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研究坝上长尾鸡蛋重变化趋势,以227只坝上长尾鸡母鸡为研究对象,每天记录产蛋情况对其蛋重进行统计研究。结果表明,坝上长尾鸡产蛋期间蛋重逐渐增加,开产日龄165 d,开产蛋重39.69 g,前期蛋重变化较明显,后期蛋重变化较缓慢,34~38周蛋重为47 g左右,鸡群开产日龄的整齐度直接影响开产后的产蛋率与鸡群整体蛋重变化。  相似文献   

2.
蛋重和蛋形指数对黑凤鸡种蛋孵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量了黑凤鸡种蛋的蛋重和蛋形指数,研究蛋重和蛋形指数对黑凤鸡种蛋孵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黑凤鸡种蛋蛋重在36.8~46.9g,蛋形指数在0.675~0.789孵化率较高。  相似文献   

3.
选用34周龄健康海兰褐商品蛋鸡288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72只,每组内设3个重复,各组均在相同条件下饲养。Ⅰ、Ⅱ、Ⅲ组为试验组,每隔6d颈部皮下注射不同浓度外源性环核苷酸(CNT)制剂cGMP0.1ml/只;Ⅳ组为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试验期49d。试验统计结果表明:试验Ⅰ、Ⅱ、Ⅲ级鸡产蛋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产蛋率分别提高16.7%、15.1%和12.5%。经统计学分析,试验Ⅰ、Ⅱ、Ⅲ组与Ⅳ组间均存在着显著差异(P<0.05)。饲料利用率分别提高7.33%、4.33%和4.33%,破软蛋率分别降低1.33%、0.81%和1.15%。试验各组的平均蛋重、蛋比重、蛋形指数、哈夫单位及蛋白、蛋黄百分率与对照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4.
包兴红 《畜禽业》2010,(6):16-17
选50周龄健康无病新罗曼蛋鸡30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0只,饲养于同一栋鸡舍内。在采食量、产蛋性能方面经检验差异不显著后,进入试验。在试验蛋鸡日粮中分别添加中草药,复方1组分2个试验组(Ⅰ、Ⅱ);中草药复方2组分2个试验组(Ⅲ、Ⅳ)分别按0.5%和1%剂量添加于基础日粮中。结果表明:Ⅰ、Ⅱ、Ⅲ、Ⅳ组产蛋率分别提高6.60%、7.52%、7.85%、8.74%,差异显著(P<0.05);Ⅰ、Ⅱ、Ⅲ、Ⅳ组每枚蛋重比对照组分别增加3.84g、3.42g、3.60g、3.86g,差异显著(P<0.05);料蛋比Ⅰ、Ⅱ组分别比对照组低0.25%、0.38%,差异不显著(P>0.05);Ⅲ、Ⅳ组分别比对照组低0.56%、0.64%,差异显著(P<0.05)Ⅰ、Ⅱ、Ⅲ、Ⅳ组破蛋率分别比对照组低1.06%、1.23%、1.86%、1.48%,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5.
方1组:由中草药淫羊藿、黄芪、益母草与碳酸氢钠组成,分两组分别按0.5%和1%的剂量添加于基础日粮中。方2组:由中草药刺五加、黄芪、石膏与氯化钾、维生素C组成,分别按0.5%和1%量添加于基础日粮中。试验时间从3月11日至4月10日为期30d。结果表明:Ⅰ、Ⅱ、Ⅲ、Ⅳ组产蛋分别提高6.60%、7.52%、7.85%、8.74%,差异显著(P<0.05)。Ⅰ、Ⅱ、Ⅲ、Ⅳ组每枚蛋重比对照组分别增加3.84g、3.42g、3.60g、3.86g,差异显著(P<0.05)。料蛋比Ⅰ、Ⅱ组分别比对照组低0.25%、0.38%,差异不显著(P>0.05);Ⅲ、Ⅳ组分别比对照组低0.56%、Ⅰ、Ⅱ、Ⅲ、Ⅳ组破蛋率分别比对照组低1.06%、1.23%、1.86%、1.48%,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坝上长尾鸡与绿壳蛋鸡早期体质量、胫长与开产性能之间的关系,建立基于体质量、胫长指标与开产性能的最优回归方程。随机选取1日龄坝上长尾鸡和绿壳蛋鸡各200只,测定5周龄体质量(X1)、6周龄体质量(X2)、7周龄体质量(X3)、5周龄胫长(X4)、6周龄胫长(X5)、7周龄胫长(X6)、开产日龄(Y1)、开产蛋重(Y2)、开产体质量(Y3),并进行相关与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绿壳蛋鸡开产日龄极显著早于坝上长尾鸡(p<0.01),坝上长尾鸡开产体质量、开产蛋重极显著高于绿壳蛋鸡(p<0.01);坝上长尾鸡与绿壳蛋鸡5~7周龄体质量、胫长与开产蛋重、开产体质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开产日龄呈不显著负相关(p>0.05)并得出坝上长尾鸡和绿壳蛋鸡最优回归方程。说明可以通过坝上长尾鸡和绿壳蛋鸡生长性状指标预测评估开产性能。  相似文献   

7.
不同脂肪源对罗氏沼虾生长及体组织常见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5种不同脂肪源组合的饲料(Ⅰ.鱼油0.5%+豆油2.5%;Ⅱ.鱼油0.5%+菜籽油2.5%;Ⅲ.鱼油0.5%+花生油2.5%;Ⅳ.鱼油0.5%+亚麻油2.5%;Ⅴ.豆油1.5%+亚麻油1.5%)投喂体重为(2.22±0.04)g的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40 d,研究不同脂肪源对其生长及全虾和肌肉中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在生长方面,第Ⅴ组的罗氏沼虾增重显著高于Ⅱ组和Ⅲ组(P<0.05),Ⅰ组和Ⅳ组增重也显著大于Ⅱ组(P<0.05)。在体成分方面,Ⅰ组全虾总水分含量最低,显著低于Ⅲ组和Ⅳ组(P<0.05),其他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Ⅴ组全虾粗脂肪含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各试验组(P<0.05);Ⅲ组全虾粗蛋白含量显著低于Ⅰ组、Ⅱ组及Ⅴ组(P<0.05);Ⅳ组肌肉总水分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肌肉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各试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8.
试验选用健康海赛克斯初生雏鸡150只,随机分为5组,Ⅰ组为微生态制剂预防与治疗组,Ⅱ组为喹乙醇预防与治疗组,Ⅲ组为微生态制剂治疗组,Ⅳ组为喹乙醇治疗组,Ⅴ组为对照组。试验鸡1~7日龄,Ⅰ和Ⅱ组分别饲喂预防量的微生态制剂或喹乙醇,至8日龄人工感染诱发大肠杆菌病,出现症状后,各组分别饲喂治疗量的微生态制剂或喹乙醇,并观察试验鸡的临床症状与死亡情况,结果Ⅰ~Ⅴ组的死亡率分别为66.67%、66.67%、73.33%、70%和100%。试验表明,微生态制剂对预防和治疗鸡大肠杆菌病均有一定效果,其中预防效果优于药物预防,但微生态制剂的治疗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9.
痢菌净等四种药物对仔猪黄白痢的治疗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黄痢病仔猪147头,白痢病仔猪158头,均分设Ⅰ(痢菌净)、Ⅱ(氟派酸)、Ⅲ(氯霉素)、Ⅳ(超敌)组,观测4种药物对仔猪黄、白痢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黄痢病仔猪Ⅰ、Ⅱ、Ⅲ、Ⅳ组总有效率各是95%、90.5%、83.3%和79.53(均P<0.05),白痢病仔猪Ⅰ、Ⅱ、Ⅲ、Ⅳ组总有效率各是95.1%、92.3%、80%和84.2(均P<0.05)。  相似文献   

10.
1日龄伊莎褐蛋鸡健雏500只随机分5组,玉屏风口服液分别按低剂量第Ⅰ组,0.5mL/[kg体重)]、中剂量[第Ⅱ组,1.0mL/(kg体重)]和高剂量[第Ⅲ组,1.5mL/(kg体重)]饮水,第Ⅳ组加入黄芪多糖口服液[1.0mL/(kg体重)]为阳性对照组;阴性对照组不添加任何药物(Ⅴ组)。Ⅰ、Ⅱ、Ⅲ、Ⅳ组从第七天开始饮水给药,给药3周;Ⅴ组饮用常水。各组于7、21日龄用LaSota疫苗常规免疫,14、28d用IBD疫苗滴鼻点眼免疫。并分别于21、35、49、63日各取10只采血,常规分离血清,用微量血凝抑制(HI)试验法测定HI抗体滴度,间接ELISA方法检测IBD抗体水平,并检测"玉屏风口服液"对免疫器官和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给雏鸡饮用"玉屏风口服液"能促进雏鸡的生长发育,能促进鸡胸腺、法氏囊和脾脏等免疫器官的生长发育,能显著增强鸡新城疫疫苗和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的免疫效果,促使雏鸡迅速产生抗体,抗体维持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蛋白质含量为28% (第Ⅰ组),32% (第Ⅱ组),42% (第Ⅲ组),水蚯蚓(第Ⅳ组)4种不同饲料对花鲭鱼苗生长的影响,试验时间为42d.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蛋白质含量的升高,花鱼骨鱼苗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饵料效率都相应提高.第Ⅲ组显著高于第Ⅰ、Ⅱ组,而第Ⅰ组和第Ⅱ组变化不明显.投喂水蚯蚓的第Ⅳ组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本文还对花鱼骨鱼苗饲料的适宜蛋白质含量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试验选用15周龄个体发育良好、冠髯大而鲜红的海蓝褐种公鸡108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18只,3个重复。CK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Ⅰ、Ⅱ、Ⅲ、Ⅳ和Ⅴ组添加水平分别为VA10000IU/kg+VE15mg/kg、VA12000IU/㎏+VE30mg/㎏、VA14000IU/Kg+VE45mg/㎏、VA14000IU/㎏+VE60mg/㎏和VA18000IU/㎏+VE75mg/Kg。结果表明,(1)试验Ⅲ组睾丸重量极显著于其他各组(P<0.01);Ⅰ~Ⅴ组睾丸纵径均极显著于CK组(P<0.01);Ⅲ组处理睾丸横径显著于CK和Ⅳ、Ⅴ组(P<0.05);(2)Ⅴ组处理射精量均极显著于其他组(P<0.01);Ⅲ组和Ⅴ组处理精子密度均极显著于其他组(P<0.01);Ⅲ组处理精子活力极显著于其他组(P<0.01);Ⅲ组和Ⅳ组受精率显著于其他各组(P<0.05);(3)各组间精子pH值无显著差异(P>0.05)。综合分析不同VA和VE水平对试验种公鸡繁殖性能指标的变化,本试验研究表明:VA和VE的适宜添加量为VA14000IU/kg+VE45mg/㎏。  相似文献   

13.
对转基因鱼试验湖7个采样点的浮游生物群落进行了PCR-DGGE指纹分析,并进而探讨了DNA指纹与理化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PCB-DGGE指纹图谱中共含104谱带,其中原核谱带58条,真核谱带46条,其多态性位点分别为87.9%和82.6%.(2)各站点的理化因子中,Ⅰ站的TP含量最高(0.10 mg/L),TN含量在Ⅲ站最高(0.34 mg/L),且各站点波动较大,Ⅴ站的透明度最低(63.00 cm);NO3-N、NH4-N、pH、DO、COD及电导率在各站点变化不大.基于原核生物图谱的相似性聚类分析表明,浮游生物群落Ⅵ和Ⅶ、Ⅳ和Ⅴ、Ⅱ和Ⅲ相似度分别较高,Ⅰ站有别于其它各站,单独为1枝;基于真核生物图谱的聚类分析显示,Ⅰ、Ⅱ站聚为1枝,Ⅳ、Ⅴ、Ⅵ和Ⅶ依次相聚后与Ⅲ站聚为另1大枝,Ⅰ、Ⅱ站与Ⅲ站相距较近;理化因子的主成分分析结果与之基本吻合.因此,浮游生物群落DNA多态性与环境理化因子是密切相关的,这类资料的积累将为在分子水平上建立水质预测预报体系奠定基础,为评价转基因鱼生态安全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光照对红螯螯虾繁殖性能及其受精卵卵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罗文 《水产学报》2004,28(6):675-681
报道了不同光照时间长度对红螯螯虾繁殖性能及其受精卵中主要生化成分积累的影响。实验共分5组,Ⅰ组为自然光照;Ⅱ组为光照L∶D=12∶12(即每天光照时间为12h),Ⅲ组为L∶D=14∶10,Ⅳ组为L∶D=16∶8,Ⅴ组为L∶D=18∶6。结果显示,红螯螯虾雌虾1个月及2个月的抱卵率、增重率、性腺指数、孵化率从Ⅰ组至Ⅴ组均呈抛物线的变化趋势,其中实验Ⅳ组最高,以上指标分别为(61.54±2.09)%、(92.31±3.87)%、(29.48±0.51)%、(5.38±0.25)%和(46.99±3.15)%。与其它光照组相比,每只雌虾所抱卵卵重、平均抱卵量和平均单个卵卵重也以实验Ⅳ组为最高。在实验Ⅳ组受精卵中,氨基酸(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的总量及主要氨基酸Leu、Arg、Glu均有显著增加。总脂在受精卵中所占的比重(干重和湿重),以实验Ⅲ、Ⅳ两组最高,与其它组相比差异显著。延长光照时间不影响卵内中性脂和磷脂按一定比例积累,各组中中性脂的百分含量均约是磷脂的2倍。无论中性脂还是磷脂,C18∶1ω9、C18∶2ω6、C16∶0、C16∶1四种脂肪酸的含量均较高;光照Ⅳ组中C20∶4的含量较低,而C20∶5ω3和C22∶6ω3的含量则较高。结果说明,日光照16h对红螯螯虾繁殖较为适宜,可明显改善其繁殖性能和受精卵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水晶彩鲫、红鲫和锦鲤的腹膜脏层黑色素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水晶彩鲫(Carassius auratus transparent coloredvar.)、红鲫(C.a.redvar.)和锦鲤(Cyprinus carpio ornamentalvar.)腹膜脏层黑色素进行肉眼观察和密度分布统计。结果表明,这3种鱼的不同体色个体,腹膜脏层黑色素的密度不同。依据黑色素的密度,将其分为Ⅰ~Ⅵ级。水晶彩鲫的腹膜脏层黑色素密度:肉白a个体为Ⅰ级(无黑色素分布),肉白b和红白个体多数在Ⅰ~Ⅱ级,红色个体多数在Ⅰ~Ⅳ级,杂色个体多数在Ⅳ~Ⅵ级,密度表现出依次递增的趋势。红鲫的腹膜脏层黑色素密度:白色个体分布在Ⅲ级,红白个体分布在Ⅲ~Ⅳ级,红色个体分布在Ⅲ~Ⅴ级,杂色分布在Ⅳ~Ⅵ级,青灰色分布在Ⅴ~Ⅵ级,密度依次也表现出递增的趋势。锦鲤的腹膜脏层黑色素密度:体表没有黑色斑纹的红、黄、白、红白和黄白等个体为Ⅰ级,无黑色素分布;体表有黑色斑纹的红黑、黄黑、白黑和红白黑等个体多数有黑色素出现,主要分布在Ⅳ级。[中国水产科学,2007,14(1):144-148]  相似文献   

16.
利用GIS分析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围网渔场的时空变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根据中西太平洋1984~2003年金枪鱼围网渔业的渔获量统计资料,利用G IS定性分析方法和数值分析方法对中西太平洋海区的金枪鱼围网渔场的时空变动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984年到1991年,CPUE值在12.0~17.3 t/(d.n)之间;1992年至2003年,CPUE值在19.1~27.9 t/(d.n)之间,两个阶段的CPUE差异显著;Ⅰ、Ⅱ和Ⅲ类渔场基本上全部分布在5°S~5°N、140°E~180°之间,但Ⅲ类渔场在南半球略往东延伸,在10~5°S、155°~160°E之间也有分布;Ⅳ、Ⅴ类渔场则分布在Ⅰ、Ⅱ和Ⅲ类渔场的周边,其中Ⅳ类渔场主要位于东经地区,Ⅴ类渔场主要位于西经地区。  相似文献   

17.
杭州湾南岸滩涂贝类7种养殖模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美珍 《海洋渔业》2006,28(1):48-54
在杭州湾南岸滩涂,设计7种贝类养殖模式:平涂单养泥螺(Ⅰ)、平涂单养彩虹明樱蛤(Ⅱ)、蓄水单养青蛤(Ⅲ)、平涂混轮养泥螺和彩虹明樱蛤(Ⅳ)、平涂混养缢蛏和彩虹明樱蛤(Ⅴ)、蓄水混养缢蛏和斑节对虾(Ⅵ)和蓄水混养缢蛏和青蛤(Ⅶ),经养殖试验对它们的养殖效益作了比较。结果表明,7种养殖模式的产值/投入比值差异不显著,在1.43~1.55之间;而其效益(利润)差异较大,在2.94~21.04万元/hm2,其中以模式Ⅵ最高,是模式Ⅰ的7倍多和模式Ⅲ的4倍,模式Ⅳ比Ⅰ高86.1%,模式Ⅴ比Ⅱ高62.66%,模式Ⅲ比Ⅰ或Ⅱ高70%左右,模式Ⅳ比Ⅴ高9.81%,模式Ⅰ与Ⅱ、模式Ⅶ与Ⅲ等效益相差不大。按生态及经济效益评价这7种滩涂贝类放养模式的结果揭示,以蓄水混轮养不同栖息习性和不同食性种类(贝虾混养),充分利用空间生态位和营养生态位者为最佳;对无法蓄水的平涂以螺蛤或螺蛏混轮养为好。  相似文献   

18.
昆明裂腹鱼消化系统蛋白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昆明裂腹鱼主要消化器官蛋白酶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最适pH值和最适温度条件下,肠道(由前至后)Ⅰ、Ⅱ、Ⅲ、Ⅳ段和肝胰脏的蛋白酶活性分别为3 605.36、1 753.96、1 231.02、1 663.02和526.19μg/(g.m in),活性最高的是肠段Ⅰ,最低的是肝胰脏。蛋白酶活性最适pH为肝胰脏2.2,肠段Ⅲ7.4,肠段Ⅰ、肠段Ⅱ、肠段Ⅳ8.2;最适温度为35~50℃。昆明裂腹鱼蛋白酶活力在其正常生活状态时较弱,符合其植食性为主的生活特性。  相似文献   

19.
在封闭循环水养殖条件下,选用体重为(145.08±0.56)g大菱鲆(Scophthatmus maximus L.)幼鱼,进行4种饲粮蛋白质水平(41%、46%、50%和55%,即Ⅰ、Ⅱ、Ⅲ和Ⅳ组)的单因素实验74 d,研究蛋白营养变化对工业养殖大菱鲆幼鱼生长、氨氮排泄及肌肉氨基酸的影响.结果显示:(1)实验鱼增重率的提高随饲粮蛋白含量升高先快后慢,Ⅲ、Ⅳ组增重率极显著高于Ⅰ、Ⅱ组18.48%-65.95% (P<0.01),Ⅲ、Ⅳ组间无显著差异;饲料系数则相应下降,Ⅱ、Ⅳ组分别极显著低于Ⅰ组25.64%、28.21% (P<0.01),Ⅱ、Ⅲ、Ⅳ组间无显著差异;(2)实验鱼氨氮排泄率与饲粮蛋白水平呈正相关,即随饲粮蛋白水平提高,实验鱼氨氮排泄率呈先缓增后趋平稳趋势,饲粮蛋白含量超过50%时,排泄率急剧上升.氨氮排泄率呈明显昼夜节律性,即摄食后排泄率逐渐升高,6-8 h达排泄高峰,后逐渐降低,以此周期性循环.早投喂后6h各组排泄率达高峰,Ⅳ组极显著高于其他3组17.95%-35.07% (P<0.01);晚投喂后8h各组排泄率达ld内第2次高峰,Ⅳ组极显著高于Ⅰ组31.27% (P<0.01),显著高于Ⅱ组14.25% (P<0.05);(3) 17种常见氨基酸在各处理组鱼肌肉内含量丰富,总量均高于65 mg/l00 mg,且随饲粮蛋白含量升高呈渐增趋势,其中,Ⅲ、Ⅳ组无论肌肉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含量,还是鲜味氨基酸含量,均略高于Ⅰ、Ⅱ组,但4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饲粮蛋白含量变化对实验鱼肌肉氨基酸组成比例无显著影响.总之,饲粮蛋白水平过高,不能显著改善生长性能,却会显著提高氨氮排泄;同时,既不能改变肌肉氨基酸比例,也难以显著增加肌肉氨基酸积累.研究表明,大菱鲆幼鱼饲粮适宜蛋白质水平为45%-50%.  相似文献   

20.
在封闭循环水养殖条件下,选用体重为(145.08±0.56)g大菱鲆(Scophthatmus maximus L.)幼鱼,进行4种饲粮蛋白质水平(41%、46%、50%和55%,即Ⅰ、Ⅱ、Ⅲ和Ⅳ组)的单因素实验74 d,研究蛋白营养变化对工业养殖大菱鲆幼鱼生长、氨氮排泄及肌肉氨基酸的影响。结果显示:(1)实验鱼增重率的提高随饲粮蛋白含量升高先快后慢,Ⅲ、Ⅳ组增重率极显著高于Ⅰ、Ⅱ组18.48%–65.95%(P0.01),Ⅲ、Ⅳ组间无显著差异;饲料系数则相应下降,Ⅲ、Ⅳ组分别极显著低于Ⅰ组25.64%、28.21%(P0.01),Ⅱ、Ⅲ、Ⅳ组间无显著差异;(2)实验鱼氨氮排泄率与饲粮蛋白水平呈正相关,即随饲粮蛋白水平提高,实验鱼氨氮排泄率呈先缓增后趋平稳趋势,饲粮蛋白含量超过50%时,排泄率急剧上升。氨氮排泄率呈明显昼夜节律性,即摄食后排泄率逐渐升高,6–8 h达排泄高峰,后逐渐降低,以此周期性循环。早投喂后6 h各组排泄率达高峰,Ⅳ组极显著高于其他3组17.95%–35.07%(P0.01);晚投喂后8 h各组排泄率达1 d内第2次高峰,Ⅳ组极显著高于Ⅰ组31.27%(P0.01),显著高于Ⅱ组14.25%(P0.05);(3)17种常见氨基酸在各处理组鱼肌肉内含量丰富,总量均高于65 mg/100 mg,且随饲粮蛋白含量升高呈渐增趋势,其中,Ⅲ、Ⅳ组无论肌肉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含量,还是鲜味氨基酸含量,均略高于Ⅰ、Ⅱ组,但4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饲粮蛋白含量变化对实验鱼肌肉氨基酸组成比例无显著影响。总之,饲粮蛋白水平过高,不能显著改善生长性能,却会显著提高氨氮排泄;同时,既不能改变肌肉氨基酸比例,也难以显著增加肌肉氨基酸积累。研究表明,大菱鲆幼鱼饲粮适宜蛋白质水平为45%–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