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畜禽业》2016,(10)
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人们对食品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畜禽业必须向绿色型、健康型、质量型方向发展。鹅是耐粗饲的食草家禽,饲料的药物残留极少,肉品符合人们生活需求。又因其觅食力强,对饲草中的粗蛋白、粗纤维消化率高、吸收效果好,饲养耗粮少、成本低,无污染、见效快,属节粮型畜牧业,因此需综合开展利用。青饲料在养鹅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传统养鹅  相似文献   

2.
鹅的饲养标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五岳 《畜禽业》2003,(10):11-11
我国至今尚未有自己鹅的饲养标准,多年来养鹅的饲养标准主要参照美国、法国、前苏联等国家鹅的饲养标准。而三个国家鹅的饲养标准差距又较大,主要表现蛋白质水平问题。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在三个饲养标准中只有种鹅期间蛋白质含量接近。按我国的饲料情况及养鹅生产使用看,在尚未制定出鹅的饲养标准之前,推荐鹅的饲养标准见下表:鹅的饲养标准参照表0~6周龄生长阶段种鹅美国饲养标准CP(%)2215150~3周龄4~8周龄9~26周龄种鹅前苏联饲养标准CP(%)201814140~3周龄4~6周龄7~12周龄种鹅法国饲养标准CP(%)15.8~1711.6~12.51113~14.8营养成…  相似文献   

3.
肖智远  林敏 《畜禽业》2002,(6):44-45
1 鹅饲料配制的目的 目前有的家庭饲养少量鹅时,所用饲料还是以青菜、米饭构成,结果,鹅生长发育慢;而在农村,小型养鹅场还有采用舍养结合放牧的方法,让鹅在鹅舍附近放牧,利用天然饲料、水稻田的遗谷、鱼塘中的水生物等,造成营养不足;不少地方饲料品种极不稳定,有啥吃啥的现象还相当普遍,或者饲料品质较差,即使是商品性的混合料,营养也差.  相似文献   

4.
叶茂 《畜禽业》2011,(12):16-17
<正>养鹅具有投资低、耗粮少、周期短、效益高的特点,在农村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已成为一个特色产业。但在发展养鹅业过程中,因品种、饲养技术、设施、放牧地域、管理及防疫治病等综合技术的滞后,整体效益不理想。如何才能提高养鹅的经济效益呢?现就农村实际情况,提出具体措施如下:1选适宜当地环境条件的优良品种鹅改良本地鹅品种是决定养殖效益的内因,必须因地制宜选择适合本地饲养的鹅品种。饲养一只良种鹅要比"土鹅"收益高40%~60%。农村养鹅长期大都自然  相似文献   

5.
张健 《畜禽业》1999,(5):38-38
<正> 养鹅业作为一种较理想的高效节粮型畜牧业,深受广大养鹅户的欢迎。近年来,随着鹅品种的改良和大量优良鹅种的引进,各地养鹅积极性空前高涨。但养鹅生产的实践证明,大多数养鹅户无法摆脱鹅病的困扰,特别是缺乏兽医技术人员的贫困山区对鹅病的防治更显得无能为力。为了让养鹅业深得人心,解决养鹅户的后顾之忧,真正体现出养鹅带来的高经济效益,关键要做好鹅病防治及免疫程序。下面简要介绍一下鹅病的综合防治措施,供养鹅户参考。  相似文献   

6.
种养结合模式是推动畜牧业结构性改革、构建生态循环的绿色发展模式的关键所在。响应国家号召,推行种养结合模式,实现种草养禽、种草养畜、以畜养草等有机种养结合发展模式。既解决了养殖中的粪便处理问题,又良好地完成了营养在动植物间的有效循环,能够推动畜牧业绿色发展,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可持续化发展,促进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通过增加秋冬季种植油菜环节,进一步优化了稻虾共作绿色种养模式,解决了土壤次生潜育化、秸秆污染水质和早春青苔易暴发等问题,达到"一菜两卖""一虾两养""一稻两栽""以田养田""用养结合"的生态种养和绿色增效的目的。在菜-虾-稻综合种养优化模式下,每亩(15亩=1 hm^2,下同)净收入达5860.14元,较传统稻虾共作模式提高62.47%,投入产出比达到1∶2.68。  相似文献   

8.
《畜禽业》2016,(10)
正鹅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细菌性传染病,俗称"蛋子瘟"。临床上常见的有卵黄性腹膜炎、急性败血症、心包炎、脐炎、气囊炎、胚胎病及全眼球炎等类型。随着养鹅数量的增加,密度上的增大,本病不断发生,已成为危害养鹅业的重要传染病之一。同时,本病易与鹅的其它细菌性疾病、病毒性疾病混合感染,给养鹅业带  相似文献   

9.
<正> 采用机械化秸秆还田、秸秆高温腐熟沤肥、秸秆氨化过腹还田等技术,用秸秆肥水养鲶,可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是农村就地取材解决养鲶饲料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稻鳖综合种养高质高效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目前,渔业生产空间资源不足、单纯作物种植效益低下、农业面源污染日趋严重、农产品品质不高等问题突出,严重影响了大农业的健康稳定发展。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近年来,农业科技工作者积极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要求,对传统的稻田养鱼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推广,推进产业升级,助力乡村振兴。笔者从2016年开始关注稻渔综合种养技术研究与推广,开展了稻田养鳖、稻田养小龙虾技术研究。现将稻鳖综合种养的有关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养鹅首先要预防疾病,认真贯彻 "防重于治”的方针,才能切实改善防 疫条件,才能防止鹅病的发生. 1 科学饲养 养鹅要做到:科学、合理、精细的 饲养管理,做到"六要三不”的原则,六 要即:一要饲料配合合理;二要喂料定 量;三要定时饲喂;四要采食均匀;五要 饮水充足;六要饲料、饮水、用具清洁. 三不即:不喂发霉变质的饲料,不喂污 水、臭水,不在疫病流行的地区放牧. 同时还要做到:保持适宜的温度、湿 度;保持饲养场地的清洁,保持圈舍的 干燥;做好防寒、防潮、防暑工作.做到 饲养的各个环节要科学、合理、精细、 从本质上增强鹅群的抵抗力.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我国的鹅业生产发展迅速,存栏量和出栏量有所增长,这主要与我国养殖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人们对鹅产品质量的深入认识有关。鹅肉不仅是高蛋白、低脂肪的优质肉品,而且由于鹅的抗病力较强,生产中使用药物少;鹅以草为主食,配合饲料的使用量较少,鹅肉中药物和化学添加剂的残留很少,因而符合现代人们的绿色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农产品价格、成本、资源环境等问题日益突出,农业稳粮增收面临新的挑战。发展稻田综合种养可以通过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实现一水多用、一田多收、种养协调发展,既解决了政府"要粮"和农民"要钱"的问题,又能解决渔业要空间的问题,充分体现了"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并稳定提高土地产  相似文献   

14.
鹅自然交配繁殖力低且具有季节性,推广人工授精技术对养鹅业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结合实践从种鹅的选择、采精训练、精液质量检测、精液保存和输精等方面进行了总结,以期为鹅的人工授精技术推广与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畜禽业》2016,(8)
正沭阳县是农业大县,也是养鹅大县,每年出栏成年鹅达一千万羽。鹅苗孵化场相对较多,吸引了许多外地养殖人来此购买鹅苗,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沭阳鹅业的发展。然而据回访数据显示,异地购买常出现雏鹅批量生病、死亡事件。这些购买者因遭受巨大经济损失而盲目质疑本地雏鹅质量,更有甚者称自己上当受骗。经过笔者多方面研究交流发现,部分购买者缺乏养殖经验,对雏鹅的购买及运输相关知识知之甚少,购买前没有做好准  相似文献   

16.
<正>梨树县池塘养殖模式大部分是主养鲤鱼搭养花、白鲢。近几年由于饲料价格连年上涨,但商品鱼价格上涨幅度跟不上饲料价格涨幅,致使养殖业经济效益不高,影响梨树县水产养殖业的发展。2009年在梨树县泉眼岭乡开展鱼、鹅混养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1池塘条件养殖池塘面积为7×667 m~2,水深1.5 m,池底平坦,底泥较少。水源为深井水。池塘边有一处简易鹅  相似文献   

17.
伍昭燕 《畜禽业》2002,(8):X024-X025
我国为解决饲料用粮短缺,确定了重点发展以牛、羊为主的草食家畜,发展节粮型畜牧业.国家科委在"九五"期间已把"反刍动物规模化养殖及产业化技术研究与开发"列为攻关计划,其中反刍动物营养与饲养技术研究是解决规模化饲养的关键.能量和蛋白质是反刍动物生长发育的两大营养,传统的饲养只注意能量的供给,而忽视蛋白质饲料的补充.解决反刍动物饲料蛋白质不足、并使其有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近几年来,随着法库县养鹅业的发展,在该县养鹅户的鹅群中发生了一种以消瘦、粪带白色的腹泻为主要特征,幼鹅死亡率较高,成鹅生产性能下降的一种疾病,给鹅业生产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经过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等诊断方法诊断为鹅球虫病。经过有效药物的投服,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现将诊疗体会介绍如下:1病原与流行鹅的球虫病分为肾球虫病和肠球  相似文献   

19.
《畜禽业》2014,(6)
<正>我国是世界上养鹅数量最多的国家,也是鹅产品需求大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鹅肉消费量逐年上升,鹅绒又是各种服装、服饰的珍贵原料,同时养鹅具有投入少、产出快,环境污染相对小的特点,因此很受养殖户欢迎。昆山地处江南水乡,境内湖  相似文献   

20.
正新世纪以来,为解决水产养殖病害突出、养殖水域发展空间受限等问题,全国农(渔)业系统积极探索水产养殖与水稻种植融合发展的生态循环农业新业态,逐步形成了"以渔促稻、稳粮增效、质量安全、生态环保"的稻渔综合种养新模式,取得了水稻稳产、农(渔)民增收、农药化肥、渔药饲料使用大幅减少的良好效果。目前稻渔综合种养现作为一种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典型模式,在全国掀起了新一轮发展的热潮,实现了农业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