N)]呈正相关;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呈负相关。【结论】毛竹入侵及采伐均导致杉木林土壤温室气体排放通量总量增加,对区域大气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土壤温度、土壤含水率是影响3种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土壤指标,是引起不同林分间温室气体排放差异的主要原因。表5参50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设置三种不同密度近熟杉木林分套种毛竹及一种杉木纯林共四种处理 ,比较林内小气候特点及地上部分水源涵养状态 ,结果表明 :各林分光照强度只有裸地的 3 .4 %- 6.6%,温度比林外低 2 .91 - 4 .4 4℃ ,相对湿度日变化平均值比裸地高出 4 .4 %- 1 5 .4 %,各林分地上部分水源涵养能力不同 ,持水量为 7.681 -1 1 .3 95 t/ hm2 ,总的来看 ,林分削弱光照、降低温度、提高湿度、水源涵养的功效以高密度林分 >杉木纯林 >中密度林分 >低密度林分。  相似文献   

8.
开展不同林分保健功能的差异研究和综合评价,能为今后森林康养林的构建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在2019年秋季(9-11月)森林康养旅游高峰期,选取广东省广州市石门国家森林公园中毛竹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枫香林、杉木林和枫香杉木混交林5种林分,并设置无林地对照组,分析人体舒适度、空气富氧度、负离子保健浓度和植物精气4个指标,采用隶属函数值对不同林分的保健功能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5种林分的人体舒适度均处于Ⅰ级非常舒适水平,其中杉木林最佳(2.70),无林地对照组处于Ⅱ级舒适水平。2)5种林分和无林地对照组的空气富氧度均处于Ⅱ级较高水平,其中枫香杉木混交林的O2浓度最高(21.17%),且5种林分的O2浓度均高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20.95%)。3)5种林分的负离子保健浓度均处于Ⅲ级较适宜水平以上,其中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的负离子浓度(7 234个·cm-3)约为其他林分的3~5倍,处于Ⅰ级很适宜水平,无林地对照组处于Ⅳ级不适宜水平。4)5种林分的植物精气相对含量均较低(<10%),其中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植物精气的种类和相对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4种林分。5)根据隶属函数值大小,不同林分的综合保健功能强弱依次为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0.75)>枫香杉木混交林(0.61)>杉木林(0.57)>枫香林(0.46)>毛竹林(0.44)>无林地对照组(0.00)。在秋季,5种不同林分的综合保健功能均优于无林地对照组,尤其是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非常适合游客进行森林康养游憩。  相似文献   

9.
不同生草间作处理对柑橘园温度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柑橘园内间作不同草种,对比分析不同生草间作处理对柑橘园温度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优化柑橘园种植模式提供理论依据。采用野外定点定时平行对比观测法,研究柑橘园各间作试验区不同季节温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5种生草间作处理在春、冬季气温高于裸地对照,在夏季和秋季气温低于裸地对照,春季黑麦草升温效果最好(0.9~3.6℃),夏季菊苣降温效果最好(0.3~3.0℃),秋季香矢车菊降温最好(1.4~2.6℃),冬季黑麦草升温效果最佳(0.7~3.1℃);5种生草间作处理在春、夏、秋3个季节土温低于裸地,在冬季土温高于裸地,其中春季以香矢车菊降温最大(0.3~3.8℃),夏季为黑麦草(1.2~4.7℃),秋季为柠檬罗勒(0.4~4.2℃),冬季黑麦草增温最大(1~2.2℃)。各处理各季节气温土温呈极显著相关,大多数生草处理区气温土温与产量呈正相关,对比分析各处理间的产量,以柠檬罗勒处理区产量最佳。初步认为,生草间作以柠檬罗勒处理区最优。  相似文献   

10.
第二代杉木人工林土壤温度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990-1997年定位观测数据,对第二代杉木林林内和外地表温度、土壤温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林内地表温度、土壤温度各月均值都低于林外相应值,杉木林有减小地表温日较差的作用,日较差年均值与林外的差值随幼林增长呈逐步增大趋势;在0 ̄5cm土层内,林内土温随土壤深度的变化率大于林外;第二代杉木幼林在群落建成过程中对地表温度和土壤温度的调节能力低于第一代成林。  相似文献   

11.
杉木人工林的温湿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连续多年的定位测定数据,研究了杉木人工林的温湿效应.结果表明:由于杉木林冠层的作用,使杉木林内形成了温度变化平缓,林冠层对地表温和土温的调节作用远大于气温;由于冠层的阻滞作用,使林内风速很小,乱流交换较弱,林木蒸腾蒸发的水气不易散失,造就了林内水气充沛、空气湿润的特征;杉木林内显热能的日平均波动在2%,杉木林内环境的潜热能占总温湿能的8%左右;杉木林具有这样的温湿特征是杉木林的结构特征、杉木林生理功能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开展不同林分保健功能综合评价,不仅能为森林康养游憩出行提供选择依据,还能为今后森林康养林的构建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20年夏季(6-8月),在广东省广州市石门国家森林公园中选取了毛竹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枫香林、杉木林和枫香杉木混交林5种林分,并设置1个无林地对照组,分析空气负离子浓度、空气含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林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释放特征,为开展森林康养活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21年9月25—29日,采用吸附管采样离线分析和实时在线分析相结合,分析浙江丽水白云国家森林公园5种典型林分[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林、阔叶混交林(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和白栎Quercus fabri)、杉阔混交林(杉木和樟树Cinnamomun camphora)、毛竹Phyllosachys edulis林]的VOCs组分与摩尔分数。【结果】(1)除毛竹林外,其他4种林分主要释放单萜;杉木林、柳杉林、阔叶混交林和杉阔混交林的单萜释放量分别占总VOCs的47.5%、60.0%、50.4%和39.9%。(2)不同林分单萜摩尔分数从大到小依次为柳杉林(3.15 nmol·mol-1)、阔叶混交林(1.89 nmol·mol-1)、杉木林(1.69 nmol·mol-1)、杉阔混交林(1.47 nmol·mol-...  相似文献   

14.
对安徽省亚热带山区杉木林、麻栎林、混交林3种林分类型土壤呼吸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3种林分类型土壤的呼吸速率以秋季最大、冬季最小;土壤呼吸速率与20 cm高度处空气温度的相关性高于与150 cm处温度的相关性;土壤呼吸与5 cm土层温度呈正相关关系,其相关系数杉木林为0.550、麻栎林为0.503、混交林为O.561.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土壤呼吸速率与0-5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杉木林为0.853、麻栎林为0.925、混交林为0.963.均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5.
杉楠混交林生长及生态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文忠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9):144-145,227
针对当前杉木纯林连栽引起林分生产力下降、地力衰退等问题,开展杉木与楠木混交造林试验研究,对杉楠混交林与杉木纯林在生长量、林内小气候和土壤肥力状况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杉木与楠木按1∶1和1∶2混交,林分中杉木平均胸径、平均单株材积和林分总蓄积量均超过杉木纯林,其中杉木与楠木1∶1混交,林分中杉木各生长指标增加幅度较大,与杉木纯林相比,平均胸径、平均单株材积和林分总蓄积量分别增加了43.07%、113.83%和35.61%.杉楠混交后,林内湿度提高,林内气温、土温和光照强度降低,土壤变得疏松、通气和透水,土壤结构得到改善,土壤肥力增强.本试验条件下杉木与楠木混交的最佳模式为杉楠行状混交.  相似文献   

16.
秦岭南坡2种林分类型林冠层对大气降水水质的生态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秦岭南坡2种林分类型的林冠层对大气降水水质的影响,探讨林冠层对大气降水水质的生态学效应,为水源林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秦岭火地塘林区选取红桦(Betula albo-sinensis Burkill)林和锐齿栎(Quercus aliena var.acuteserrata)林2种林型,检测大气降水通过这2种林分林冠层所形成的林内穿透雨的水质,并与大气降雨的水质进行比较,研究林冠层对水质的影响。【结果】红桦林、锐齿栎林林冠层均有降低雨水酸性的作用,其中锐齿栎林提升降水pH的能力相对较强;2种林分的林冠层对大气降雨中的NO-3均表现出较强的吸附作用,而对于NH+4则表现出较强的淋溶作用;锐齿栎林林冠层吸附大气降雨中Na的能力及被大气降雨淋溶出PO3-4、Ca和Mg的能力均明显强于红桦林林冠层;红桦林林冠层被大气降水淋溶出K的能力明显强于锐齿栎林林冠层;红桦林林冠层和锐齿栎林林冠层对降雨中Cu、Pb、Cd、Cr有较明显的净化作用,2种林分对同一种元素的净化能力基本接近;锐齿栎林林冠层净化大气降水中As的能力要优于红桦林林冠层。【结论】森林林冠层对大气降水有一定的净化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杉木林套种闽粤栲林分特性及其涵养水源功能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培育杉木大径材,营建杉木与闽粤栲异龄复层林,探索杉木林内套种闽粤栲的林分特性及其涵养水源功能,以杉木林套种闽粤栲为研究对象,以杉木纯林、闽粤栲纯林为对照。对套种林的林分结构、生物量、林木生长、土壤物理化学性质等展开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套种林内林木生长良好,生长量得到提高,林分的土壤肥力得以改善,林分生物多样性及涵养水源功能得到加强,杉木林间伐最佳保留密度是600株·hm~(-2)。得出杉木林下套种闽粤栲的特性及其高效培育技术,为培育杉木大径材及营建针阔异龄复层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人工林小气候效应是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广西南宁市北郊的高峰林业示范基地内,选 择代表性的3种不同年龄灰木莲人工林设置样地,分别对主要气象要素进行对比观测.结果表明:(1)3,8和46 年生灰木莲林内太阳辐射能日平均值依次为12.53,6.09和2.44w/m2,随着林分年龄的增大,林内的太阳辐射 能显著减少.(2)3,8和46年生灰木莲林内空气温度依次为24.1℃、23.9℃和23.4℃,随着林分年龄的增大, 林内空气温度逐渐降低.(3)3,8和46年生灰木莲林内地面温度依次为23.6℃、21.8℃和21.3℃,随着林分 年龄的增大,林内地面温度逐渐降低.(4)3,8和46年生灰木莲林内空气相对湿度依次为80%,86%和85%(RE 值),随着林分年龄的增大,林内的增湿作用明显.研究结果表明,当灰木莲人工林恢复到8年生时,其林内的空 气相对湿度与相同类型的成熟林相当,但削减林内太阳辐射能以及降低林内空气温度和地面温度的效果尚未达 到成熟林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大量天然林遭到破坏,导致森林的数量和质量显著下降,因此采取了许多植被恢复措施,其主要方式有人工恢复和自然恢复模式。研究这两种不同恢复模式下林分的土壤贮水量和养分储量的差异,有助于比较这两种模式的优劣性,为亚热带植被恢复和重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选择九连山皆伐后自然恢复35年的次生林、人工栽植杉木后自然恢复39年的杉木林以及保存完好的原始林等3个典型林分为对象,比较不同恢复模式在水源涵养和养分贮存能力上的差异。【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在贮水能力上,杉木林、次生林的吸持贮水量和饱和贮水量明显低于原始林,但在滞留贮水量上,杉木林、次生林却显著高于原始林,而杉木林和次生林在贮水量上较相似;在土壤养分贮存方面,原始林和次生林的速效氮储量均显著高于杉木林,但杉木林的有效磷储量显著高于次生林和原始林;原始林的碳储量、全氮储量和全磷储量均明显高于杉木林和次生林,且杉木林的碳储量、全氮储量显著高于次生林,但杉木林的全磷储量却显著低于次生林。【结论】两种恢复模式在土壤水源涵养方面相似,而在养分贮存能力上存在很大的差异,需要依据不同的生态恢复目标而选用不同的恢复模式,提高土...  相似文献   

20.
福建将乐林场杉木碳储量密度控制图的编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杉木的生长过程,编制杉木碳储量密度控制图,为林业生产提供一种操作方便的碳储量密度控制图编制方法。【方法】以福建省将乐林场的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利用1996和2007年两期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和固定样地资料,先确定杉木林分3个地位级的划分标准,再根据已有的杉木林蓄积量与生物量之间的关系式,取含碳率为0.5,推算杉木林的生物量和碳储量,最后运用数学建模的方法建立不同立地条件、不同林分密度的杉木碳储量估计模型。【结果】编制了福建将乐林场不同地位级的杉木碳储量林分密度控制图,图中包含了等树高线、等直径线、等疏密度线、最大密度线和自然稀疏线;举例说明了该图的使用方法,对于林分平均直径14.0cm、林分密度2 000株/hm2的Ⅱ地位级的杉木人工林而言,其林分碳成熟龄为20年,此时林分碳储量为57.4t/hm2。【结论】编制的杉木碳储量密度控制图可用来预估福建将乐林场杉木碳储量,但其精度还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