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羊寄生虫病是羊规模养殖过程中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对养羊业的危害非常大,会大幅度降低育肥羊正常的生长发育速度,拉低约20%的饲料利用率,容易引起其他病原体混合感染并发,并且危害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是养殖羊发展中需要高度重视的疾病之一。寄生虫主要包括羊肝片吸血虫、羊绦虫等,防治羊寄生虫疾病、有效控制其危害的主要措施就是做好驱虫工作,本文在概述羊寄生虫病的危害基础上,重点探讨了羊寄生虫的驱虫措施。  相似文献   

2.
山羊寄生虫防治,可分为预防性和治疗性驱虫.预防性驱虫应在发病季节到来之前,用药物给羊群进行驱虫,一般在每年3~4月及10~11月各驱虫1次;治疗性驱虫一般以山羊粪便的检查情况或对死羊的解剖结果,依感染轻重对症驱虫.  相似文献   

3.
《现代农业》2005,(4):37-37
春季是绵羊一年当中最困难的时期。经过漫长的冬季,营养消耗大,体况消瘦,如果饲养管理得当,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羊只死亡。1.定期驱虫。春季要给除怀孕母羊外的羊群集中驱虫1次。丙硫苯咪唑可驱除混合感染的多种寄生虫;阿维菌素也可驱除体内外多种寄生虫,这2种都是较理想的驱虫药物。2.及时补硒。常用药物为亚硒酸钠维生素E注射液,剂量每只0.5~1.0毫升。3.保证补盐和饮水。春季放牧的绵羊应保证每周2~3次补盐和每天3~4次的饮水。4.防止跑青。应选择草质较好、干草较多的阴坡放牧,并且放牧时要人在前、羊在后,使羊群慢慢行走,当羊吃半饱后再…  相似文献   

4.
1购进羊只购进健康无病的幼龄良种羊. 2防疫每年春、秋两季用羊痘苗、羊四联苗各注射1次. 3驱虫正常羊80%体内有寄生虫,如果不进行驱治,饲料中的营养物质大部分被寄生虫吸收,催肥效果不好.在催肥前必须进行驱虫,用敌百虫,每千克体重0.10克,配成1%~3%溶液,早晨空腹时灌服,投药后羊排出的粪便及时清除,进行生物发酵.  相似文献   

5.
介绍羊易感染寄生虫的特点、传播途径、症状及危害,并根据羊寄生虫病流行特点提出需按时开展羊寄生虫病驱虫工作,做好早期预防性驱虫是预防寄生虫病传染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用粪便寄生虫虫卵检查法,调查福建北部山区南江黄羊体内寄生虫的优势类群,并通过对羊群寄生虫药物驱除后跟踪虫卵检测,分析用药后粪便寄生虫虫卵消长变化.结果表明,虫卵有胰吸虫、前后盘吸虫、扩张莫尼茨绦虫、食道口线虫、乳突类圆线虫、捻转血矛线虫和羊肺丝虫3个纲7个种,线虫纲虫卵检出率为70.2%,为当地的优势类群;用丙硫苯咪唑以20 mg/kg体重剂量口服,吸虫和线虫的虫卵阳性率在用药后的第15天降至最低,分别为20%、10%,第30~60天达到或超过用药前的水平.针对福建北部山区潮湿气候条件下,提出了南江黄羊消化道寄生虫定期药物驱虫措施,即2~6月龄育成羊每30天驱虫一次,成年羊每60天驱虫一次的新技术措施,其应用效果与常规技术措施相比,2~6月龄育成羊的成活率提高28.3%.  相似文献   

7.
任志 《河北农业》2011,(12):42-44
羊寄生虫按生活方式和寄生部位分为固定性寄生虫(如肝片吸虫等)、暂时性寄生虫(如蚊等)、外寄生虫(如螨类)和内寄生虫(如蠕虫原虫类)四类。其防治的基本原则是:根据寄生虫普遍存在的特点,每年应定期驱虫,一般每年春、秋各驱虫一次,当年羔羊应在6月龄驱虫一次。  相似文献   

8.
《现代农业》2005,(5):35-35
一般饲养的肉山羊,12月龄体重不过15公斤,生长速度非常缓慢,其主要原因,一是由于近亲繁殖,体质退化;二是不注意驱虫,寄生虫消耗了羊体大量营养;三是没有科学配合饲料,不能满足羊只生长的营养需要。要提高羊的生长速度,必须采取以下技术措施:搞好羊的杂交。应引进体形大、产肉性能强的优良羊种与本地山羊杂交,大量繁殖杂种山羊,供农户饲养。杂种羊具有生长快,抗病力强等优点,为羊的增重打下了基础。驱除寄生虫。寄生虫不但消耗了羊的大量营养,而且还会分泌毒素,破坏羊只消化系统功能,所以应当驱虫。用高效驱虫药左旋咪唑,按每公斤体重8毫克,…  相似文献   

9.
用阿维菌素对哈尔盖乡726只绵羊寄生虫的远期防治效果进行调查。3月份用阿维菌素驱虫的羊群在5月份检查时,成年羊的粪便中线虫卵减卵率为75.20%,虫卵转阴率为25.62%.幼年羊粪便中线虫减卵率为71.69%,虫卵转阴率为8.59%,证实用阿维菌素驱虫两月后.对多数羊只仍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养殖户在羊只初期感染寄生虫时并未重视,以致寄生虫大量繁殖,加重了病情。山羊寄生虫病对养羊业影响较大,导致羊消瘦,生长缓慢,发育不良,贫血,生产力下降等,需要针对情况及时防治,加强饲养管理,提升羊只抵抗力,定期驱虫,消灭传染源,做好卫生消毒工作,阻断传播途径,当羊群出现大规模的寄生虫感染问题时,养殖场应立即进行治疗驱虫工作,科学选择药物,确保驱虫效果。养殖人员应做好寄生虫的预防与治疗工作,并加强饲养管理,为养殖及时补充营养,从而减少寄生虫病的发生,确保山羊健康。  相似文献   

11.
羊螨病是一种由寄生虫引起的病症,当寄生虫(痒螨和疥螨)寄生在羊体表面时,会对羊的体表组织产生破坏和极为恶劣的影响。羊螨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传播时间短、影响范围大,是当前畜牧养殖过程中亟待解决的病症之一。由于羊螨病没有明显的发病特征,初期感染阶段的症状和性状不够明显,进而使得治疗工作容易错过最佳时期。因此,在畜牧业养殖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对羊螨病的预防工作,定期、定时进行消毒和驱虫工作,以此来避免羊螨病的传播与发生。一旦出现羊螨病第一时间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2.
一、定期驱虫 每年3~4月春季产羔后的羊群,要普遍驱虫一次,消除羊体内外的寄生虫,使营养能100%用于自身的增膘复壮.现在大多使用高效、低毒、广谱的新型制剂伊维菌素,不但能驱除体内多种线虫和体外寄生虫,还能替代药浴治疗疥癣病.  相似文献   

13.
<正>在生猪养殖中,寄生虫所造成的损失没有一般疾病那样"显而易见",多表现为生产性能上的损失,如生长速度下降、饲料报酬率降低等,但其带来的隐性损失更为惊人,如导致母猪繁殖障碍、传播血液感染性疾病,尤其是还会影响疫苗免疫效果。在给猪驱虫时,人们常犯的错误有以下几种:1.重视育肥猪驱虫而不重视母猪驱虫。母猪是猪场寄生虫的重要带虫者和传播源,做好母猪驱虫尤其是母猪产前驱虫,能更好地阻断寄生虫由母猪向仔猪  相似文献   

14.
夏末初秋季节,奶山羊进入干乳配种繁殖时期,特别是在河流放牧地带,受河水影响易继发体内外寄生虫,影响羊的配种。因此,应在配种前做好驱虫工作,提高羊自身的抵抗力,为配种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5.
正多年来,新疆广大农牧民一般选择春秋两季驱除细毛羊体内寄生虫,秋季驱虫后要经过漫长的冬季(12月~次年3月),致使秋季驱虫后羊只可发生再次感染,侵害羊群,导致羊只消瘦、体弱,春季造成春乏死亡,给生产带来很大损失。根据新疆的自然条件和气候变化规律,以及细毛羊体内寄生虫的发育史,改变传统的春秋两季驱虫为初冬(12月20号左右)和夏初(6月初剪毛后)。1羊冬季驱虫的优点根据新疆的自然环境和气候特点,初冬气温持续保持在  相似文献   

16.
进入4~5月份后,羊群逐渐开始放牧,这也是寄生虫繁殖旺盛的时期。据统计,冬春死亡的羊中,患寄生虫感染死亡的占很大比例。为保障羊群的健康成长,取得更好地经济效益,羊群必须在春、秋两季定期进行预防性驱虫。特别是春季,在发病季节到来之前,用药物给羊群进行预防性驱虫,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从近10年来我国西北地区及美国新泽西州研究绵羊胃肠道线虫消长规律的结果看,幼虫荷虫量从3月至8月呈下降趋势,9月开始上升,冬季最高;成虫荷虫量3~6月升高,形成春季高潮,7~8月降至最低,9~10月出现秋季新高潮,以后又下降;成虫排卵量3~4月升高,5~8月达到高峰,以后渐下降;感染幼虫高峰期在6~9月.研究结果还表明,周岁绵羊易感寄生虫,青年羊抵抗力较强,荷虫量最低,老年羊高于青年羊而低于周岁羊.理想的驱虫药物有丙硫苯咪唑和左咪唑.驱虫时间采用冬季、秋季高潮前和转场前为宜.  相似文献   

18.
羊寄生虫疾病是危害羊健康成长的重要疾病之一,最近几年,随着布尔津县羊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羊寄生虫疾病呈现高发趋势。夏季是多种寄生虫疾病发病的高峰期,患病之后羊的饲料利用率会显著降低,导致羊机体消瘦,严重的还会威胁到羊的生命健康,因此,做好夏季羊寄生虫疾病综合防治工作十分重要。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夏季羊寄生虫疾病的的危害和传播途径进行了分析,然后提出了羊寄生虫疾病的综合防治措施,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更好积累防治经验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9.
夏季水草丰盛,要不失时机的抓好夏膘,促进羊恢复体力,为秋冬季满膘配种打下基础。5月中旬,母羊普遍产羔结束,可用阿福丁(虫克星)驱除体内、外寄生虫。剂量:50kg体重用阿福丁1小袋(5g),混入饲料饲喂。隔7~10天后重复给药一次,两次驱虫后可不进行药浴。春季初生的羔羊,可在秋季驱虫。在肝片吸虫病流行的地方,可用硝氯酚等药春秋两次驱虫。夏季天气炎热,上午要早出早归,下午要晚出晚归,中午多休息。早晨露水较大,出牧时间可稍晚。因露水草上多有寄生虫寄生,羊吃后容易感染寄生虫病,同时吃露水草易发生胀肚。一般…  相似文献   

20.
<正>寄生虫是危害养羊业的重要疾病因素,定期驱虫可以有效地防止营养耗失,可以避免羊在轻度感染后的进一步发展而造成的严重危害。本文从养羊业常见寄生虫、驱虫时间、药物防治等做如下简单总结。一、常见寄生虫1.肝片形吸虫。寄生在羊的肝脏胆管内,症状表现为食欲不振、消瘦贫血、皮毛粗乱、腹泻,下颚、前胸皮下水肿;死后解剖,可见胆管内有大量虫体。2.绦虫。最常见的为莫尼茨绦虫,虫体长1~5米,白色、细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